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往往都会带上“互联网/PM/职业经理人”之类的标签。
忽然加了这么一个斜杠——猫舍主理人。
大家还是会觉得奇怪。
你干嘛要做这个?
这类用户,不在意性价比,而在意信任。
换言之,同样外形的猫,有一家卖2000,另一家卖4000。
这类用户会忽略2000块的差价,而选择信任的那一家。
听起来,这类用户人傻钱多。
但他们的逻辑是:活体动物不同于商品,具有特殊性。
你在拼多多上,买了一箱烂水果,你可以扔掉,也可以向商家投诉要求换货。
并非每个人,都可以毫无心理压力的将宠物杀死扔进垃圾桶。
这类用户会认为,买一只宠物,是买下十多年的相伴。
会为它这辈子花掉数万的吃喝用度、数额不详的医疗费用。
相比这些费用。
买的时候多花两三千,买个放心,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于医疗费用多说几句。
并非只有重病的宠物,需要去宠物医院。
常常能见到一些主人,把年老的宠物带到医院输液,维持它们的生命。
一天花掉几百也很常见。
原因是,十多年相伴的感情,让他们不愿意看着宠物死在眼前。
能多活几天是几天。
这就是伴侣动物猫狗,与功能性动物牛羊猪的区别。
但是为了猫和狗,很多人都会这样做。
为了满足这类用户的诉求。
从猫妈妈怀孕、生产、第一天、第一周……
几乎成长的全纪录都发出来。
对于这类用户来说,他们需要看到猫舍对猫咪的精心照顾。
需要看到每一只幼猫成长的点滴,了解它们生存的环境。
借此,了解猫舍管理者的为人。
从而建立信任感。
如果真的有眼缘,会询价,完成购买。
这类用户最终选择我们,给出的理由是:
1.你们看起来非常可靠,对猫咪很好。
2.我看着这只小猫一步步长大,我很喜欢它。
3.价格比后院猫高一些,但是还可以接受。
但是在购猫之初,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一模一样的猫,别人家卖2000,你这里要卖4000,这不是把我当冤大头了么?
一共三步:
1.确定你是否适合养猫
2.确定你的诉求是什么
3.开始购猫
其实做完成本核算之后,我意识到,这两年也没必要追求盈利。
因为目前的产量太低,一年就能出几窝猫,定价再高,也多挣不了几个钱。
反而会伤害我们的早期用户。
相比于短期内收益,我更在意这个业务长期的发展,血线+产量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