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婴儿小豆豆,差一点就被妈妈送走。
自称19岁因老公患病无力抚养孩子,网友“习惯了”发布的孩子照片。
19岁妈网上“送”娃补偿费要价17万
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其他人,有名19岁“送妈”晒出宝宝照片,开价17万补偿,有的“包办”出生证……
A送养
六成宝贝来自90后未婚生子
小豆豆在出生之前,就已被成都的钟女士家“预定”,待满月后领走。
豆豆妈今年26岁,未婚先孕。她与男友分手后,在分娩前两个月,在“宝贝领养送养公益之家”发布了送养信息,国内好几个家庭表示要收养,有人出价20万。
在这个群里,称这些送养孩子的年轻父母们“送妈送爸”、希望领养孩子的则是“领爸领妈”。
袁先生称,因分手时女友已有身孕。“我没能力单独抚养孩子,只好送人。”他的声音是哽咽的:“我们跟他们视频了,他们看了孩子,我们也看了他们的家庭条件。希望收养家庭的经济条件好一点,孩子不会吃太多苦……”
尽管豆豆妈最后反悔,要自己抚养豆豆,但像袁先生这样,真正送走孩子的人并不少。
20岁的四川女孩洋洋(网名),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医务工作者,一年后未婚先孕,她舍不得打掉孩子,于是瞒着家人辞职养胎。今年1月,她产子后无力抚养,于是在网上发布送养消息。记者与她联系上时,孩子已经被送走。
B领养
“大部分要给钱”
“补偿费”一般3万到8万
已在网上守候很久的方女士是成都人,在浙江工作。她之前做过试管婴儿,但孩子出生10多天就夭折了,夫妻俩伤心欲绝,寄希望于领养孩子。费尽周折后,她终于在今年6月与一位待产的“送妈”取得联系,成功领养。
也在等领养的成都网友“微笑”告诉记者:“领养其实也就是买,一般3万到8万。大部分要给钱,具体多少钱要看对方要求。”
7月25日,记者以领养者的身份与准备送养宝宝的网友“习惯了”取得联系。她自称19岁,老公在贵州一所小学当志愿者。今年3月2日,她生下孩子,却发现老公患上严重的尿毒症。负债累累之下,不得已选择送走孩子。对于补偿,她要求17万元。“习惯了”还先后两次晒出宝宝的图片,看得出来是同一个孩子不同月份拍摄,男婴。
与此同时,乐山网友“云跑”发布送养信息,要价2.5万元,而且要求陪产。当记者与他联系时,他已把孩子送走。
记者还从该群中多位网友处证实,送养方一般都会要求一些补偿费,而领养方一般都会给。群里的志愿者们,要求补偿费在3万元以内,不过据实际收养成功的网友介绍,他们支付的费用有8万,也有10余万元不等。
C难防
曾经,小郭和他的志愿者团队,每天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审核申请加入者的身份。一旦发现可疑,立即清理。
有人贩子混进群
有送养者拿钱就“失踪”
实际上,很多领养者不关心孩子来自何处,更关心“是否健康,是否合眼缘,是否能承受对方提出的补偿费用。”绝大部分领养者,不愿意孩子有记忆,所以1岁左右的婴儿最受欢迎。记者联系上两位成功领养孩子的网友,他们均表示不会再与送养家庭联系。基于这样的心理,不少领养家庭为保证“断绝联系”,对送养方隐瞒了真实身份信息,用假名、假职业及假住址,送养家庭很难核实其真实情况。这也给一些不法分子,特别是人贩子,留下了可趁之机。
还有一类骗子也很活跃——根本没孩子,却冒充送养者骗钱。他们以各种名义要求领养者先支付一笔不小的费用,路费、住宿费、话费、诚意费等等。江苏的“领妈”surely就举报过一个网名“期待的爱”的送养者:要求2000元路费送孩子,路费打过去之后便再无音讯。
为规避风险,一些领爸领妈们想出了新的方式——在送养方分娩前就介入,照顾到孩子出生后直接领走。但陕西的领妈“心灵”前几天仍然被骗了:“孩子预产期是8月底,我给送妈找房子住,每天给她端吃端喝、洗衣做饭,一个月花了三四千元。现在她突然消失了!”在记者卧底期间,类似事件至少两起。
小郭说:“我以前经常利用出差的机会,帮网友们去看孩子,核实送养者的真实情况。但我们并不直接介入送领双方的交往之中,所以对这种骗子无法直接掌控,只能尽量提醒领养者们多加小心。”
对话Q群创建者
曾助40余家庭成功领养最终退出
记者:你担心过合法性吗?小郭:我这个群说合法好像又不合法,说非法好像又不非法,走在法律边缘。但我没有参与其中的利益,不然不会做现在的工作。
记者:你如何看待送养方收取补偿费用?
小郭:无偿的送养和领养,法律上可以,但在现实情感上过不去。我们认为应该有一定的补偿,但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应该有一个统一标准。
补偿费成灰色地带
网络平台暗藏违法空间
记者注意到,群管理员们反复提醒:送领双方不许在群里谈论补偿。对费用,小郭说,他们认为是“人之常情”。但正是涉及费用,让这种网上送养领养行为,包括平台搭建方,陷入争议和矛盾——四川律师李大福认为,如果这种涉及金钱交易的网络收养行为没有得到有力监管,很可能给买婴卖婴提供违法犯罪的空间。
出钱办出生证
“如果是假的三倍退款”
终于领养到孩子之后,领爸领妈们还要考虑给孩子办出生证,上户口。于是,一门新生意出现了。
华西都市报记者联系到一位网友“服务社会”。“只要把基本信息发给我,一般不超过七天,把出生证快递给你。”此前,他已为群里多人办理了出生证:“出生证是在安徽和河南的医院办理,绝对是真的,价格在6000元到6500元。如果是假的,我三倍退款。”
律师邢连超说,出生医学证明可归为国家公文类,伪造出生证买卖双方都构成犯罪,同时可能会助长拐卖、贩卖儿童等犯罪行为。
单方送养违法
送养人收费也涉嫌犯罪
目前的互联网管理规定中,并没有条文对网络收养平台作出相应的禁止或规范。
尽管律师邱文锋从有利于信息对称和保密角度分析,认为网络送养收养具有一定合理性,但他也和律师邢连超一致认为:网络送养收养规避了法律监督,不利于被收养人权利的保护,其行为不具有合法性,不受法律保护。律师们梳理了网络收养可能存在的违法:
一是单方送养,有的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收养法》第十条规定:生父母送养子女,须双方共同送养;生父母一方不明或者查找不到的可单方送养。而实际情况是,网上有很多单方送养,这不合法。
二是网上送养人收费涉嫌犯罪。《收养法》第三十一条:借收养名义拐卖儿童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出卖亲生子女的,由公安部门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律师说法
民间网络平台应取缔
期待尽快修订收养法
华西都市报记者从民政部门和福利院了解到,希望通过正规、合法的渠道领养孩子的家庭很多,但成功从福利院领养孩子的家庭却很少。福利院接收的孩子中,大部分都存在残疾,不能满足收养家庭的要求。
同时,记者采访的多位律师也认为,我国法律对送养、收养设置了较高的门槛。从保护孩子的立场来看,这些严格的规定无可厚非,不过也因此成了网络领养的推力。
采访中,律师们又担忧一旦通过网络完成送养,无法对被送养人进行跟踪监督,加之没有行政部门的登记程序保障,“收养人有虐待、遗弃行为的,也无法实施救济。更有甚者,冒充收养人实施贩卖儿童器官的犯罪行为很难被发现。”
李大福和肖钰律师认为:民间自发搭建的各种网络收养平台,由于缺乏法律监控,存在诸多隐患,涉嫌掩盖违法犯罪,应当一律取缔。同时,民政部门也应当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搭建网络送养收养信息服务平台,帮助送养人和收养人实现信息高效交换。
记者了解到,目前由民政部牵头的儿童福利条例草案已经起草完成,但律师们建议全国人大尽快修订收养法,并着重在收养主体范围、民间收养等方面予以完善,简化收养程序,降低收养门槛。(应当事人要求,文中隐去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