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证券2021年7月6日发布行业研究报告《宠物行业专题报告八:由美国宠物医院龙头VCA的崛起看中国宠物医院行业未来发展》,复盘美国宠物医院龙头VCA的发展历史,我们总结出以下2点:
2、依靠资本进行收购不具备壁垒,只有形成技术与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增强连锁业态规模效应,才能抬升公司的竞争壁垒,避免被同行颠覆。
目前中美宠物医院行业存在着规模差异,且在专业化与规范化上仍有差距。但是随着国内宠物行业的消费升级,宠物医疗市场将持续扩容,宠物主也将更重视宠物医疗的技术与服务。具备优质技术与服务的大型连锁宠物医院新瑞鹏集团有望持续并购扩张,快速崛起。
宠物医院作为一种线下服务业态,其收购扩张并不具备壁垒。只有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连锁业态的规模效应,才能抬升行业的竞争壁垒。VCA在供应链、人才培育与医疗技术上持续积淀,形成了技术领先与服务优质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了扩张中的规模效应,筑高了竞争壁垒。
国内宠物医院行业龙头新瑞鹏集团正沿着VCA的发展路径,目前依赖外部输血融资,与高瓴资本战略合作,加速收购合并行业内其他的宠物医院公司。目前公司实践“1+P+C”分级转诊模式,重视内生宠物医生人才培育,正逐步形成技术与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在新瑞鹏集团的整合之下,未来中国宠物医院行业集中度有望加速提升。
如何看待美国宠物医院行业的发展历程?
目前美国的宠物医疗行业已经步入成熟期,行业规模达到314亿美元。产业上游以药物研发、疫苗研发、检测设备生产企业为主,下游渠道则是宠物医院以及线上与线下宠物药房企业。VCA通过并购大量宠物医院,成为了全美最大的连锁宠物医院,目前在美国与加拿大拥有1000多家宠物医院,宠物医生6000多名。其诊疗模式上以专业医院为主。
美国宠物医疗行业:巨头整合,模式成熟
2020年美国宠物行业规模达到1036亿美元,其中,宠物医疗行业规模达到314亿美元,占比30%,仅次于宠物食品行业。1996-2020宠物医疗支出CAGR为4.47%,增速高于居民医疗支出与消费支出。根据APPA数据,2020年美国宠物市场行业规模为1036亿美元,其中宠物医疗行业规模达到314亿美元,占比30%,在细分领域中仅此于占比41%的宠物食品,此外宠物用品、OTC药物、活体动物与其他各占比21%与8%。1996-2020宠物医疗支出CAGR为4.47%,而同期居民医疗支出CAGR为3.18%,居民消费支出CAGR为2.43%。
美国宠物医疗行业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以下3个阶段:
1、探索期(1950-1990年):宠物数量的激增带动宠物医疗市场增长,大量宠物医疗线管企业在这一阶段成立。随着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居民养宠量激增,宠物医疗市场随之兴起。成立辉瑞动物保健部门;美国颁布《兽药修正案》;爱德士成立,经营ELISA形式的家畜和家禽免疫诊断试剂;VCA宠物医院成立。
2、发展期(1990-2010年):宠物主由养宠向爱宠发展,宠物医疗行业蓬勃发展,收购并购成为了行业整合的主要方式。宠物人格化浪潮下,宠物主支出意愿增加,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动保产品、诊断实验室与宠物医院龙头均在这一阶段通过收购并购整合而成。辉瑞动保部门收购了多家动物保健实验室与公司;爱德士开始扩张步伐;宠物医院VCA开始大举扩张。
3、成熟期(2010年至今):行业趋于成熟稳态,呈现寡头竞争格局,行业外大企业通过收购业内龙头进入宠物医疗行业。
目前,美国宠物医疗行业发展较为成熟,产业上游以药物研发、疫苗研发、检测设备生产企业为主,下游渠道则是宠物医院以及线下与线下宠物药房企业。美国宠物医疗行业发展较为成熟,已形成专业分工。在上游的药物研发、疫苗研发与检测设备领域,该行业具备一定的技术与研发壁垒;下游主要是宠物医院与宠物药房行业,在资本整合之下,90年代后头部宠物医院逐渐向连锁化发展。而在宠物药房行业,线上电商成为了宠物药品的新兴分销渠道。
聚焦宠物医院赛道:VCA与Banfield两大连锁化巨头模式各异
由于大量非连锁的独立宠物诊所的存在,美国宠物医院行业格局较为分散。宠物医院作为宠物医疗行业产业链中的下游渠道,直接接触消费者,其格局相对较为分散。按照销售额份额,2020年VCA市场份额为9.9%,Banfield市场份额2.8%,非连锁或地区连锁型宠物医院市场份额接近90%。
随着宠物医院行业的蓬勃发展,宠物医生人数也随之增长,从全国总量数据看,医生与医院的数量比在2左右。根据APPA披露,截止2016年,宠物医院数量在26000家左右,宠物医生数量在53000人左右。由于大量非连锁的独立诊所中,专职宠物医生数量较少,部分私人诊所可能只有1名全科医生,拉低了平均每个医院在岗的宠物医生数量。
经过多年演化,美国宠物医院体系已经较为成熟,专业化成为趋势。1990年之前,宠物医生以全科医生为主,宠物医院尚未开始连锁化,基本上都是中小型诊所。随着养宠人由养宠转为爱宠,宠物医疗支出意愿的增强带动了行业的升级,体现为专业化与人格化。宠物医院正朝着人类医院的诊疗功能划分迈进,随着专业科室的出现与进一步细化,中小医院难以处理的病例需要通过转诊系统向大型专业宠物医院转移,转诊系统逐步建立。
在宠物医院的专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大型连锁宠物医院开始出现,VCA与Banfield选择了2条截然不同的连锁化崛起道路,前者通过兼并收购,后者通过与线下宠物门店合作入驻。VCA通过并购大量宠物医院,成为了全美最大的连锁宠物医院,VCA通过收购扩张,其门店开设、选址与内部调整、专业设备采用与引进相对较为自由,平均驻场医生也较多,其专业化水平也较高。
VCA与Banfield的模式不尽相同,VCA主打大型专业连锁宠物医院,而Banfield则主要为小型连锁宠物诊所。VCA宠物医院内通常具备CT、MRI等专业诊疗设备,除了提供常规诊疗服务之外,能够进行外科手术与重大疾病专业诊疗。Banfield通常开设在PetSmart宠物零售门店内,占地面积较小,其设施设备通常满足疫苗注射、驱虫、节育等常规诊疗服务。从各自提供的宠物健康计划来看,VCA宠物医院由于技术更专业,设备更全面,能够满足血液检测与芯片登记等更多专业项目,收费也相对更高。
VCA如何持续收购扩张,成为美国宠物医院龙头?
VCA宠物医院经过30余年的发展由洛杉矶的一家私人宠物医院发展成为了美国最大的连锁宠物医院公司。按照营收规模,VCA市占率在10%左右。在早期,VCA通过融资外部输血获得资金进行扩张,而在2010年后,随着公司逐步形成核心竞争力,连锁网点的规模效应逐步增强,利润的持续增长足以覆盖每年的外部收购所需资金。这支持VCA继续在全美扩张,扩大其市场份额。
VCA:美国宠物医院行业龙头
公司自成立以来,营业收入高速增长,1990-2016年年化增速高达22.33%,拆分公司业务来看,宠物医院、诊断实验室与诊断设备及技术在2016年占比分别为80%、16%与4%。2016年公司整体营收达到25.17亿美元,期间CAGR高达22.33%。
公司净利润水平有所波动,2008年金融危机后有所下滑,近几年来显著回升。此外,公司利润波动主要源于其并购扩张带来的财务风险。2016年公司净利润达到2.1亿美元,整体净利率为8%。经历资产重组第二次上市后,公司净利润逐年稳定增长,近几年公司净利率显著回升。此外,公司利润水平的波动主要来自于并购扩张带来的财务风险,2000-2001年公司退市资产重组阶段,大量债务的偿还使得其净利润率大幅下滑。
拆分公司各业务营业利润来看,2016年宠物医院、诊断实验室与诊断设备及技术业务占比分别为60%、38%与2%;就利润水平来看,宠物医院营业利润率近几年保持在13%左右,诊断实验室保持在40%左右,诊断设备与技术业务尚未稳定盈利。2016年公司宠物医院营业利润贡献2.8亿元,占比60%,1997年后,公司宠物医院板块基本实现稳定的盈利,2002-2010年营业利润率保持在16%左右,此后利润率稳定在13%左右。2016年公司诊断实验室业务营业利润贡献1.8亿元,占比38%,2001年后营业利润率保持在40%左右。公司诊断设备与技术业务利润贡献相对较小,尚未形成稳定盈利。
就公司在宠物医院行业的市占率来看,按照营收规模,其市占率在10%左右,按照门店数量口径,其市占率为3%左右,按照宠物医生数量口径,其市占率为10%。VCA宠物医院的市占率达到10%。通过VCA退市前年报披露的宠物医院与宠物医生数据,从侧面跟踪其市场份额水平。截止2016年,公司宠物医院门店数量的市场份额占比仅为3%,其营收市场份额达到7%,可见美国依然存在着大量的独立宠物诊所。而从宠物医生的维度看,2016年公司旗下的宠物医生占整个行业的比例为6%,与营收占比基本吻合。公司在宠物医院收入与网点的扩张也伴随着大量宠物医生人才的吸纳。
VCA主要依靠收购持续进行快速扩张。VCA先后收购了西洛杉矶宠物医院集团、洛杉矶A&E诊断实验室,收购的步伐加速,这一阶段的收购着重于加密加州与纽约等发达经济地区的宠物服务网点密度,并逐步向全美扩张。此后直至首次退市,公司并购了多家宠物医院与诊断实验室。经历了短暂的资产重组,VCA重新上市,继续通过收购,向全美扩张、向上游医疗设备领域进军以及向邻国加拿大扩张。截止2016年年底,公司在美国与加拿大共拥有795个宠物医院网点与61个诊断实验室网点。根据公司官网的信息,当前公司共拥有1000余家宠物医院网点。
而在2010年后,公司并未放慢扩张的节奏,依然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以收购扩张。这是由于公司逐步形成核心竞争力,增强了连锁网点的规模效应,带来了利润水平的持续增长,从而足以覆盖每年的外部收购所需资金。这支持VCA继续在全美扩张,扩大其市场份额。
VCA如何形成核心竞争力,增强连锁扩张规模效应?
在服务业态连锁扩张过程中,由于覆盖到更多的客流量,取得营收的增长比较容易,其利润水平提升需要规模效应的显现。宠物医院业态取得长期成长的第一步是单店盈利的增长,然而单店盈利必然会存在天花板,要实现长期高速成长,就要进行连锁化扩张。从单店盈利到连锁扩张,通过网店数的增加,从而覆盖到更多的客流量,进而取得营收的增长比较容易,但是取得盈利水平的增长并非易事。首先,从财务角度来看,总部的管理、研发、营销与财务费用需要并入体系一同考量,此外,随着组织的扩张,管理沟通成本的提升,亦会拖累整体的利润水平。连锁化扩张过程中利润水平提升需要规模效应的增强。
获得规模效应的前提是宠物医院行业的服务与产品具备可标准化与可复制性。在此背景之下,VCA在其供应链、人才与技术端长期积淀优势,形成其核心竞争力,从而具备连锁业态的规模经济,进而得以支持连锁网点的继续加密,加深规模效应。美国的宠物医院行业,就上游来看,宠物医疗设备、药品与疫苗行业的成熟保证了设备与产品的标准化与可复制,而兽医专业保证了宠物医生人才向社会的持续稳定输出,带来了服务的标准化与可复制;VCA自身则搭建了由诊疗实验室支持宠物医院的体系共用“供应链”式商业模式,每年在自建机构中对兽医专业毕业学生进行宠医培训教育,持续培育专业宠物医疗人才,集团进行临床研究与先进设备采购并吸纳头医疗专家成立医疗委员会,从而做到技术领先,并将先进技术在集团内部共享。VCA在供应链、人才与技术端构建深厚优势,从而形成连锁宠物医院的规模效应,进一步支持其网点的加密。
宠物医院的产品与服务是否具备可标准化与可复制性?
在美国,成熟的上游宠物药物与疫苗研发、医疗设备、诊断服务公司使得设备的使得下游连锁医院能够做到大规模集采,并且在网点扩张的过程中,在产品与设备端做到标准化复制。美国的宠物医疗行业发展过程中,以上游宠物药物与疫苗研发、医疗设备、诊断服务公司崛起成为巨头,能够为行业提供成熟且专业的产品与服务。宠物医院在网点扩张的过程中,对设备器具的集采一方面可以做到成本端的集约,另一方面,也保证了设备与产品的标准化复制。
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供应链、人才培育与医疗技术端持续积淀
在行业具备可连锁扩张性质的前提下,VCA能够发展壮大成为龙头,对于资本的利用是驱动因素,关键在于形成了核心竞争力,具备了扩张中的规模效应。行业壁垒因此被筑高,单体竞争者除非投入大量成本做到接近的体量,则难以具备同等的核心竞争力。VCA在供应链、人才培育与医疗技术上持续积淀,形成了技术领先与服务优质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了扩张中的规模效应,筑高了竞争壁垒。VCA公司体内具备Antech诊断实验室,其他大部分宠物医院需要依赖第三方实验室,自有实验室降低了诊断成本,诊断案例的积累同样具备规模效应,且保证了诊断与临床治疗更好的协同;公司长期大量从兽医专业毕业生中培育宠物医生,从而能够根据市场与公司需要培训标准化的宠医人才;VCA长期进行业内最先进的临床研究与设备实践,并吸纳行业头部专家成立医疗委员会。
VCA自建诊断实验室体系支持宠物医院,诊断实验室在宠物诊疗体系中不可或缺且具备一定技术壁垒,大部分其他宠物医院采用第三方实验室进行诊断检测。该体系架构等同于宠物医院业态的供应链体系。VCA旗下包含宠物医院、诊断实验室与诊断设备业务。其商业模式最大的特点在于其自有诊断实验室为宠物医院提供诊断检测支持,且为体系外的宠物医院提供诊断检测服务。诊断实验室是宠物医疗行业中比较具备技术壁垒的一环,毛利率通常能达到45%以上。宠物医院网点通常拥有简单检测设施,可以支持体格检查、常规血检等体液检测以及简单的影像学检查等等,但是在异常紧急情况下,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检测项目,例如病原分子生物学检测、肿瘤病理学检测、PCR检测、遗传学检测等等,往往需要更为复杂与专业的设备进行检测。IDEXX与VCA旗下的Antech是两大宠物诊断实验室龙头,处理宠物医院的诊断检测需求。VCA的Antech诊断实验室网络是业内最大的自建运输网络,在都会区可以在3小时内报告结果,其实验室网点能够进行300多种不同的测试,以处理复杂检查项目。
VCA旗下的Antech动物诊断实验室按照“中心+二级+STAT模式”分级,满足专业性、时效性与覆盖度。中心实验室24小时营业,设备最为齐全,提供完整的诊断检测服务。二级实验室一般设在发达城市,24小时开放,可以提供大部分常见的诊疗检测服务。STAT实验室则设在非发达城市地区,一般只在白天开放,提供大部分常见的诊疗检测服务,用于覆盖美国广大的非大都会地区。
Antech实验室与VCA体系内医院数量比例在1:10-1:15之间。近年实验室数量与总单量增长放缓。公司实验室数量在2001年至2008年间快速增长,由16座增长至44座,年均增加3.5座以上。2016年Antech实验室服务的宠物医院达到17000家,占全面宠物医院数量达到65%。近几年公司实验室数量增长放缓,2009年后单量维持在低个位数增长。
VCA每年坚持内部培养宠物医生,打造宠物医生人才队伍。美国的院校中并没有专门的宠物医生专业,为了稳定获取获得专业宠物医生新鲜力量,公司专设机构每年培育100多名宠物医生向VCA内部医院输送。随着VCA宠物医院规模的壮大,公司内部宠物医生培育机构与宠物医生培养规模也在逐年扩张,2000年公司内部供7个培训机构,每年培育40位宠物医生,2016年公司内部共设38个机构进行宠物医生培训,培育了200名宠物医生。由于VCA宠物门店的增长主要依靠并购,外部宠物医生会通过并购加入VCA体系,每年公司内执牌宠物医生增加数量基本上高于自培育宠物医生数量。
顶级医生组成医疗技术顾问委员会,大量投入进行前沿临床研究并实践先进医疗设备,保证了VCA的宠物医疗技术领先。VCA吸纳顶级兽医院校的专家以及公司内部的资深宠物医生成立医疗技术技术委员会,并且持续进行宠物疾病的前沿临床研究。VCA成立医疗技术顾问委员会,为诊断与临床治疗提供技术指导。VCA能够在宠物医疗前沿领域进行研究,并实践最先进的医疗设备。VCA十分重视宠物医疗临床研究,在临床研究部与首席医疗官的指导下,公司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病症研究,包含一系列疑难病症。
强消费能力社区密集开店,加深连锁网络规模效应
对于具备技术领先与优质服务的连锁宠物医院VCA,我们认为,其规模效应一般会在这几个方面显现:1、设备集采带来的成本端缩减;2、供应链建设对于下游部门的支持,在规模足够大时,其成本少于外部供应商且产品与服务具备更好的品质稳定性;3、集团能够投入更多的精力与费用在行业前沿技术的研发与实践上,这一技术优势能被系统内化吸收,技术领先往往能提升企业在行业内的地位;4、连锁门店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病例,企业内部病例库与治疗方法交流提升了临床医疗的效率;5、优质的连锁企业往往具备品牌效应,从而能够带来更高的客流量,以及稳定增长的客单价水平。
从供应链体系角度量化来看,VCA宠物医院具备规模经济,从而得以支持其能够继续进行网点加密,从而增强规模效应。VCA宠物医院部门毛利率与体系内实验室平均支持宠物医院数量变化趋势较为接近。在Antech实验室支持VCA宠物医院的商业模式之下,单个实验室支持宠物医院数量越少,宠物医院部门毛利率下降;单个实验室支持宠物医院越多,宠物医院部门毛利率提升。规模效应支持VCA的网点继续加密。
我们对VCA深耕的加利福尼亚州的开店情况进行分析,在加州平均每个诊断实验室能够支持30家门店,远高于VCA全国网点的平均水平,且在当地已经形成了品牌与口碑,客流量位居前列。VCA在加利福尼亚州共有6家诊断实验室,一共支持了180家医院门店,平均每个诊断实验室能够支持30家门店,远高于VCA全国网点的平均水平,这也论证了VCA在全国范围内仍然可以进行网点加密。
我们进一步对VCA与Banfield在洛杉矶的开店情况进行分析,VCA在具备强消费能力的社区开设多个网点,加深门店密度,吃透当地宠物医疗消费,而Banfield受制于合作方PetSmart,门店较为分散。
VCA在年报中披露了其宠物医院收购目标的门店模型,单店面积370-560平方米,年收入100-300万美元,宠物医生数量3-5名,经营历史超过10年,在当地社区具备较强的客群沉淀。VCA正在持续收购具备消费能力的社区当中,有潜力有口碑的宠物医院,加深VCA宠物医院连锁网络的规模效应。
新瑞鹏集团:冉冉升起的中国宠物医院行业龙头中美宠物医院行业存在着规模差异,且在专业化与规范化上仍然有着差距。但是随着国内宠物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宠物主养宠到爱宠的趋势推动之下,宠物主会更加重视宠物健康,即提升宠物医疗领域的支出,同时对宠物医疗技术与服务的要求也会更高。在此背景下,宠物医疗市场持续扩容,具备优质技术与服务的大型连锁宠物医院企业将向龙头进阶。
中美差异:国内起步较晚,行业规模、规范化与专业化仍有差距
总结而言,中美宠物医院行业存在着规模、规范化与专业化程度的差异。
1、中国宠物医疗行业刚刚起步,而美国宠物医疗行业发展较为成熟。中美宠物医院市场规模相差较大,一方面是由各自宠物行业规模决定,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宠物主对宠物健康的重视程度存在差距。国内宠物诊疗机构开业在5年以上的占比在20%左右,而美国宠物医疗行业发展历史较长。2020年中国宠物医疗支出413亿人民币,占宠物行业市场规模比例达到20%;而美国宠物医疗行业市场规模达到314亿美元,占美国宠物行业市场则达到30%。规模差异如此之大,首要原因是人均收入与消费水平。其次则是宠物行业发展历史决定的,国内宠物主对于宠物健康的重视尚未到达发达国家的程度,故而宠物医疗支出在宠物行业中的占比也存在10%左右的差距。
2、美国宠物医院的规范化与专业化程度高于中国,体现在设备端与人才端。在宠物医疗的设备与产品端,欧美诞生了大量先进制造厂商,美国的大型宠物医院例如VCA在上个世纪即开始配备的宠物CT等专业设备。而国内宠物医院的医疗设备一般依赖于进口,设备使用经验以及先进程度相对落后。除此之外,美国动物医院协会建立宠物医院的评审标准,为美国宠物医院行业的规范和自律提出标准化要求,中国则缺乏此类行业自律规则。由于国内宠物医院行业规范化与专业化程度不高,其对人才的吸引力也相对较低。人才供给上,美国高校培养大量的兽医成为宠物医生,国内宠物医院中大量工作人员学历为专科生以下。从薪酬的角度来看,美国宠物医生的工资中位数比全体居民工资中位数高出140%;而中国宠物医生的工资中位数比全体居民的的可支配收入中位数高出63%。
国内宠医行业高速发展,资本入局整合产业
目前我国宠物医院行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资本入局加速产业整合。通过近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中国宠物医院的雏形。2000年后,中国宠物医院进入了蓄势待发阶段,技术水平加速发展,国内外交流加强。2008年,我国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明确依法行医,赋予了兽医法律地位和权利。2010年后,中国宠物医疗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医疗设备不断更新迭代,国内外交流愈发频繁,技术提升进一步加速。2015年资本进入了宠物市场,连锁机构开启了各自的投资并购之路,大量资金涌入宠物医疗行业,催生了行业的快速发展。2018年8月,瑞鹏医疗集团与高瓴资本强强联合组成新瑞鹏集团。国内首家规模超1000家的宠物医疗“航母”诞生。
宠物医院是宠物医疗产业链当中的一环,我国宠物医疗产业链已初步形成,上游设备、耗材、药品与第三方诊断领域,中游医院渠道正快速发展,下游宠物保险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中国的医疗产业链上游为设备、耗材、药品与第三方诊断厂商。中游通过宠物医院渠道接触下游的消费者,宠物医院中瑞鹏与瑞派两大连锁医院崛起,资本入局后,新瑞鹏集团通过收购整合中游宠物医院渠道,而在下游除了消费者直接支付宠物医疗费用之外,宠物保险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消费者可以通过购买宠物医疗保险降低大额的宠物医疗开支。
根据我们的测算,当前中国宠物医院市场规模在200亿元人民币以上,2023年后市场规模或达到400亿元人民币以上。由于猫食量与运动量较小,比较适合城镇居民作为宠物。近几年猫经济较为发达,新增养宠中养猫比例显著高于养狗。2020中国城镇宠物犬数量达到5222万只,宠物猫数量达到4862万只,单只宠物犬年消费2260元,宠物猫年消费1818元,宠物犬消费市场规模达到1180亿元,宠物猫消费市场规模达到884亿元,宠物消费市场规模合计达到2064亿元人民币。按照宠物医疗消费占比20%,其中宠物医院渠道占比50%来测算,2020年宠物医院市场规模202亿元人民币。未来随着宠物消费中医疗比例的提升,加之宠物医院专业化正规化趋势,渠道占比提升,未来宠物医院市场规模将高速增长,2023年宠物医院市场规模或达到400亿元人民币以上。
目前中国宠物医院格局较为分散,龙头新瑞鹏集团以及瑞派等连锁医院集团开始在行业中涌现。当前中国共有20000余家宠物诊所,2015年后,宠物医院行业蓬勃发展,宠物医院数量呈现加速增长。在高瓴资本加持之下,新瑞鹏集团已经成为宠物医院行业龙头,目前网点市占率达到7%左右,拥有300多家门店的瑞派宠物位居第二,其主要投资方包括瑞普生物、高盛等。
技术与服务构建核心优势,新瑞鹏集团市占率将加速提升
瑞鹏宠物医院与高瓴资本于2018年成立新瑞鹏集团,截止2020年共有1600多家宠物医院,是中国宠物医院行业的龙头企业。1998年瑞鹏第一家宠物医院深圳华南总院开业。2012-2013年,瑞鹏走出深圳进驻广州,之后进驻湖南开始跨地域扩张。2014年公司成立瑞鹏学院,内生培育宠物医生等人才。2016年公司于新三板挂牌,并合并美联合众动物医院。2018年瑞鹏与高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高瓴旗下宠物资产整合成立新瑞鹏集团,旗下除了宠物医院之外,还经营润合供应链与锋锐教育等业务。
新瑞鹏集团前身瑞鹏股份上市期间,由于快速扩张,利润率水平有所下滑。2017年瑞鹏股份营收2.97亿元,同比增长56%,营收构成中除了医疗保健占比65%之外,美容占比17%,食品销售占比16%。由于公司的快速扩张,在营收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其利润率水平有所下滑。2017年归母净利0.23亿元,同比增长9%。毛利率由2015年高点37%下降至2017年的29%,净利率由2015年高点14%下滑至2017年的8%。
新瑞鹏“1+P+C”分级转诊医疗模式兼顾医疗专业性与社区渗透密度,此外公司与多所农林大学合作,成立瑞鹏学院自培育宠物医生,逐步形成技术与服务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公司采取“1+P+C”的分级转诊模式,即“中心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医院”。中心医院包括转诊中心与深度医疗中心,配置最具备经验的宠物医疗人员与最先进与全面的宠物医疗仪器与设备,吸纳区域内最重大的病例,专科医院负责收纳区域专科案例,社区医院则深入社区布局,加密新瑞鹏体系网点,尽可能多地覆盖宠物主流量。公司十分重视人才培育,首先,与多所农林类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并成立瑞鹏学院内生培育宠物医生。此外,集团对医疗流程与设备进行标准化,提高服务效率,并使商业模式更具可复制性。公司持续践行分级转诊模式与内生培育人才,逐步形成技术与服务的核心竞争力。
新瑞鹏通过技术与服务获取消费者信任,旗下医院品牌知名度排名靠前。未来有望继续扩张加密网点,获取更高的市场份额。在2020年中国宠物医疗行业白皮书的宠物连锁医院知名度排行中,新瑞鹏体系中瑞鹏、安安宠物、美联众合、宠颐生、顽皮家族、恒爱宠物、爱诺与纳吉亚医院品牌排名前十六名。公司旗下宠物品牌具备较高的知名度,未来有望继续加密网点,获取更高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