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作为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
家庭教育的发展,对于中国的未来,已经变得至关重要。
2019年11月16日,第十二届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本届论坛由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主办,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承办,中国家庭教育学会作为学术支持单位。论坛汇聚了千余名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知名专家学者、各界社会名人,以及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家庭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代表。
第十二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现场
倾听孩子的声音,回归家庭教育的初心
去年的第十一届高峰论坛提出了“让孩子成年又成人”的主题,聚焦父母的养育方式如何影响孩子的成人过程,今年,在此基础上,第十二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以“守初心,育未来—从孩子成长视角赋能家庭教育”为主题,希望能够从孩子的视角出发,找回初心,深度探讨了儿童青少年成长现状,新时代背景下对教育的冲击,新时代的家庭关系、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分工合作等议题,倡导新时代父母建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家庭价值观,以期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促进家庭和谐,引领孩子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第十二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展区
实力大咖,深度探讨,为孩子的全面成长助力
今年的第十二届高峰论坛,保持了一贯以来的大规模、高规格、高水准,邀请了多位心理学专家、教育专家、社会学专家和知名人士等发表主旨演讲。
与去年的主论坛加对话的形式不同,今年的育高峰论坛,由上午的主论坛及下午的三个平行论坛组成。
上午主论坛的主持人,由央视著名主持人、婚姻与家庭心理指导师王小骞担任。本届论坛的学术支持单位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宝明在论坛开始前发表了致辞。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宝明
接着,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CEO周成刚代表主办方向各位莅临的嘉宾表示了感谢。“教育的核心是人,所以需要从孩子的视角重新去看待家庭教育,探讨家庭教育的各项命题。”周成刚在自己的致辞中提到,“如果看不到孩子的需求,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等等,我们将很难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积极深刻的影响。”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CEO周成刚
而要看到孩子的需求,就要结合当今的养育环境的新变化,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佟新,在论坛上解读了《北京市青少年发展现状调查报告》。通过对回收的27000份问卷进行分析,佟新教授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视角,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这一代青少年,为今后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指出了努力的方向以及工作的着力点。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佟新
紧接着,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刘云杉,带来了主题演讲《二代崛起与教育限度》。在演讲中,刘云杉分析了教育的现状,从全球化视野的高度让我们看到了不同教育选择背后的利弊,从社会学的视角给我们呈现了教育的不同面向,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关于教育的思考和借鉴。她认为,教育首先要创造一种道德的情绪,培养孩子的心地,“把德性和才智这样的心理气质融汇到孩子的血脉之中,这是教育要做的。”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刘云杉
中国科学院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王金战
培养孩子,既要遵循教育的规律,也要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在上午的论坛上,“凯叔讲故事”创始人兼CEO凯叔,为众多嘉宾及观众解读了《“天赋”到底是怎么回事》。客观上的天赋固然存在,但是,凯叔认为,“更多时候,天赋就是热爱。”被看见、被尊重的感觉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家长激励的方向就是孩子持续发力的方向。
“凯叔讲故事”创始人兼CEO凯叔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总经理解琪
各层次剖析,多视角探讨,为孩子一生打好基础
在上午的论坛中,几位专家从不同视角,探讨了中国的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教育改革的出路和思路、如何为我们的下一代提供公平而合理的教育机会,以及如何发现天赋、促进孩子的发展等关系到我们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和每一个孩子的未来的议题。
下午的平行论坛则分为了儿童发展论坛、父母成长论坛、学校及社会支持论坛三个分论坛。
在儿童发展论坛中,演讲嘉宾们从孩子成长的客观规律出发,以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学为理论依托,探讨孩子成长每一个阶段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求。
Ahaschool创始人兼校长王雨豪带来了主题演讲《成就孩子的独一无二》。在演讲中王雨豪认为“天赋教育这件事就是教育的一个本质。”在天赋教育中要激励孩子。
Ahaschool创始人兼校长王雨豪
湖南卫视主持人、制片人张丹丹
紧接着,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院教授苏彦捷从心理学的角度谈到了中年父母与青少年孩子的相处之道。处在生理上的青春期和心理发展上的青少年发展阶段的孩子,需要家长的支持和理解。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院教授苏彦捷
下午的儿童发展论坛上,还邀请到了著名诗人、翻译家树才。树才认为诗能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每一个孩子都是诗人,他希望孩子能通过语言去表达对身边事物的感受。
著名诗人、翻译家树才
在儿童发展论坛中,演讲嘉宾们主要探讨了孩子成长各阶段的需求。父母成长论坛则是从夫妻关系、亲子关系、隔代教养等多角度探讨了当下的家庭关系和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知名主持人、教育人王芳带来了主题演讲《父母是最懂孩子的老师》,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父母不断学习的过程,只有父母成为学习型的人才,孩子才能成为学习型的人才。
知名主持人、教育人王芳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沈奕斐则从学术的角度出发,强调母亲的角色固然重要,但是密集母职对家庭成员也会造成危害。父母需要调整代际措施,协调好家庭内部的权责。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沈奕斐
接着,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主任方新带来了主题为《家庭关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的演讲。她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结合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心理学理论,分析了父母和家庭动力关系对孩子的影响。
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主任方新
性教育是一个必要话题,也是一个难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文利提出学校教育中的性教育非常欠缺,同时父母在性教育问题上也有着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性教育越早孩子越受益。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文利
人是社会的动物,教育更是社会发展的缩影。在学校及社会支持论坛中,嘉宾们探讨了学校和社会如何怎么才能为孩子的全面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
中华女子学院女性学系教授孙晓梅将视角聚焦到孩子的发展建立支持系统,应该保障儿童享有的基本权利,她呼吁建立健全各项政策法规,为孩子的全面成长提供支持和保护。
中华女子学院女性学系教授孙晓梅
今日头条教育频道运营总监赵宇航
独立教育媒体人、学校发展咨询师沈祖芸
电子科技大学机器感知与智能系统研究中心主任郑文锋也在自己的演讲《目的和困惑——教育的第一性原理》中提到了教育要拥抱时代的复杂和不确定性,教育最本原的问题,就是怎么去重建教育的三观。培养孩子重要的是让他们有能力去应对未来,因而创新思维越来越成为教育的主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