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发展展望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联网发展展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0引言

1概述

1.1物联网系统概述

1.1.1物联网系统的概念

物联网将能现实世界数字化,且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物联网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环境监测、路灯照明管控、景观照明管控、楼宇照明管控、广场照明管控、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和应用前景。

1.1.2RFID射频识别技术

RFID具有快速扫描、体积小、抗污染能力和耐久性、重复使用、记忆容量大等特点,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信息技术之一。它被称作四大物联网关键技术(RFID、传感器、智能技术、纳米技术)之首,是物联网的构建基础和核心[7]。

1.1.3物联网的架构和特征

1.2SCADA系统概述

1.2.1SCADA系统的概念

SCADA(SupervisoryControlAndDataAcquisition,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是基于计算机通讯和控制技术发展起来的生产过程控制与调度自动化系统,它可以对现场的运行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以实现数据采集、测量、各类信号报警、设备控制以及参数调节等各项功能[9]。

SCADA系统分为三层架构。第一层为数据采集层,第二层为数据监控层,第三层为数据应用层[8]。

SCADA系统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工业控制技术、显示技术、通信技术(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等)、RTU(RemoteTerminalUnit,远程终端单元)/PLC(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可编程程序控制器)技术、测量技术、现场总线技术等结合在一起,采用N(N≥2)层客户机/服务器结构或者浏览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软件架构。一般来说,全部SCADA系统主要由位于监控调度中心的SCADA软件系统、位于现场监控站的各远程终端单元(RTU/PLC)以及连接它们的通讯系统(有线、无线、光纤、扩频、微波、卫星等)组成[10]。

1.2.2SCADA系统的特点和功能

SCADA系统具有实时性、多任务性、开放性、分布性、可靠性、安全性和维护性。其优势在于网络能力较强、RTU较灵活、价格较低[11]。

SCADA系统不仅要实现对现场生产过程的数据采集、处理与监控,而且是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地理信息系统(GIS)、制造执行系统以及企业资源计划等系统的实时数据源,这就需要SCADA系统具备良好的开放性,以实现与上述系统的数据交换和系统集成。

2物联网和SCADA系统发展及现状

2.1物联网发展及现状

国外的一些具有技术优势和战略优势的国家和组织,比如美国、日本、韩国、欧盟等,物联网的发展较为迅速,发展水平较为领先。

2.2SCADA系统发展及现状

第一代是基于专用计算机和专用操作系统的SCADA系统。第二代是基于通用计算机的SCADA系统。第三代是基于分布式计算机网络以及关于数据库技术的能够实现大范围联网的SCADA系统[10]。第四代SCADA/EMS系统的基础条件已经诞生。该系统的主要特征是采用Internet技术、面向对象技术、神经网络技术以及JAVA技术等,继续扩大SCADA/EMS系统与其它系统的集成,综合安全经济运行以及商业化运营的需要。

目前,国外和国内市场上应用较为普遍的SCADA上位机系统有:WondWare的InTouch、西门子公司的WinCC、澳大利亚的CiTech、美国Interlution公司的Fix、意大利LogoSystem的LogView等,这些系统较为全面的解决了传统SCADA上位机系统功能的主要问题:数据采集与控制信息发送;报警处理;历史趋势显示与记录。

3物联网和SCADA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物联网和SCADA系统以及其它工业自动化系统,都属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中的产物[10],它们有许多共同的特点,比如体系架构结构、数据采集功能、对通讯网络的依赖、数据处理等,但是物联网和SCADA系统在发展和应用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

3.1物联网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安全问题

在射频识别(RFID)系统中,电子标签会被大量、频繁的使用,被植入电子标签的任何物体都有可能会被扫描、追踪,因此会涉及到个人隐私的泄露,从而影响社会安全。

(2)标准问题

物联网在不同行业、领域的应用,没有统一的标准。RFID系统厂商提供的都是专用系统,与其他厂商系统的频率、协议都不尽相同。就犹如不同的3G、4G网络通信协议,终端可能就不能同时支持不同的协议,这必然要耗费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需要加强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合作来解决标准不统一问题。

(3)实际应用问题

应用成本很高会使物联网发展遇阻,需要企业、个人之间相互协调。

(4)政策法规

(5)技术问题

目前来看,技术虽已具备一定的理论,但还不够成熟,特别是在功耗、安全、网络可靠性和健壮性等方面还存在很多技术难题需要突破[13]。

3.2SCADA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部分SCADA系统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1)与企业MIS(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的结合性能差;

(2)不具备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地理信息系统)功能;

(3)数据采集速度较慢,需要新一代的数据传输协议以适用高速传输;

(4)缺少高效的控制能力和系统自诊断能力。

针对国内的需要,这些系统有明显的弱点:

(1)本地化差。虽然部分系统已经推出中文版,但是与中国市场中一些行业的特殊需求,依然难以满足需求;

(2)成本昂贵。从国外采购的SCADA系统,一般需要数万美元,很多公司难以接受。

虽然国内的系统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本地化能力较强,但是其MIS、GIS、控制效率低,自诊断能力缺乏等不完善的地方,依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完善系统功能、修复系统漏洞、开发新型系统。

4物联网和SCADA系统未来发展的方向

4.1物联网未来发展的方向

我国的物联网产业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已经具备一定的产业技术和应用基础。以后,物联网应从以下方面发展[14]。

(1)加大科研的投入,突破技术难题,掌握核心和关键技术;

(2)加快物联网标准的制定,尽量统一标准;

(3)加快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出台,加快物联网的发展,使其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其他产业的良性发展;

(4)在完善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给出较为低廉的价格;

(5)以用户为核心,增强用户体验。

人类将进入物联网时代[6],物联网将会推动社会的高速发展,也必将产生重大深远的意义。

(1)物联网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推进经济快速发展,为国家经济做出贡献;

(2)物联网构建“智慧城市”,让人类的生活迈入更高的台阶,推动人类的进步;

(3)物联网使周围的物体智能化,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社会达到可持续发展。

4.2SCADA系统未来发展的方向

因特网、扩频无线电、网络与数据高速公路[10]是SCADA系统发展的方向,其未来将实现以下功能:

(1)SCADA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广泛集成,具有更好的兼容性;

(2)专家系统、模糊决策、神经网络等新技术与SCADA系统的融合;

(3)面向对象技术(OOT)是网络数据库设计、市场模型设计和站控系统分析[9]。

5结语

参考文献

[1]物联网对SCADA系统的影响[J].金卡工程,2012(11):50-52.

[2]InternationalTelecommunicationUnion,InternetReports2005:TheInternetofthings[R].Geneva:ITU,2005.

[3]朱洪波,杨龙祥,朱琦.物联网技术进展与应用[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9.

[4]李如年.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研究[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09(6):594-597.

[5]TaoLiu,DongxinLu.TheApplicationandDevelopmentofIOT[C].2012INTERNATIONALSYMPOSIUMONINFORMATIONTECHNOLOGYINMEDICINEANDEDUCATION,2012.

[6]王保云.物联网技术研究综述[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9(12):1-7.

[7]司德亮,祁东婷,张文华,等.基于物联网的光伏电站SCADA系统[J].可再生能源.2012(1):102-105.

[8]曹茂春,马龙.物联网在某城市燃气管网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的应用[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3(2):27-30.

[9]彭国红,李新国.SCADA系统如何过渡物联网[J].自动化博览,2011(9):56-58.

[10]王振明.SCADA(监控与数据采集)软件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11]贺国兵.SCADA系统在石油传输管道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2011(12):18-20.

[12]孙其博,刘杰,黎,等.物联网:概念、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综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3):1-9.

关键词: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回顾与展望

2015年是物联网全面深化发展的一年。随着现代物流业转型升级,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应用逐渐深入,物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融合,物流业形成了一个适应物联网发展的技术生态,呈现出多种技术联动发展的局面。

一、2015年物流业物联网发展环境分析

2015年3月,国务院总理在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7月4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对互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做出战略部署和顶层设计。

物联网技术是互联网与实体物流网对接的技术,是“互联网+”的关键技术,“互联网+”战略的实施让“互联网+现代物流”模式的发展越来越清晰,逐步形成了一个综合的互联网与实体物流网相融合的“物流互联网”。

为推进“互联网+”与物流业融合发展,2015年7月商务部下发《关于智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其中指出,智慧物流配送体系是一种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为支撑,在物流的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服务等各个环节实现系统感知、全面分析、及时处理和自我调整等功能的现代综合性物流系统,具有自动化、智能化、可视化、网络化、柔性化等特点。

在该实施意见指导下,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以信息化、智能化设备为载体,可以全面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的融合,物流与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融合,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与车联网的融合,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物流业综合服务能力和整体发展水平。

总体来看,2015年国家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的出台,为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物流业物联网发展创造了巨大市场机遇。

二、2015年物流行业物联网发展状况分析

1.物流行业物联网大数据呈爆发增长

物联网技术,是地网(实体物流)与天网(互联网)互相融合的基础。地网物流数据接入天网(互联网)系统,通过在互联网中集合、运算、分析、优化、运筹,再通过互联网分布到整个物流系统,实现对现实物流系统的管理、计划与控制,这对现代物流的影响十分巨大。2015年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与物联网技术融合,极大促进了电子商务物流的快速发展。以阿里巴巴为例,通过应用物流大数据引导和配置物流配送资源,为缓解“双11”物流配送压力做出了显著贡献。

2.O2O模式兴起推动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

据初步估计,2015年中国物流O2O模式得到融资的企业超过100家,其中获得亿元以上融资的企业为10家以上。O2O模式兴起,使物联网的追踪与定位技术、智能终端自提货柜、手持终端感知产品等获得快速发展。

3.仓储互联网推动智能仓储技术与产品发展

物联网技术的落地应用,需要各类智能设备来完成。2015年,仓库内拣选货物的智能手持终端产品、引导拣选货物的“电子标签拣选系统”、仓库监管的视频监控联网技术、自动识别与分拣技术,嵌入了智能控制与通讯模块的物流机器人技术、嵌入了RFID的托盘与周转箱、智能穿梭车与货架系统等都得到了相应发展。

4.货运互联网促进车联网的技术应用

2015年是中国货运行业大变革的一年,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货运互联网突飞猛进,成为年度一大热点。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车联网,可以实现运输透明化管理,实现货运资源优化整合与最佳配置,提升货物装载率,降低货物返程空载率,实现标准化的定点航班货运管理,实现全面的联网追踪与追溯。

此外,物联网技术实现了货运资源、车辆资源信息、卡车司机和卡车后市场消费信息的全方位融合,为货运行业实现货运领域物联网金融创新提供了重要基础。

5.智能制造促进制造业智慧物流发展

随着“工业4.0“技术发展,工业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对制造业物流中心的智能化发展提出了很高要求。根据调研,2015年中国制造业新建全自动化立体库突破360座,大部分自动化立体库均应用了物联网技术,尤其是传感器感知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应用最多。其中,10%的自动化立体库具备了较高智能,与生产线的信息系统联网互通,物流中心的现代物流系统与制造系统无缝对接,实现了智能化和自动化,物联网逐渐覆盖企业供应链和物流全系统。

三、2015年物流领域物联网技术与设备发展分析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传统物流设施设备的智能化与网络化,这是实现物流设备互联网的基础;二是物流设备的自动化和标准化,这是实现物流作业互联网的基础;三是智能追溯系统应用,这是物流系统信息互联互通的基础。

传统的物流设施设备智能化与网络化,主要体现在仓储设施互联网和仓储设备互联网领域,仓储设施互联网一般通过视频监控的物联网技术、各类传感器技术和仓储信息化技术来实现。视频监控联网是实时了解仓库情况;传感器的感知技术是实时感知仓储的温度、湿度和感知监控危险品,主要用在危险品仓库、冷库等特殊仓库领域;仓库信息化技术是对仓储互联网的管理与控制,涉及到WMS等多种信息技术,所有技术均向互联网方向发展;在仓储设备联网方面,目前主要体现在叉车互联网,物流周转箱和托盘加装RFID实现联网追踪。

在仓储设施互联网方面,过去一年的视频联网监控技术发展较快,增长速度在20%左右;各类感知技术主要用于特定领域,增长速度在15%左右;仓储设备互联网的增长速度最快,应该在30%左右;仓储信息化技术应用最广泛,智能仓储信息系统的应用增长在30%以上。

在物流系统自动与智能的作业方面,2015年物流自动化技术发展最快,主要体现在自动化立体库集成技术、自动输送分拣技术设备、智能穿梭车与货架系统、物流机器人搬运、无人机配送等方面。首先,在全自动立体库建设领域,近年来进入快速增长阶段,2015年市场需求增长大约在20%以上;在自动输送分拣系统领域,随着电子商务物流高速增长,市场需求预计呈现30%左右的增长;智能穿梭车与货架系统由于能够有效地提升仓库利用面积,提高物流作业效率,技术门槛不高,近两年出现高速发展,增长速度超过40%;在物流机器人方面,机器人搬运、机器人堆码跺等技术装备近两年都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市场增长速度预计都在30%以上;物流配送无人机也属于物流机器人系统,2015年中国几大快递都制定了无人机配送的计划,随着中国低空领域放开和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未来预计将进入实用阶段。

在智能追溯领域,应用最普遍的物联网感知技术是RFID技术,其次是GPS/GIS移动追踪定位技术和智能手持终端产品。根据最近的调研,2014年中国快递行业手持终端扫描设备增长超过20%,很多快递企业的快递员都配备了手持终端扫描设备,可以实现配送终端接货信息的实时上网,实现对配送货物的透明化管理和信息追踪。在手持终端扫描设备领域,中国企业勇于创新,紧跟互联网可穿戴智能技术发展的大潮,研发出了可穿戴的扫描戒指,解放了配送人员双手,创造了世界先进的技术。

物流智能追踪与追溯的互联网应用在物流领域开展的最早、技术最成熟,最近市场增长趋于平稳,2015年预计发展速度在12%以上。在产品追溯领域,食品和医药仍是主要的产品。此外,危险品追溯、疫苗追溯、贵重物品的追溯、古董产品的追溯、奢侈品追溯等领域业发展很快。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药品安全的重视,这两个领域的智能双向追溯将获得巨大发展。

综合来看,2015年在物流技术与装备领域,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的自动化与智能化作业得到了很快发展,综合发展速度超过了28%,这是目前智慧物流系统物流互联网最实用的智能技术领域。

四、2016年中国物流业物联网发展展望

随着“互联网+物流”快速发展和《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全面实施,可以预计,2016年中国物流行业物联网发展将迎来巨大市场机遇,进入繁荣发展周期。

第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智能制造发展,将直接带动制造业领域物流物联网技术应用继续保持快速发展;2015年国务院、工信部等部门多个文件,对中国制造业进行了有力的规范和引导。尤其是《中国制造2025》文件的公布,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随着中国智能制造发展,工业4.0、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在制造业物流领域的采购、仓储、配送分拣、运输、协同等环节的传统供应链将重塑为高度智能化、服务化的智慧供应链,从而推动制造业物流的物联网应用快速发展。

我们预计,在制造业物流领域,广泛应用物联网技术的自动化立体仓库将出现较快发展态势,增长率预计在25%以上,远高于制造业本身增长;自动的输送分拣系统增长率预计在20%左右;物流搬运机器人的增长率预计在30%左右,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制造业物流系统将逐步通过物联网全面联网,实现智能化,与智能工厂衔接配套,成为工业互联网的一部分。

第二,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领域,预计配送末端的智能终端自提货柜继续保持30%左右快速增长,手持智能终端系统将保持14%左右增长,大型电商物流配送中心将继续向高度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电商智能拣选系统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部分电商物流中心将使用物流机器人。在综合电商大平台的物流信息系统领域,大数据、云计算与物联网融合,物流互联网将成为引导电商物流配送,优化全国物流资源,建立智能物流骨干网的神经中枢,云仓储系统将得到较大发展。

第三,在商贸物流领域,随着现代仓储业将转型升级,物联网技术也将得到应用与推广,预计智能穿梭车与货架系统将获得高速发展,带托运输和按托盘进行货物的定位与追踪快速增长,利用物联网技术手段实现按整托盘交货得到较多应用,智能周转箱循环共用系统发展很快,预计2016年商贸物流物联网应用综合增长速度将达到20%。

关键词:物联网;感知中国;智慧地球

TheResearchofDevelopmentabouttheInternetofTingsinChina

LILing-xuan

(PuyangVocationalandTechicalCollege,Puyang457000,China)

Abstract:TheInternetofThingsisthethethirdwaveaftercomputer,andtheInternetabouttheworldinformationindustry.Asanewindustry,It'sdevelopmentprospectsareverybroad,andcanprovidetechnicalpowerforglobaleconomicrecovery.ThroughthedevelopmentreviewprocessinsummaryaboutTheInternetofTings,exploratoryanalysisoftheproblemsinthedevelopmentprocess,thefinalthingsforthefuturedevelopmentwereprospect.

Keywords:theinternetofthings;feelChina;globewides

物联网的概念早在1999年就提出来了,当时被称之为传感网。在2005年11月27日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峰会上,ITU(国际电信联盟)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第一次从技术层面上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简单地说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互联网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而物联网不仅能实现人与人之间、也能实现人与物之间甚至物与物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交互。从本质上讲,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但绝非互联网的翻版。目前,物联网的比较通俗的定义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处理,从而实现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1]。

1中国物联网的发展概况

表1国内外物联网发展轨迹

目前我国的物联网产业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产业链,从原材料、技术支撑、器件生产、系统集成到网络的各个环节中国都有一定的话语权,是目前世界上少数能实现物联网产业化的国家之一,也是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之一。

2目前中国物联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1)物联网应用开发的行业参与特点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其发展

物联网不仅仅是一个可传感的网络,更重要的是必须要各个行业参与进来进行应用开发,只有这样才能根据行业的特点,进行深入和有针对性的研究与开发。物联网运营商和技术企业无法理解各个行业的要求和特点,所以物联网的应用开发不能只依靠运营商,也不能只依靠物联网企业。物联网业的发展急需一个完整物联网的体系基本形成,更需要一些示范性的案例进行带动,只有这样才能使更多的传统行业感受到物联网的应用价值,才能投入到物联网的发展建设中来。

2)标签物拥有者的个人隐私如何受到保护是物联网技术及推广的关键问题。

物联网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技术就是射频识别技术,而电子标签是射频识别技术的基础,通常情况下标签是要被预先嵌入物品中的,但由于物品的主人并不能够觉察该物品预先已嵌入有电子标签以及物品本身可能会不受控制地被扫描、定位和追踪,这将会对个人隐私造成一定的侵犯。所以说确保标签物拥有者的个人隐私不被侵犯,成为射频识别技术甚至物联网推广的关键问题。这就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还会涉及到政治和法律方面的问题。

3)物联网的商业模式还不成熟,体系还不完善

在中国,物联网产业链各厂商各自为战,随着大物联网概念的横空出世,各厂商融合的商用新模式有待完善。中国移动通信研究所的所长于蓉蓉就曾表示,“要想发展成熟的商业模式,就必须打破行业壁垒、充分改进和完善政策环境,要不断地进行共赢模式的改革和探索”。

物联网的发展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涉及到各个行业,需要多个行业的多种力量的融合。这就要求国家在产业政策的制定和立法上走在前面,制定出适合物联网行业发展的政策及法规,从而保证物联网行业的正常、稳定和健康发展。比如在二战后的美国,经济上并不十分强大,但自从美国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以后,不但是政府进行直接投资,而且在产业政策上也给予大力支持,使美国的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目前世界上PC和互联网的信息产业几乎完全控制在美国人的手中,美国从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之外,甚至在文化的传播、价值观的影响上都起了巨大作用。所以说对于复杂而庞大的新兴的物联网产业,一定要有政府的政策支持要走在前面,政府必须投入专门的人和专门的组织机构来研究和协调,才能使物联网能有真正意义的发展。

5)物联网的发展离不开技术标准的统一与协调

6)管理平台尚未成熟,是大物联网发展的重要障碍

一说物联网,人们分习惯性地想到RFID,但RFID只是感知技术,目前的感知技术虽然不十分成熟,但是相对来说开发起来并不难。物联网发展的瓶颈问题在于网,而不是在于物。感知是相对容易的,对于已感知的信息,没有一个完善的网络体系进行管理和整合,那这个已感知的信息就没有意存在的意义。从这一点来说,建立一个覆盖全国的、具有庞大规模的,综合性的物联网业务管理平台,把各种方法获取的传感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然后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进行有目的性的传输,将是一个大的课题。对于一个中小型的企业可以开发出传感技术,也可以开发出传感的某种应用,但是它无法建立起一个覆盖全国的高效率的综合的网络。如果没有这个一个广泛的统一的网络管理平台,各自为政,其结果一定是效率低,成本高,发展起来是相当困难的,也可以说是近乎不可能的。对于要建设的这个平台,电信运营商最有可能会是最有力建设者,在平台的建设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新的管理平台建设者出现[3]。

3未来物联网发展的展望

欧洲智能系统集成技术平台(EPoSS)在《InternetofThingsin2020》报告中就曾分析预测,未来的物联网发展将会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10年之前,RFID会被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领域,这一点已得到了证实;第二阶段是2010年到2015年,物体互联;第三阶段是2015年到2020年,物体进入半智能化;第四阶段是2020年之后,物体进入全智能化。美国的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也曾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会比人与人通信的业务高出30倍之多,那时人类社会将正式进入物联网时代。

参考文献:

[1]唐亮.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与产业链分析[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0.

[2]陈柳钦,物联网:现状动向瓶颈[J].新经济导刊,2010(9):77-93.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现代物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迄今为止,不同的机构和学者从不同的方面给出了冷链物流的定义,如我国标准物流术语的定义为:“为保持新鲜食品及冷冻食品等的品质,使其在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配有专门设备的物流网络”[1],该定义强调了冷链物流的专业性和物流网络的概念;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则定义为:“一条贯穿从农田到餐桌的连续过程中维持正确温度,以阻止细菌生成的供应链”[2],该定义更加全面地解释了品质保证的条件,包含温度、细菌控制等多方面。以上定义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指出了冷链物流的特点。总之,冷链物流是指为了保证食品的质量,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最终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使之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的特殊供应链体系,其一般包括在低温冷藏条件下的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四个基本环节[3],且各个环节相互交错,共同运行。

1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问题

最近几年,我国现代物流发展迅速,其中冷链物流的发展尤为突出,国务院、交通部、商务部及各省各级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冷链物流利好政策和标准,并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越来越多的冷链物流企业由基础服务转向增值服务,并向着综合性一体化方向发展[4]。

1.1国家政策和财政的大力支持

1.2发展不平衡,冷链市场分散

最近几年冷链市场发展很快,但市场分散、集中度较低,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市场需求不平衡。2014年,冷链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京、津、鲁、粤等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此外,由于某些地域性很强的国家政策的推动,使得一些地方的冷链市场发展迅速,如“丝绸之路”国家政策大大促进了成都、云南冷链物流的发展[6]。

(2)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区域不平衡,重点分布在中东部经济发达的地区,而西北区域较少。

(3)由于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市场需求的不平衡,使得冷链市场分散,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较小。

1.3设备比较落后,信息技术匮乏

目前我国的冷链基础设施陈旧,数量严重不足且发展和分布不均衡,很多关键物流节点缺少相应的冷冻冷藏设施[7],信息技术极度匮乏。首先,基础设施落后,冷藏车和冷冻库的数量不足,物联网新技术的应用很少;其次,冷链物流“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严重,由于“最先一公里”建设不完善,导致全国很多地区优质的冷链产品走不出去,品牌竞争力不强。另一方面,由于“最后一公里”不健全,国外的冷链产品很难保质保鲜、快速准时的引进来,及时送到消费者手中。最后,专门的冷链物流的综合性公共信息管理平台很少,信息技术匮乏,管理水平落后。

1.4冷链物流标准不完善,落实不到位

1.5冷链物流人才匮乏且学历偏低

冷链物流需要专业的操作人员来保证整个物流过程的质量,但是我国的冷链物流人才却不容乐观。造成现今局面的原因主要分为如下3项:

(2)冷链物流中冷库建设规划缺少专业人才,重复建设现象普遍。

(3)冷链物流从业人员学历普遍偏低,本科学历少,大都是技校、职高或中专毕业生,且较多的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8]。

2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冷链物流发展优势

物联网技术能够对冷链物流整个过程实施智能化管理和监控,是现代智慧物流发展的趋势,其优势有[9]:

(1)物联网技术的运用使储存管理变得更加简便、快捷、高效;

(2)物联网技术的运用能够快速找到问题,确定事故责任;

(3)物联网技术的运用使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变得更加智能化;

(4)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可使生产厂家根据市场安排生产、控制成本,从而减少企业的生产风险。

总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冷链物流保证了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质量,满足了人们的需求,降低了生产成本,明确了责任,方便了政府部门对冷链产品的监测和管理,这必定是未来冷链物流的发展方向。

3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冷链物流发展建议

3.1加大新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创新

科技和创新引领现代物流的未来,因此引导和鼓励企业、各科研机构及高校自主研发各种新型冷链物流装备和技术,全面融合物联网核心技术,创新现有冷链物流技术体系,使之与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广泛融合,建立“互联网+”环境下的冷链物流运转机制,将成为冷链物流发展的大趋势。

3.2加快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分为如下几步:

(1)国家应从政策和资金上进一步加大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和新建一批“冷链物流配送”型冷库,购置数量充足和装备先进的冷藏车,完善配送的各个环节,保证不断“链”;

(2)重视和解决冷链物流“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

(3)鼓励各物流企业建立信息系统,提高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4)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云服务体系,加大政府在冷链物流中的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保护国家经济安全和推动行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等职能,从而保证冷链物流产品的质量。

3.3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目前,第三方物流已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方向。应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装备和管理理念,不断改进现有冷链物流技术和设备,把企业做大做强;针对第三方冷链物流小而分散的现状,鼓励各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协作联盟等方式做大做强,逐渐实现物流企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6]。

3.4人才培养策略

4结语

[1]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J].交通建设与管理,2007(10):106-120.

[2]梁东辉.基于价值流分析的水产品冷链物流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

[3]常丽娜,李学工.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构建探讨[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4(2):34-37.

[4]姜良秀,孙朋杰.协同创新对冷链物流企业成长的影响及对策――以山东荣庆物流企业为例[J].中国商贸,2014(22):151-152.

[5]冯健.我国冷链物流政策演变与展望[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37(11):9-11.

[6]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2015)[R].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5.

[7]谢晴.抢滩冷链物流机遇与挑战并存[J].中国农村科技,2014(8):20-23.

[8]梁爱文.生态文明型物流发展策略[J].开放导报,2015(2):89-92.

【关键词】物联网RFIDM2M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在互联网之上扩展和延伸形成了新的网络技术“TheInternetofThings”(物联网),顾名思义,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与发展被视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络之后,计算机信息技术领域中又一次重大发展机遇,有着重大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进步与广泛应用,必将对本世纪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1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是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条码与二维码、全球定位系统和其他基于物——物通信模式(M2M,MachinetoMachine)的短距无线网络,通过各种接入网与互联网结合形成一个巨大的智能网络,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物联网示意图如图1所示。

物联网把生活中的各类物品和它们的属性标识后连到一张巨大的互联网上,这使得原来只是人与人交互的互联网升级为连接世界万物的物联网了。通过网络可以得到各类事物的信息,对这些信息的处理、提取并合理运用,都将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大受裨益。

2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运用物联网技术,业内已经有多个行业打造了集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业务管理于一体的整套无线综合应用解决方案。一些芯片已经装载在出租车、公交车上,形式多样的物联网应用在各行各业大显神通,确保城市的有序运作。如在上海世博会期间,“车务通”全面运用于上海公共交通系统,以最先进的技术保障世博园区周边大流量交通的顺畅;面向物流企业运输管理的“e物流”,将为用户提供实时准确的货况信息、车辆跟踪定位、运输路径选择、物流网络设计与优化等服务,大大提升物流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此外,普及以后,用于动物、植物和机器、物品的传感器与电子标签及配套的接口装置的数量将大大超过手机的数量。物联网的推广会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驱动器,为产业开拓了一个潜力无穷的发展机会。按照目前对物联网的需求,在近年内就需要按亿计的传感器和电子标签,这将大大推进信息技术元件的生产,同时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

要真正建立一个有效的物联网,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规模性,只有具备了规模,才能使物品的智能发挥作用;二是流动性,物品通常都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运动的状态,必须保持物品在运动状态甚至高速运动状态下都能随时实现对话。

3物联网的技术架构

从技术架构上来看,物联网可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3.1感知层

3.2网络层

网络层由各种私有网络、互联网、有线/无线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相当于人的神经中枢和大脑,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

3.3应用层

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包括人、组织和其他系统)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

物联网的行业特性主要体现在其应用领域内。目前,绿色农业、工业监控、公共安全、城市管理、远程医疗、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和环境监测等各个行业均有物联网应用的尝试,其中某些行业已经积累一些成功的案例。

4物联网的应用领域

4.1RFID

RFID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只有基本器件。该系统可用于控制、检测和跟踪物体,由一个询问器(或阅读器)和很多应答器(或标签)组成。

4.2传感网

传感网是随机分布的集成有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的微小节点,通过自组织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借助于节点中内置的传感器测量周边环境中的热、红外、声纳、雷达和地震波信号,从而探测包括温度、湿度、噪声、光强度、压力、土壤成分以及移动物体的大小、速度和方向等物质现象。

4.3M2M技术

关键词:互联网安全;物联网

2017年,物联网领域最主要的挑战仍然是互联网安全。引发安全问题的部分原因主要来自用户轻视安全管理使用规定,且大部分初创企业以及设备制造商在不断添加可疑的功能,而这些行为将在无形中增加物联网的安全风险。未来,随着物联网的进一步普及与发展,这种安全风险将会随之扩大。总体来看,2017年全球物联网将会沿十个方向发展。

1物联网将创造全新的商业模式

2物联网产业将会重新整合

全球物联网平台缺少统一的语言,这很容易造成多个物联网设备彼此之间通信受到阻碍,并产生多个竞争性的标准和平台。据估计,全球目前物联网平台多达300多个。从2017年开始,小型平台将逐渐陆续接入全球物联网网络,接入过程将持续几年,在这一过程中,全球顶尖软件提供商将缩减至5~7家,同时,物联网市场上还将出现几家带有开源代码平台的大型企业代表。

市场上,多数提供物网消费设备的公司都有考虑用户的安全问题,全球每天都在发生着多次的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istributedDenialofService,DDoS)。物联网之所以存在巨大风险,因为它涉及到数以亿计的连接设备。2016年10月,名为“Mirai”物联网僵尸网络病毒袭击了几千个包括监控摄像机和路由器的物联网设备,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出现问题的设备提供商波及范围从美国扩至欧洲地区,僵尸网络病毒可经常性扫描网络,确定开放的物联网设备并进行访问。

2017年,物联网消费设备中的僵尸病毒将会被激活,可能将有一大批爆炸性新闻泄露给媒体。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公司都意识到设备产品中内嵌安全装置的重要性,未来,信息安全是选择IT解决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

4物联网将开启成本实时监控分析

5物体都将获得“智慧”

由消费设备构成的物联网和工业物联网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后者设计的设备主要包括建筑、交通、物流、农业、卫生、石油天然气、电力、公共资源供应等领域的产品。接入工业物联网的设备,如机床等物体目前还都不太“智慧”。2017年,工业产品将逐渐补充新技术,可能将会研发出首批智能产品的软件或电脑用以简单操控这些物体。随着低功耗广域物联网(LPWAN)的普及和发展,接入工业网设备的数量将会大幅增长。

6智能产品的可疑功能

目前,可接入物联网的家用设备五花八门,从点灯、空调、车库门到咖啡机、牙刷、沙发等,但在这些设备中,并非所有设备的智能功能都拥有大量需求,比如现在智能冰箱与传统冰箱的不同之处也仅仅是多了某些提醒功能。一些生产公司试图在智能冰箱功能设计中添加冰箱门拍照功能,并发送至主人的智能手机以提醒主人还需要购买的必需品,但专家们却提出了合理的问题,用一张纸质清单列出必需品是否会比智能手机接收来自冰箱的“可疑”信息更加可靠?

7物联网初创公司将会迅速发展

9自操控汽车将改变创收模式

爱立信消费者实验室的调查显示,65%受访者更青睐无人驾驶汽车,25%的受访者认为机器人操控汽车更为安全。特斯拉创立者马斯克不久前表示,2017年年底前,让特斯拉汽车在无驾驶员的状态下横穿美国,从洛杉矶行驶到纽约。一些政府官员认为自操控汽车将会对安全造成威胁,因为目前停车的基础设施以及其他交通设施均按照普通汽车的性能建设,而自操控汽车不受到人的约束(乱停车、破坏道路交通规则),并导致交通税和罚款金下降。2015年,纳入纽约市预算的汽车税和罚款金额约为19亿美元。

关键词:物联网大会;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社交网络

2012(第三届)中国物联网大会日前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专家委员会主任邬贺铨在大会上致辞。以下是文字实录。

尊敬的吴部长,杨部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早上好。

今天,我想就IOT,也就是物联网和ICT信息通信技术之间的关系和联想做一个发言。

首先,从ICT发展来看IOT。

大概在70多年前,人们发明了电视机,60年前发明了计算机,50多年前发明了集成电路,40多年前发明了光纤和互联网,30多年前发明了PC机和手机,10多年前开始有3G的业务并进行标准化,这是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成果。

我们可以看到,从以计算机为中心、以通信用户界面为主要技术,发展到以软件为中心、以web作为主要技术,再进一步发展到以服务为中心、以云计算和云服务作为主要技术。现在要过渡到以应用为中心、以物联网作为主要技术的阶段,未来可能会发展到以用户为中心。当然以什么为技术,现在还说不清楚。总之,我们从PC时代的网络共享,到网络时代的信息共享,到云计算时代的资源共享,现在又走到了物联网时代的环境共享。应该说近半个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进入了新的时代。现在我们又面临新一轮的换代,数字化、平板化的电视时代已经开始,可以说我们今年已经进入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和后PC的时代以及后web的时代。同样不出10年,我们又将进入云计算时代和物联网时代。

回顾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说从数字化开始。30年前是交换机的数字化,20年前是光纤传输的数字化,10年前是移动通信的数字化。现在我们在谈论数字电视,未来可能谈论数字电影。

应该说,我们现在可以通过用终端来感知各种各样的环境,我们叫环境移动。未来10年,我们身上有各种各样的无线终端和路由器。同样,在智能化方面,80年代,我们有计算机,90年代有PC机,前几年,我们开始有智能手机,现在是平板电脑,未来又将发展到智能家电。

云化也是很好的话题,30年前是数据库,20年前是数字中心,10年前我们开始谈云计算,现在我们讨论云服务。在未来,又会是什么,我现在也说不准。

还有社交化,10年前,我们就基于PC,而且基于文字的社交网络。现在我们是基于移动终端的社交网络,而且有照片。未来10年,可以是视频的社交。

还有泛在化,20年前,人们提出物品要标志,10年前,希望物品联网,现在,我们希望通过联网的物品基于感知实现智能分析和决策。

下面,我们说说数字化。

以传输系统来说,80年代,第一代传输系统是模拟的,自从光纤发明以后,变成了数字的GDM,后来我们把光纤容量进一步提高,便可以看到光通信更好。

在移动通信方面,上世纪90年代,第二代移动通信广泛应用,并进入了数字化的过程。现在,我们有3G。

对于数字化与物联网,物联网产生的数据,我们将来也要数字和可视化,并提供应用产品。

无线局域网的标准化相当快,今年国家已经颁布了国内超高局域网的标准。宽带化跟物联网有很大的关系,大量的摄像头,广泛应用于城市各个交通、热点地区、地铁和居民小区的安全监视。北京要求商场和超市安装高清摄像头,要拍到食品架前的人的脸部,以防投毒。

移动化与物联网有很大的关系。美国的一个装置可以实现河流的生态环境监测,这种传感器是在移动过程中的。另外,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判断某条道路的交通状况、车流情况、方向等等。过去,我们说人在网络中,现在网络也在人之中,事实上,随着人的移动,整个网络都在移动。

现在的手机能力大大增强了,一年一个样子,未来,我们的手机上面会有光纤传感器,白天会怎么样,晚上手机会自动发亮,如果老花眼,靠近手机会自动把字变大。还有如果你摔跤的话,可以自动发信息到医院,这里有一个自动定位的功能。去年,智能手机占到手机销量的三分之一,智能电视去年已经占到电视机销量的27%,事实上,智能化的时代已经到来。

关于云化方面,基于“端”的应用模式,人们可以从与终端操作系统绑定的应用程序商店下载到移动终端上执行。但因内存有限,终端难以保留多个App。基于“云”的应用模式,所以要专为手机开发。云端可识别客户的移动手机屏幕分辨率及页面。iPhone4S结合在云计算后台的语言识别和合成功能,已经开拓了稚嫩的语音搜索业务。

社交网络上面常有很多志趣相投的人,可以将自己所处环境感知的信息发到社交网络上传给好友。Goole公司开发了一种眼镜,通过这个眼镜看到的东西,可以传到网上。另外,通过语言可以发送短信,并且知道发送信息的位置。

泛在化更好的表现在物联网上,物联网是一个很好的泛在化的表现。泛在传感器是在现有的物理网上构造的。

从未来网络的角度看物联网。

物联网是未来网络发展的主要特征。未来10~15年以后,主要将是物联的服务感知,还有数据感知,还有环境感知,这些我们现代物联网都具有一些能力,可是进一步,未来网络希望我们做到社会与经济的感知,这一点,我们现在一般的物联网可能还没有提到这点。也就是说,把物联网跟社会和经济发展关联在一起,物联网的发展,应该说可以有不同的阶段划分,这是欧盟的一个说法。首先,嵌入消费电子应用、垂直行业应用,最后是社会化的应用。

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物联网、社交网络相结合,将掀起网络技术和业务运用的新浪潮,这些应该联系在一起来看。

【关键词】物联网应用传感器移动互联网终端iPhone

1苹果iPhone产品成功的真正原因

iPhone自推向市场之日起就受到用户的追捧,在终端市场白热化的竞争格局下不但为企业带来高利润和高市场增长率,而且逐渐成为时尚的代表,甚至通过牢牢地吸引住用户而改变产业链的掌控模式。如果问到苹果iPhone成功的原因,大多数人都会说是奇妙的体验和APPsTORE里丰富的应用等。但是在这之前为什么没有这种体验呢这些奇妙的体验仿佛一夜之间就出现了,它能带来奇妙体验的原因究竟在哪为什么别的手机没有这种奇妙的体验解答这个秘密才能解开iPhone成功的真正原因,所谓的体验和应用都是外在的表象,产生这些奇妙体验的根本原因是――传感器,换言之,传感器使lPhone与传统手机在用户体验上产生了本质性的区别,这种质变使苹果的产品成为“杀手级终端”。

每一次iPhone产品的总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全新的应用,相信用户接触到的第一个体验就是触摸屏的奇妙,用手指可以随意缩放图片。让我们来看看iPhone产品中的几种主要传感器(见图1)。

1.1触摸屏传感器

如图2,在手机中使用的触摸传感器(touchsensor)就是平时我们俗称的触摸屏(Touchpanel),又称为触控面板,触摸传感器的使用使人机交互更加方便和直观,增加了人机交流的乐趣。触摸传感器的使用减少了手机菜单按键,操作更加简单、便捷。在手机中使用的触摸传感器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电阻式触摸传感器,为NOKIA和国产大部分手机采用;第二类是电容式触摸传感器,其代表就是iPhone手机等产品。

相比传统的电阻式触摸屏,电容式触摸屏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操作新奇。电容式触摸屏支持多点触控,操作更直观、更具趣味性。而电阻式触摸屏只支持单点触控。

第二是不易误触。由于电容式触摸屏需要感应到人体的电流,只有人体才能对其进行操作,用其他物体触碰时并不会有所感应,所以基本避免了误触的可能。

第三是耐用度高。比起电阻式触摸屏,电容式触摸屏在防尘、防水、耐磨等方面有更好的表现。

1.2重力传感器

重力传感器采用弹性敏感元件制成悬臂式位移器,与采用弹性敏感元件制成的储能弹簧来驱动电触点,完成从重力变化到电信号的转换。

在手机里内置的重力传感器实际功能就是:当你用手碰到手机或是将手机晃动时,手机会发出震动或铃音;用于手机掉地丢失感知等;另外,重力传感器在手机横竖的时候屏幕会自动转,在玩游戏可以代替上下左右。

比如玩赛车游戏,可以不通过按按键,将手机平放,左右摇摆就可以代替游戏的方向左右移动了。如图3所示,iPhone玩赛车游戏带来更好的体验。

1.3三轴骆驼议

iPhone4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如图4,三轴陀螺仪应该是iPhone4在硬件配置方面的一大亮点了。在iPhone4手机中内置的三轴陀螺仪,可以与加速器和指南针一起工作,可以实现6轴方向感应,三轴陀螺仪更多的用途会体现在GPS和游戏效果上。一般来说,使用三轴陀螺仪后,导航软件就可以加入精准的速度显示,对于现有的GPS导航来说是个强大的;中击,同时游戏方面的重力感应特性更加强悍和直观,游戏效果将大大提升。这个功能可以让手机在进入隧道丢失GPS信号的时候,凭借陀螺仪感知的加速度方向和大小继续为用户导航。而三轴陀螺仪将会与iPhone原有的距离感应器、光线感应器、方向感应器结合起来,让iPhone4的人机交互功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由于iPhone的驱动,2010年可以说是陀螺仪的元年,陀螺仪在手机中迅速被采用。陀螺仪的应用包括提升各种“MotionControl”界面的用户体验、让图形稳定、游戏和导航等,成为提升高端手机体验的重要配置。

综上所述,iPhone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使用了更多的传感器,把手机从单纯的通信终端转变为“感知终端”,产生了本质的转变,进而才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效果。

2移动梦网的发展,爆发式的市场场增长产生于质变的过程中

从这个角度看,iPhone的成功与移动梦网的成功是一致的,它们都是开启另一个时代的标志物,也正是因为它们带来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东西,所以才能产生质变的效果,爆发式的市场增长就产生于这种质变式的变化过程中,,图5为信息通信产业不同时代的示意图。3物联网终端呼之欲出

物联网如今成了妇孺皆知的名词,它为我们的生活描绘了美好的图画;但是,却总感觉有些遥不可及。其实物联网已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了,现在需要解决的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也就是如何接入物联网的问题,而

“物联网终端”将担负起这个重要使命,,我们要感知周围的世界,就需要传感器采集信息,人们不可能挂满了各式各样的传感器走来走去,所以需要一个集成式的终端,既可以通信,又可以采集信息,实质上,iPhone就是一款物联网终端。当物联网终端功能足够强大,使用足够方便时,我们就将打开物联网应用的大门,就如同当年移动梦网一样,将带来爆发式增长的市场。

如今,基于MEMS的加速传感器、陀螺仪、指南针、压力传感器、麦克风等正在成为Android新版本中的指定标配;此外,还有微型手机化学传感器、生物识别传感器等各种手机传感器都已问世,多种传感器相互配合,或者能模拟人体的感知并带来更好的体验,或者能帮助人们感知周围的信息,实现更丰富的功能,已经具备了物联网终端的特征。应该说lPhone已经为人们打开了这扇大门,手机传感器必将快速发展,而物联网终端将成为物联网应用的重要发展趋势。

【关键词】互联网;物联网;应用;发展

在“互联网+”的国家战略之下,我国互联网领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而基于互联网视域下的物联网,也在新的历史时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及发展前景。从数字医疗的构建,到智能交通的实现,都是物联网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体现出物联网的应用价值。为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化物联网发展,是物联网应用及发展的内在要求,需要从国家、社会等层面,搭建良好的发展环境。

1互联网视域下物联网的应用

1.1物联网在数字医疗领域的应用

在医疗事业现代化发展的当前,构建信息一体化“数字医疗”体系,已成为医疗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依托物联网技术,构建一体化手术室、智能就诊服务,进而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并切实提高医护工作的效率。因此,物联网在数字医疗领域的应用,是新时期智能医疗发展的有力支撑。如图1所示,基于物联网下数字智能医疗体系图。从中可以知道,在物联网的应用之下,构建更加完善的智能医疗模式,“医疗信息化”、“远程医疗”,提高了医院的医疗效率,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智能化医疗服务。

1.2物联网在数字物流领域的应用

在电子商务时代,构建更加现代化的物流体系,是物流领域发展的重点。当前,物联网已应用于物流领域,并未数字物流的构建,提供了更加完备的技术支撑。如图2所示,是物联网在数字物流领域应用的拓扑图。从中可以知道,互联网视域之下,物联网在数字物流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数字物流与车队管理”方面,进而为新一代物流信息细化建设,提供技术保障,实现物流信息全程可跟踪。企业企业不再需要为找物流、找货源、找车辆等琐事烦恼,数字物流系统可提供“Stop-here”的一站式服务。

1.3物联网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

快速发展的区域经济,需要交通业的快速发展。为此,构建智能交通,成为现代交通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从实际来看,物联网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交通诱导系统平台,强化交通运行的疏导及管理;二是视频监控系统平台,构建一体化交通视频监控,提高监控效率;三是智能终端设备,构建更加便捷的交通设备工具,这是新时期智能交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趋势。

2互联网视域下物联网的发展

2.1互联网为物联网行业提供了载体保障

当前,物联网已应用于医疗、物流及交通建筑等应用,充分体现出物联网的应用价值。在笔者看来,物联网的发展需要互联网提供载体保障,进而推动物联网的层次化发展。首先,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涉及制造业、物流、交通及医疗等领域,而这些领域的互联网发展,为物联网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其次,“互联网+”的战略推进,为物联网的应用及发展创设了条件,也实现了物联网发展的战略化规划,是物联网迈向发展新阶段的重要保障;再次,工业物联网、车联网、智能能源等领域的发展,是基于互联网视域下物联网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基于载体发展下物联网创新发展的集中体现。

2.2新时期物联网行业标准发展

物联网的发展困境,在于行业标准不统一,进而导致网络与终端配置存在问题。一方面,行业标准尚未统一,重复开发等问题比较突出;另一方面,维护开发成本高,服务质量难以保障,进而制约了物联网的应用发展。为此,推进物联网行业标准发展,是新时期物联网发展的内在要求。首先,应推进物联网行业标准建设,消除行业标准不统一所造成的发展壁垒;其次,物联网技术标准的建设,是物联网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构建良好物联网生态系统的有力支撑。

[1]孙丽.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型网络的发展与应用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4(03).

【关键词】物联网;关键技术;发展前景

1.背景介绍

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RFID、红外感应器、GPS等,通过一定的协议和接口,将物体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物与物(T2T)、人与物(H2T)能相互交流的网络,从而实现对物体的识别、定位、控制和智能管理等。目前,物联网已被日本、美国等众多国家认为是发展经济的重点,而我国早已将其列为七大战略性产业之一。

2.原理与特点

物联网能够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交流”,其原理是给物体植入相应的信息传感设备,使物体能够外界信息,并将其感知的信息数据化,然后利用识别与通信技术将信息连入互联网,通过后台服务器进行分析、整理和处理,最后利用分析与处理的结果对物体进行智能识别、管理和相应控制。

根据物联网的原理,其特点可以总结为全面感知、可靠传输以及智能处理,这些不仅是物联网的三大特点,还是物联网的三个主要功能。

3.体系结构与关键技术

3.1体系结构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可以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

感知层是由各种各样的信息传感设备组成,它就像人的五官和神经末梢一样,可以查看物体的信息,感知外界的变化,因此感知层的功能是采集信息和识别物体。

网络层主要由互联网、通信网、网络管理中心和后台云计算服务器等组成,相当于人的神经中枢和大脑,其功能是信息传递以及信息处理。

应用层解决的是信息处理和人机界面的问题,它是物联网和用户的接口,它与行业的需求紧密结合,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应用接口。这一层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智能化的管理、应用和服务。

3.2关键技术

3.2.1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是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转换电路组成的,能将被测信息转换成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或装置。传感器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例如按照传感器的被测量、用途、能量关系、输出信号等进行分类。在物联网的应用方面,传感器可分为普通传感器和智能传感器。两者的区别在于智能传感器带有微处理器,不仅能采集信息,还能对信息进行处理和交换。传感器是物联网中不可缺少的信息采集手段,而且早已广泛运用于科学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3.2.2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一种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磁场进行信息传递从而识别物体信息的自动识别无线通信技术。一个完整的射频识别系统由三部分组成:电子标签(Tag)、阅读器(Reader)和天线(Antenna)。电子标签内存有物体的信息,阅读器能读取信息,天线位于电子标签和阅读器内,用于发送和接受射频信息。

RFID的工作原理为:当电子标签进入阅读器产生的磁场并收到阅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后,电子标签将内部存储的信息利用磁场传递给阅读器,阅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再将信息送至信息处理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3.2.3无线传感网

无线传感网(WirelessSensorNetwork,WSN)是由大量传感器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形成的一个自组织网络,它是一个集成了监测、控制、无线通信的复杂网络系统,与自组织网络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结点数量庞大,且大多结点是静止的。(2)结点分布比较密集,容易出错。(3)拓扑结构变化频繁。(4)能量有限、通信、计算和存储能力有限。

3.2.4中间件技术

所谓的中间件是为了实现应用环境或系统的标准化以及它们之间的通信而建立的一个通用的平台和接口。由于要实现不同应用环境或系统间的通信,中间件必须对数据进行整合、过滤,因此中间件的主要作用是数据处理和信息交换。中间件有以下几个特点:

(1)运用于多种硬件和操作平台,能满足大量应用的需要。

(2)能提供跨网络、硬件和操作平台的交互。

(3)支持标准的协议的接口。中间件技术在物联网中的运用,使得多个系统和多种技术之间的资源得以共享,最终,形成一个资源丰富、功能强大的服务系统。

4.我国物联网的发展前景

2009年,温总理提出”感知中国”,其后,物联网又被十二五规划列为七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我国对物联网的重视程度已经远超其他国家。在我国,物联网的发展和普及面临着很多问题:

(1)技术问题。物联网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而且很多技术的标准尚未统一。

(2)安全问题。物联网的应用会对个人隐私造成极大威胁。

(3)体制问题。物联网产业的交叉性比较大,如果不能打破行业、地区、部门之间的壁垒,加快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的三网融合进程,物联网的普及将会相当漫长。

尽管物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受到很多限制,但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速度还是相当迅速的,2011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超过了2500亿元,2012年,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3650亿元,比上年增长38.6%,预计2015年将达到7500亿元。总之,物联网是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我国物联网的潜在市场规模巨大,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未来物联网产业链必将会成为发展我国经济的关键因素之一。

[1]刘强,崔莉,陈海明.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应用[J].计算机科学,2010(06).

[2]张新程.物联网关键技术[M].人民邮电出版社.

[3]肖青.物联网标准体系介绍[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2(6).

THE END
1.2024一、我国美业发展分析 二、2024年我国美业规模分析 三、传统美业面临的挑战 四、传统美业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电子商务的发展 一、我国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起源 二、我国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三、我国互联网电子商务的规模分析 第四节 o2o模式发展 一、o2o定义 二、o2o面临的商机 三、o2o模式发展面临的风险 四...https://www.cir.cn/0/86/MeiYeO2OHangYeQuShiFenXi.html
2.我国P2P网络借贷存在的法律风险及其规制但是,P2P模式在我国方兴未艾,存在机制仍有诸多不足之处,加之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管制度,便成为网络信贷平台可以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这也是本文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一、我国P2P网络借贷发展的现状 (一)起源和发展 P2P网络借贷(Peer to peer lending),即借款人和投资人之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一方...http://www.sdcourt.gov.cn/jnanszqfy/389687/389690/6487410/index.html
3.汽车后市场电商调研报告汽车后市场电商市场调研2015...6.4.1 企业发展简介6.4.2 企业业务板块与模式6.4.3 企业O2O战略模式解析6.4.4 企业供应链管理分析6.4.5 企业客户体验策略6.4.6 企业电商战略点评6.5 博世车联6.5.1 企业发展简介6.5.2 企业业务板块与模式6.5.3 企业O2O战略模式解析6.5.4 企业供应链管理分析6.5.5 企业客户体验策略6.5.6 企业电商战略点评6.6 e...https://www.bosidata.com/qitajiaotong1512/613827N19A.html
1.互联网o2o商业计划书3、广阔的互联网是未来营销的主要渠道,且具有营销定位精准、成本低、推广范围大等特点。给餐饮企业走出本土,发展壮大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4、O2O模式合适餐饮企业的特点,到线上招揽消费者,使企业掌握主动权,而不是传统的“开门等客”。 2.2 项目的必要性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p802bxr.html
2.智研咨询重磅发布:中国智慧停车行业市场研究报告(2023版)第十章 2018-2022年互联网+停车行业发展模式分析 10.1 停车O2O市场运营状况分析 10.1.1 停车O2O市场逐步兴起 10.1.2 停车O2O平台构建动因 10.1.3 停车O2O市场切入模式 10.1.4 停车O2O市场发展现状 10.1.5 企业加快停车O2O布局 10.1.6 车位共享O2O应用案例——IPark爱停车 ...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272622671681094204
3.我国“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随着互联网新技术的发展, 转而对移动政务 (即“两微一端”) 进行研究。只有少部分学者注意到政务服务在线一体化建设中的过渡阶段——线上线下相衔接 (O2O模式) , 我国正处于重要的社会转型期这一特点决定实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必须在尊重我国国情的基础之上。由于我国“互联网+政务服务”服务对象主要为社会公众...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news/548413
4.2024首先介绍了中国3D打印机行业市场发展环境、3D打印机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中国3D打印机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3D打印机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3D打印机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3D打印机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 目前,中国的3D打印应用主要集中在家电及电子消费品、模具检测、医疗及牙科正畸...https://pre.gelonghui.com/p/1046851
5.医药电商行业市场规模分析医药电商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目前我国现有医药电商模式主要包括自营式B2C、平台式B2C、药品企业B2B和O2O模式。其中药品企业B2B的模式占比非常小,主要是企业之间信息化对接难,发展较为缓慢。对于电商企业来说,获得C证即可开展B2C业务,对大多数企业来说获取网售C证牌照不是难题,但是盈利却比较困难。其中自营式B2C盈利模式以销售差价为主,那么进货渠道...https://www.puchedu.cn/ziyuan/62754.html
6.电子系论文开题报告企业利用O2O电子商务模式,把线下和线上两者结合起来,有利于线上的商品的实体感受,同时增加线下商品的销售渠道,线上线下互赢互利,共同为商家带来盈利;研究的目的是有利于商家在今后的商业中健康的发展,引导企业在O2O电子商务模式下实现多方面的盈利。 二、本课题所涉及的问题在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https://www.zzmce.com/lunwen/243589.html
7.大数据时代下电子商务服务论文(通用11篇)本文通过对目前陕西省郊区西安翻译学院区域经济发展为背景,分析了微服务与电子商务的现状与问题,以如何去有效、合理化地解决和发展区域经济为出发点,探究了区域电子商务物流平台这一新型的物流发展模式,通过对区域服务电子商务平台的探究,使我们可以得出新型的服务模式对于区域内经济合理化发展,以及区域服务的完善,从而使得...https://mip.wenshubang.com/dianzishangwubiyelunwen/990948.html
8.美团网O2O商业模式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分析团购网站伴随着人际社交,口碑传播为基石的互联网应用迅速发展。中国在过去几年中,涌现了大量生活服务O2O平台,餐饮O2O平台也随之兴起。本文以大众所知的美团公司为例,通过深入了解企业的商业模式现状,查阅资料,亲身经历等手段收集数据,然后进行分析。 关键词:O2O平台;消费者;商业模式;美团网...https://www.fwsir.com/shangwu/html/shangwu_20190927155352_375140.html
9.市场营销论文(精选6篇)近年来,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强烈冲击着家具行业的传统营运模式,网购已经成为人们的主要购物方式,电子商务的发展成为必然。但是,由于家具的特殊性质,传统的电子商务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结合家具的各类特性,O2O模式成为最适合的电子商务模式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家具行业发展现状以及O2O模式给家具行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https://biyelunwen.yjbys.com/fanwen/shichangyingxiao/653450.html
10.农产品电子商务6篇(全文)2015-05-07行业中国中国食品(农产品)安全电子商务研究院、中国食品业诚信联盟在京联合举办中国食品(农产品)安全电子商务高层研讨会,中国食品(农产品)安全电子商务研究院院长、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洪涛发布并重点解读《2014-2015年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总结2014年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状况,指出2015年农产品...https://www.99xueshu.com/w/fileuelzi97q.html
11.商业合作计划书范文(通用12篇)二、我国功能性食品行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功能性食品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80年代末):保健食品主要是以滋补品为主,而且大部分是以酒为载体的药酒。 (2)成长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21世纪初):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保健逐渐成为时尚,保健食品行业进入快速成长阶段。 https://m.ruiwen.com/shangyejihuashu/4200529.html
12.我国医药电商行业现状及趋势(主要商业模式及介绍)当前我国医药电商模式主要包括B2B电子商务、B2C电子商务和O2O电子商务三种模式,即以医疗和医药相关商品为核心的线上批发和零售。 我国医药电商行业主要商业模式及介绍 资料来源:中国医药电商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未来投资调研报告(2022-2029年) 1、发展历程 我国医药电商行业是从上世纪末开始发展一直持续至今,行业先后一共...https://m.miibt.com/show-10-2378-1.html
13.课程8.6 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的现状 8.7 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的模式分析 8.8 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方向与趋势 8.9 生鲜市场如何玩转O2O 视频数9 第九章 作业测试 第九章 农产品国际营销 9.1 农产品国际市场营销环境 9.2 农产品国际目标市场的选择 9.3 农产品国际营销策略 9.4 我国农产品国际营销发展的现...https://higher.smartedu.cn/course/62354ccf9906eace048da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