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租赁(FinancialLease),是指出租人(Lessor)对承租人(Lessee)所选定的租赁物件,进行以为其融资为目的的购买,然后,再以收取租金为条件,将该租赁物件中长期的出租给该承租人使用。
按照目前中国有关部门的规定,专业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机构主要有三类:
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专营融资租赁业务的金融租赁公司和兼营融资租赁业务的机构。这类法人机构属于非银行性金融机构,他们在经营融资租赁业务的同时,仍可从事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信托、债券、投资等其他金融业务。到2001年6月,中国金融租赁公司有12家,兼营融资租赁业务的机构有近200家。
2、缺少优惠政策,限制了融资租赁业的发展一是税收政策。中国尚没有颁布融资租赁的专门税法,只有个别对融资租赁有间接影响的规定。
租赁合同租赁合同格式租赁合同注意事项住房租赁合同厂房出租合同
三是外汇政策。目前中国对租赁公司从事外汇交易尚没有完全放开,对要求进行外汇业务的租赁公司有严格的限制。同时,中国现行的汇率制度使中国租赁公司承担着较大的汇率风险,使国内租赁公司与国外租赁公司在国际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
3、信用环境较差,承租企业欠租现象严重由于没有明确的制度约束,人们的法律意识淡薄,致使信用环境较差,承租企业欠租现象严重。目前中国承租企业平均欠租比例占其经营总额的15%一30%,严重的已达到60%-70%。同时,由于中国法律不完善,很多租赁公司在追索欠租过程中的合法权益难以保障,因而有的中外合资租赁公司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就开始进入催债期,部分租赁公司因欠租严重已难以为继。(二)从行业内部来看,也存在诸多问题:1、租赁业的行业缺乏统一的管理
中国主要有三类融资租赁公司,分别是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租赁公司、中外合资的租赁公司和原内贸部所属的租赁公司,它们的行业管理权分别属于中国人民银行、外经贸部和原内贸部。由于中国融资租赁业政出多门、多头管理,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重点、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发展速度等缺乏统一的部署和安排,盲目发展,缺乏指导,行业监管不力,导致租赁公司违规、违法操作严重,影响了中国融资租赁业健康发展。2、融资租赁公司内部约束机制不健全,运行风险大由于融资租赁业中主要是直接租赁方式,该方式是出租人承担了全部的租赁风险。这些风险表现为:
一是经营性风险。即指融资租赁业务中由于经营管理不善造成损失的风险。
二是信用风险。即指对方不能履约而给出租人带来损失的风险。对于出租人而言,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为承租企业拖欠租金及其他违约风险。
三是金融风险。包括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两种。利率风险主要表现在出租人融资购买租赁设备时,利率上升使出租人筹资成本增加而带来损失。汇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变化导致承租企业还租成本增加而无力还租,从而给出租人带来风险。
四是经济环境风险。即指由于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投资环境等发生变化而对租赁项目本身产生不利影响,使承租人还租困难。
五是其他不可抗力风险。如政治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等。三.促进中国现代融资租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中国的租赁业正处于现代融资租赁的起始阶段,行业需要调整自己的位置,按照客观规律去改变自己、发展自己。美国的租赁业也经过历次磨难,才发展到今天的成熟阶段。所以,中国租赁业若要能快速发展,取决于许多因素,但要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健全和完善租赁立法中国人民银行、原外经贸部和经贸委等各管理层往往站在不同的角度上来规定、解释租赁公司的行为准则。多头管理使整个租赁业处于无序竞争的状态,也不利于主管部门的监管,势必影响租赁业的规范、健康发展。所以,分别立法、分别管理的办法需改为统一立法、统一管理。中国政府应尽快颁布融资租赁法》,使融资租赁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要确定行业主管部门,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融资租赁业的规模发展。(二)政府应鼓励扶持融资租赁业发展
中国政府可以考虑的优惠政策包括:
1、实行投资减税政策。即出租人可以享受所出租设备购置成本一定比例的税收优惠。如美国畿投资税收扣减轻勤中规定:出租人投资购买租赁设备时,可享受相当于投资设备购置成本10%的优惠,即出租人可以从应纳税的收入中抵免设备投资的支出。这有利于融资租赁业的发展。
2、允许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法。通过加速折旧可使承租人获得较多的税收优惠,从而鼓励投资及设备更新。
3、制定对租赁业贷款的指导原则。鼓励银行给予各类租赁公司提供信贷支持。对于国家急需的基础设施或战略工业以及高新科技的租赁项目,政府可考虑由政策性银行向承接该类项目融资的租赁机构提供与租赁项目期限相等的部分或大部分中长期贷款。
5、建立风险保障体制。在建立信用担保基础上,有关部门应与保险公司协商,建立融资租赁信用保险制度,为租赁物品提供和扩大保险服务范围,以降低各方当事人的风险损失,融资租赁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积极创新,不断开拓新的租赁业务和租赁市场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创新,为此,融资租赁公司除继续做直接租赁外,今后还应积极创新,拓展业务层次,积极开拓租赁市场。比如:
3、开展多层次的融资租赁业务。除直接进口转租赁外,在鼓励开展国内租赁业务的同时,应积极开展出口租赁业务,如机电设备、船舶、机械制造出口等,以扩大融资租赁市场发展空间。
2007年以来,中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出如下特征:
——发展速度很快,但潜力依然巨大
另一方面,从相对指标看,融资租赁业的发展水平仍然偏低,显示出很大的发展潜力。以融资租赁GDP渗透率(租赁的厂房和设备投资总额与GDP之比)看,2012年我国和美国分别为1.24%和1.86%;以融资租赁投资渗透率(租赁的厂房和设备投资总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之比)看,2012年我国和美国分别是3.8%和22%。高速扩张但潜力仍然巨大,融资租赁业这一发展特征,正与我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发展特征相匹配。
——政策环境有所改善,但制度建设仍处在起步阶段
——业务结构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
以最大的融资租赁市场——上海市2014年6月底的数据为例来分析目前我国融资租赁企业的业务特征。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
(1)业务类型以单笔金额超过3000万元的大型业务和单笔业务金额在50万-3000万元之间的中型业务为主,单笔金额小于50万元的业务占据很低比重。这一特征表明,融资租赁在我国的服务对象已经向中小企业扩展,但还没有被小微企业充分利用。
(2)融资租赁业涉及的租赁物范围虽然日渐扩大,但仍以传统的项目为主,其中基础设施类融资租赁业务占比更是超过1/4。这与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的发展模式正相契合。相比之下,美国租赁业的租赁物范围更加广泛,2012年基础设施类融资租赁业务占比仅为1%。
——从发展驱动力看,融资租赁业在我国前景广阔
——从发展方向看,我国融资租赁业将着重拓展业务领域,深化非融资功能,同时加强制度建设经济新常态不仅意味着增长速度的换挡,更意味着新的增长驱动力和好的发展质量。有鉴于此,我国融资租赁业应主要朝着以下三个方向进行发展。
二是深化非融资功能。融资租赁本身除了融资功能之外,在盘活固定资产、促进设备销售、满足企业技术改造的需要等方面都能发挥重大作用,我国在这方面尚有很大潜力可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