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科技厅关于2020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
提名工作的通知
各设区市科技局、省各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根据《江苏省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方案》(苏政办发〔2018〕29号)的精神,按照《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和《江苏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制实施办法(试行)》(苏科技规〔2018〕134号)等有关规定,现将2020年度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名方式
(一)专家提名
提名专家应具有《江苏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制实施办法(试行)》规定的提名资格和提名条件,人事关系应在我省单位。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江苏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奖人年龄不受限制,其他院士年龄不超过75岁(1945年1月1日以后出生),其他提名专家年龄不超过70岁(1950年1月1日以后出生)。
1.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奖人:每人可以独立提名1位;
院士可以3人联合提名1位。
2.省科学技术项目奖
提名专家每人每年度可以独立或与他人联合提名1项省科学技术项目奖,联合提名时列第一位的为责任专家。提名专家应在本人熟悉学科领域范围内进行提名,责任专家应在本人从事学科专业(二级学科)内提名。3名专家联合提名时,与提名项目任一完成人同一单位的专家不应超过1人。
提名专家不能作为本年度任何提名项目的完成人,并应回避本人提名项目所在奖种的评审活动。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奖人:每人可以独立提名1项。
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第一完成人,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获奖项目第一完成人:可以3人联合提名1项。
院士可以独立提名1项完成人仅为1人或第一完成人40岁以下(1980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项目。
(二)单位提名
提名数量上限:各设区市、省政府有关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中科院南京分院,符合提名条件的专业学会、行业协会等组织机构可分别提名2位。
提名单位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遴选机制,提名本学科、本行业、本地区、本部门范围内的优秀项目。
3.省企业技术创新奖
提名数量上限: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各5家,镇江、南通、扬州、泰州各4家,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各3家,省工商联10家。已获省企业技术创新奖满五年后,又取得新的重大创新成果的,可以被再次提名。
4.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提名数量上限:各设区市3名,省教育厅10名,省卫健委、中科院南京分院各3名。
二、提名要求
被提名省科学技术奖的项目,应是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研究开发、应用推广的成果,由本省单位和个人牵头,主要科研活动应是在本省区域内进行的,可以与省外单位或个人合作。鼓励提名企业牵头或与高校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形成的创新成果。被提名省企业技术创新奖的企业,应是本省行政区域内注册的企业。
(一)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1.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是省科学技术奖中最高等级的奖项,被提名人选应是人事关系在我省单位,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治学作风,在本学科、本行业、本地区内德高望重、具有较高的学术威望和行业影响力,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一线科技工作者。
4.创新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或受到国务院及省政府的表彰。
5.已获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的不再被提名。
(二)省科学技术项目奖
2020年度省科学技术项目奖设9个专业组(附件1),请根据被提名项目的专业内容准确选择填写。
根据科技部《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国科发监〔2020〕37号)要求,破除过度看重论文数量多少、影响因子高低,忽视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等“唯论文”不良导向。基础类项目论文评价实行代表作制度,代表作数量不超过5篇,其中国内科技期刊论文应不少于1/3,不把代表作的影响因子高低作为量化考核评价指标;应用类项目突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关键技术,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不把论文作为主要评价依据和考核指标。
1.基础类项目。被提名项目应在科学研究中取得重大发现、重要理论突破或重要方法创新,为国内外同行所公认,且研究成果具有明确的应用前景,对提高江苏的科技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提供的代表性论文论著应当公开发表两年(2018年1月1日)以上,数量不得超出规定的5篇。
3.被提名项目还需满足以下条件,不满足的,作为形式审查不合格项目,取消被提名资格。
(1)被提名项目主体应在我省辖区内完成,牵头单位为我省辖区内的独立法人单位,牵头完成人为人事关系在我省的科研人员;(2)2019年度省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的前三名完成人本年度不能参加被提名项目;(3)同一年度一人只能参加一项被提名项目;(4)涉密项目(或部分内容涉密)不能提名;(5)2018—2019年度省科学技术奖任一评审阶段公示期间及之后申请退出的项目不得被提名;(6)10件核心知识产权和5篇代表性论文论著均未在历年省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中使用过;(7)提名工人创新项目的必须是生产一线工人,提名科普作品的必须是已经正式出版发行的作品。
(三)省企业技术创新奖
鼓励提名两种类型的企业:一是持续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综合实力雄厚、具有一定规模的龙头骨干企业;二是专业特色明显、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在行业细分领域发挥示范作用、带动产业上下游发展的中小型新兴企业。基本条件为:
1.被提名企业应为2017年1月1日前在江苏境内注册的企业,属于有效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
3.企业有成熟稳定的技术创新团队,创新成效明显。
4.企业标志性创新成果突出,近三年内开发出重大的标志性产品,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
5.企业持续发展能力强,原则上企业综合实力、经济效益近三年连续增长。
6.未曾获得过2015—2019年度省企业技术创新奖。
(四)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3.在与我省单位合作承担国家或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与我省单位合作取得重要知识产权及其科技成果、为我省单位培养或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与我省单位合作进行技术转移等方面,为提升我省科教水平,增强我省企业创新能力做出重要贡献。
三、公示制度
四、提名材料填写要求
基础类项目附件材料应包括反映科学发现的不超过5篇代表性论文论著,以及该代表性论文论著主要他引论文引用页等证明。应用类项目附件材料应包括反映关键技术的不超过10项核心知识产权,反映该成果实际应用两年(2018年1月1日)以上的证明材料,如生产应用证明(必须有单位公章)、经济效益证明(必须有单位财务专用章)、技术转让协议、专利许可证明等。
所有代表性论文论著应在2018年1月1日前公开发表且主体工作为国内完成;如果是被提名项目完成人在国外完成的,论文所署单位须有完成人国内工作单位。所有核心知识产权持有人应是被提名项目的完成人或完成单位,在提名书中使用的已转让的核心知识产权,需提供受让方知情同意证明和转让证明材料。
工人创新项目需提供被提名项目完成人属于生产一线工人的证明。科普作品需提供被提名作品已经正式出版发行的证明。
五、提名材料报送要求
1.提名材料报送内容
(1)提名函1份,内容包括提名项目公示结果以及提名项目、人选和企业汇总表。提名函应加盖提名单位公章,专家提名项目应是专家亲笔签名的提名函原件。
(2)省科学技术项目奖、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应提供纸质提名书原件1份(含附件)。
(3)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省企业技术创新奖应提供纸质提名书原件1份(含附件)、复印件14份(不含附件)。
报送地址: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项目管理处(南京市龙蹯路171号512房间)
六、联系方式
省科技厅成果处:胡水静、张逍越,025-57712912、83213295
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戴美想,025-85485929
省科技情报研究所:王佳莹,025-85410360
南京市科技局:刘宏,025-68786256
无锡市科技局:李雯,0510-81821898
徐州市科技局:代英军,0516-83842087
常州市科技局:陆华,0519-85681519
苏州市科技局:马敬亮,0512-65233149
南通市科技局:徐兰静,0513-55018883
连云港市科技局:宋玉冰,0518-85805473
淮安市科技局:许洪源,0517-83658822
盐城市科技局:胡国兵,0515-88190236
扬州市科技局:许渊,0514-87938029
镇江市科技局:郭秋丽,0511-80822821
泰州市科技局:陈颖,0523-86399058
宿迁市科技局:沈洪,0527-84358577
省教育厅:杨波,025-83335531
省卫健委:史平,025-83620729
省科协:朱以民,025-83518317
省总工会:李高祥,025-83536240
省工商联:丁永坚,025-83167488
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马正风,025-83455184
省农科院:王莉芳,025-84390115
中科院南京分院:陈方圆,025-83363957
附件:1.2020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专业组
2.江苏省科学技术奖提名书
3.江苏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提名书
4.江苏省企业技术创新奖提名书
5.江苏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提名书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2020年4月1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1
2020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专业组
专业组
评审组名称
评审范围
一、电子信息及系统科学
网络与通信
无线通信,光通信,卫星及微波通信,信号与信息处理,信息与网络安全,三网融合及终端设备,短距离无线通信,多媒体移动终端,电信增值服务,有线及广播电视等。
计算机与软件
基础及应用数学,计算科学及应用技术(云计算、并行计算、可信计算等),海量数据处理与挖掘技术,语言识别及中文信息处理,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及中间件,数字媒体(动漫、网游、创意设计),软件服务及外包等。
微电子及元器件
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半导体技术,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关键配套材,新型传感器,传感网芯片,RFID,传感网节点产品,微纳器件,MEMS,光电子器件,半导体发光器件,片式元器件等。
二、生物技术与医药
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
生物技术,基因工程,蛋白质,核酸,多肽,干细胞,疫苗,生物芯片,组织工程,工业生物技术,能源生物技术,生物环保技术,生物医学电子技术等。
药学
中药学、现代中药,化学新药,制药工程技术,放射性药物,生物技术药,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与药品筛选,药物实验动物学,药物统计学等。
医疗器械及材料
生物试剂,医用材料,人工器官,疾病诊断仪器,大型医疗装备,制药器械,制药工业专用设备等。
三、能源与节能
新能源
太阳能技术及测试与装备,风能技术及控制系统,关键零部件,生物质能,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核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技术与装备等。
高效节能与减排
能源动力系统节能减排技术,石油、天然气、化工系统节能减排技术,矿业、冶金、建材系统节能减排技术,轻工机械、印染纺织系统节能减排技术,半导体照明关键技术等。
动力电气
智能电网技术,超导技术,发电与电站工程,输变电技术,高电压与绝缘,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化,电机与电器,动力,锅炉,热力系统等。
四、材料与化学工程
无机材料
碳纤维等高性能纤维材料,陶瓷材料,玻璃材料,特种功能材料,无机非金属复合材料等。
有机高分子材料
有机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聚合物复合材料,高分子液晶材料,天然高分子产品加工等。
金属材料
钢铁冶金技术、原料与处理技术,钢铁加工与制造技术,有色金属冶金技术、加工与制造工艺技术等,金属复合材料,高性能合金材料,高性能稀土材料等。
化学工程
化工工程技术及装置,石油炼制技术,有机化工,煤化工,合成树脂与塑料,化学纤维,橡胶技术,无机化工,精细化学品,生物化学,电化学等。
五、先进制造与重大装备
装备制造
数控机床装备,工程机械装备,纺织机械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自动化制造装备,能源与动力装备,冶金装备,煤炭与矿山装备,电力设备装备,交通运输装备,流体传动装备等。
先进制造与自动控制
数字化与智能化制造技术,机器人与智能控制,工业自动化,先进控制与设备,绿色制造等。
仪器仪表
仪器仪表技术,工业自动化仪表,电工仪器仪表,光学仪器,环境监测仪,热工与化工测量仪器仪表等。
机械技术
机械设计,机械原理与零件,热加工工艺与设备,通用机械技术与设备,流体机械技术与设备,极端机械制造技术、精密模具等。
六、资源与环境
环境科学与生态保护
环境学,气象学,环境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生态环境监测与预报等。
环保监测与技术
环境监测与预报,环境监测仪器及系统,水、固、气污染防治技术及设备,环保成套技术及装备等。
资源开发利用
土地资源调查与利用,海洋资源调查与观测,矿产、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开采工程,石油、天然气储存与运输工程,工程地质、矿产调查与评价,生态地理调查、评价与规划,地质灾害监测预报与防治,工程地震技术等。
安全生产技术
凿岩爆破工程,井巷工程,矿山压力与支护,矿山生产安全,劳动安全技术,消防工程等。
七、建筑、水利与交通
土木建筑
土木建筑结构、规划,土木工程施工,市政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岩土,路基、路面工程,桥涵工程,隧道工程等。
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勘测、施工,河流泥沙工程,海洋工程,水资源利用与管理,水利工程管理,防洪抗旱减灾,陆地水文,大坝监测等。
交通运输
运输安全管理,城市道路运输工程,水路运输,港口设计技术,船舶工程,造船专用工艺,机场及航空运输,铁路、城轨车辆系统等。
八、农业与林业
农业
作物育种,农业生物工程,作物栽培,土壤与肥料,植物保护,农业设施与机械装备,食品加工及其副产品和利用,食品安全等。
林业
林木育种,经济林,园艺,蔬菜,果树等。
养殖业
动物育种与繁育,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兽医学,畜禽养殖等;水产品种选育与增殖、贮藏与加工,水产饲料与病害防治等。
九、医疗卫生
内科
心血管,呼吸,肾脏,胃肠,内分泌等,放射医学。
外科
普通外科,神经外科,胸外科,骨科,泌尿外科,妇产科,耳鼻咽喉科,眼科,口腔科等。
基础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学,传染病预防,卫生检验学,放射卫生学,保健医学,康复医学,运动医学等。
中医
中医学、针灸学、中西医结合。
附件2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提名书
(年度)
一、基本情况
专业评审组:成果类别:编号:
项目名称
完成人
完成单位
提名单位(盖章)
或提名专家(签字)
学科分类
名称
1
代码
2
3
所属国民经济行业
任务来源
计划、基金名称
编号
起始:年月日
完成:年月日
二、项目简介
(限1200字)
三、主要科技创新
(限5页)
四、第三方评价
五、推广应用情况、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础类可以不填)
2、近二年直接经济效益(社会公益类可以不填)单位:万元人民币
其他应用单位
年份
新增销售额
新增利润
累计
经济效益的有关说明及各栏目的计算依据:
3、社会效益(限200字)
六、代表性论文论著情况(应用类可以不填)
1、代表性论文论著目录(不超过5篇,其中国内科技期刊论文不少于1/3)
序号
论文论著名称
/刊名/作者
影响因子
年卷页码(XX年XX卷XX页)
(年月日)
通讯作者
第一作者
他引总次数
检索数据库
是否国内完成
4
5
承诺:上述论文论著知识产权归国内所有且无争议。以下情况和规定已向所有未列入项目主要完成人的作者明确告知并征得同意:①上述论文论著用于提名江苏省科学技术奖;②江苏省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所用论文专著不得再次参评。其中,未列入项目主要完成人的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含共同第一作者、共同通讯作者)已出具知情同意书面签字意见,与其他作者的有关知情证明材料均存档备查。因未如实告知上述情况而引起争议,且不能提供相应存档备查的证据,本人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处理。
第一完成人签名:
2、代表性论文论著被他人引用的情况(不超过5篇)
被引代表性论文论著题目
引文题目/作者
引文刊名/影响因子
七、主要知识产权目录(基础类可以不填)
知识产权类别
知识产权具体名称
国家
(地区)
证书编号
权利人
发明人
6
7
8
9
10
承诺:上述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用于提名江苏省科学技术奖的情况,已征得未列入项目主要完成人的权利人(发明专利指发明人)的同意。
八、主要完成人情况
姓名
性别
排名
出生年月
民族
国籍
居住地
行政职务
归国人员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电子信箱
技术职称
最高学位
曾获国家、省科技奖励情况
对本项目贡献:(限300字)
声
明
本人签名:
年月日
单位(公章):
九、完成单位情况
1、第一完成单位情况
单位名称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法人代表
单位性质
传真
联系人
对本项目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情况的贡献:(限600字)
2、其他完成单位情况
单位名称(公章)
单位所在地
单位属性
通讯地址、邮政编码
本项目的贡献(指创新点)
注:1、排名必须与提名书封面上完成单位的顺序一致。2、单位名称必须与单位公章一致。3、通讯地址必须详细至街道和门牌号码。
十、提名单位意见(专家提名不填)
提名单位
邮编
提名意见:(不超过600字)
提名单位(盖章):
十一、提名专家意见(单位提名不填)
提名专家一
专家类别
提名专家二
提名专家三
提名专家(签名):
十二、附件
1、核心知识产权证明及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审批的批准文件(不超过10件)
2、评价证明
3、应用证明
4、代表性论文论著(不超过5篇)
5、代表性论文论著他引用情况(不超过5篇)
6、检索报告
7、其他证明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提名书》填写要求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提名书》是省科学技术奖评审的基本文件和主要依据,应严格按省科技厅当年提名工作通知的要求,如实、全面填写。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提名书》包括电子版提名书和纸质提名书两种。
电子版提名书包括信息表、主件(第一至第十一部分)和附件(第十二部分)三部分,信息表和主件部分通过省科学技术奖励提名系统在线填写;附件部分大小不超过5M,包括知识产权证明及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审批的批准文件、主要应用证明、评价证明、论文等,扫描并排版。电子版提名书内容应与纸质提名书内容一致。
纸质提名书信息表和主件从省科学技术奖励提名系统中直接打印,A4纸张(高297毫米,宽210毫米),字型不小于5号,与扫描前的附件原件装订成册,竖装,左边装订,不加封面,以信息表第一页作为封面。纸质提名书仅需打印一份原件。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提名书》填写要求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1.《专业评审组》,依据提名工作通知中公布的专业组选择填写。
2.《成果类别》,按基础类和应用类两类选择填写。
基础类成果是指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
应用类成果包括4类:
(1)在技术发明项目中,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工艺、材料、产品及其系统等重大技术发明的;
(2)在实施技术开发项目中,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创新,取得重大实用价值,或者在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创造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者生态效益的;
(3)在实施社会公益项目中,取得科学技术基础性和社会公益性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创新成果,并经实践检验和应用推广,创造显著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
(4)在实施重大工程项目中,完成重大技术创新,工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者国内领先水平,创造重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者生态效益的。
3.《编号》,由系统自动生成。
4.《项目名称》,应当围绕项目核心创新内容,简明、准确地反映出创新技术内容和特征,项目名称中一般不得使用xx研究、企业名称等字样。
5.《完成人》,依据《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规定,完成人排序应按照贡献大小从左至右、从上到下顺序排列。提名一等奖项目人数不超过11人、二等奖项目不超过9人、三等奖项目不超过7人。本栏目所列的完成人应对本项目主要科技创新做出贡献。排名前三位完成人,其投入该项技术研究工作量应占本人工作量的50%以上。本项目的验收、鉴定委员不能作为该项目完成人。
6.《完成单位》,应按照贡献大小从左至右、从上到下顺序排列。完成单位是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应填写法人单位全称、并与单位公章完全一致。不得使用非法人单位名称或单位简称。提名一等奖项目单位数不超过9个、二等奖项目单位数不超过7个、三等奖项目单位数不超过5个。
7.《提名单位(盖章)或提名专家(签字)》,指具有提名资格的单位、专家。
8.《学科分类》,在系统中选择相应学科填写并按照重要程度排序。
9.《所属国民经济行业》,在系统中选择填写。国家标准(GB/T4754-2002)规定国民经济行业分20个门类:
(A)农、林、牧、渔业;(B)采矿业;(C)制造业;(D)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E)建筑业;(F)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G)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H)批发和零售业;(I)住宿和餐饮业;(J)金融业;(K)房地产业;(L)租赁和商务服务业;(M)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N)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O)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P)教育;(Q)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R)文化、体育和娱乐业;(S)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T)国际组织。
A、国家计划:指正式列入国家计划的项目,A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A2、863计划,A3、973计划,A4、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A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A6、国家重大专项,A7、国家重点研发计划,A8、技术创新引导专项,A9、基地和人才专项;
B、部委计划:指国家科技计划以外,国务院各部委下达的计划任务;
C、江苏省科技计划,C1、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C2、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C3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C4、江苏省创新能力建设计划,C5、政策引导类计划;
D、其他省、市、自治区计划:指国家科技计划以外,由省、市、自治区或通过科技行政部门下达的计划任务,包括各省自然科学基金等;
E、企业:指由企业自行出资进行的研究开发项目;
F、国际合作:指由外国单位或个人委托或共同研究、开发的项目;
H、其他:指不能归属于上述各类的研究开发项目,如:其他单位委托、非职务项目。
11.《具体计划、基金的名称和编号》,指上述各类计划的名称和编号。最多不超过5项,按重要性,先国家计划,后其他计划进行填写,不超过300个汉字。
五、推广应用情况、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推广应用情况》,应就被提名项目的生产、应用、推广情况等内容进行概述。要求提供证明本项目整体技术已正式应用二年以上的旁证材料,并以列表方式提供主要应用单位详细信息,原则上表中所列单位不超过15个。不得在此栏目中填写在国家安全和国防领域及其他涉及国家秘密方面的应用情况。
主要应用单位情况
应用单位名称
应用技术
经济、社会效益
2.《近二年直接经济效益》,栏中填写的经济效益数字应提交支持数据成立的附件材料,如盖有完成单位财务专用章的财务证明等。
社会公益类可以不填此栏。
3.《社会效益》,指被提名项目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保护自然资源或生态环境,提高国防能力,保障国家和社会安全,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及健康水平、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人才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应扼要做出说明,不超过200字。
六、代表性论文论著情况
贯彻落实科技部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要求,破除过度看重论文数量多少、影响因子高低,忽视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等“唯论文”不良导向。基础类项目论文评价实行代表作制度,代表作数量不超过5篇,其中国内科技期刊论文应不少于1/3,不把代表作的影响因子高低作为量化考核评价指标;应用类项目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不把论文作为主要的评价依据和考核指标,应用类项目填写论文的,数量不超过5篇,其中国内科技期刊论文应不少于1/3。
1.代表性论文论著目录(不超过5篇)
2.代表性论文论著被他人引用的情况(不超过5篇)
如实填写所列5篇代表性论文论著被他人引用的代表性引文的情况,应按代表性论文论著的顺序排列被引引文。不得提供超出上述5篇代表性论文论著的引文。重点突出本项目“代表性论文论著”的研究内容被国内外同行在国际学术会议、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以及专著中他引的引文。
他人引用,是指本项目“代表性论文论著”作者之外的其他学者的引用。代表性论文论著所列全部作者之间的引用,属于自引,不得列入。
七、主要知识产权目录
主要完成人情况是评价完成人是否具备获奖条件的重要依据,应按表格要求逐项填写。每位完成人均需填写一份完整的“主要完成人情况”。
“工作单位”指项目被提名时,完成人所在单位。
本人签名应字迹清晰,且为原件。如因特殊情况本人暂时无法签名,需提交提名单位文字说明,并加盖提名单位公章,随提名书一并报送。
1.《第一完成单位情况》,是核实项目完成单位是否具备获奖条件的重要依据,应在“对本项目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情况的贡献”栏中,写明本单位对项目做出的主要贡献,并在单位盖章处加盖单位公章,不超过600个汉字。
2.《其他完成单位情况》,是指除第一完成单位外的其他完成单位,并在“单位名称”栏处加盖单位公章。
“单位属性”分为:A、高等学校:A1、部属高校,B2、省属高校,B3、市属高校;B、研究院所:B1、部属研究院所,B2、省属研究院所;B3、市县属研究院所;C、企业:C1、国有企业,C2、民营企业;D、机关、事业单位;E、医疗机构;F、其他。
十、提名单位意见
提名单位在认真审阅提名材料后,写明提名理由,不超过600个汉字。纸质版需加盖提名单位公章。
十一、提名专家意见
包括:“知识产权证明”、“评价证明”及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审批的批准文件、“应用证明”及“其他证明”等内容。纸质附件和电子版附件的具体要求如下:
(一)纸质附件
1.排列顺序:
(3)应用证明:指该项目整体技术应用单位提供的应用证明。应用证明须加盖应用单位(法人单位)公章。要求提供原件。
工人技术创新项目,须提交完成该项目时个人的身份证明。
科普作品,须提交该作品正式出版发行的证明材料。
(二)电子版附件
电子版附件要求提交JPG或pdf文件,所有附件总计不超过5M。电子版附件内容应与提名书纸质附件材料内容完全一致,不得提供要求以外的其他材料。
附件3
江苏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提名书
一、被提名人基本情况
编号:
贴
照
片
处
身份证号
党派
出生日期
出生地
从事专业
文化程度
院士
职称
职务
住宅
受教育情况(不超过300字):
二、工作简历
年月至年月
职务、职称
三、被提名人的主要科学技术成就和贡献
(简明、扼要表述以被提名人为主完成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或技术创新要点以及在学科发展、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创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生态效益等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限5000字)
四、被提名人发表论文、专著及被引用情况
1、代表性论文论著目录(不超过8篇,其中国内科技期刊论文不少于1/3)
SCI他引次数
被提名人签名:
2、代表性论文论著被他人引用的情况(不超过8篇)
五、被提名人曾获奖励情况
获奖项目名称
奖项名称
奖励等级及排名
授奖部门
本表所填科技奖励及荣誉称号是指:
1.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2.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或国务院有关部门、中国人民解放军设立的科学技术奖励;
3.经省级以上科技部门批准的社会力量设立的科学技术奖励;
4.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设立的科学技术奖励;
5.国家和省部级的荣誉称号、表彰。
六、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不超过10项)
承诺:上述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用于提名江苏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的情况,已征得其他权利人(发明专利指发明人)的同意。
七、被提名人工作单位意见
单位联系人
手机
(不超过600字)
单位盖章
八、提名单位意见(专家提名不填)
我单位承诺将严格按照省科技厅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认真履行作为提名单位的义务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九、提名专家意见(单位提名不填)
本人承诺将严格按照省科技厅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认真履行作为提名专家的义务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十、附件
1.公开发表的代表性论文与专著
2.他人引用的代表性论文与专著
3.知识产权证明
4.重要获奖证书
5.被提名人近期标准照片(1寸彩照)及工作照片各一张
6.其他
《江苏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提名书》填写要求
《江苏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提名书》应按规定格式打印,大小为A4(高297毫米,宽210毫米),竖装。文字及图表应限定在高257毫米、宽170毫米的规格内排印,左边为装订边,宽度不小于25毫米,正文内容所用字型应不小于5号字,提名书及其指定附件备齐后应合装成册,其大小规格应与提名书一致。装订后《江苏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提名书》切勿另加封面。
《江苏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提名书》填写的具体要求如下:
1.提名书主件(第一至第九部分)和附件(第十部分)总页数不超过60页,其中主件页数不超过20页,附件页数不超过40页。
2.纸质版提名书内容应与电子版提名书内容完全一致。
1.最高学位:包括国内外获得的最高学位。
2.院士:如果不是,请填“否”;如果是,请注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或者“两院院士”。
本栏目是评价被提名人是否符合江苏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授奖条件的重要依据。应详实、准确、客观地填写被提名人从开始工作起至今,为科学技术事业发展所做的创造性工作,应简明、扼要表述以被提名人为主完成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或技术创新要点以及在学科发展、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创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生态效益等方面作出的卓越贡献。
指被提名人发表论文、专著概况,以及所发表论文、专著的内容被他人公开评价和引用的情况。
六、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如实、准确地填写该栏目内容。
指被提名人所在工作单位对其的评价意见,并应在单位盖章处加盖单位公章。要求不超过600个汉字。
八、提名单位意见
指提名单位对被提名人的评价意见,提名单位资格条件应符合《江苏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制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应在提名单位盖章处加盖单位公章。要求不超过600个汉字。
九、专家提名意见
4.重要获奖证书:应提交有代表性的获奖证书复印件。
5.被提名人近期标准照片(1寸彩照)及工作照片各一张。
6.其他:指有助于评价被提名人的其他证明材料。
附件4
江苏省企业技术创新奖提名书
一、企业基本情况
企业名称
企业通信地址
法定代表人
经济类型
□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
□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合作企业□其他企业
企业第一大股东名称及所占份额
中方股东
所占份额
上市情况
□是□否
高新技术企业
所属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及其代码
(国标2002年版)
是否设立省级以上研发机构
是□
否□
研发机构人数
研发机构认定类型和级别(如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院士工作站等)
获得的有关质量保证、
环境等体系认证情况
二、企业创新发展情况
(一)企业近三年发展情况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主营业务收入(万元)
实现利润(万元)
上缴税收(万元)
从业人员数(人)
(二)企业2019年度创新投入
2019年度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
研发经费投入(万元)
研发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
研发人员投入强度
研发人员数(人)
研发人员数占企业从业人员数比例(%)
核心创新团队培养情况
团队研发人员数
团队中正高以上职称人数(全职人员)
团队中硕士以上学位人数(全职人员)
(三)企业创新产出
合计
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2019年度收益情况
新产品(工艺、服务)
销售收入(万元)
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新产品节支总额
近三年品牌建设情况
中国驰名商标
省著名商标
省名牌产品
主持制定各级标准情况
国际标准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三、企业简介
(限1200字)简明扼要介绍企业基本情况,企业近年来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等情况。
四、核心创新团队简介
(限1000字)核心创新团队近三年来的人才引进培养情况,近三年自主研发的技术创新成果情况。
五、企业近三年主要科技创新及成果推广应用情况
六、企业曾获科技奖励情况(不超过10项)
奖励等级
授奖部门(单位)
本表所填科技奖励是指:
七、近三年企业承担国家、省科技计划情况
计划类别
项目总投入
(万元)
国家、省拨款
八、代表性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承诺:上述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用于提名江苏省企业技术创新奖的情况,已征得未列入项目主要完成人的权利人(发明专利指发明人)的同意。
企业负责人签名:
九、提名单位意见
提名单位意见:(不超过600字)
我单位承诺将严格按照省科技厅有关规定和要求,认真履行作为提名单位的义务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提名单位盖章
代表性知识产权证明复印件
3.评价证明及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审批的批准文件复印件
4.企业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财务报表及各类获奖证书、ISO证书等复印件
5.其他证明
《江苏省企业技术创新奖提名书》填写要求
1.企业名称:应与企业公章一致。
2.所属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及其代码:参照国标2002年版。
(二)企业2019年度创新投入:
1.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百分比。
2.研发人员投入强度:研发人员数占企业从业人员数百分比。
3.核心创新团队培养情况:最具代表性的技术创新团队的全职人员构成情况。
简明扼要介绍企业基本情况,企业近年来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等情况,不超过1200字。
简要介绍核心创新团队近三年来的人才引进培养情况,近三年自主研发的技术创新成果情况,不超过1000字。
五、企业近三年主要科技创新及推广应用情况
六、企业曾获科技奖励情况
主要指: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或国务院有关部门、中国人民解放军设立的科学技术奖励;经省级以上科技部门批准的社会力量设立的科学技术奖励;以及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设立的科学技术奖励。填写不超过10项。
是指近三年中完成、在研、申报获批的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
八、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即各设区市科技局经所在市人民政府同意,代行提名工作的提名意见,请如实写明被提名企业的技术创新情况,不超过600字。请确认提名材料属实,并在提名单位盖章处加盖公章。
附件5
江苏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提名书
被提名人姓名
母语
照片
英文
中文
专业、专长
学位
合作方向
省内合作单位
起始:
完成:
二、被提名人简历
三、对促进我省科学技术事业做出的主要贡献
详细写明被提名人在与我省的公民或者组织进行合作研究与开发中取得的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对我省经济与社会发展所起到的重要推动作用,以及所取得的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向我省的公民或者组织传授先进科学技术、培养人才所做的重要贡献;促进我省与外国的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所做出的重要贡献(5页以内)。
四、学术地位
概括被提名人在专业领域的造诣、学术影响和地位(不超过600字)。
五、与我省单位合作承担的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
计划名称
下达部门
项目经费
主要承担单位
六、与我省单位人员合作发表的代表性论文论著
1、代表性论文论著目录(不超过5篇)
承诺:上述论文论著知识产权归国内所有且无争议。以下情况和规定已向所有作者明确告知并征得同意:上述论文论著用于提名江苏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其中,非被提名人的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含共同第一作者、共同通讯作者)已出具知情同意书面签字意见,与其他作者的有关知情证明材料均存档备查。因未如实告知上述情况而引起争议,且不能提供相应存档备查的证据,本人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处理。
七、与我省单位合作取得的主要知识产权
(不超过10件)
承诺:上述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用于提名江苏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情况,已征得其他权利人(发明专利指发明人)的同意。
八、为我省单位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
年龄
学历学位
最高学历毕业院校
在我省
引进性质
(全职/兼职)
九、合作单位提名意见
合作单位
我单位承诺将严格按照省科技厅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认真履行作为合作单位的义务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合作单位盖章
十一、附件
1.技术评价证明
2.培训情况说明
3.设备及应用证明
4.社会、经济效益证明
5.有效合作协议证明
6.其他证明
7.近期标准照片和工作照片各一张(清晰、完整)
《江苏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提名书》填写说明
1.被提名人姓名:应填写母语名、英文译名(非英语国家候选对象填写此项)和中文译名,译名应用惯用译名。
2.学位:应填写被提名人已取得的最高学位。
3.工作单位(中、英文):指被提名人在本国的工作单位,已离任的应填写离任前工作单位。
1.联系人:指被提名人在国内的联系人。
应详细写明被提名人在与我省公民或组织进行合作研究、开发,取得的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对我省经济与社会发展所起到的重要推动作用,以及所取得的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向我省公民或者组织传授先进科学技术、培养人才所做的重要贡献;促进我省与外国的科学技术交流合作所做出的重要贡献,5页以内。
概括被提名人在专业领域的造诣、学术影响和地位,不超过600字。
八、为我省单位引进的高层次人才
列举被提名人在与我省单位合作期间,为合作单位引进的全职或兼职工作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全职人员须在合作单位工作满一年以上,兼职人员须每年在合作单位工作三个月以上(以用人协议为准)。
由提名单位填写,内容包括:根据被提名人在与我省公民或者组织进行合作研究及开发等方面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对我省经济与社会发展所起到的重要推动作用,以及所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情况,参照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奖励条件,写明提名理由和结论性意见,600字以内。确认提名材料属实,并在提名单位盖章处加盖公章。
附件材料应全面提供有助于评价被提名人的材料:
2.《培训情况证明》:向我省公民或者组织传授先进技术、培养人才的,应由接受培训的单位提供本单位受训科技人员情况的证明。
3.《设备及应用证明》:提供先进设备的,应由我省合作单位提供设备使用情况证明。
4.《社会、经济效益证明》:指我省合作单位在科研或推广应用先进技术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证明。
5.《有效合作协议证明》:指有助于确认有效合作的协议等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