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气体的含义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温室气体的含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涌现了大量工艺美术品。其中卷云纹装饰的艺术品占了很大部分。春秋战国的勾云纹带来的秩序感和汉代云气纹带来的流动感,都浓缩成一件件具体的器物,含蓄地表达着那个时代的主导精神。下面分门别类对卷云纹的艺术载体进行归纳分析。

1、砖瓦

作为秦代卷云纹的发展前期――春秋战国时期,卷云纹被大多数运用在砖瓦的装饰上。现在我们仍然能在挖掘出的古代工艺品中找到布满卷云纹的砖瓦。这些砖瓦的卷云纹装饰要么布满全部平面,要么至少环绕周边作边饰,不管以怎样的形式,都使整幅图案的装饰效果大大加强了。在汉代,仍然有很多砖饰、瓦当饰使用卷云纹。这些卷云纹都以线的形式存在。“汉瓦当上的线,变化之多,安排设计的美无懈可击,十全十美,与砖上的直线配合在一起,相得益彰。”(雷圭元.中国图案美[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66.)

2、铜器

铜器主要是指青铜器,也有后来出现的铜壶、铜盘等工艺品。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导致青铜器形制和装饰的改变,青铜器的礼制作用逐渐弱化,大多数青铜器转变成为当时的生活用具。而青铜器的装饰纹样也由原先的兽面纹、龙纹等宗教意义的纹样逐渐转变成几何纹样,尤其是铜壶、铜盘等生活用品中卷云纹占据了主纹的地位。

金银错工艺是在继青铜器之后对铜器装饰的又一个工艺创新。这种工艺使得铜器表面流光溢彩,华丽非凡,比起用阴阳雕刻来表现艺术的手法,金银错显得分外有新意,这也是显示使用者身份的一种象征。事实上,这种工艺就是随着人们对金银的崇拜和等级的划分应运而生。在春秋战国至汉代都出现过卷云纹应用在金银错的工艺品,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卷云纹金银错装饰特别多。

3、漆器

经过商、周、春秋1600多年的发展历程,漆器品种也逐渐增多,覆盖了人们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汉代由于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民间艺术越来越繁荣,主要工艺美术品代表便是漆器。漆器的制作工艺趋于成熟,有螺钿、镶嵌、彩绘装饰手法等。装饰纹样经常以彩绘的方式体现在工艺品上。彩绘漆发展到汉代,色彩已经具有象征涵义,作为民族审美情愫和文化心理的反映。在汉代漆器中,最为常见的是装饰纹样在漆器表面呈S形散开。尤其是云气纹的应用,其基本结构成S形的自由曲线散开,云气纹的跌宕起伏、旋转流动正好和S形的自由扭曲一并相映成趣、回环起伏,这种巧妙的结合使漆器的器形和装饰更加富有艺术表现的张力,更加富有动感。

4、玉器

战国秦汉之时,玉器被大量用于佩戴和装饰,成为人们生活中随身之物,礼制的沿袭也让玉器成为了丧葬品。玉器上的纹样装饰多以雕刻来表现,特别是卷云纹这种装饰纹样。卷云纹流畅的线条富有极大的装饰张力,在玉器上的雕刻更显玉器的晶莹剔透。

5、织锦

战国秦汉出土的染织实物比较多,花色很丰富,织造品种也很多样。汉代的织锦已经十分成熟,能表现比较复杂的纹样,如鸟兽、花卉、文字、云气纹等。在马王堆出土的织锦当中,如信期绣、乘云绣、长寿绣等都有卷云纹衍变后的影子。茱萸纹、如意云纹代表了“长寿”的寓意,因此称其为“长寿绣”,它的纹样循环较大。“云气块面较大,形成的效果也特别生动。其纹样的造型根据早期的逍瓮及付来,即由各种圆弧形对称相互衔接而成,形成了统一的风格,这与战国秦汉楚地漆器上的风格是一致的。”(沈加芹.我国服饰中云纹图案的审美意蕴[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86.)

6、小结

秦汉时期是卷云纹发展史上最巅峰的时期。而汉代云气纹是秦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卷云纹,无论是在砖瓦、陶瓷、玉器、铜器、漆器,还是印染、织锦中都能看到形形的云气主题。汉代云气纹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概括起来就是对自然的崇尚和对神仙的崇拜。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浪漫最具有艺术气质的云纹样式,强调的是整体的美,突出的是气韵生动。其表现形式随意而自由,率性而灵动,奔放中不失韵律,散漫中不失秩序。这些多变的样式,蕴含着无限的发展空间,也为云气纹适应当时不同的装饰载体提供了灵活的骨骼架构。汉代那些勾卷的云头、伸展的云躯、飘逸的云尾给我们带来的是一场装饰纹样上的视觉盛宴,一股由内向外散发的内蕴之力、奔腾之势。

(一)碳排放的含义

比较早的给出碳足迹概念的是britishskybroad-casting(2006),是以碳足迹如何计算的方式给出的;POST(parliamentaryofficeofscienceandtechnology)于同年也提出碳足迹是在产品或整个生产生命过程中释放的CO2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总量。Eckel(2007)指出,对一个企业碳排放的评价不仅要计算能源消耗,也要涉及企业实践的各个方面。英国碳基金(2007)认为碳排放或碳足迹应评估在生命周期中从原材料、制造到成品的处理过程中排放的以碳形式表现的温室气体的一种方法;识别和测量在供应链过程中个人的每项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综合目前现有的研究,对于碳排放或者碳足迹,考虑和衡量的范畴应从CO2扩展到其他温室气体,即为某一活动(个人、企业、组织、政府等)、产品或服务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直接或间接排放(包括上下游产业)到生态环境中的CO2及CH4(甲烷)、N2O(氧化亚氮)、HFCs(氢氟碳化物)、PFCs(全氟化碳)及SF6(六氟化硫)等温室气体的总量,以CO2当量表示。

(二)碳排放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应用范围尺度,碳排放可分为产品的碳足迹(碳排放)、企业碳足迹、个人碳足迹和国家/城市碳足迹,目前国际上已经就这四个层面的内涵达成了共识。产品的碳排放足迹是产品和服务从制作、使用至废弃阶段的“从摇篮到坟墓”(fromcradletograve)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因使用化石燃料及处理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企业或组织的碳排放足迹,除了产品碳足迹外,还包含企业非生产活动时产生的温室气体。个人碳足迹是指个体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产生的CO2及CO2当量。国家/城市碳足迹为整个国家/城市的总体物质与能源消耗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如果按照产生的方式分,可分为两种。第一碳足迹,衡量的是能源消费和交通运输工具燃烧化石能源直接排放的CO2或其当量,这类排放可直接控制。第二碳足迹,次级或间接碳足迹,是使用产品或服务时从制造到最终废弃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的CO2排放总量。或者可按照边界和范围,将碳排放分为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前者是燃烧化石燃料,包括能源消费和运输产生的CO2排放;后者是人类使用的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产生的CO2排放。

二、碳排放的测度方法的比较分析

对于不同尺度的碳排放,有不同的评估方法。大致分为自下而上(bottom-up)的过程分析方法和自上而下(top-down)的环境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目前主要有生命周期法、投入产出法、IPCC计算方法和网络计算器。

(一)生命周期法

(二)环境投入产出分析方法(EIO)

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里昂惕夫创立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该方法也可用于估算企业、部门或城市和国家的碳排放数据。Matthews(2008)将碳排放分为三个层次,并分别计算。第一层次为来自部门或组织本身的直接排放,如生产或运输;第二层次将边界扩大到组织使用的能源产生的碳排放;第三层次边界继续扩大,包含了其他间接活动的碳,及产业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所有温室气体的排放。他将投入产出法应用于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形成了EIO-LCA方法。这种估算方法涵盖了产业供应链中从采购开始的所有过程,边界广泛,包括了经济中的所有活动。根据他的计算,碳排放的估算公式为:b=Ri(I-A)-1y其中,b为温室气体排放量,Ri为CO2排放系数矩阵,I为单位矩阵,A为直接消耗矩阵,y为最终需求向量。EIO方法是自上而下的估算方法,并可以应用二手数据,将I-O表中的经济活动与环境指标结合,将整个经济系统作为边界,可以提供一种比较综合和稳健的碳排放估算数值。

(三)IPCC测度方法

该方法是2006年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编写的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目前已经成为国际公认和通用的碳排放估算方法。指南中将碳排放的范围分为能源部门、工业过程和产品使用部门、农林和土地利用部门以及废弃物四个部门。其中,能源部门包含了能源产业、制造业和建筑业、运输业等燃料燃烧活动;工业过程和产品使用包含采矿工业、化学工业、金属工业、电子工业排放以及源于燃料和溶剂使用的非能源产品和臭氧损耗物质氟化替代物排放等;农林和土地利用部门包括林地、草地、农地、湿地、聚居地及其他土地的排放、牲畜和粪便管理过程排放和石灰尿素使用中的CO2排放等;废弃物处理主要计算废弃物排放、生物处理焚化和燃烧以及废水处理与排放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温室气体。IPCC的测度方法是:碳排放量=活动数据×排放因子。

(四)碳足迹计算器

三、我国碳排放测度方法及低碳经济发展选择

(一)以产品供应链为依据,确定碳排放的测度

(二)考虑国际经济的环境利益问题

此外,在碳排放测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是国际贸易部分。随着国际贸易、投资和运输的增长,越来越多的生产过程被置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相对于科学技术和环境标准高的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环境规制相对宽松,通过贸易和投资的方式,发展中国家成为高碳产业集中、碳排放密集的地区。因此生命周期的过程核算框架应该跨境延伸,在确定边界层次时,需要考虑到扩展的碳排放。评估与核算产品和服务的制造(建立)、改变、运输、储存、使用、提供、再利用或处置等过程中的任一部分的温室气体排放,有助于激励企业最大限度地减少整个产品系统的碳排放。

(三)采用具有成本效率的激励措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四)改善能源结构,加快低碳发展

关键词:碳交易;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

针对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问题,各国纷纷采取行动进行节能减排以控制温室气气体排放。为此,国际社会经过漫长的谈判过程,终于达成了一系列多变法律框架协议,取得了显著的合作减排的成果。从某种角度来讲,全球合作应对气候问题的举措与其说是一个环境条约,不如说更像是一个贸易条约。因此,环境问题的法律规制背后蕴涵着深刻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一、碳交易的定义与内涵

(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二)《京都议定书》的制定及发展

因为有了京都议定书的法律约束,各国的碳排放额开始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因而也具有了商品的价值和进行交易的可能性,并最终催生出一个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为主的碳交易市场。由于二氧化碳是最普遍的温室气体,也因为其他五种温室气体根据不同的全球变暖潜能,以二氧化碳来计算其最终的排放量,因此,国际上把这一市场简称为“碳市场”。

二、碳交易的经济学理论分析

在古典经济学的视野之中,产品是市场需要的产物,通过市场的消费,产品的价值得以实现,从而产品的生产者实现他们的利益[4]。环境问题的产生也是根植于生产活动这一人类最本质的活动的。在从事生产活动的时候人们面临要处理的两大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与自然的作用与被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和紧张,人类对环境的利用和侵害直接反过来又威胁到了人类本身的生活状态,环境治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迫切和需要,这也是全球环境市场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一)制度经济学理论

假设产权明晰和没有交易成本,拥有产权的各方可以在不需要政府干预的情况下,通过讨价还价协调利益,实现无成本的优化管理。由于对于大气等人类共有资源,产权不易界定,于是国际组织或政府之间通过谈判分配许可额度,来建立许可额度的交易市场。因此,这也可理解为一种市场优化的配置,也是一种对产权管理方法的近似值。西方学者在应用这种经济学理论分析气候变化的问题时,将大气作为人类的共有资源。温室气体排放表现为全球外部性,在非合作的条件下,一国的减排水平决定于本国的减排成本与全球总边际效益曲线交点的局部最优;在合作的条件下,减排水平取决于自身的减排成本与全球总边际损失曲线的交点,即社会最优。从“经济人”的假设出发看待各国,所有国家都希望自己获利,而此时一国拥有的廉价减排机会为全球共享,同时它的经济损失可以通过国际资源转移加以补偿[5]。现实当中,在非合作条件下,不同损失情况时的减排都主要集中在欧盟和美国,撇开发展中国家不讨论,因为这些国家相对减排成本太高;在合作条件下,全球减排1个百分点,全球总福利上升,CDM机制中的附件I国家也获得了GDP的净增值利益。

(二)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一词是科斯在1937年《企业的性质》一书中首次提出的,并在《社会成本问题》中对交易成本的含义作了比较详细的解释。科斯指出:任何一项交易的达成,都需要契约的议定、对合约执行的监督、讨价还价以及了解有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生产与需求的信息等,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就是“交易成本”[6]。由于市场交易不是处于一种没有摩擦力的真空状态,所以,“零交易成本”是不可能存在的。相反,有时候因成本过高而使交易无法达成。为了克服市场交易的固有缺陷,企业应当尽可能地降低交易成本。奥立弗·威廉姆森在科斯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指出交易成本还分为事前成本和事后成本,前者是指起草、谈判和保障契约履行的成本,后者指的是调整契约、纠正事后的不适当而进行讨价还价的成本、与管理结构有关的组织与操作成本、约束成本等。①

在科斯定律所假定的零交易成本的世界里,人们可以通过交易来改变初始的权利界定。这说明,在这个假定世界里,法律规定对于资源效益配置是不起作用的,就好比摩擦力相对物体运动在真空世界不起阻力作用一样(第一定律)。然而,这个假定正是为了证明在有交易成本的世界里,法律制度所起的作用:在交易成本为正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利界定和分配制度,则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第二定律)。

在研究方法上,交易成本理论从法律降低交易成本的基本功能出发,为论证法律的合理性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并进而通过主体对交易规则的理性选择而实现法律的优化。正因如此,交易成本理论才成为经济分析法学之法律经济分析的基本路径。

在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问题的合作路径上,交易主体根据交易成本理论理性地选择最有效的国际法律制度来降低交易成本,从而实现对国际法本身的优化,这是推动国际环境合作不断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之一。比如,为了降低缔约成本,《京都议定书》的出台便是循着这一路径达成的条约。所以,对国际法各个领域的经济分析也应该成为国际法学的新的研究路径。

(三)福利经济学理论

福利经济学中的外部性理论是环境经济学这一学科建立的理论基础。该理论一方面揭示了市场经济活动中一些低效率资源配置的原因,另一方面又为如何解决环境外部不经济性问题提供了可选择的思路。

外部性理论即是指一种向第三人施加其并不情愿的成本或者效益的行为,换言之,是一种其影响无法完全体现在价格和市场交易之上的行为。外部性又可以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又称为外部经济性。当一个人发明了一种治理污染的好方法时,这一方法所带来的益处将被其他很多人所享用,但这些人却并未向发明者付费,这就是一种正外部性或称外部经济性。同样的,负外部性又称为外部不经济性。排污的行为就是一种典型的引起负面影响的行为,而排污者并未将这些负面影响纳入市场交易的成本与价格之中。因此,若排污者从排污行为中获益,而治理污染的费用转嫁到他人身上,就形成了所谓的外部不经济性。

对于环境资源这样的公共物品来说,因为产权难以界定,环境资源易有被滥用的问题。为了避免更多的人免费使用环境资源,减少在排污行为中的外部不经济性,庇古教授提出了“庇古税”的说法,即根据由权威机构或者政府给外部不经济性确定了一个合理负价格,据此征税。“庇古税”根据排污者对环境的危害程度来征税,以此弥补私人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距。这是一种运用经济调控的手段,具有极强的理想色彩,在实践操作中却面临很多的困难。比如说缺乏确定最优排污量标准所需要的信息。并且“庇古税”的征收标准的确定必须以对边际私人纯收益和边际外部成本的确定为前提条件,而边际外部成本的确定是十分困难的,环保部门要了解并掌握边际私人纯收益曲线也是困难重重,因为没有切实可行的办法使排污者向政府如实报告其成本和收益情况。

虽然这样的一个理论带着极强的理想主义色彩,但是也为我们解决环境问题提出了一个可以借鉴的思路。实践中,通过拍卖的方式取得温室气体排放权指标,超出排放许可向大气排放过量的温室气体要受到行政处罚就是这样的一个思路的体现。

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法律是西方学者进行法律研究的常用方法。随着经济学这一学科的演进,法律的经济分析方法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环境保护法律合作的领域,用经济学的观点来考察环境问题成为了全球气候合作的理论支撑之一。

参考文献:

[1]王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9:250.

[2]UnitedNationsFrameworkConventiononClimateChange[M].Switzerland:IUCC,1992:6.

[3]《京都议定书》.coi.省略/question/q208a..htm2006-12-22.

[4]王亚南.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选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24.

[5]陈迎.气候变化的经济分析[J].世界经济,2000,(5):65-73.

[6]R.H.Coase,TheProblemofSocialCost[J].Law&Econ,1960,(1):15.

Analysisoftheeconomictheoryoftheinternationalcarbontrading

CHENGuan-ling

(Internationallawcollege,south-westpoliticsandlawuniversity,Chongqing401120,China)

关键词汉魏六朝母方亲属影响

父系意识宗族九族姓氏

引子北朝村落居民的构成

一汉魏六朝母方亲属的作用与九族、宗族的含义

1.西汉初律令中的母、妻地位

2.日常生活中的母方亲属

1)同母关系受重视

2)外家抚孤

3)舅甥关系密切

4)外家亦称“骨肉”

3.九族、宗族的多种含义

二父系意识的发展

1.从“妄变姓氏”到子从父姓

1)汉代“得姓”与“改姓”:事例与儒生的态度

2)儒生论“姓”

2.

1)父系祖先记忆的发展:从儒生到百姓

2)父系继嗣意识的成长:绝后到过继与禁异姓收养

三结论[1]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发展经济发展路径

“低碳经济”概念首先由英国提出,其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即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减缓气候变化。

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有两个:一个是来自国际社会施加的巨大压力,要求中国承诺温室气体减少排放的义务;二是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中,起主导作用的重化工产业不可避免的要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

一、能源的供给和安全成为制约中国工业化的主要

因素

1.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主导是重化工产业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期阶段。工业化的主要特征是快速的城市化、基础实施建设以及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的转化。从发展速度上来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一直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并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2003年,中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用这一指标来衡量,中国已经从一个农业国进入了快速工业化阶段。国内外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未来20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7~8%是比较客观和实际的。中国国民经济增长具有内在的高增长的动力和压力。从发展规模上看,巨大而继续增长的人口意味着,中国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所需要的材料生产和消费比其他经济体都要大。

2.中国的环境压力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重化工工业化特征相当明显。近年来,我国工业占GDP的比重出现了比较大幅度的增长,2000年超过了50%。2000年共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了60%,2003年达到63.5%,增长势头迅猛。电力、钢铁、机械设备、汽车、造船、化工、电子、建材等工业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重化工产业具有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强度大的基本特征。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不同,发达国家工业化百年来分阶段出现、分阶段来解决的环境问题,在我国改革开放以为短短30年的发展中集中体现和爆发出来,呈现明显的“复合型”、“压缩型”特征。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已经不仅仅在于排污总量的增加、生态破坏范围的扩大和资源供需矛盾的严峻,而是资源、环境问题之间以及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互相影响,已经危及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现有的研究足以表明:中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带来的经济损失是相当巨大的,按不完全的保守估计,就相当于GDP的7%~20%。由于中国面临着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艰巨发展任务,未来的发展必然面临巨大的环境压力,而且这种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二、低碳发展是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

所谓低碳发展是指在保证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低碳发展,重点是低碳,目的是发展,是一种更具有竞争力、更可持续的发展。低碳约束将制约经济发展方向的选择,决定经济社会向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方向演化发展。在保持现有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模式不变的情况下,碳排放的总量约束会限制经济发展的速度;而在保持现有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不变甚至更优的条件下,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等措施可以实现碳排放总量和单位排放量的减少。由此而知,为了实现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和经济规模持续增长的双重目标,我国需要重新审视现有发展模式,重新选择更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低碳经济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首选,低碳发展是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当然,要实现低碳发展,关键是技术创新。

中国的低碳经济之路任重而道远,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一定可以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低碳发展之路。实现经济与环境,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为构建和谐世界贡献力量。

[1]中国科学院能源战略研究组.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专题研究

[2]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4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3]齐建国:中国经济长期发展趋势与环境分析

关键词:低碳;农产品;消费;模式

一、低碳农产品消费模式的含义与特点

低碳农产品消费模式主要是指广大消费者在消费农产品时将低碳作为主要价值导向,在个人消费能力许可的状况下,运用科学理性之认知以实现个人实际效能的最大化,进而实现人类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是一种积极、健康的消费方式。其主要特点是:一是注重消费结构的低碳化。在平时生活中,消费者就应当积极抵制农产品化学化的不良影响,不断提升农产品安全消费的力度,致力于实现膳食营养之平衡。二是注重于环境友好与资源节约。基于市场经济条件的农产品低碳消费方式不是倡导降低农产品的消费量,而是要尽可能地提升农产品资源的实际利用率,其目的在于尽可能地节约农产品资源。三是注重于文明和健康消费。要运用低碳农产品消费方式之指导,持续改进广大消费者群体的消费观,让农产品消费者群体的消费能够持续提升,并且让其能够养成低碳化的消费习惯,推动消费者们自身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二、促进低碳农产品消费的重要意义

三、构建低碳农产品消费模式的建议

(一)不断推动形成低碳农产品消费观

(二)持续改进农产品生态环境

(三)全力探究农产品低碳化发展新策略

积极开发低碳化农产品,这是创建农产品低碳消费方式的重要基础。然而,因为低碳农产品经济主要是指在气候变暖状况下形成的新事物,这也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状态。当前,我国大多数群众对于低碳农产品还没有足够的了解,所以要运用全面宣传教育,尽可能快地让低碳化观念能够真正做到深入人心。这就需要认真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大力探究农产品产业低碳化发展方式。农产品低碳经济之发展有诸多形式,当前各地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形成了诸多由广大农民群众创设出来的农产品低碳化等形式。为此,要实施科学规范的总结,让其能够发展成为一种低碳化的产业发展方式,并且推广到风力和秸秆发电等新能源发展方式中就具有很大的宣传与推广作用。二是要持续改进与创新农产品低碳化发展技术。在当前农产品低碳经济的开发过程之中,开展技术创新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一旦缺乏技术上的积极支持,农产品低碳化只可能一场空欢喜。改进农产品低碳化技术,可以推动高效化、畜禽养殖、农产品节能减排以及废弃物综合运用技术等,并且在实践当中持续进行推广、应用与提升。

结语

总之,由于低碳经济的大力推广,我国农产品消费过程中对于生态以及环境的压力正在变得愈来愈大。消费与加工等环节是判断农产品碳排放量大小十分重要的内容,因此,城镇居民在农产品加工以及流通之中的碳排放比例已大大高出农村群众。不管是在城镇还是在农村,农产品消费在整个农产品链条之中的碳排放,都是消费中碳排放量最集中的内容。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碳排放则占据了次要地位。所以说,消费与生产是降低碳排放量过程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两个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居民群众总体收入水平的持续提升,农产品消费的不断提升是推动间接碳排放形成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好地提升农产品的使用率,应当以可持续消费为原则,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在农产品消费中大力倡导节约、坚决反对浪费,切实帮助广大消费者们真正建立起农产品的低碳消费意识。

[1]樊纲,苏铭,曹静.最终消费与碳减排责任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2010(01)

[2]庞晶,李文东.低碳消费偏好与低碳产品需求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09)

[3]雨晨.低碳农产品消费研究回顾和展望[J].农业展望,2012(12)

[4]安玉发.居民食品消费碳排放测算及因素分解研究[J].农业经济研究,2014(03)

[5]郭斌.城市居民绿色农产品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

1低碳经济的提出与发展

1.1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近些年来,科学界以及各国政府已经基本达成一致,认为人类活动导致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不断增多,气候正在发生变化。在可预见的将来,温室气体水平过高导致的全球变暖会对人类生活产生负面影响。除了洪水、干旱、气候反常、全球变暖之外,水资源短缺、居住环境恶化、经济损失加剧、海平面上升、人类健康受威胁、物种变化加剧等等众多问题都亟待解决。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这一概念应运而生。因为推行低碳经济被认为是避免气候发生灾难性变化、保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

1.2低碳经济的发展历程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它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目前的消费模式,预计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于2007年6月启动了“千年发展目标碳机制”。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更好地利用国际碳交易市场拓展融资渠道,促进千年发展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200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号召政府部门、公司、团体、个人都加入到推行低碳经济的全球责任中来。2008年,G8峰会上,八国表示将寻求与《框架公约》的其他缔约方一道,共同达成到2050年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的长期目标。

1.3低碳经济的内涵

目前虽然全球都在谈论“低碳经济”,但其概念仍然不是很明确,而且在不断地更新发展。较为主流的理解是,低碳经济是指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经济发展方式,尤其是二氧化碳这一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有效控制。它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暖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

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源的高效利用、推行区域的清洁发展、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它是人类社会为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从根源上重新审视各种经济和社会活动,力图在发展中实现以最少的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获得最大的总体社会产出而提出的。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和节能减排的创新、产业结构和产业制度的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它是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2发展低碳经济与落实科学发展观

2.1发展低碳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在跃居世界第二的同时,也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继续发展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气候变暖等挑战。如果我们不加快调整能源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会出现资源难以支撑、环境难以容纳、社会难以承受、发展难以持续的窘迫局面。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在我国不仅是走一条顺应世界潮流、合乎中国国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由高碳经济向低碳与无碳经济的根本转变,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2发展低碳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和具体体现

十七大报告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两个字的改动,寓意深远,意义重大,针对性和指导性更强,有着深刻内涵。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不同要素投入和技术组合获得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强调的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而经济发展方式除了涵盖前者的含义之外,还对经济发展的理念、战略和途径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的不仅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还包括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成果合理分配等内容。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质就是要求我们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形成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一致的发展方式。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对中国而言,如何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做好环境保护、注重生态文明是我们需要面对的一个巨大挑战。在未来的30年里,我国将继续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的阶段,这个阶段也是消耗能源资源快速增长的时期,如果沿用以前的经济增长方式,必然加重“高碳经济”现象,从而产生一系列政治、经济、外交、生态等严重后果。

而低碳经济作为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转变我国以往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产出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调整我国现有的产业结构、提高我国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而且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也能保护好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所以说,发展低碳经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是节约资源、降低能耗、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3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纵观世界各国为应对低碳经济发展所采取的举措,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关键因素,政府主导、企业和民众参与是实施的主要形式。对中国来说,发展低碳经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政府方面

首先,结合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约资源、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工作需求,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开展社会经济发展碳排放强度评价,作为指导和引领政府、企业、居民的行动方向和行为方式。

其次,先行试点示范,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在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能耗高、污染重的行业先行试点,作为中国探索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同时,积极构建“低碳经济发展区”,在东部发达地区和国家重点能源基地选定典型城市进行试验试点,寻求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其三,开征碳税和推行碳交易。开征碳税和推行碳交易被认为是有效的经济政策手段,应充分利用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发展之间的政策协同关系,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支持低碳经济的市场体系和政策体系。

3.2企业方面

3.3个人方面

发展低碳经济,积极树立低碳生活理念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必然要有负责任的公民。节能减排势在必行,低碳发展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不仅要倡导低碳生活,更应该主动践行低碳生活。

对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来说,每个人生活习惯中浪费能源和碳排放的数量看似微小,一旦以众多人口乘数计算,数量就相当巨大。公众应该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2]韩宝华,李光论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异同及整合[J].云南社会科学,2011(2)

[3]刘敏,陈卫彬.利用标准化加快建立绿色生态循环农业[J].质量与标准化,2011(2)

[4]刘鸿渊,孙丽丽.跨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1(3)

关键词:京都议定书CDM清洁能源

旨在扭转全球变暖趋势,给人类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良好生存环境的《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了。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确立了“清洁发展机制”,即CDM(ClearDevelopmentMechanism),其含义是由发达国家提供额外的资金和技术,在没有减排义务的发展中国家实施减排项目,由此获得额外的低成本的减排量作为回报,帮助实现其减排义务,同时也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

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我国是最有潜力、最大的CDM项目供给市场,我国将可以提供世界清洁发展机制所需项目的一半以上,约合1~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按照目前每吨5~7欧元的价格,这批项目最高可以为中国带来约100多亿人民币的收益。《京都议定书》的签订,带来长期减排压力的同时,也为我国的清洁能源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我国面临的减排压力

虽然《京都议定书》并没有规定发展中国家的减排义务,我国在第一阶段不承担二氧化碳减排任务,但《京都议定书》的生效却已经给我国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清洁发展机制(CDM)是《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温室气体减排的三种灵活机制之一,它允许不同的缔约方联合开展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减排项目。这些项目产生的减排数额可帮助某些缔约方履行减排承诺,又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部分资金援助和先进技术,是种双赢机制。

所谓清洁能源主要是指来自于核电厂、水电站、风能以及太阳能系统的能源,其污染排放量可以忽略不计。清洁能源技术被定义为21世纪最新的环保能源发展方向。《京都议定书》为上述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水电发展将保持旺盛势头

水电是一种可选择的替代能源,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仍将是清洁能源的主要发展方向。。中国是水电大国,目前的开发率仅为15%,开发率远低于世界水平,也落后于印度、巴西、越南等发展中国家,开发潜力巨大。《京都议定书》生效后,不仅CDM的一个项目就可以拿到几百万欧元的额外资金支持,世界银行还将进一步支助中国的小水电建设。

风力发电潜力巨大商机无限

地球上的风能资源约为每年200万亿千瓦时,目前已被开发的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风力资源是一种取之不尽,又不会产生任何污染的可再生能源,仅1%的地面风力,就能满足全世界对能量的需求。我国的风能资源丰富,据估算,我国陆地风能资源储量达32.26亿千瓦,实际可供开发的有2.53亿千瓦;近海可开发的风能资源更多,为7.5亿千瓦。全国总共可开发的风能资源超过10亿千瓦,居世界前列,具有商业化、规模化发展的巨大潜力。我国的风能资源如被悉数利用,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能源问题将有望得以解决。但是,由于受资金缺乏和技术落后等方面因素制约,我国的风能利用远远落后于西方特别是欧洲发达国家。

光伏行业将持续蓬勃发展

《京都协议》签订以后,西方发达国家为履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义务,纷纷推出了雄心勃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计划,推动光伏工业的发展。2004年,随着德国等欧美国家加强了对光伏发电的补贴,全球光伏行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跳跃式发展年,整个光伏行业从源头产品的硅原料到终端产品组件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根据全球各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商的扩产计划以及一些新进入者的因素,我们预计在2005年、2006年的供需缺口达到最大,此后会逐步缓解乃至平衡,但是将会保持几十年的旺需势头。

国际市场需求的旺盛无疑会带动我国光伏产业的持续蓬勃发展。为满足需求的强劲增长,许多国家都推出了自己的光伏发展计划。欧盟计划至2010年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GW。澳大利亚计划2010年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0.75GW。我国政府对外也承诺至2010年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0.45GW。然而受制于硅料瓶颈,未来几年,电池片产量仍难以满足需求30%以上的增长,光伏行业将在2005-2007年进入盈利的黄金时期。

高效的氢能会大有作为

氢能是一种清洁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氢多作为燃料用于交通运输、热能和动力生产中,显示出高效率和高效益的特点。如超音速飞机使用氢燃料比使用常规燃料效率要高38%,氢气内燃机汽车的效率约为汽油汽车效率的2.5倍。

当前,大规模进行氢能的广泛利用还存在诸多技术障碍。为此,我国政府在国家基础研究计划、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和国家电动汽车重大专项中,安排了一批氢能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课题,在一些关键技术上取得了显著进展。

核能的利用方兴未艾

核电是一种技术成熟的清洁能源,以核电替代部分煤电,可以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中国目前投入商业运营共有6家核电站11台机组,拥有850万千瓦核电容量,意味着每年顶替燃用煤炭3000万吨。但是这个数额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显得微不足道。据统计,法国近80%的电力资源来自核能发电;日本和南韩,迄去年底,也有39%电力供应来自核电站(日本有五十四座、南韩十九座),而且它们有意在未来十年把核电供应提高至占总发电量的50%水平。这种开发电力趋势,是值得中国留意的。

法国绿色和平组织的总干事帕斯卡尔哈斯汀警告说:“我们正在面对一种紧急情况,必须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敲响警钟。”不过让他非常高兴的是,如今葡萄酒商也开始支持防止地球变暖的环保事业。

波尔多葡萄酒跨行业委员会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尽快将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三万吨,这个数字相当于现有排放量的15%。在众多改良措施中包括:减轻瓶子重量及完善玻璃制作工艺(这个部门是产生温室气体最多的部门);合理规划运输条件,发展从波尔多水上运输;优化选址以及减少化肥及杀菌产品使用量。

太阳能在美国葡萄酒厂正广泛应用。美国加州最古老的家族式葡萄酒厂――GundlachBundschu葡萄酒厂,成为索诺玛第一个使用移动式太阳能系统的葡萄酒厂。纳帕的葡萄酒厂也开始在办公大楼以及厂房、车间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以减少由于火力发电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英国人倡导散装或使用轻质玻璃瓶包装甚至是纸盒包装的葡萄酒,并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以减少在葡萄酒运输以及包装过程中所产生的“碳足迹”(所谓的“碳足迹”是指人类通过排放温室气体从而对气候造成影响的行为,以二氧化碳为计算单位),降低环境污染,节约能源。

西班牙多利士酒厂等葡萄酒生产商也开始认真应对全球变暖的问题。Torres是西班牙最有名气的酿酒师之一。他经营的葡萄园安装了几十个太阳能板用于发电,水资源也被循环利用。“我们投入了400万欧元,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用于重新造林,这种做法我们在美国加州和加那利群岛也曾尝试过。二是进行消除二氧化碳的研究,我们已经在自己的酒窖中试验如何消除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Torres说,“越早重视这些问题,我们未来为此付出的代价将越少。”

国内的葡萄酒企业也加入到这一行列。不久前,记者在采访中国有机葡萄酒第一庄――波龙堡时,欣喜地看到该酒庄已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照明来自太阳能,垃圾全部回收,为防止全球变暖,尽一份心力。随着全球变暖引起各方广泛重视,相信绿色、环保、健康的消费观念也会越来越深入人心。

碳中性

是现代人为减缓全球变暖所做的努力之一。利用这种环保方式,人们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直接或间接制造碳补偿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过,碳中性缺乏足够的数据和得到广泛认可的“碳中性”计算模型,而且生物燃料涉及农业、工业和运输等众多领域,所以有关争议不仅由来已久,而且可能长期持续。目前出现的概念有“碳中性国家”、“碳中性住宅”、“碳中性酒店”、“碳中性手机”……

碳足迹

碳中性地位认证

与有机、环保等各项认证类似,葡萄酒行业出现“碳中性地位认证”,以获得该认证的智利Lapostolle酒庄为例。Lapostolle酒庄的所有葡萄园均采用生物动力法管理,遵循生命活动的规律,保持一种自给自足的产业生态系统。酒庄采用重力节能;不使用任何杀虫剂;葡萄几乎全部在夜间收获以减少冷藏罐的使用;葡萄全部采用人工剪枝,以节能并保证葡萄品质;酒瓶采用60%―70%的可再生玻璃制造;葡萄酒包装盒原料来自智利的可持续发展森林;葡萄都由手工采摘,经由粉碎后自然发酵。

关键词:居住建筑;采暖;低碳;节能

1低碳建筑概述

2评价方法分析

对低碳建筑进行评价以及衡量的方式主要有两种。首先是检测核算运行结果,针对建筑运行过程中的实际状态通过建模的方式,选取关键参数进行检测,通过数据对建筑的实际碳排放情况进行计算,并同参照标准数据进行比对。这种方式能对建筑的实际排碳量以量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客观性较强。其次则是评价过程的方式。这种方式主要针对的对象为建筑的建材、设计以及规划施工,包括运行管理等环节所指定的标准,针对每一个环节进行评价打分,并对实际状况和预期数值进行比对,给予判定。这种方式的主观性相对较强,每个环节的打分都是依照个人主观认识。但是优势在于能够对整个建筑的生命周期进行控制。

3标准体系的构建

3.1指标和控制

依照目前我国北方地区居住建筑的实际采暖特点,对其能耗以及碳排放情况进行分析,结合能源碳排放影响的因素,选取了10个方面的居住区环境规划,并制定了42项指标,形成了针对北方采暖区建筑的评价体系。在评价的过程中采用百分制进行评定,针对每个指标进行分值的赋予,最后计算出总分值,以此评价建筑的低碳程度。另外对于建筑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和护分别进行了加分项的设置,因而一个建筑的最终评价分值可能会高于百分,超过标准成为零碳建筑,甚至有些建筑可以达到负碳建筑的标准。目前的绿色建筑很多都重视设计阶段以及规划阶段,很少将精力放在其他阶段。而该标准则涵盖了整个建筑开发过程,包括规划设计以及施工、验收以及运行等五个阶段,并对各个阶段进行有效的监控、评价。

3.2评价低碳建筑

对于住宅小区以及建筑单体,按照上述标准进行低碳评分,依照得分的实际状况可以以不同的星级对建筑进行评价,主要分为1星、2星、3星、零碳和负碳建筑者五个级别。为了突出可再生能源以及护等结构的重要性,除了保证各个星级建筑达标外,还要求护结构的可再生能源、节能率等达到单项要求。依照实际的调查数据进行测算,并结合实际的节能效果,这项标准高出很多北方居住建筑的采暖设计标准,对比国家节能标准,五个级别的低碳建筑标准分别高出15%,25%,35%,35%和35%。

4评价方式分析

4.1体形系数

4.1.1指标含义

所谓的体形系数主要是利用建筑接触大气的面积同其内部包围体积的比。建筑的能耗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体形系数的影响。体形系数小的单位体积中通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便越小,那么在相同气象环境以及温度中,这种建筑在冬季的热损便会越小,在夏季便会得到更少的太阳能。

4.1.2控制措施

(1)在对小区建筑进行设计规划中,应当适当的选择住宅形式,同时采用错位拼接的方式,对住宅区进行控制,可以采用点式凭借的方式,因为错位拼接和点式住宅拼接式住宅形成较长的外墙临空长度,增加住宅单体的体形系数,不利于节能。(2)严寒和寒冷地区的住宅外形应简洁、紧凑,如直线型和折线形,建筑物的平、立面不应出现过多的凹凸。(3)冬季保温与夏季遮阳、通风对建筑外形的要求会存在矛盾,冬季保温节能设计要求建筑外形尽量简洁,而复杂的外立面和结构设计则更能满足夏季的遮阳和自然通风的要求。对此,要求在满足体形系数的前提下兼顾遮阳与自然通风要求。(4)一旦所设计的建筑超过规定的体形系数时,则要求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绝热性能。

4.1.3评价方法

本项指标在设计阶段进行控制。每个住宅单体的体形系数满足指标要求即可得2分。

4.2可再生能源

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的比例,减少化石能源使用,是降低建筑碳排放的重要途径。住建部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能耗中的比例达到15%以上。设立该指标的目的在于鼓励和指导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使用。对该指标的控制和评估采取两种办法:选项一为选取可再生能源在建筑和社区中应用最广、具有普遍性的太阳能光电、光热和可再生能源供暖三种具体方式作为考核指标,指标简单,数据可获得性高,目的在于通过多个指标考核推动可再生能源利用。选项二为直接计算可再生能源占建筑运行总能耗的比例,这种方式清楚直观。对可再生能源使用超过预期的建筑,设置了加分以鼓励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5结束语

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所谓的低碳建筑主要指能够低于国家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建筑,即单位面积碳排放量低于国家标准的建筑。低碳建筑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进行建设,首先是增加建筑中的可再生能源的比率;其次则是提高能源利用率。而在结构上首先要从建筑的本体入手,强调节能,在护中强调热工性,同时依照实际状况进行体形系数的选择。并且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率,鼓励设置能源输出设施以及储能设施,向负碳建筑以及零碳建筑方向发展。同时,还需要对建筑在其使用的整个周期的碳排量,针对项目在开发中所遇到的状况进行评价方法的选择以及标准的制定,增加针对性以及建筑节能减排的实用性。

THE END
1.子女过继协议书范文.doc子女过继协议书范文 子女过继协议书范文 篇一:过继合同 过继合同 甲方:朱天明,住威宁县草海镇健康路 乙方:蔡定志,住威宁县草海镇建设西路 经甲乙双方协商,将朱天明户籍中其外甥蔡国旺过继转给蔡定志当养子,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朱天明因年高,经济收入微薄,将其外甥蔡国旺过继给蔡定志,由蔡定志监护。 二、甲方...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6/1128/66302204.shtm
1.过继孩子协议书(通用11篇)过继孩子协议书(通用11篇)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大家逐渐认识到协议的重要性,签订签订协议可以使事务的结果更加完美化。我们该怎么拟定协议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过继孩子协议书,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过继孩子协议书 1 甲方:___ 乙方:___ 经甲乙双方协商,达成...https://www.jy135.com/xieyishu/1069497.html
2.五保户遗赠扶养协议书范文张秀芳律师一、五保户遗赠扶养协议书范文 遗赠人:XXX,性别,年龄,汉族,住XXX(称甲方) XXX,性别,年龄,汉族,住XXX 抚养人:XXX,性别,年龄,汉族,住XXX。(称乙方) 甲方系夫妻关系,现年事已高,体弱多病,现经与乙方协商,根据《民法典》继承编的有关规定,达成本协议,内容如下: ...https://m.66law.cn/lawyers/s2910e89912e83_i1149400.aspx
3.最新协议书怎样公证协议书(版(三篇)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协议书怎样公证 协议书(版篇一 乙方: 黄xx 现住市山镇梅溪村五组 经甲乙双方协商,将彭应平户籍中其子彭xx(男,20xx出生)过继转给黄xx,达成如下协议: 一、乙方黄xx因膝下无子且年高,...https://www.chazidian.com/fanwen/512253
4.协议书范文15篇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用到协议,签订协议可以保障自身的权益不被侵害。那么相关的协议到底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协议书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协议书范文1 甲方当事人姓名 性别 男 年龄 岁 住址四川省 市 乙方当事人姓名 性别 男 年龄 岁 住址四川省 市 ...https://www.wenshubang.com/xieyishu/1983126.html
5.过继协议书(精选5篇)过继协议书范文(二) 甲方:朱xx,住威宁县草海镇健康路 乙方:蔡xx,住威宁县草海镇建设西路经甲乙双方协商,将朱xx户籍中其外甥蔡国旺过继转给蔡xx当养子,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朱天明因年高,经济收入微薄,将其外甥蔡国旺过继给蔡xx,由蔡xx监护。 二、甲方适当付给乙方每年陆仟元(¥6000.00元)生活费,直至18至20...https://www.360wenmi.com/f/filegmt1c7ha.html
6.父母去世房子继承协议书是否有效?专家导读 父母去世房子继承协议书是有效,只要是多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没有存在其他人的胁迫威胁,而且其中所成立的内容也不违反法律强制性的规定即可。除此之外的话,对于房屋继承也必须是属于个人所拥有的房屋。 父母去世房子继承协议书是否有效? 一、父母去世房子继承协议书是否有效? 父母去世房子继承协议书是有效,...https://mip.64365.com/zs/1179410.aspx
7.协议书范文15篇协议书范文7 甲方: 彭xx 现住市山镇西村上彭村小组 乙方: 黄xx 现住市山镇梅溪村五组 经甲乙双方协商,将彭应平户籍中其子彭xx(男,20xx出生)过继转给黄xx,达成如下协议: 一、乙方黄xx因膝下无子且年高,故彭应平将其子彭xx过继给黄xx,由黄xx监护,如黄xx无力抚养,则甲方彭xx应帮助抚养。 https://mip.oh100.com/a/202203/4372260.html
8.遗产范文(共20篇)协议人签字确认:长子: 代理人: 次子: 代理人: 三子: 代理人: 四子: 代理人: 五子: 代理人: 长女: 代理人: 次女: 代理人: 协议日期:20xx年5月18日 篇6:遗产承诺书 xxx人民法院: 贵院受理原告xxx发展有限公司诉被告xxx买卖合同纠纷一案,现原告在诉讼过程中提起诉讼保全申请,依法冻结被告在贵院的执行款人...https://www.hrrsj.com/wendang/qitafanwen/823475.html
9.免疫调节治疗范文11篇(全文)将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免疫效应细胞回输入患者体内称为免疫细胞过继治疗。 许多细胞都应用于肿瘤免疫治疗中,如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5]、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6]、抗CD3单克隆抗体激活的杀伤细胞(CD3AK)[7]、 细胞因子活化杀伤细胞(CIK)[8]等。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dq5yowza.html
10.领养小孩的协议书3篇领养小孩的协议书3篇 在生活中,很多场合都离不了协议书,签订协议书能够最大程度的保障自己的合法权利。相信很多朋友都对拟协议书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领养小孩的协议书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领养小孩的协议书 篇1 送养人:___,男,___省___县,___年出生,职业:___,住___市___路...https://www.gdyjs.com/shiyongwen/xieyishu/103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