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宗教学术网

(一)《中国宗教报告》的面世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一项重要成果

2008年2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主办、当代宗教研究室承办的“中国宗教的新生态、新问题和新挑战”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议题:一是认识中国宗教的新生态,即当代中国多元宗教(信仰)结构;二是探讨“五大宗教”在改革开放30年的社会转型中出现的新问题;三是明确中国宗教研究面临的新的国际环境和挑战。两天的研讨结束后,会议参与者的论文作为会议的部分成果,随即由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的金泽研究员和时任当代宗教研究室主任的邱永辉研究员主编,并贯以《中国宗教报告2008》之名,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

时逢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志于引领中国智库建设的新潮流。为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为了向转型中的中国社会治理提供“智力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创立了“皮书品牌”并将其列入国家“十二五”出版计划。这个大的背景,加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对当代中国宗教现状研究的重视,以及对我们前期工作的充分肯定,使得《中国宗教报告》成为“蓝皮书系列”之一,并加入到“盘点年度资讯预测时代前景”的“皮书系列”。

“宗教蓝皮书”创始的2008年,即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宗教在中国重新出现发展热潮,当代中国的宗教研究亦方兴未艾,异彩纷呈。更为重要的是,当代中国宗教问题也处于逐渐脱敏的阶段,宗教学术界称为由“险学”变为“显学”阶段。这些巨大变化使得当代宗教研究中的定性研究、实证研究和定量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均得以公开出版。

“宗教蓝皮书”的面世,标志着当代中国宗教的现实、热点、敏感问题,从长期以来只能以内部报告、情势反映和对策建议的形式“上报”,走向了回归学术讨论、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学术呈现。我们坚信,当代中国宗教研究并非传统学术进路的延续,而是展示出许多观察宗教的新视域、分析宗教的新思路和研究宗教的新方法。为此,《中国宗教报告》的研创坚持了十年。

(二)《中国宗教报告》的研究和创新

2008年初创“蓝皮书”的目标和宗旨,是为社会各界客观了解中国的宗教现状及发展态势,如实报告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践情况,提供最为权威和最为全面的学术解读。第一本《中国宗教报告》,从体例上看还只是一本论文集,但由各方面的学术权威和专家型领导所写作的高质量论文,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研究员的《当代中国宗教研究:问题与思路》和国家宗教事务局王作安副局长的《我国宗教状况的新变化》,却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各大宗教的新生态、新问题和面临的新挑战。

2010年,因蓝皮书“权威”发布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有关宗教信仰的入户问卷调查结果——中国基督教信仰人口数据和信仰状况,《中国宗教报告2010》实现“销售一空”。

以2012年的总报告“研究当代宗教,建构中国话语”为标志,《中国宗教报告》在反映中国宗教的年度状况的基础上,一方面致力于中国宗教研究的学术话语建构,另一方面努力服务社会并为宗教管理提供智力支持和政策建议。这一研究目标和指向,在此后数年得以持续。

“宗教蓝皮书”是直面当代宗教情势的变化和各种问题的尝试,鼓励了研究当代中国宗教的学者展示学术成果。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每年配套举行一次“当代中国宗教论坛”,诚邀各方学者和宗教事务管理的领导参加,为“宗教蓝皮书”的研创提供指导和建议,由此也推动了整个宗教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

二、“宗教蓝皮书”研创的重大问题

“宗教蓝皮书”是年度报告。每年的总报告,一是汇总各大宗教的年度发展情况,二是对当年的重大理论问题或热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为了满足“皮”的功能,蓝皮书在“各大宗教报告”栏目下发布各大宗教的年度发展报告。为了诚实地反映中国宗教的现状,“各大宗教报告”从一开始就不限于“五大宗教”,还包括了儒教和民间信仰,因此构成了蓝皮书的“七大报告”设置特色。

总体而言,“宗教蓝皮书”的研创,在“实证研究”和一系例“重大问题”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决策参考、舆论引导和基础研究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一)当代中国宗教的实证研究

2008-2009年和2011-2012年的两次全国宗教信仰入户问卷调查,目标均为中国各宗教信仰人口及信仰状况。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科学反映中国宗教信仰状况。在完成该项目并将其成果经由“宗教蓝皮书”进行发布的过程中,我们对当代中国宗教的实证研究和定量研究问题,增长了一些新的认识。

第一,鉴于已有的中国宗教信仰人口数据十分混乱,进行首次“普查”和每五年、十年一次的调查统计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对“中国传统宗教信仰人口”的调查,对于中国特色的宗教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美国著名宗教研究机构“皮尤研究中心”,于2010年对2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综合统计分析,其发布在“宗教信仰与公共生活论坛”上的报告指出,全世界有58亿成年人和儿童有宗教信仰,占2010年世界人口(69亿)的84%。其中有22亿基督教徒(占世界人口的32%),16亿伊斯兰教徒(23%),10亿印度教徒(15%),近5亿佛教徒(7%)和1400万犹太教徒(0.2%)。值得中国学者注意的是,在参与各种民间或传统宗教的4亿多人(6%)之中,美国本土宗教、澳大利亚土著宗教和非洲传统宗教的人数很少,绝大多数是中国民间信仰人群。这就向我们提出了如何对待中国民间信仰的问题。在大规模的调查问卷里写入民间信仰的问题,并对民间信仰的方方面面进行实地调查,却是一个新的挑战。

当代中国宗教研究中的实证研究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民间信仰的问题,而是更大范围的,可以被称之为“中国传统宗教信仰人口”的问题。悠久的“三教合流”历史所导致的传统宗教信仰状况,使区分儒释道变得很艰难,中国宗教的人文化和理性化特点,使“信徒”“教徒”的概念都变得陌生。在写了三十多稿问卷之后,我认为要弄清中国传统宗教信仰人口的真实情况,我们应当问的问题是:“你在多大程度上信儒多大程度上信道多大程度上信佛”或者是:“你在什么时候信儒什么时候信道什么时候信佛”

第三,政策因素、学术因素和民众认知,可能成为干扰宗教和宗教信徒“认定”的因素。

在蓝皮书的研创过程中,我们发现干扰宗教和宗教信徒“认定”的因素,不仅在于调查工作(建立抽样框、写作问卷、入户调查、数据录入、加权和分析报告等)本身,更在调查之外。对于台湾地区的宗教调查进行研究,首先让我们看到了政策因素。1958年至1986年,台湾宗教团体数量极少(10个或以下),并且一直维持极低数量。但根据台湾地区“内政部”《经计年报2008年》,从1986年至2004年,台湾地区的宗教团体数量却出现了猛增的状态,即从1986年的70个,增加到2004年的1062个!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正是台湾地区1989年的人民团体法,这足以证明“政策因素”对于宗教认定的重要性。

干扰宗教和宗教信徒“认定”的第二个因素,正是所谓“学术因素”。历史上自然形成和长期存在的各种宗教,到近代宗教学作为一个学科出现时,面临着被宗教学家纳入“世界宗教框架”并进行“学术归类”的命运。在此过程中,宗教研究者不仅给许多“没有统一名称”的具体宗教进行了“命名”,如“印度教”(1827年第一次出现),还将不同的宗教归入不同的类别,如“出世宗教”或“入世宗教”。随着宗教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在“世界宗教”学术框架中讨论宗教归类和宗教定义,由此也引发了许多问题,在中国至少引发了“儒教”和“民间信仰”是不是宗教的问题。这些学术争议反映在调查工作中,就成为是否将“儒教”和“民间信仰”以及“其他宗教”写入问卷的问题。

第四,《中国宗教报告》以诚实的、科学的反映中国宗教信仰的状况及变化为长期任务和责任。

“宗教蓝皮书”一直在努力实现“皮书系列”的总体要求——“权威、前沿、原创”。我们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宗教工作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是坚持实事求是,注重推进重大理论创新,不断总结处理我国宗教问题的实践经验,不断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理论探索。立足国情的基础是国情调研及其成果汇总,《中国宗教报告》在中国当代宗教的国情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学术成果。在6万份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写作的《中国基督教入户问卷调查报告》(载于《宗教蓝皮书:中国宗教报告(2010)》,于2012年9月获得第三届“优秀皮书奖——报告奖”一等奖。当然,如何诚实地、科学地反映中国宗教信仰的状况及变化,仍将是中国学界长期面临的问题和任务。

(二)《中国宗教报告》研究的重大问题

1.“建构中国话语”研究

当代中国宗教发展现状,要求宗教研究者展示出观察宗教的新视域、分析宗教的新思路和研究宗教的新方法,而建构一个学术体系完整的“中国话语”,是国际地位日益提升的中国的“话语权”的一部分;只有成功构建的“话语”,才可能成为一种“权力”,而构建话语更多地是展现一种能力,包括在理论上进行创构和重构的能力。中国传统对宗教的独特认识、中国宗教所经历的独特发展道路,中国社会在近当代历经的对宗教文化的深刻反思,在世界上找不到任何其他国家或地区具有相似性或可重复性。因此,在研究中国宗教的进程中,建构独特的“中国话语”,便是一种自然逻辑的结果。

邱永辉在《研究当代宗教,建构中国话语》(2012年皮书总报告)中提出,中国宗教问题的复杂性、宗教研究的紧迫性、宗教研究者的学术意识和研究理念、日益良好的学术氛围,已经让我们具备了建构中国宗教话语的天时地利;《宗教蓝皮书》致力于为中国研究宗教的学者建构“中国话语”提供一个开放、开明、跨学科、跨地域的学术平台;在建构“中国话语”的进程起步之时,中国宗教研究学界应当“超越左右”,营造一个学术自由的、平等探讨的话语建构空间,鼓励、吸收和综合多层次和各方面的学术成果,为中国宗教学人建构“中国话语”做出积极的贡献。

2.“一带一路”的宗教问题研究

2015年正式开启的“一带一路”建设倡议,使中国与沿线各国的全方位联系更为紧密,也使中国宗教与世界宗教文化的关系更为密切。在中国各大宗教团体通过学习、研讨、建言等方式,积极投入到了“一带一路”的文化建设之中的同时,学术界梳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宗教格局,认识“一带一路”也是宗教之带和宗教文化之路这一现状,从而提出旨在“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鉴的人文交流的政策建议,成为《中国宗教报告》的研究主题之一。

关于“一带一路”智库的宗教文化研究,邱永辉著《一带一路建设与宗教文化发展》(2016年蓝皮书总报告)特别提出几个重要的着力方面:其一,中国智库应当努力进行有关宗教文化的人文研究,挖掘传统宝库,实现“古为今用”;其二,中国智库应着力进行实践性研究,致力于搭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宗教对话”平台;其三,中国智库应当沥清“宗教因素”和“宗教问题”对“一带一路”建设可能造成的安全风险,及时进行“一带一路”的宗教安全研究和风险评估。着眼长远发展,该报告再次强调从全球文化战略的高度定位中国宗教,制定宗教文化战略;着眼“一带一路”的建设,制定中国宗教文化走出去战略,以切实增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人文交流,促进文明互鉴。

3.中国宗教改革研究

中国的大改革和大开放,带来了中国经济的腾飞和文化生活的活跃,但出于一种激烈的反弹,中国宗教在复苏道路上也混杂着伪滥。为此,《中国宗教报告》的研创报告呼唤中国各大宗教与时俱进,中国各大宗教内部着手必要的改革探索。邱永辉著《改革浪潮掀起中国宗教改革新篇章》(2014年蓝皮书总报告),阐述了中国宗教在思想观念、行动仪轨和组织制度等层面的改革,指出中国宗教改革的出路在于服务社会大众,崇尚和彰显宗教的真精神。在对宗教改革的政治态度方面,报告建议宽容宗教改革,创新宗教管理;在对宗教改革的社会认识方面,报告认为全社会应当冷静客观地看待社会转型期的宗教改革,鼓励适应社会发展的宗教创新。报告强调,中国宗教改革是现代中国社会改革运动的一部分,它既是宗教团体在中国社会转型进程中所进行的改革自身的运动,也是政府的宗教事务管理部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创新宗教管理的过程,因此也是政界和教界之间不断磨合和加深理解的过程。中国宗教改革的持续进行,可以使中国的“政教关系”得到切实的协调,逐步建立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新型的政教关系,将有助于中国宗教真正得到“治理”。

4.中国宗教治理研究

5.“宗教中国化”研究

自2015年中国宗教学界提出“基督教中国化”倡议,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正式提出“宗教中国化方向”,“宗教中国化”逐渐成为中国政界、学界和教界的热点研究问题。2017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确定,中国化方向的具体内涵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用团结进步、和平宽容等观念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支持各宗教在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礼仪制度的同时,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

宗教的中国化是宗教在新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中国化的具体内容应当包括神学思想中国化、教规戒律中国化、管理体制中国化、崇拜礼仪中国化、宗教建筑中国化和宗教艺术中国化。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建构中,努力推进各大宗教中国化和中国宗教“走出去”的学术研究,是中国宗教研究者的学术责任和神圣义务。

三、结语:当代宗教研究任重道远

根据总体规划,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皮书系列”具有决策参考、政策先声、投资指南、舆论引导和基础研究等五大功能。具体到“宗教蓝皮书”,更多的是体现出决策参考、舆论引导和基础研究三大功能。处于人文研究和社会科学研究之间的“宗教蓝皮书”,以宗教现状的研究为主,无疑具有现实性、重要性和迫切性。但本着学者的责任感和学术敏感,我们不难看出对现实宗教问题研究,从表面上看是敏感问题,属于应用研究,但从实质上看,其核心仍然是学科研究和基础研究问题。例如,中国有多少宗教人口、各宗教有多少信徒等问题,涉及宗教的分类、宗教的自我认定和学术认定,归根结底是要回答“什么是宗教”的问题,以及如何认识“中国宗教”的问题。

“宗教蓝皮书”走过了10年路程,迎来了改革开放40周年。在“为中国文化求出路”方面,费孝通先生曾设定一个标准:在中国,事实清楚;对世界,相安共处。中国的崛起要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就不可避免地要回答以下问题:除了日益增长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之外,中国还能够给国际社会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文化或者价值吗中国能够树立一种道义、一种文明精神吗致力于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必须尊重不同的文明形态,直面宗教在全球的不同表现和未来发展,努力参与全世界对宗教普遍性议题的讨论,进行文明对话和构建新的全球伦理,为不断充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建构做出贡献。

(作者:邱永辉,四川大学中国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研究员,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员,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编辑:许津然)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THE END
1.2006年,芯片天才陈进窃取我国11亿研发经...来自王赟这一惊天的丑闻,让整个国家为之震惊和愤怒,11亿的研发经费付诸东流,这对当时急需在芯片领域,取得突破的中国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而中国芯片的发展,也因为此次事件,遭受了巨大的挫折,整整13年止步不前。反观陈进,在事情败露后,深知自己的罪行不可饶恕,选择了连夜潜逃至美国,他的这种逃避行为,更加深了人们对他...https://weibo.com/1276216251/OrqOjs6MZ
2.邦宝益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股票频道吴锭辉、吴锭延、林怡史、丘杰、陈进喜、洪泽光、李欣明、姜小红、李 旭林还承诺:在担任发行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期间每年转让的股 份不超过其直接或间接持有的发行人股份总数的25%;离职后半年内不转 让所持有的发行人股份。 保荐人(主承销商)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招股说明书签署日期 2015 年 11 月 ...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5113000000943_26.shtml
3.中国制造业三十年发展的回顾反思与展望(中)软件...二. 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根源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中国制造业已经建立了雄厚的基础,不论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还是外资、合资企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制造业占中国GDP的40%以上,地位举足轻重。到2007年,中国制造业增速已经连续20年居全球之首。2006年,中国制造业有172类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http://www.soft6.com/news/200810/20/130769.html
1.议史纪:2006年,“芯片天才”陈进窃取我国11亿研发经费,导致“中国...2006年,“芯片天才”陈进窃取我国11亿研发经费,导致“中国芯”13年止步不前,事情败露后他连夜潜逃美国,如今他的处境如何呢? 2006年,我国的科技界发生了一件“丑闻”,这件事情不仅让所有国人为之震惊,而且还遭到了西方科技界的集体嘲笑,有的人甚至口出狂言:再给我们50年的时间,我们也造不出芯片! 虽然如今我国的...https://www.toutiao.com/w/1816512076834858/
2.11月3日19:00陈进:我国电子商务现状与发展趋势大运河管理论坛(第12讲)我国电子商务现状与发展趋势 主讲人简介: 陈进,男、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教学名师,现任北京物资学院特聘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指导教师,教育部高校电商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咨询专家,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跨境电商首席专家、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数...https://sxy.bwu.edu.cn/info/1021/3988.htm
3.陈进中国科学院大学[166] 王直军, 陈进, 邓晓保, 白智林, 刘志秋, 杨清. 西双版纳地区鸟类与长果桑生态关系研究. 中国鸟类学研究——第四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文集null. 2000, 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641202.[167] 杨清, 陈进, 白志林, 邓晓保, 刘志秋. 中老野生动物贸易现状及有效管理对策. 热带...https://people.ucas.ac.cn/~0000931
4.科研诚信与学术规范9篇(全文)在我们电子领域里,最令人发指的学术造假案例当属陈进“汉芯一号”造假事件。2003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教授发明的“汉芯一号”造假,并借助“汉芯一号”,陈进又申请了数十个科研项目,骗取了高达上亿元的科研基金。中国亟待在高新科技领域有所突破,自主研发高性能芯片是我国科技界的一大梦想。陈进利用这...https://www.99xueshu.com/w/file8djp9vmd.html
5.中国禅学研究的现状与未来思想市场澎湃新闻关于欧美中国禅研究现状,我们也可以提供几篇综述,例如Heinrich Dumoulin(杜默林)的Zen Buddhism in the 20th Century。杜默林这本书1992年出版,就在一年后, Bernard Faure(佛尔)发表了Chan Zen Studies in English:the State of the Field,这篇文章后来也被我们翻译出来了,叫《当前英语世界的禅研究》。此外,龚老师...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5469356
6.中国的芯片现状如何?中国的芯片现状如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原文作者:老和山下的小学僧 原文来源:公众号|老和山下的小学僧 原文链接:(未删减版,已被和谐)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yODY1NTg5Nw==&mid=2247484803&idx=1&sn=31fc64667016308585dc95c62b75bffc&exportkey=A3E%2FnRvXSKAVpVMGe6%2BxnlQ%3D&...https://www.yoojia.com/ask/17-11462668497744810920.html
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番禺区委员会1938年,广州沦陷,为避日本兵追捕,移居香港。受聘在香港中国健身会、香港精武体育会、香港青年会武术班任武术教练,继续传授武术。 1945年10月,从香港返回广州,继续教授武术。 1955年,回原籍番禺石碁莲塘公社当社员。 1957年5月,代表番禺县参加“广东省武术观摩会”表演练手拳和练步拳,荣获一等奖。6月16日至21日,...http://zx.panyu.gd.cn/pyzx/wszld_d27q/201611/W08W6YB67RE81DRUVN0F9QEL0A7LPVRO.shtml
8.文献阅读总结在2010s和2020s时期,长江源区平均最低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降水量·1和蒸发量呈微弱增加趋势; 在SRESA1B情境下未来20年长江源区降水量和蒸发量均呈微弱增加趋势,两者对于流量的作用基本可以相互抵消,而流量的增加量可能主要来自冰川融水的增加。 3.长江源区水循环机理探讨,陈进,2013年‘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y8y7z029.html
9.中国陆生脊椎动物野外调查的发展现状与文献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77年), 在中国科学 2023年 | 31卷 | 3期 | 22363 | 第4页 吴政浩等: 中国陆生脊椎动物野外调查的发展现状与文献分析 院组织的大规模动植物综合考察的推动下, 各陆生 脊椎动物类群的调查文献开始出现, 平均每年发文 量为 6.79 ± 6.68 篇 , 其中 鸟类调查发文量最多 , 1949–...https://www.biodiversity-science.net/E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93336
10.《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23年第1期导读胆管扩张症胆管...版权声明:本文为《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首载文章,其他公众号等传播媒体如需转载,需联系本刊编辑部获取授权,并将“本文刊发于《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年,卷(期):起止页或本文刊发于《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年,优先出版”标注于醒目位置,谢谢合作! 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wm/20230204/wap-content-1506285.html
11.www.bjhjprint.com/mokaka71549.html在空军招飞局成都选拔中心,复选时已不像以往那样手工填写各种表格,而是直接将结果输入计算机,主控室可随时调阅每名学生的情况,分析整体质量,控制进度,还可对各个科室实行视频监控。目前,空军所有选拔中心都用上了这套系统。空军招飞局调查显示:2011年,在整个招飞过程中没有发现一起违规违纪问题。(完)http://www.bjhjprint.com/mokaka71549.html
12.光刻机是国产芯片的“痛中痛”,中国何时可以摘取这颗明珠?21 世纪初,中国的芯片技术,比外国落后 30 年至 40 年,如果完全靠自主研发,那么现在繁荣的数字经济、互联网 + 等景象,就不会如此迅速地诞生在中国。 那么,当前中国的光刻机是怎样的现状? 中国光刻机现状 就在美国再次打压华为的前一天,5 月 14 日,无锡高新区管委会与 ASML 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者将在...https://www.mittrchina.com/news/detail/4744
13.涡旋压缩机涡旋型线的研究现状及展望技术屈宗长详细论述了通用涡旋压缩机的几何理论,并且建立通用型线主要的计算公式,修正和完善了其几何理论;樊灵汇总出在此之前通用型线设计的相关理论,然后对其结论进行了完善和补充,推动通用型线进一步的发展;陈进对涡旋型线的啮合理论又进行了探究,得出了基于泛函理论的通用型线统一数学模型理论发展的新途径,使得通用型线...http://chinarefac.com/et_show.aspx?id=14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