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贵一来到这个世界,父母就希望她有男孩子的性格和作为,于是,给她取了一个看似男孩子的名字。她初中文化,刚刚20岁就嫁到了与娘家一河之隔的同村卓姓人家。“怕嫁不出去”,是她早早结婚的理由。婚后,夫妻俩育有2个儿子,大儿子今年20岁,小儿子10岁。丈夫应聘在邮政部门送报刊杂志,她负责在家做点农活和家务。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平淡而稳定。
大批游客涌来,欣喜之时,忧虑结伴而来:游客来了,要吃、要住,可小河乡的接待能力却一时严重不足,怎么办
在小河乡生长的周新贵从中看到了商机。她娘家就在小溪河风雨廊桥西岸,处于小河乡旅游核心景区之中,是接待游客的最佳地。她毅然决定,与姐姐合作,在娘家的宅基地上投资100多万元建一栋楼,开办民宿。
“原生态”留住客人
民宿和餐厅开办起来后,经营才是接下来真正的挑战。
周新贵天生有着一副善于经营的脑子。为了吸引来客,她采用“两手”并用的谋略。一手是优质服务。临水阁提供干净卫生、用品齐全的住宿,提供原料原生态、口味浏阳特色的餐饮。她爸妈喂的鸡鸭、养的鱼、种的菜、熏的腊鱼腊肉等,都是餐厅的原材料。住宿、餐饮收费合理。二手是线上推广。她把临水阁民宿推上携程、美团网,发挥互联网优势,通过网上宣传,扩大小店知名度,吸引大批长沙、株洲、湘潭、江西等较远地方的人来小河乡游玩。游客一致反映,临水阁民宿“又文艺,又实在”。周新贵硬是靠口口赞誉,渐渐地把游客一批又一批地吸引到她的店里来。“临水阁”一时和小河乡网红景点一样,成为网红店。
为了降低运行成本,民宿和餐厅,从老板到服务员,就是周新贵姐妹俩和她们的父母。在旺季,最多请一二个零工。
就这样,周新贵和她姐姐好好地做了两年生意。她们每年赚上十几万元。同时,也为小河乡旅游和乡村振兴作出了贡献。
生活需迎难而上
新冠疫情折腾3年后,2023年年初悄悄消失。周新贵心里暗暗高兴,想着到了7、8、9三个月旺季,来小河乡游玩的人应该会井喷。然而,事实却很残酷,实际情况与她的预计恰恰相反,来小河乡旅游的人数骤减。这年,周新贵俩姐妹只赚了几万元。“没有了疫情,人们到远的地方玩去了。”周新贵这样解释原因。她还找了另外一个原因:小河乡景点不多,游客来看看就走了,最多消费一餐饭菜,很少有人住下来。
这让周新贵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压力。建房投资还欠了一点债。抚养2个儿子,上面还有4位老人要孝敬,都要花不少钱。“我们负担重、压力大哦。”她老这样说。旅游淡季,为了减轻生活压力,她便在乡邮政代办所谋了一份工作,赚点生活费。
说起自己的名字,周新贵坦率地说自己“不喜欢”。她心里非常清楚,父母给她取这个名,既是对她的一种期望,也是为了弥补没有男孩的遗憾。“现在可好,我生了两个男孩。”周新贵望着远方,略有所思地说;“不管有多难,我这个网红店还是一定要办好哦。”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新广出审[2017]6756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湘)字第002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