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位一体,五个方面暗示改革会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各方面相互配合
2.资源配置进一步强调政府和市场关系,强调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3.所有制角度:国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并列,对过去十年”国进民退”进行修正
4.清除市场壁垒,隐含打破垄断管制,开放垄断领域
5.财税体制方面,预算透明,结构性减税减轻企业负担,增加新的税种保持稳定状态
6.农村土地:赋予农民更多土地权利,同地同权
7.以开放促改革:体现开放对改革作用
8.全面深化改革的小组前所未有
二、五个亮点行业
2.生态行业:环境保护等推进产业大幅发展
3.军工行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应对国际环境重大变化
4.教育行业:提到综合改革,私费教育职业教育等的综合发展
中信证券研究员毛长青分析:
总体符合预期,有一些方面超预期,有一些方面有差距改革范围比预期大,涉及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决心也比预期要大,整个公告是在表对未来十年的决心对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划分非常明确。但有很大突破涉及到的领域比预期少。
中金公司解读三中全会观点汇总: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松:财税体制改革方向性清楚,税制改革值得期待,第一,营业税改增值税。营改增试点在地区和范围上有望扩大。这个方面改革力度超过市场预期。房产税试点范围扩大,力度比上海重庆大一些,未来包括杭州、深圳、青岛、南京,分别对待,房产税试点逐步推进,是改革一个重要方面。
事权和财权的配合,专项性转移支付改变为一般性转移支付。促进地方政府的执政目标和民生结合起来,这次不仅仅支出结构的变化,对于目前扭曲机制有帮助。要素价格改革实际上是资源税改革,从量改为从价征税,资源税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财税改革是这次改革的一个重头戏,这个和市场预期的一致。
现在的利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利率受管制,被压制;另外一部分不受管制,受市场供求影响。现实利率水平在两者之间。未来平均利率水平反应经济基本面,未来利率水平会有结构性的变化,一个表现就是受管制利率上升。未来利率水平将受经济增长,通胀,金融风险,房地产的影响,明年利率水平不会明显下降。
上海自由贸易区是对外开放重要一个试验地,央行对资本市场账户开放表现的非常积极,到2015年资本账户开放的一个大的进展。
中信证券解读三中全会观点汇总:
三中全会公报“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提法前所未有,显示经济转型将升级,政府在某些方面的职能将发生转变。
公报显示城镇化将超预期,二胎政策、国企改革不及预期。
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公报“要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的表述意味着未来自贸区会数量增加,粤港澳贸易区等有望在后面推出;同时,他认为,金融改革仍是核心,尤其融资租赁机会较大。
兴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涵:公报显示大的方向变化不大,国企改革会低于预期。三中全会公报关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提法仍然动了部分人的利益。
民生证券解读三中全会观点汇总:
三中全会解读之一:从强调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到强调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三中全会解读之二:司法系统有可能变为垂直管理。---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三中全会解读之三:成立改革总体设计的领导机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
三中全会解读之四:建议和讨论已久的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国家安全的战略思路逐步显现---全会公报指出,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三中全会解读之五: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第一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中全会解读之六:重申所有制和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三中全会解读之八:财税体制将会作出重大调整,上收财权事权是改革方向,预算民主或有突破。---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三中全会解读之十:反腐会延续,十分必要。客观上将继续打击公款消费。---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三中全会解读之十一:国企的定位未变,国企改革料只在机制层面而非体制层面改革。---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三中全会解读之十二:全会公报不会方方面面都提到,没有提及的方面,应该会在决议里面有所体现。例如,金融改革,生育政策调整等等。
中信建投解读三中全会观点汇总:
经常看到媒体说到,很多智囊来决定中国未来的走向,个人认为不是这样。对国内利益的调整其实还是有很多分歧,本次的会议涉及了方方面面,财政改革、生态文明、宏观调控、军队建设、民主法治,也就是说这次会议引领未来十年,而不是经济方面取得一个改革方面,对经济改革的力度上大家可能有些失望。其中,一个是改革可能会采取市场化的方式,大家想的最多的是政府让利,国有企业是不是要改革,但是我们从公告上来看,有些地方还是比较含糊,没有方向。其中,公有制经济,在十八大的时候就已经谈到过,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公有制经济,巩固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未来,国企私有化的问题可能跟这次的会议主基调不是很温和,另外一个地方就是,现在的表述也很含糊,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更好的发挥作用,但也提到了政府的主导地位,所以看到政府的地位更高一些。所以这些与大家的预期有些距离。再者,中央与地方的问题,地方政府需要让利,地方债务的问题已经比较严重,但是这次会议之前没有对于地方政府的定位有很好的诠释。这次改革这些问题在没有很好的处理之前,没有具体的方案,所以推迟了。
我刚才说了那么多,大家有些偏悲观,但是还是要从客观的角度来看,不能主观的把这次改革想的过于完美。这次改革的领导小组成立,负责对未来的改革具体改革方案出一些持续的方案,所以从这次会议上也能看出来,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所以我们认为改革来日方长。谢谢大家!
国泰君安解读三中全会观点汇总:
市场化预期增强,改革亮点突出:
①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化改革的整体方向超出预期。
②提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超出此前“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调法治中国建设。
③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
④强调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文化、教育、医疗改革亮点突出。
⑤土地改革方向明确,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
⑥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贸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