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足马力的生产车间、纷至沓来的海外订单、热火朝天的开拓劲头……寒冬腊月,延边州出口企业里到处是喜人的忙碌场景。
“今天,我们将有500箱货物搭乘中欧班列发往欧洲,预计一周左右就能摆上国外消费者的餐桌。”敦化市一出口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在海关等部门的扶持下,企业迎来了诸多海外市场的布局机遇。“目前,产品已成功出口到6个国家,而且订单数量每年都在稳步提升。”
“土特产”闯进“大世界”,接二连三敲开国际市场的大门,在延边州并不止这一家企业。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1月—11月,延边州进出口贸易额128.8亿元,同比增长近25%。其中,本地特色农产品和水产品增长尤为明显。
供给侧发力做好产品是关键
“我们出口的煎饼,在传统玉米面煎饼的基础上进行产品创新,不仅在产品规格上研发出开袋即食的小包装煎饼,同时针对不同人群丰富了产品的口味,新研发的海苔、木耳、蓝莓等十几种口味的煎饼在海外赢得青睐。”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21年以来,该企业已顺利出口杂粮煎饼145吨,销往越南、意大利等8个国家。
从民间美食走向海外市场,在延边州地区还有很多。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煎饼、泡菜、明太鱼等具有延边特色的产品出口同比增长超三成。成绩的取得除了企业自身锐意进取,也离不开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据悉,为保障这些特色产品能够“优出”“快出”,延吉海关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强企业监管核查和检验检疫作业结果运用,建立企业管理动态机制,引导企业发挥主体责任规范管理。同时,对辖区企业进行分类指导,重点帮扶,突出监管重点,加大放行效率,进一步助力当地实现以产品出口带动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把好质量关跑出通关“加速度”
盐渍车间里,一个个盐渍池腌制着白菜、大蒜、辣椒、萝卜、桔梗等不同产品;流水线上,工作人员正将腌制好的辣椒取出送到分选清洗、包装车间,经过高温杀菌、打包等多道工序后即将运往韩国……走进延边某泡菜生产企业的现代化加工区域,到处是高品质、规范化的作业流程。
“我们公司每年平均出口泡菜80多吨,随着海外国家‘宅经济’兴起,出口订单又有攀升趋势,尤其是小袋泡菜的销量提高明显,生产信心大为提振。”该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持续稳固国外市场,擦亮品牌,企业不断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在原料采购、卫生安全等方面我们都努力做到最好,从源头把控住泡菜的品质。”
作为世界主要泡菜出口加工地,延边州平均每年加工出口泡菜近200吨。据悉,为支持该特色农产品扩大出口,延吉海关“监管”与“服务”双管齐下扶持产业健康发展。一方面,实施“一企一策”,针对不同出口食品企业量身定制不同的出口帮扶计划;另一方面,严格执行进出口食品产品监督抽样与风险监测,从生产的关键环节入手,指导企业改善卫生条件、改良工艺流程,提升自检自控能力,扩大泡菜制品出口优势,助力延边泡菜香飘海外。
打好“组合拳”疏通瓶颈解难题
延边州作为世界主要明太鱼加工地,每年加工明太鱼6万多吨,韩国80%以上的明太鱼来自延边州。最近正值明太鱼出口旺季,但因国际市场变化,出口国外的货船“一船难求”,货物出不去,大量积压在仓库,企业经营陷入艰难。
此外,针对部分进口国对水产品卫生证书的变更,指导企业申报的同时及时更新证书拟制发放流程,多措并举,确保企业产品按期交付出口。“多亏了这部分回流的资金,让我们撑到了船期,这批明太鱼从申报到发货,用时不到两个小时,要是继续在仓库积压,成本太高不说,我们还要因为延误出口赔付几十万元的违约金,一些长期合作的客户就流失了。”延边某水产品加工有限公司负责人梁军对记者说。
作为延边地区对外贸易的“守护者”,延吉海关不断根据当地产业特点抢抓机遇,持续在推动当地特色产品出口、特色业态壮大以及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中贡献力量。今年该关建立“5+2”无假日申报、随报随检、容缺变更工作机制,积极打造特色农产品出口“绿色通道”。截至目前,延吉海关共监管明太鱼及其制品7.6亿元,同比增长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