■蔡先生(左一)和吴女士(左二)与社区工作人员交流。
台海网3月25日讯据厦门晚报报道走进溪岸社区蔡先生的家,租住的房子虽不大,但收拾得干净整洁,阳光照在小华(化名)睡了6年多的床和被子上。
旁人不理解他们很坚持
辞去工作守在孩子身边
吴女士和蔡先生是溪岸社区的老居民了,夫妇俩在这已住了十几年。吴女士是“梯长”,热心服务邻居。计生政策、平安三率等入户宣传活动中,也都能看到她的身影。蔡先生则是社区的垃圾分类督导员,两人勤勤恳恳地为社区服务。
蔡先生说,刚把小华接到家中照料时,他只有3个月大,体弱多病,经常咳嗽,身上也时常发紫。邻居和亲戚都不理解:“这孩子这么虚弱,又不是亲生的,你们何必呢?”但蔡先生和妻子吴女士很坚持,吴女士辞去工作,几乎24小时守在孩子身边。蔡先生说:“既然把他接来了,我们就一定要尽力把他养好。”
经济条件不宽裕,但常买“好料”给孩子补身体
小华渐渐长大,在好心人的捐助下,他陆续在上海和厦门进行了4次大手术,每一次手术,吴女士都全程陪护。手术很成功,术后的恢复也很重要,蔡先生夫妇的经济条件虽不宽裕,但还时常买来牛肉等营养食品给小华补身体,自己却吃得很随便。夫妻俩有一个亲生儿子。吴女士笑说:“我儿子可没这待遇。”
受父母的影响,这个比小华大了16岁的“哥哥”也习惯了照顾“弟弟”,不仅给小华买玩具,还买来平板电脑供小华学习使用。
照料了6年多,蔡先生和吴女士本打算收养小华,但福利院出于夫妻年龄等因素的考虑,没有同意。小华只得回到户口所在地读小学。双方达成了协议,在小华正式被收养前,夫妻俩还能利用寒暑假陪伴他。
“等我长大了,一定把你们两个都照顾得很好”
2017年7月3日,是小华离开这个寄养家庭的日子。蔡先生不敢告诉小华真相,偷偷地用手机录下小华离开的画面,吴女士也维持表面的镇定。而小华以为自己只是去做个小手术,带着“爸爸妈妈”和“哥哥”准备的礼物离开了家。
今年春节期间,小华放假回到厦门,看着因生病憔悴许多的吴女士,小华拉着她,把她的手和蔡先生的手放在一起,说:“爸爸,你要照顾好妈妈,等我长大了,一定能把你们两个都照顾得很好。”夫妻俩十分感动。小华离家后,蔡先生时不时会把孩子的玩具和被子拿出来洗晒。他说:“我都是定时洗晒的,他一回来就可以用。”
福利院工作人员感慨:把孩子寄养在这非常放心
近7年来,先后有4个孩子寄养在蔡先生的家,其中3个患有先天性疾病,很需要呵护。蔡先生夫妇和福利院达成协议,若有人领养或其他家庭能够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寄养环境,孩子们就会离开。2011年至今,每当福利院工作人员来带走孩子时,都会感慨,孩子们都过得很幸福,把孩子寄养给这家人非常放心。
原标题:寄养孤儿享受到家的温暖溪岸社区一对夫妇尽心帮忙养育多名患先天疾病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