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寄养管理办法

1、家庭寄养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宗旨】为了规范家庭寄养工作,促进寄养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定义】本办法所称家庭寄养,是指经过规定的程序,将民政部门监护的儿童委托在符合条件的家庭中养育的照料模式。第三条【基本原则】家庭寄养应当有利于寄养儿童的抚育、成长,保障寄养儿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第四条【主管机关】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全国家庭寄养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家庭寄养监督管理工作。第五条【实施机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负责家庭寄养工作

2、的组织实施,并签订家庭寄养协议。第六条【鼓励措施】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措施,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家庭参与家庭寄养工作。第二章寄养条件第七条【寄养儿童】未满周岁、监护权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的孤儿、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可以被寄养。需要长期依靠技术性照料的重度残疾儿童,不宜安排家庭寄养。第八条【寄养家庭】寄养家庭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一)有儿童福利机构所在地的常住户口和固定住所。寄养儿童入住后,人均居住面积不低于当地人均居住水平;(二)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家庭成员人均收入在当地处于中等水平以上;(三)家庭成员未患有传染病或者精神疾病,以及其

3、他不利于寄养儿童成长的疾病;(四)家庭成员无犯罪记录,无不良生活嗜好,关系和睦,与邻里关系融洽;(五)主要照料人的年龄在周岁以上周岁以下,身体健康,具有照料儿童的能力、经验,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第九条【寄养人数】每个寄养家庭寄养儿童的人数不得超过人,且该家庭无未满周岁的儿童。第十条【寄养残疾儿童】寄养残疾儿童,应当在具备医疗、特殊教育、康复训练条件的社区中为其选择寄养家庭。第十一条【知情同意】寄养年满周岁以上儿童的,应当征得寄养儿童的同意。第三章寄养关系的确立第十二条【寄养程序】确立家庭寄养关系,应当经过以下程序:(一)申请。拟开展寄养的家庭应当向儿童福利机构提出书面申请,并提

4、供户口簿、身份证复印件,家庭经济收入和住房情况,家庭成员健康状况、无违法犯罪记录以及一致同意申请等证明材料;(二)评估。儿童福利机构应当组织专业人员对提出申请的家庭进行实地调查,核实申请家庭是否符合寄养条件,了解邻里关系、社会交往、社区环境等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评估意见;(三)审核。儿童福利机构应当根据评估意见对申请家庭进行审核,确定后报主管民政部门备案;(四)培训。儿童福利机构应当对寄养家庭主要照料人进行培训;(五)签约。儿童福利机构应当与寄养家庭主要照料人签订寄养协议,明确寄养期限、寄养双方的权利义务,寄养家庭的主要照料人、寄养融合期限、违约责任及处理等事项。家庭寄

5、养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第十三条【家庭义务】寄养家庭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保障寄养儿童人身安全,尊重寄养儿童人格尊严;(二)为寄养儿童提供生活照料,帮助其提咼生活自理能力;(三)培养寄养儿童健康的心理素质,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四)按照国家规定安排寄养儿童接受学龄前教育和义务教育。负责与学校沟通,配合学校做好寄养儿童的学校教育;(五)对患病的寄养儿童及时安排医治。寄养儿童发生急症、重症等情况时,应当妥善处理,并及时向儿童福利机构报告;(六)配合儿童福利机构为残疾的寄养儿童提供辅助矫治、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聋儿语言康复训练等方面的服务;(七)配合儿童福利机构做好

7、。第四章寄养关系的解除第十八条【协议解除】寄养家庭提出解除寄养关系的,应当提前一个月向儿童福利机构提出解除寄养关系的申请,儿童福利机构应当予以解除。但在融合期内提出解除寄养关系的除外。第十九条【强制解除】寄养家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儿童福利机构应当解除寄养关系:(一)寄养家庭或其成员有歧视、虐待寄养儿童行为的;(二)寄养家庭成员的健康、品行不符合第七条第(三)和(四)项规定的;(三)寄养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导致无法履行寄养义务的;(四)寄养家庭借机对外募款敛财的;(五)寄养家庭不履行协议约定的其他情形。第二十条【强制解除】寄养儿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儿童福利机构应当解除寄养关系

9、民政部门职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对家庭寄养工作负有以下监督管理职责:(一)制定本地区家庭寄养工作政策;(二)指导、检查本地区家庭寄养工作;(三)负责寄养协议的备案,监督寄养协议的履行;(四)协调解决儿童福利机构与寄养家庭之间的争议;(五)与有关部门协商,及时处理家庭寄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第二十五条【儿童福利机构职责】儿童福利机构主要承担以下职责:(一)制定家庭寄养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二)负责寄养家庭的招募、调查、审核和签约;(三)培训寄养家庭中的主要照料人,组织寄养工作经验交流活动;(四)定期探访寄养儿童,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五)监督、评估寄养家庭的养育工作;(六)建

10、立家庭寄养服务档案并妥善保管;(七)根据协议规定发放寄养儿童所需款物;(八)向主管民政部门及时反映家庭寄养工作情况并提出建议。第二十六条【人员要求】儿童福利机构应当聘用具有社会工作、心理学、医疗康复等专业知识的专职工作人员,参与家庭寄养管理工作。第二十七条【异地寄养】开展异地家庭寄养,应当经过共同上一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同意。寄养儿童的监护责任由寄养儿童户籍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承担。不得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家庭寄养。第二十八条【经费保障】家庭寄养经费,包括寄养儿童的养育费用补贴和寄养家庭的劳务补贴等。寄养儿童的生活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列支。儿童福利机构的工作

THE END
1.儿童福利机构儿童入院评估接收程序离院寄养儿童服务家庭...儿童福利机构儿童入院评估规范.pdf.pdf 儿童福利机构儿童入院接收程序.pdf.pdf 儿童福利机构儿童离院规范.pdf.pdf 儿童福利机构寄养儿童服务规范.pdf.pdf 儿童福利机构家庭寄养管理规范.pdf.pdf ICS 03.080.99 A 16 DB63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63/T002—2020 儿童福利机构 儿童入院评估规范 XXXX-XX-XX发...https://m.book118.com/html/2020/1214/8060117051003026.shtm
2.唐氏宝宝送哪里寄养?残疾儿童终身托养机构介绍唐氏宝宝送哪里寄养?对于残疾儿童,特别是唐氏综合征(唐氏宝宝)的儿童,可以选择送至专业的儿童福利院或康复中心进行寄养。 寄养前需要考虑的因素: 机构的专业性:选择具有良好口碑和专业资质的机构至关重要。 康复与教育服务:确保机构能够提供符合唐氏宝宝需求的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服务。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069086823678249
3.什么是儿童家庭寄养,名词解释定义是?儿童家庭寄养的理论依据。 参考答案:1.人的社会化理论1)人的社会化——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题库练习 问答题 简述儿童家庭寄养的目的。 参考答案: ①促进孤残儿童的全面发展,尽早回归主流社会。 ②促进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 ③促进寄养家庭的幸福。 https://m.ppkao.com/mip/tiku/shiti/8813036.html
1.245名农村家庭寄养孤残儿童与福利院机构孤残儿童的适应行为评价...【摘要】:本文对245名孤残儿童应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无残疾儿童适应行为评定总成绩农村家庭寄养(以下简称农村组)儿童组高于福利院机构(以下简称福利院组)儿童组。残疾儿童适应行为评定总成绩福利院组高于农村组。测验结果发现无残疾儿童与残疾儿童适应行为发展明显低于正常儿童平均水平。尤其以认知功能...https://cpfd.cnki.com.cn/Article/CPFDTOTAL-ZZCJ200005001053.htm
2.孤残儿童护理工作总结10篇(全文)我国的现代意义上的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的, 是为孤儿、弃婴回归家庭、融入社会而采取的一种养育方式。民政部于2003年10月27日颁布的《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中对家庭寄养的定义是指经过规定的程序, 将民政部门监护的儿童委托在符合条件的家庭中养育的照料模式。家庭提供生活照料和服务, 寄养儿童...https://www.99xueshu.com/w/filew9sozv7v.html
3.儿童福利院为6名儿童招募寄养家庭,要求大专以上文化▲6名适合家庭寄养儿童情况介绍。 图片来源/沈阳市儿童福利院 据悉,今年沈阳市儿童福利院通过公开招募形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高品质家庭寄养工作,招募综合素质较高的爱心人士与机构内儿童组成寄养家庭。 沈阳市儿童福利院在通过医疗、心理等专业评估后,选择出适宜进行家庭寄养的儿童。记者注意到,信息中未公布儿童姓名、照片...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376045
4.儿童与青少年社会工作知识点①关于家庭和父母教养态度的相关理论 ②关于社区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③组织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⑷文化学方面的理论 ①文化的概念 ②有关社会文化的理论和文化人类学理论 12、儿童福利的涵义:儿童福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儿童福利是指由特定形态的机构向特殊的儿童群体提供的一种特定的服务。服务对象主要是指处于不幸...https://www.yjbys.com/edu/shehuigongzuo/326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