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定期进入社区宣传文明养狗。广报全媒体记者邱伟荣摄
文明养犬:
昨日下午,记者走访位于白云区增槎路附近的富力桃园小区。在小区的绿化带中,随处可见一个带有狗狗头像的“宠物便便箱”,打开箱门,里面有纸张供小区居民遛狗时取用,以及时清理狗只的粪便。据悉,这样的“便便箱”在该小区有20多个,分布在主要出入口。
在广州市富力桃园小区里设置的宠物方便箱,为市民文明养宠提供了很大便利。广报全媒体记者邱伟荣摄
小区居民梁叔今年60多岁,饲养了一条贵宾犬,“已经养了12年了,相当于人有六七十岁了”。梁叔是2010年给爱犬登记上牌的,同时在小区的宠物店给爱犬接种疫苗。每天早晚7点的时候,梁叔都会牵着爱犬在小区里遛一个小时。“一直都会牵着狗绳,出门时手上也会带两张纸”,如果狗狗有便便,就会马上包起来扔到垃圾桶里。
在该小区内,还挂有文明养犬的横幅,楼道内也有宣传提醒,比如携宠物出门,必须束牵链、随身携带工具及时清理粪便、做好基本训练不在夜间吵叫、科学养护定期注射疫苗、请让狗狗远离老幼、孕妇等。
“电子”养犬:
手机可办理“养犬电子犬牌”
此前,市民要办理养犬登记和续期,狗主要带身份证、户口簿、犬只照片、免疫证,携带犬只到全市300多家登记点(主要为宠物医院、诊所等)现场办理,一般情况办理跑一次、拿证跑一次,至少得跑两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民办证的积极性。
同时,为了鼓励倡导狗主遛狗时牵狗绳、及时清理狗便,广州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考虑下一步计划在狗主办理养犬登记时,同时配发狗绳,上面会有统一标示,以及一个便携式狗便夹,里面可以抽出纸张来,以把狗便包住及时清理,已经登记了的狗主在续期时也会同样配发。
理性养犬:
流浪犬“遗弃占五成以上”
据介绍,目前市民投诉较多的不文明养犬行为主要为未及时清理犬便和犬吠噪音扰民。比如在小区里因为养狗的方法不对,把狗关在外面阳台,或者缺乏训练犬的知识,而导致夜间犬吠扰民。
对于狗扰民的不文明行为,比如噪音,市民可拨打110,不过警方建议市民自我约束狗只,文明养犬,不应侵害社会公共资源和他人合法权益。公安机关对于养犬不文明行为,主要是以上门警告、教育为主。同时,也会根据警情特点,针对遛狗的高峰期、重点地段,比如小区、绿道、人员密集场所开展专项执法行动。
比如,从去年8月开始,公安机关会同城管、农业、工商等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养犬管理执法整治专项行动。至今,已经入户走访5万多人次,大部分以警告、教育为主,行政处罚12宗,没收违法犬只(主要是禁养的危险大型犬只)36只,救助流浪犬300余只。其中,行政处罚主要是针对未登记以及饲养危险犬的情况。通过专项执法行动,养犬登记量比行动前增加了10余倍。
流浪犬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狗主养犬只有“三分钟热度”,过了新鲜期后随意遗弃;还有一类是因为就学、就医、出国等原因,无法继续饲养,又找不到接收的人而被遗弃;此外,还有小部分是因为未牵狗绳走失的流浪犬。在这三类流浪犬中,遗弃的占了大多数,有五成以上。
比如,今年6月,在白云区金沙洲有市民报警称小区楼下有条流浪的金毛犬,派出所上门调查后发现是一名外籍人士因为搬离后无人饲养,狗跑了出来。派出所马上将其送到了犬只留验所,经过检验检疫和性格调教后,现已对市民开放领养。
此外,还建立了流浪犬的常态化救助收治工作机制,市犬只留验所建立了专业的流浪犬救助收治队伍,配备专业救助人员和装备,对全市重点地区进行巡查救助,并积极配合属地派出所对发现的大型犬、危险犬进行捕捉和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