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家庭的结构特征可以把现代生活中的家庭分为六种常见的类型: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领养家庭、寄养家庭和单亲家庭等。核心家庭是指由一对夫妻以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主干家庭是由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联合家庭是由父母和多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领养家庭是指通过法律长久收养子女的家庭;在寄养家庭中,父母暂时托管和抚养未成年的子女;单亲家庭则由父亲或者母亲一方与未成年子女一起生活的家庭。
知识点一、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
3.家庭的变迁与社会工作
家庭结构的转变不仅是简单的结构变化,同时也意味着家庭成员之间互动交流关系和方式的转变以及家庭成员需求的改变。作为社会工作者,需要将家庭结构的改变与家庭成员互动关系和方式的转变以及家庭成员需求的变化联系起来,并且将这些变化放在家庭的日常生活场景中考察。
(二)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内涵
1.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含义
(1)家庭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而开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2)家庭社会工作的目的是帮助有需要的家庭更好地发挥家庭的社会功能。
2.家庭社会工作的特点(考点)
不同类型的家庭社会工作虽然具有不同的服务活动的形式,但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此部分知识点主要是学以致用。
(1)针对家庭的日常生活和沟通交流方式进行干预。
(2)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困扰产生的环境因素。
(3)为家庭成员提供直接、具体的支持和帮助。
理解此部分的特点,可以更好的把握家庭社会工作的需求以及如何接入。
3.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
(1)增强家庭的能力,帮助家庭成员做好改变的准备。
(2)结合家庭的治疗和支持,保障家庭维持有效的家庭功能。
(3)促进家庭功能的改善,维护家庭成员有效、满意的日常生活方式。
(三)家庭社会工作与家庭治疗的关系
1.家庭社会工作与家庭治疗的主要区别
(1)起源不同
她要求社会工作者同时对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成员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系统考察。而家庭治疗则是系统理论产生后把心理治疗从个人延伸到家庭的尝试和实践,时兴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只有五六十年的历史。
(3)工作理念不同
(4)专业关系不同
如果在家庭的日常生活场景中开展专业服务,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与受助家庭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常,这样的良好合作关系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专业合作关系”,包含很多情感方面的交流。如果缺乏这些情感方面的交流,社会工作者就无法深入受助家庭的日常生活场景中。而这方面要求在家庭治疗中并不突出。
(5)专业技巧不同
与家庭治疗相比,家庭社会工作使用的专业技巧比较广泛,而且综合性更强,除了涉及家庭治疗常用的专业技巧之外,还常常运用个案辅导、社会支持以及社区工作中的一些技巧,是几个层面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技巧的综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