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大量岗位,为促进就业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电商企业在促进就业、带动创业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
陈进: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电商企业迎来了新的机遇。电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传统行业,尤其是对传统销售行业造成一定冲击,在淘汰一些传统就业岗位的同时,也创造出大量新的就业机会,在促进就业、带动创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综合来看,电商企业带动就业的方式可分为三类。
第一,按照传统就业模式,劳动者和电商企业直接签订劳动合同实现就业。
第二,劳动者在电商企业提供的平台上,自行开办网店,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担风险,不仅实现自主创业而且通过合伙经营或雇佣他人的方式带动就业。
第三,随着电商企业的发展,新业态不断孕育而生,新业态又创造了新的工作岗位,继而形成一套全新的、完整的产业链。这就让电商企业促进就业的作用,不仅仅局限在电商交易这一个环节。
总体来说,电子商务已成为各类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领域,创造了大量的工作岗位,成为促进就业的有力支撑。
人才需求旺盛,应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记者:目前,电商领域的人才供求现状是怎样的?
陈进:电子商务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对人才的需求量正逐渐增大,尤其是推广营销人才、技术开发人才、高级管理人才需求旺盛。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与赢动教育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显示,电商企业在未来一年预计招聘需求上,员工规模会有大增长,有大规模招聘计划的占32%;会有招聘需求,员工规模小幅度增长的占53%;暂无规划,根据企业实际发展情况招聘的占14%;企业业务重组,会缩减企业员工规模的占1%。
目前,我国有600多所高等院校、800多所高职院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直接培养电商人才。在这些高校中,电商人才的培养出现两极化现象:一部分院校主动与企业进行紧密合作,培养出的人才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另一部分院校专业设置老化、培养模式相对落后,出现了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象。
面对这种供求关系不平衡的现状,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改革,以满足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
记者:最近“996”成为热点话题,部分电商企业也存在这种现象,您认为电商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据《2018年度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统计,受“996”影响,员工离职最主要原因中,薪资待遇问题占55%;抗压能力问题占58%。薪酬问题和抗压问题已经成为电商企业员工离职最主要的因素。
电商企业要按照法律的规定来管理企业,做到依法用工,要在企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合理使用上找到一个平衡点,可以采取诸如优化工作方法,实行激励措施,鼓励员工在8小时内提高工作效率,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如果需要加班,企业要依法给予员工相应的补偿。
除此之外,电商企业还可以利用新技术,通过人工智能来替代传统的人工操作,比如现在常用的智能后台、智能客服,基本已经能够代替超过90%的人工操作。
加强顶层设计,建设电子商务人才队伍
记者:政府部门应该如何做好电商人才的培养工作?
陈进:首先,政府部门要做好电商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电子商务作为数字经济最活跃、最集中的表现形式之一,正全面引领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政府部门要根据目前数字经济的发展要求,制定一些更加灵活的政策,比如将依靠电商平台就业、具有固定收入的新型自主就业人员纳入到社会保障范畴,解决这一部分从业者的后顾之忧。
其次,在电商人才培养过程中,岗位设置和技能体系的划分应更符合数字经济的特点。政府部门对一些不适宜的传统岗位和技能体系,或取消后另设新岗位,或重新予以科学划分。
再次,政府部门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校企合作,积极发展企业新型学徒制、现代学徒制、订单式等培养模式,将培训的课程体系和企业需求更好地对接起来,培养实用的电子商务人才。
最后,政府部门要建立多种形式的电子商务研究与培训基地,多层次多渠道提高各行业人员电子商务管理和应用能力,打造一批创新意识高、执行能力强的电子商务人才队伍。
我们正处在一个数字化时代,数字经济不断向传统行业延伸。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就业岗位对劳动者的技能要求也发生了深刻改变。劳动者必须要重新定位自己的岗位,通过学习和培训,不断更新自己的技能,具备从事创造性工作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赵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