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我校20xx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均可参赛。
二、比赛内容
大赛下设3项主体赛事:创业计划竞赛、创业实践挑战赛、公益创业赛。
(3)公益创业赛:其出发点为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实操素养,要求学生以服务社会、开展公益事业为主要内容,借鉴商业运作的模式,来落实完成一项具备一定水准的、可持续发展的公益项目。公益创业面向在校学生,不区分具体类别、组别,主要侧重于参赛项目的公益性(有效解决社会问题,项目收益主要用于进一步扩大项目的范围、规模或水平)、创业性(通过商业运作的方式,运用前期的少量资源撬动外界更大的资源来解决社会问题,并形成可自身维持的商业模式)、实践性(团队须实践其公益创业计划,形成可衡量的项目成果,部分或完全实现其计划的目标成果)等方面评价。
四、比赛环节
院级初赛;校级征集作品;校级复赛-书面评审;校级决赛-现场答辩
五、申报作品要求
创业实践挑战赛项目申报材料包括:《第xx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实践挑战赛参赛项目申报表》(一式三份)(见附件2),公司/项目创业计划书(一式三份)、项目运营报告、项目注册运营证明材料及其他材料(含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或经营者情况、营业执照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复印件、开户许可证、财务报表等)。
申报者提交项目申报表及计划书需以A4纸正反面打印,申报书和计划书分开装订,计划书结合佐证材料左侧装订成册,同时报送电子版。各学院上交作品时附排序的《第xx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竞赛作品统计表》(见附件4),同时报送电子版。
六、团队成员要求
(1)成员学历结构组成。注意梯队的培养,鼓励高学历者参与,可以是高年级带低年级、博士生带硕士生带本科生。
(2)成员知识结构组成。团队组建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专业技术、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设计包装、形象代言。
(3)团队成员人数原则上不超过8人。
七、现场答辩要求
(1)《第xx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答辩评审标准》见附件5。
(2)PPT演示文稿设计。基本内容为公司简介、产品与生产技术/服务内容、市场营销、财务分析、风险与对策。
(3)选手。人数为5人,着装统一,形象良好,语言流畅,有明确分工,男女比例适中。
其他未尽事宜请查阅(吉农大字2010235号)《关于印发<吉林农业大学“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章程>的通知》。
请各学院根据各自学科特点和近年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广泛挖掘自身优势和特色,积极动员,并在学生和校友中广为宣传,积极营造创新创业氛围,组织指导本学院学生认真选题、对接指导教师、组建团队,完成本学院参赛作品的申报工作。
附件:略【篇二】挑战杯创业大赛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
超越梦想,创业未来
二、组织单位
商学院
三、参赛对象
正式注册的在校全日制学生
四、组织机构
1、竞赛设立组委会、负责竞赛组织领导工作。组织委员会下设秘书处,负责竞赛的日常事务。
2、竞赛设立评审委员会,由组委会聘请经济类、管理类等学科的教授、教师组成,负责参赛作品的评审工作。
五、竞赛类别
1、本次创业大赛分三个类别。
A、商业创意类。创意大赛是创业计划大赛的热身环节,创意即所谓“金点子”,旨在帮助同学们开始初步的构想和组建科学技术与商业头脑完美结合的团队。此类竞赛没有过多的参赛限制,参赛形式是写一份简要的商业创意计划书。商业创意计划书又分为商机创新型和管理加强型。
Ⅰ、商机创新型:参赛者可以针对一项概念产品或服务、校内外各种商机制定一份商业策划书。
Ⅱ、管理加强型:针对已经存在或拥有的产业或品牌策划更为合理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案。
所有的商业计划书以文字版形式(A4纸)和电子版递交。
B、创业计划类。参赛形式是写一份完备的创业计划书。计划书以文字版形式(A4纸)和电子版递交,完整的创业计划书包括概要、项目背景、公司描述、产品与服务、市场分析、竞争分析、营销策略及销售、财务分析,可行性分析,投资前景等,并注意计划的实用性和可实现性。
C、创业实践类。在全校范围内征集学生自主创业实践成功案例,要求提供创业实践的项目材料,包括概要、项目背景、产品与服务、市场营销策、财务状况和发展前景等书面材料以及图片等实证材料。
2、稿件要求
一级标题用微软雅黑三号字,二级标题用微软雅黑小三号字,正文用华文仿宋小四字,行距21磅。
六、竞赛方式
1、参与:要求学生以竞赛小组的形式比赛。参赛者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和服务,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在深入研究和广泛进行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完成一份把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的完整、具体、深入的商业计划。所提出的产品和服务应为参赛者参与的发明创造,也可以是一项可能研发的概念产品或服务,严禁抄袭他人成果,一经发现撤销参赛资格。
2、赛制:竞赛采用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的方式进行。以学院为单位,广泛开展创业计划竞赛宣传,形成竞赛的群众基础,参赛者向各学院申报作品,由各学院组织预审,然后提交竞赛申报作品参加预赛,每学院提交作品数量不限。在预赛的基础上由评审委员会选出若干件作品参加决赛,并由竞赛评审委员会负责评审。
4、各学院所报作品,每个作品指定一名指导老师,作品提交初审合格后,由商学院选派一名指导老师与其相互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