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世界,世界华人的家园,欢迎你继续收看华人世界。屏幕上这位先生叫陈来华,是名普普通通的新加坡华侨,最近,他为了一个特殊的任务专程来到北京,6月5号一大早,他匆匆忙忙赶到中国海关集装箱港口,拿了一把钥匙,打开了一个重14000公斤的大型集装箱,开门的一刹那,陈先生长吁了一口气。
其实,陈先生来北京的目的,主要是运送这14000公斤的东西,您别小看这个集装箱,箱子里装的可不是普通的货物,而是陈先生耗尽23年心血、搜集来的宝贝。尽管这些宝贝在一些人眼里,可能只是一堆破铜烂铁,但在陈先生眼里,却是价值千金。
集装箱里到底装的是什么?陈先生为什么要不辞辛劳,把它们从新加坡运到中国呢?
陈来华,今年67岁,祖父母从中国福建移民到新加坡,23年前,在新加坡做小本经营的陈来华,爱上了一个特殊的行业——文物收藏。20多年来,他耗尽心血,几乎花光了所有积蓄,一件一件的收集了反映东南亚早期华人移民生活的历史文物,并且建立了石叻坡民俗文物馆。
民俗文物馆位于新加坡旧跑马场,在资金并不充裕的条件下,陈来华还是把文物馆做的有模有样。
“这是早期泉州人提着小篮,沿街叫卖的………,在我们当年南来的先辈呢,他们也用各种各式的方式来谋生,比如说,有些人拿着这个铜的桶,到处沿街叫买,这个是广东人在买红豆水,挑担,也是沿街叫买红豆水。”
我们看到的这个片子是趣年的台湾的一位女观众看完展览后为陈来华免费拍摄的,短片里展现了陈来华文物馆里各种生活文物,不下上万件。这些珍贵的文物是他日积月累、精心收集所得,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就在最近,陈来华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这个决定让他的民俗文物馆几乎不复存在,也正是这个决定,让14000公斤重的集装箱飘洋过海,来到中国。
得知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正在筹建,陈来华感觉到自己多年收藏的文物仿佛找到了一个家。他当下决定把民俗文物馆中“飘洋过海到南洋”的部分,也就是反映早期华人移民在新加坡生活的上千件文物,无偿捐赠。
像陈来华这样,不计回报、捐赠文物的海外华人很多,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早在1984年,就接到了第一个捐赠文物,而且这个文物相当特殊。
黄纪凯(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筹建办公室副主任):“1984年2月14号,一个印尼的华侨来到侨联,当时我们的老所长方雄普接待了他。这位华人没讲什么话,送了一幅画,喝了一口水,就走了。”
当时的接待人方雄普打开这幅画,看了看落款,心里有点吃惊,他看到了画上有一行字,是这么写的,“生活报创刊十周年纪念九十五岁白石画”,齐白石先生的国画作品,在收藏品市场上动辄可是上百万元一幅啊。
黄纪凯(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筹建办公室副主任):“这可是齐白石大师的画,这位华人看到报纸上登的华侨博物馆要筹建的消息,马上决定送了过来,他在我们这里就喝了一口水。”
经过多方打听,去年,中国侨联的工作人员终于联系到了李诚予先生。老先生今年93岁,还通过网络把自己和老伴的照片传了过来。屏幕上这位就是无私捐画的李老先生。
正是因为像李城予、陈来华这些众多海外华人的贡献,才使得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面向社会征集文物的工作,进展的很顺利,仅去年一年,华侨博物馆接到的捐赠文物就有7000多件。
博物馆的建设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预计2009年完成。完成后的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将通过展示长期以来华侨华人所形成的许多有人文价值的文化遗产,全面展现广大海内外侨胞的奋斗发展历程和他们对居住国与中国各个历史时期所作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