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祥英正在照顾寄养在家的孩子。本报记者王筝通讯员周钢摄
长江商报消息2006年5月,武汉市儿童福利院招寄养家庭,武昌区徐家棚街武北社区的郭军霞成为该社区第一位“爱心妈妈”。后来,当她把患有唇腭裂和乙肝、出生仅20天的弃婴勇勇带回家时,社区的宁静就被打破了。
“虽非亲骨肉,依然父母心”,寄养家庭付出之大,常人难以理解。昨日,记者走进街坊们称作“孤儿村”的武北社区的21个寄养家庭,妈妈们都说,看到孩子一天一个样,感觉很有成就感。她们送走一个孩子,然后又接回一个,她们离不开孩子,孩子更离不开她们。
■本报记者王碧涛通讯员周钢袁永华
“有病也抱回来,我们不怕传染”
勇勇是寄养在郭军霞家的第4个孩子,患有唇腭裂,出生20天后被遗弃了。
说不怕传染是假的。她和老公、女儿,一起到医院去打了乙肝疫苗。郭军霞和以往一样,跟孩子睡在一起,一个锅里吃饭。长到6岁还差3个月时,勇勇被美国一对夫妇领养。
勇勇被领养的前一天,哭闹着不肯回福利院。郭军霞知道他喜欢赛车,就骗他福利院有大赛车,勇勇这才同意回福利院。
玩得正开心的勇勇,发现将要离开的郭军霞后,突然大声哭喊起来:“妈妈,我们回去吧,我不玩了。”“你玩会,妈妈等会来接你。”这是他们母子最后的对话。
勇勇被领养半年来,郭军霞茶饭不思,整整瘦了20多斤。她常在梦里责怪自己:“我不该骗我的伢啊。”
“丫头来时头都不会抬,天天抱去医院按摩”
56岁的夏春梅家里有两套房子,丈夫和女儿是铁路职工,每月家里收入万余元。退休后,她喜欢养狗,最多的时候家里有4条狗,出门时前呼后拥,十分惬意。
一天,她见到楼下的郭军霞在家里大哭。一问才知道,原来,寄养在她家的珠珠被一对美国夫妇领养了,正在家里伤心。夏春梅不解:“别人的小孩走了,你哭什么?”但她万万没想到,两年后,她感同身受。
夏春梅常常看到身边的街坊聚在一起聊天,还带着孩子,这些孩子们总是围着他们“妈妈、妈妈”的叫个不停,她很羡慕。后来,她把狗送给了别人,向武汉市儿童福利院申请,抱回了一个脑瘫的孩子丫丫。
“我家丫头来时,头都不会抬,天天抱着她到武汉市按摩医院按摩,看着她越长越漂亮,3岁会叫妈妈了,却被领养走了。”提到丫丫,夏春梅的泪水止不住地流。
丫丫被送走的前一天,夏春梅向养父母询问得知,3天后他们将坐火车带着丫丫回老家。
好不容易等到第3天,寒流来袭,上午还穿着单衣,下午就要穿棉衣。她和老公、女儿坐不住了,找出孩子的斗篷和棉衣,晚上10点钟赶到火车站,但找遍了火车站仍然没有见到丫丫,他们一直等到凌晨12点才回家。
原来,养父母为了防止她去火车站见丫丫,故意撒了个谎,提前一天离开了武汉。夏春梅说:“给丫丫送衣服是一方面,主要还是想看她一眼。”
后来再遇到郭军霞,讲到丫丫的事,夏春梅每次都忍不住流眼泪,郭军霞安慰道:“你莫哭撒,当初你不是还笑我呢。”
2011年,夏春梅抱回了出生才3个月的脑瘫伢盼盼,长到了5岁,小家伙喜欢四处玩闹,邻居黄年(化名)见到后,称他是“野孩子”。夏春梅的老公向黄年请求了数次,不要侮辱孩子。但黄年万万没想到,当他再次叫“野孩子”时,夏春梅的老公大发怒火,一拳头打得黄年肋骨骨折,给他交了1万元住院费,又赔了1万元。
“‘嗯’代表他想和我们一起过春节”
51岁的漆祥英永远忘不掉,2012年8月8日中午,刚满10个月的堤堤来到家里的一幕:堤堤看到自己的小女儿刘艳萍后,张开手就要刘艳萍抱,就在紧紧搂住刘艳萍脖子的一瞬间,连声叫:“妈妈、妈妈……”每叫一声,漆祥英的心就像被针扎了一次。
堤堤把刘艳萍当成了自己的亲生妈妈,分也分不开。哭累了就趴在刘艳萍肩上打个盹。当护士的刘艳萍只好向医院请了假。漆祥英说,伢太想妈妈了。这种感觉让她十分难受和不解:“这么好的孩子,父母就真的忍心丢下吗?”
在漆祥英眼里,即便是脑瘫患儿,也懂得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漂漂来到家里已有7年,学会的第一个词是“妈妈”,就是这个词,还是漆祥英对着口型教会他的。每次下雨,漂漂都会把衣服取下来,把妈妈、爸爸、姐姐、妹妹的衣服分类放好。
漂漂还会开电脑,找动画片看。漆祥英说:“如果这个孩子不被丢弃,他今天不会是这个样子。”
两个月前,漆祥英全家准备到杭州过春节。但觉得把漂漂带在身边不方便,就问他是愿意暂时送回福利院,还是到邻居罗奶奶家过年。
漂漂不能够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意愿,但他连续两顿饭都没吃。直到问他是不是都不愿意,他轻轻地回应了一句“嗯”。漆祥英才知道孩子想和大家一起过春节,于是全家决定取消去杭州的行程,这个年,和漂漂一起过。
武汉现有280余名孤儿生活在寄养家庭
在武北社区,先后有130余孤残儿童得到了21位妈妈的照顾,享受到家庭的温暖,经过治疗和康复,近1/3的孩子被有爱心的家庭领养。
武汉市儿童福利院院长彭莉莉介绍,武汉的寄养工作从1994年开始,至今有1000余名孤儿受到过寄养家庭的照顾。像武昌武北社区这样的“孤儿村”有4处,另还有1处城郊寄养点,武汉现有280余名孤儿生活在寄养家庭。
“被遗弃的残疾儿需要更多有爱心的家庭来照顾。”彭莉莉说。据记者了解,每个寄养家庭可获每个孩子每个月1200元补贴,主要用于孩子生活费及家长劳务费。符合“在寄养服务机构所在地的常住户口和固定住所;家庭成员人均收入水平在当地人均收入中处于中等水平以上;家庭成员未患有传染病或者精神疾病”等条件的武汉家庭都可以申请寄养。
被遗弃的残疾儿童身体健康、无传染病,智力正常的孩子适合家庭领养,但数量非常少。彭莉莉表示,目前武汉申请领养的家庭非常多,但适合领养的孩子很少。福利院会优先选择有爱心、家庭条件好、婚姻稳定的父母送养,极少数轻残儿童被国内爱心家庭领养,大多数智力正常的残疾儿童被国外家庭领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