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流行的“盲盒热”,成为不少年轻人追捧的新时尚。但你可曾想到,盲盒里会出现未知的活体小动物?
近日,有微博大V指出,不少网购平台商家在售卖宠物“活体盲盒”,甚至在商品描述里打出“玩得起就下单,玩不起别买”的字样。
来自媒体的报道则显示,这样的“活体盲盒”涉及猫、狗、乌龟、仓鼠等小动物,一度销售火爆,有的店铺甚至月售千单。
“活体”盲盒,不仅会给小动物带来伤害,有损动物福利,由于缺乏检疫,消费者很可能收到带病带菌的小动物,在不退换的霸王条款下,不仅维权难,也埋下卫生防疫等风险与隐患。
利用信息不对称随机发货,黑箱操作“概不退换”
媒体报道称,在某网购平台搜索“活体盲盒”,会显示有“真活狗狗福袋”“乌龟盲盒,开出惊喜”等字眼。商家随机盲发,消费者事先不知道购买的品种,只有收到快递后,才能“见到真容”。
而在网络截图中一个售卖“活体盲盒”的店铺内,商家描述中写着“没有土狗”“真狗福袋”,拼单价格为30元,销量已达5038件。
一方面是宠物大多“货不对版”,另一方面是吃了亏却遭遇维权难。
“狗狗很脏,身上很多跳蚤,毛很粗糙,买了两只,一只精神不太好。”在某平台的售后评价中,有网友这样写到,而店铺标注的“不能退换”,客服也不理睬,让买家无所适从,最后甚至选择弃养。
宠物“活体盲盒”颠覆了消费模式,使得宠物信息变成“黑箱”,消费者无从知晓具体情况,只能搏一把运气,赌自己能花小钱买到贵重品种。而商家反而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称,从中大赚一笔。
把“动物”关进盲盒,有损生命健康也留下众多隐患
记者翻阅发现,不少卖家把售卖美化为“爱心领养”。其中一家售卖猫的店铺显示,“纯种的混血的都有,看运气发货。”另一家宠物盲盒也写着“狗狗领养,玩的就是刺激”,实则也是盲盒模式。
而当记者继续翻阅二手交易平台时,发现售卖的活体盲盒多样化,在一款280元的宠物盲盒中,还有蜜袋鼯、龙猫、睡鼠等品种。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活体宠物肆意交易,线上买卖整治不力,一方面是因为其具有隐蔽性,另一方面也因为法律对平台责任界定得不够清晰。
活物寄递有禁不止,整治还需加强监管
“宠物活体盲盒”事件还暴露出另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手机下单,坐等小动物送到家,看似“美好、便捷”的背后,却是对我国邮政法规明确规定禁止邮寄活物的违背。
活体动物咋就进了快递包裹?活物寄递又存在什么风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实施细则》第三十三条,“各种活的动物”属于“禁止寄递或者在邮件内夹带”的物品。对此,记者在北京咨询了几家快递公司,得到的答复都是“不能邮寄活体动物”。
“尤其是个人不能通过快递寄送动物。”其中一位快递员告诉记者,如果要寄送活体动物,可以选择物流,也可以选择专门的宠物托运公司。
当记者提出,为何实际还会存在网络平台商家通过快递运输宠物的疑问时,上述快递员答复记者,那有可能是店铺和快递网点签约,有的就可以寄。
在“活体盲盒”的报道中可以看出,为了节约成本,卖家几乎出奇一致地选择了快递的方式邮寄,有的卖家还会称“死了包赔”,也因为价格极低,这些商家几乎不会提供卫生检疫证明,风险性大大增加。
在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副教授孟宪荣看来,有些动物身上可能携带病毒,如果随意寄递会产生疫情扩散,无疑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风险。
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则表示,因惩戒力度不大,威慑不足,加之部分快递网点收寄、验视守法不严,使得活物寄递虽禁不止。“小批量、多频次的寄递特点也加大了监管的难度,需要在加大惩戒力度的同时增强技术手段支持,从源头对活物运输加强标准化、透明化、可视化的监管。”
如此看来,“盲盒经济”玩歪了,会给社会生活带来隐患。业内人士呼吁,监管要跟上,对此类违法违规行为要严惩,不给其留下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