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地理环境优越,地处江西省吉安市西部,居吉安市、新余市、宜春市、萍乡市4个地级市之地理中心,毗邻革命圣地井冈山。安福地形呈西高东低,北窄南宽。南北地形为三山夹两水,“三山”为北部武功山山脉,中部陈山山脉,南部南山山脉;“两水”为武功山与陈山之间的泸水河、陈山与南山之间的潇水河,它们均为赣江支流。。安福国土面积2800平方公里,人口近42万,现辖7镇12乡。2016年安福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2018年被评为江西省旅游强县。
三、安福县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旅游资源概况
安福观光旅游久、文化厚重,古称安平、安成等安福历史悠县之一,是西汉江西十八个文明古县之一,唐代取“安宁福祥”之意而得现名,一直沿用至今。县境内已开发的景区景点有以下四个:
1.羊狮慕景区。羊狮慕位于安福县境内西北部,距县城(平都镇)约60公里,东连明月山,西接发云界,主峰石云峰海拔1766米,景区总面积37.5平方公里(与金顶面积相当),隶属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遗产地、国家森林公园一一江西武功山风景区,是武功山景区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景区常年云雾蒸腾,常现“羊”、“狮”追逐嬉戏于山间的气象景观,而有“羊狮慕”之名。其自然景观极为秀美,是历代先贤们神往的仙山福地,曾令无数文人墨客、英雄志士、庶民百姓流连忘返。
2.安福武功山景区。武功山位于中国江西省中西部,居罗霄山脉北支,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地跨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吉安市安福县、宜春市袁州区,主脉绵延120余千米,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39.6平方公里,其中安福境内60.08平方公里。武功山是山岳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遗产、中国青少年户外体育运动营地等。2009年,武功山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十大“非著名”山峰之一。主峰白鹤峰(金顶)海拔1918.3米。历史上曾与衡山、庐山并称江南三大名山,被冠以“衡首庐尾武功中”。
3.野牛瀑大峡谷景区。野牛瀑大峡谷倚靠月山,是羊狮慕景区登山通道。峡谷全长13公里。自然生态环境极佳,怪岩林立,流泉飞瀑,古松倒挂,宛若仙境。沿途景点主要有青龙瀑布、月光瀑布、野牛瀑布、白云瀑布;还有牛丫弯、乾坤佛掌、五福象形石等奇石景观。根据环保部门的测定,峡谷里的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平均高达80000多个,被誉为大自然赠与的“天然氧吧”。2022年通过了5月28日的全省景观质量专家评审会,成功申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
4.武功湖景区。武功湖是江西省二十四座大型水库之一,库容1.7亿立方米,水域面积13平方公里,是安福武功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山环水绕,幽深秀丽,绘成了“九曲画廊”的人间绝景。湖内岛屿星罗棋布,簇拥清翠,地势高峻,植被茂密,武功湖水质好,口感清纯甘冽,符合国家A类景观水标准,湖内鱼类丰富。
(二)景区接待情况
截止2023年10月31日,景区共接待游客160.7万人次,门票收入2.09亿元,综合收入13.82亿元,景区旅游人次及门票收入分别较2019年增长125.11%、155.42%,较2022年增长161.56%、253.64%。其中金顶景区接待游客46.39万人,旅游门票收入5009.6万元;羊狮慕景区接待游客54.93万人,旅游门票收入9695.92万元;野牛瀑大峡谷景区接待游客12.65万人,旅游门票收入537.73万元。
四、安福县旅游业的SWOT分析
(一)优势
1.旅游资源丰富。厚重的文明史与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安福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这里既有金顶、羊狮慕等山体资源,又有武功湖、消水河等水域资源;既有云上草原的仙境之美,又有茂密竹海的幽静之意;既有古树、古村、古建筑的深厚之气,又有新农村、新农业的现代之美;既有底蕴深厚、悠远深邃的庐陵文化,又有中秋烧塔、表嫂茶等民间人文传统与情怀。
2.文化氛围浓厚。两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史,早已让“福”融进了安福人民的心中,成为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成就了独具特色的安福福文化。安福处处是福,人人祈福,心中有福。据不完全统计,北宋开宝五年(972)安福有科考史记载,至清光绪废除科举,安福共出过进士486人,举人1914名,状元、探花各1名、榜眼2名,为“朝仕半江西”贡献了大批人才。安福是明代三朝宰相彭时、理学家邹守益、宋代庐陵文坛盟主王庭硅、唐意代禅宗七祖行思的故里;是李白、黄庭坚、柳宗元、陶渊明、徐霞客、杨万里等醉情山水、挥墨干言的游憩佳境:是近代中国民盟领袖罗隆杰、爱国“七君子”之一王造时、著名爱国人士彭文应的家乡(罗隆基、王造时、彭文应被称为‘安福三杰”);也是三年游击战争演绎”三女跳崖”悲壮史话的红色故地:还是当代体育界竞走冠军刘虹的家乡。这些人才的涌现恰恰体现了安福历史之悠远,文化之浓厚。
(二)劣势
2.景区业态不够丰富。安福的景区业态分行业来看:餐饮44家,住宿36家,零售15家。主要围绕在羊狮慕景区、武功山景区以及野牛瀑大峡谷景区,游玩方式单一,吸引力不够。
(三)机遇
1.政策的支持。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5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促进全域旅游发展作为推动安福经济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的重要抓手,将旅游业培育成为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引擎和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加大政策的引导扶持力度。2019年安福县印发《安福县全域旅游发展扶持政策及奖励意见的通知》提出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鼓励开发旅游项目、创建旅游发展品牌,经过几年的沉淀项目建设愈发深入,经验积累愈发成熟,为后续的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四)威胁
2.周边城市的竞争激烈。萍乡的武功山景区、宜春的明月山景区建设对比安福要完善得多,交通出行便利,景区业态丰富,知名度高。
结论:安福县旅游业有发展,但现实状况不容乐观。安福历史文化深厚,有着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特色和发展优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安福旅游近几年开始有了稳步发展。但安福旅游景点缺规模、留不住游客的现象仍未改观,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健全。因此,安福的旅游潜力还未深入挖潜,认识并克服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原因,才能使安福旅游继续健康、稳步、迅速发展,保证其跟上时代发展步伐,让旅游业成为安福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安福县旅游业的对策分析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文旅产业发展,深刻认识文旅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切实将文旅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科学规划布局、加大创新力度、积极推动发展。发力县域文旅需要科学的发展规划和长远发展目标,要摸清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和发展定位,立足高品位城市发展要求,切不可在发展目标上一味贪大求洋、项目引进上求新求奇,要按照市场的实际需求出发,避免资源和资金的双重浪费,要分析存在问题、研究发展规律、加强顶层设计、整合优势资源,在区域化、全域化、产业化上下足功夫,加大推进文旅产业发展力度。
(二)突出特色,打好差异牌
由于资源有限以及产品打造能力不足,不少县域文旅开发思路雷同,一味简单抄袭模仿别人的成功模式,导致千城一面、千村一面。事实上,由于各地情况不同,县域文旅项目的打造也不能千篇一律,因地制宜,凸显自身优势,才能更好的在行业立足。所以安福县发展旅游产业一定要围绕自身的县域特点,找准自己的特色和定位,对自身文化特色进行提炼,以产品创新走差异化之路。比如可利用羊狮幕景区作为差异点,着力打造安福的“福”文化;利用“三女跳崖”等红色故事打造武功山景区。景区基础建设要跟上,不断丰富文化旅游项目,增加安福文化旅游产品,建立安福特色品牌,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起来了,县域的住宿餐饮企业、服务业企业也能随之发展,这将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潜力点。同时还要进一步推进文旅融合,全面提升文旅产业发展品质,科学应对其他文旅项目带来的竞争和挑战,增强对优质文旅产业项目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宣传力度,借鉴先进经验,如周边城市湖南的凤凰旅游产业萍乡部分的武功山旅游产业、上饶的篁岭、望仙谷旅游产业,真正打造出有竞争力的县域文旅品牌。
(三)引进人才,做好基础建设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文旅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人才和大量长期资金,而人才和资金往往集中在大中城市,如何使其下沉到县域,与县域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产业发展空间相结合,带动县域文旅的高质量发展,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引导和支持。一方面可以通过教学实践、产学研合作等多形式、广渠道、深内涵的合作,探索构建文旅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文旅人才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氛围。另一方面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性投入,完善旅游景区配套的交通设施,安全保障设施,环保、卫生设施,供水、供电设施,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设施。在旅游旺季增加旅游专用车班次,对景区工作人员做好培训,提高游客游玩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