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47个让孩子尖叫的奖品,供你参考。
1、一份奖品,全家享用
2.大家都来表扬TA
关于奖励,我们班有一个别出心裁的环节——大家都来表扬TA。对于被表扬者,其所在小组的成员会每人都说一个关于这位同学的优点。
孩子们惊讶地发现,原来平时有些沉默的恩泽其实是一个贴心暖男,下课后还好几位跟恩泽交往不多的同学主动围着他交流。
3.铁打的奖品流水的获奖人
可以考虑设计流动性的奖品,获奖人可以变化,但奖品只有一个,大家轮流拥有,这样奖品只要购买一次,即可长期使用。
比如我们班的“阳光雨露杯”,获奖者将暂时拥有这座奖杯,如果本次获奖者在下一次不能蝉联,奖杯就会被移交给下一位获奖者。届时要举行简短的交接仪式,由上一届获奖者给新任获奖者颁发奖杯,双方握手。每到此时,都会在班级里引发一阵轰动。
5.让孩子带着荣耀回家
在我的班级,学生只要有优秀的表现或进步,都可以得到老师颁发的表扬条:
表扬条
________同学家长:
真为您感到骄傲,您的孩子在今日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很棒,值得表扬!谢谢您的教育。
老师:李云珠
孩子们拿着表扬条回家得到家长的表扬后,会对再次获得表扬充满期待,而当孩子们回到班级时,我会又一次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随机的“现场采访”——请问昨天你的家长怎么表扬你的?感受如何?这相当于孩子们又被口头表扬了一次。这样的良性循环,对孩子的优化教育显得极为重要。
6.穿越“凯旋门”
搭“凯旋门”,让其他同学面对面排成两排,高举双手各自与对面的同学相握,排成一队长长的“凯旋门”,让被表扬同学欢笑着一个个从门下跑过去。这对孩子们来说,是很隆重的荣誉表彰仪式。
7.欢乐树,伴成长
我们班墙上有一棵HappyTree,它由彩纸拼贴而成,即将“长”满整片墙壁。这棵树是班级的象征,每一条树枝都代表一位班级成员。
孩子们可以根据相应的表现为自己的树枝添枝加果,比如平时的小练习完成质量好——加绿叶;为班级、同学做贡献——挂香蕉。只要是优秀的、美的行为,都可以。看到自己的树枝上长出新树枝,整棵HappyTree越发壮大,小家伙们的眼神亮晶晶的,班级风气也在悄悄发生变化,孩子们慢慢把优秀内化成了无痕的自觉行为。
8.留点悬念,效果更佳
今天谁走进了老师的日记
我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每天至少会有一位同学走进我的日记,成为我教育生涯中的定格。我还会把这些记录以短信的形式发给家长,并于第二天在上课前的几分钟读给学生听,效果很好。
每次读日记,都是同学们精力最集中的时候,也是师生情感交流最融洽的时刻。它一方面激励孩子好好表现,争取走进老师的日记,另一方面还给了学生随手记录、感恩生活等方面的有益影响。
9.寻找桌面人物
一开始,一些同学对于自己的照片上投影还有些羞涩,但很快,所有人都接受并喜欢上这种独特的表扬方式,并急切地想知道第二天电脑开启时会出现谁的身影。
10.下次换购谁的作业本?
我去彩扩店印台历,台历上的照片都是学生的校园、班级的生活照。大家很感兴趣:“管老师,你要放办公桌上的吧?”
“不,这是给沈彧的。我用台历换购沈彧一学期来写过的作业本。沈彧的每一个作业本,每一页、每一行、每一个字都那么工整、美观。我换购了,保存好,等你们毕业了,我要给你们的学弟学妹们看:以前,有一个学姐沈彧,她作业本上的字,那么工整,美观。”
这之前,我和沈彧已经秘密约定好了。我还向她征询,希望放哪些伙伴的照片,我照办了。迎着同学们羡慕的目光,我说:“下个学期,不知道我能换购到谁的作业本。”
11.投其所好更走心
12.作业减免券
在我的数学课上,学生可以通过发言、创新思维、小组协作等赚取积分,积分累积到一定程度,可以兑换作业减免券。拿到作业减免券的同学,可以减免一次作业任务。这对小学生来说,绝对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奖品!
13.单元考试加分券
班级里,词语当堂听写,快读过关,词语全对,学生可得一张“单元考试加分券”。单元测试,时有同学得了101分、102分,兴奋得不得了。
14.让学生自行决定奖品内容
困惑于一次奖励活动的失败,我在班内开展了“我为班级献良策——同学最喜爱的奖励方法是什么?”的金点子征集活动。
学生的反馈五花八门,有一些竟然“得寸进尺”,提议要设不同的奖项,比如,广播操做得好的同学奖励做班级的领操员,并且实行轮换制;字写得好的同学奖励做板报编辑队的队长;值日工作认真的同学奖励为“爱劳动奖”,还有“礼仪奖”“作业进步奖”……同学们的想法很有创意,我欣然同意并接受了那些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15.从孩子心仪处找灵感
刘雅萍
面对活泼好动、精力旺盛的孩子,拿什么吸引他们呢?我推出了多种趣味评价方式,在班级管理中交替使用。
A卡通印章
我发现学生中流行一些小印章,于是设计了卡通印章,刻上学生喜欢的小图案,并加入包含校名的激励语,用它们来奖励学生,效果不错。
B七色成功卡
低年级孩子很爱收集各种小卡片,我据此设计了“七色成功卡”,代表彩虹的七种颜色,每张卡片上有可爱的卡通形象和“颁奖关键词”,然后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分别授予勇敢卡、踏实卡、自信卡等,很受学生的欢迎。
C水浒卡
三年级时,孩子们迷上了《水浒传》,于是我把梁山好汉108将做成了108张小卡片,用于在班级管理中奖励给孩子,让他们比一比,看谁带的“将领”多,谁就是“兵马大元帅”。为了得到卡片,大家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记住了108将的诨名,还吸引了更多的小孩阅读《水浒传》。当然,开始读《三国演义》后,三国演义主题的卡片也被我顺势推出,大受欢迎哈哈!
16.我能挣“钱”啦!
我们班建立了班级银行,如果学生按时完成任务、有好的行为表现等,就可以挣得相应数额的班币,当然,如果没有交作业、出现行为问题,则会被“罚钱”。
挣得的班币,孩子们可以选择在礼物超市换取等值的奖品。在学期末或者学校的公共节日里,我们也会组织拍卖会,学生可以用自己的“钱”来竞拍需要的物品。这种通过努力赚取奖品的方式,很能激发孩子的积极性。
17.10分钟的安心睡眠
高中班主任有一招让大家爱惨了的奖励方式——允许上课睡觉,当然,必须是你感觉非常困了才可以趴桌子上睡,同桌负责在10分钟后叫醒你。过来人都知道课上打瞌睡有多难受,如果可以明目张胆地睡的话,10分钟后一碰你,特精神。然后老师会走过给你几块糖,糖在高中阶段补充体力相当不错。那感觉好得没话说!
18.向学生审美靠近
新时代的学生喜爱时尚,同样是奖励笔记本,时尚的学生就更喜欢。一次奖励月考成绩进步生,我选了几款封面上印着“降龙十八掌”“独孤九剑”等酷酷的笔记本,让那些崇拜侠客、喜欢金庸的男生羡慕得流口水。
19.最专属的“奖品”,最独一无二的肯定
用老师的荣誉为奖品加持
我们班级最高规格的奖励不是“三好学生”,而是感动班级“年度人物”,因为一年才评一次,每次只有一个年度人物和四个提名奖,很难得的。
这是我给2012年度人物赠送的奖品,看上去很普通,但这是我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后学校领导奖励给我的,我珍藏了,然后送给我的学生,所以意义完全不一样。
20.美术老师的一对一奖品
女儿告诉我,她现在最喜欢的课不是音乐,也不是体育,而是美术。因为那位漂亮又活泼的美术老师,会在每节课快结束时奖励一位在课堂上表现最优秀的同学,而奖品非常别出心裁——老师会亲自为这位同学快速画一幅简单又传神的Q版肖像,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这礼物确实是送到心坎上啦。
21.把你的名字写成歌
对于一年级新入学的孩子,最重要的是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一些小绅士小淑女般的孩子走入了我的视线,他们彬彬有礼的言行举止堪称其他孩子的表率。于是,我编了首儿歌表扬他们:
小远见到老师,点头问声好,老师满脸微笑;小琦见到老师,快快鞠躬弯个腰,老师心里甜似枣;小凤见到老师,轻轻说声老师早,老师乐得心欢笑;小豪见到老师抿嘴笑,老师夸他真乖巧。
孩子们听了,都把赞赏的目光投向小远、小琦他们。被表扬的孩子们乐上眉梢,笑意盈盈。有的孩子情不自禁地念起了儿歌,我趁热打铁,把儿歌教给他们。在诵读中,他们一定感受到了语言的音韵之美,心生对美好行为的向往。
22.定制奖品背包
定制奖品背包,每个奖品背包上都设计有校训、校徽,很有纪念意义。同学们对这份奖品很认可,甚至在校园公号上还有不少校友求购。
23.因为心意美好,简单的“奖品”也很珍贵
写在水果里的祝福
奖品的好坏不在于是否昂贵,而在于它寄托的美好寓意。我刚接手一个高一班级时,为了激励学生不断奋斗,第一次奖他们苹果,第二次奖他们橘子,第三次则奖甘蔗,寓意经过努力,我们就能结出硕果,像苹果一样圆满,像橘子一样红火,像甘蔗一样节节高。当这样的奖品贴上大大的“奖”字,从我的手里发到学生的手里,传递的就不再是水果,而是荣誉,是美好的期盼和祝愿。
24.有记忆的奖品
宁波江东中心小学
“寻找秋的足迹”是宁波江东中心小学二年级的“年级统整课程”,老师带着孩子们学做树叶画、学写秋的诗歌、学唱秋的歌曲……时近学期尾声,老师们想出了一份绝妙的奖励品——树叶水晶胶画,送给那些在课程中表现突出的孩子们。
老师们亲自购买制画材料,亲自调配制画配方、亲自拾捡美丽树叶、亲自制作水晶胶画……一件件精美的作品不但蕴含着浓浓的秋意,更包含着老师们浓浓的情意!
25.是认可,也是期待
对于每天要按时上学的小学生来说,闹钟是他们日常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一款用品。我在期末购买漂亮又设计精巧的小闹钟作为奖品,奖励给学习习惯进步明显的孩子。
26.体验“特权”,感受因努力变优秀的荣耀
可以和你共进午餐吗?
27.请你做“朗读者”
附20个小“特权”项目:
1、当一天班级干部。(职位自选)
2、放学排队时站在自己喜欢的位置。
3、随时可以喝水。
4、可以免考一次。
5、按自己的意愿换一天座位。
6、坐老师转椅一中午。
7、将图书室喜欢的书带回家一晚。
8、和喜欢的老师拍照,并发给家长留作纪念。
9、周一代表班级领流动红旗,并拍照留念。
10、用学校公众号发表个人佳作。
11、午休在黑板上绘画或写字。
13、家长会时和家长一起走红毯。
14、竞选加票。
15、在游戏中做主持人。
16、做一天教师的小助手。
17、照顾班里饲养的小动物1天。
18、设立“某某某”日,即以获奖学生的名字命名某天,且该学生在这天内享有各活动的优先权。
19、做一次领操员。
20、跟老师或校长一起散步。
当然,对孩子们进行奖励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不奖励,所以老师们在实践中也需要把握好“度”,合理利用奖励方式,帮助孩子们完成良好行为的内化。
更多福利资料
开年福利!有孩子的你有福了
刻意练习和习得性无助,教你不再是巨婴,文末有福利。
懒惰与勤奋,今日有福利
觉得孩子笨,那是你培养方向和方法错了
习得性无助,你不够成功的根本原因和药
你的表达好不好,看这里
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站错区域,玩死你没商量注意力测试,你必须做的舒尔特方格量表:有深度解析哦
47种让孩子尖叫的奖品
附:奖励出好孩子——家教积分制
一、总则:
1、本家庭积分制只适应于小孩一人,爸爸享有和妈妈一样的管理权。
2、每周日进行兑现,完成相应积分获得奖励,完不成从下周积分中扣除,任何人不能以任何借口随意阻止本制度的执行。
3、本制度的修订,应经家庭成员一致通过方能生效。
二、家庭积分制实施细则:
学习类
1、家庭作业8点以前完成,积2分;否则,扣3分。
2、晚上专心阅读(划好词佳句)30分钟,积3分。(不能随意走动、喝水、吃东西、做小动作等,每发现一次,扣1分)向爸爸或妈妈陈述阅读内容加3分。
3、睡觉前坚持听英语录音15分钟,每次积3分;否则,扣2分。4、老师短信表扬一次,加5分。5、听写全对积2分,错一个字扣1分。
6、作业满分积5分,出现一处错误扣2分;考试满分积10分,95分以上积5分;90分以下扣5分。
7、自行预习课文(语或数)20分钟,加5分。
健身类
10、每天做俯卧撑5个,加2分。
11、跳绳练习5分钟,加2分。
12、坐位体前屈练习5分钟20次,加6分,不做倒的3分。
13、自己穿衣,叠被子,加3分。
14、帮助爸爸妈妈盛饭,加1分。
15、扫地1次,加2分。
16、整理书桌,加1分。
17、独立睡觉,加15分。
18、按时休息。8:50以前睡觉积2分;8:50—9:23扣5分;9:30以后扣10分。
文明类
19、不讲脏话,奖3分,发现一次扣1分。
20、快乐面对每一天。发一次脾气扣10分。
三、奖励办法:
1、按积分兑奖。每10分换一颗星。
2、三颗星可换一张电视票。(可观看一集动画片)
3、五颗星可换一张上网票。(可上网玩30分钟)。
4、两颗星可换一张邀请函。(一张邀请函只能邀请一名同学来家里玩。仅限于周末)
附二千万别再这样奖励孩子了!
有家长问:我儿子4岁,上幼儿园中班,有一天回来他要求我给他买一辆儿童小汽车,他已经有两辆了,我说没有必要再要一辆,不过我答应他等他在幼儿园得到老师夸赞就买给他。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
我想起心理学家雷珀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找到一些喜欢绘画的孩子分为两组,一组许诺“画得好就奖励”。另一组告诉他们“非常期待经常看到你们的作品”。两个组的孩子都高兴地画画,前一组的孩子得到了奖品,后一组的孩子得到了赞赏。
三个星期以后前一组的孩子兴趣明显降低,大多不情愿主动去绘画了,后一组的孩子却一如既往,兴致不减。这个实验曾反复进行多次,结果都是一样的。
所以,想激励孩子,一定要多用精神奖励,尽量别用物质奖励。今天我们先不探讨小汽车是该买还是不该买,单单就在如何买这个问题上,这位家长的做法显然就是完全错误的。
对于孩子而言,物质应该是用来消费的,而不是用来奖励的。什么时候可以消费可以花这个钱呢?原则其实很简单,孩子确实需要的时候。
物质奖励有多坏?
不少家长都喜欢用物质奖励孩子,以便让孩子听话、好好学习、多做家务等,效果似乎也很明显,但事实上,长期使用物质手段奖励孩子,会造成很多隐患。
最近莉莉妈妈就特别头痛,对自己的孩子莉莉已经到了无计可施的地步。某天莉莉要参加考试,临上学前问妈妈:“妈妈,我考试好有没有奖励”妈妈逗弄莉莉说“没有”,没想到莉莉脸色一变,非常不高兴地说“没有奖励我就不参加考试了,你看着办!”小小年纪会说这样的话,竟然还威胁大人!究其原因,还得从孩子上幼儿园时说起。
当时莉莉不想上幼儿园,每次上学都要哭闹,正当全家人都一筹莫展时,奶奶说:“你乖乖去上学,放学后奶奶带你去吃肯德基……”没想到立竿见影,于是大家都学会了这一招,渐渐发展到“把饭吃完,就可以看动画片”,“把玩具收拾好,奖励吃糖果”,“在学校表现好,奖励去动物园”,“听话不哭闹奖励新玩具”,甚至“收拾自己房间打扫卫生奖励10块钱”……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很多家长不知道,用物质奖励作为孩子行为的引诱和刺激,会导致两个严重的隐患:
1、让孩子误把奖励当目的
具体来说,物质奖励容易使孩子的行为逐步降低到只以获得奖励为目的,而忘记自己的兴趣与初衷,为奖品而行动,而对被奖赏的行为本身失去兴趣,客观上阻碍了行为习惯的养成。哪天没有奖励了,孩子就不愿行动了,错误地把行为作为交换奖赏的筹码,把努力变成了一场交易。
请让孩子牢牢记住:这是他应该做的,他是在为自己学习,为自己努力,而不是为父母的物质奖励!
2、让孩子物质欲望过度膨胀,变得功利和势力
靠奖励激发起来的行为,就必须靠不断升级的奖励来维持前进,孩子的胃口会越来越大,对物质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最要命的是,物质奖励就像个无底洞,就算你想要急刹车,那也是风险相当之大的,弄不好“车毁人亡”。
对孩子将来而言,也难免养成凡事“物质第一、金钱第一”的错误价值观,谁有好东西就向谁靠拢,从而严重影响今后的为人处世。
如何用好精神奖励?
有个小男孩,他在读的学校有一位女老师,长得很漂亮,无论她走到哪里,那里的人都会为她眼睛一亮。因此,她的学生特别是男学生,都非常希望得到她的喜爱和重视。
这位女老师非常喜欢班上一个名叫罗斯的小男孩,因为他学习成绩突出,并且很守纪律。在罗斯班级的毕业典礼那天,女老师安排罗斯在典礼上致辞,并亲吻他,祝愿他走向成功之路。
为了得到女老师一个吻的奖励,小男孩开始发奋学习,没过多久,他的成绩就提高了很多,而且几乎全校都知道了这个很出色的男孩。随之,他的愿望也实现了——他真的得到了那个美丽的女老师一个吻的奖励。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的第33任美国总统亨利杜鲁门。
这则故事很有代表意义,伟大的一吻,激励了一个孩子奋发图强成为杰出人才,其激发力远远胜过任何物质上的奖励。家长究竟该如何用好精神奖励呢?下面给大家4点建议。
1、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兴趣是最大最持久的动力,基于好奇、探索与喜欢,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其获得的内在乐趣与满足感、成就感、自豪感等,对孩子本身就是最好、最高级别的精神奖励。这种奖励最简单最经济,它不需要大人说任何语言、采取任何行动,也不需要一分钱,但却经常被家长所忽视。
你看,这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所带来的精神上的满满正能量,这种正能量,也是孩子行为的内在动机中最重要的部分。
2、语言奖励
好不容易拿着画笔摆弄了整天,一幅五彩缤纷的大作终于诞生了。看着自己的大作,孩子心里头的快乐不亚于站在奥运领奖台上的冠军。这时的爸爸妈妈如何强化这种奖赏呢?
3、行为奖励
就像前面说到的美丽女老师的一个吻一样,家长的很多行为和动作都同样可以带给孩子很好的精神奖励效果。比如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赏识的眼神、一个温暖的拥抱、一次赞许的拍肩、一次慈爱的抚摸、一次热烈的鼓掌等,看似简单,都有可能让孩子铭记一辈子。
因为它除了鼓励,还能带给孩子情感上的满足,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安全,所以,它往往比单纯的语言奖励更有效更持久。
4、荣誉奖励
给孩子各种荣誉标签,是学校老师经常用的精神奖励手段。对我而言,小红花、大红花就是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之一。红花代表着荣誉,是激励孩子前进、鼓起孩子自信心的一味灵丹妙药。
只要开动脑筋,家长自己在家里也可以借鉴这个方式哦!比如为孩子准备一本优秀表现档案本,只要孩子有好的表现,就可以在上面画上一朵小红花、五角星、笑脸之类,也可以盖上一个好孩子章。你还可以创造一些荣誉称号,比如“家政小明星、卫生小达人”等等。
建议家长们要尽量多用精神奖励、少用物质奖励,来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防止孩子形成对金钱、物质的过度贪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