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精英大学是以卓越的教学及师资力量而享誉东南亚地区的私立高等学府。精英大学成立于1986年,大学发展至今已经拥有八千五百多名学生,成为一流的国际私立高等学府。目前在其深造的外国学生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包括英国、澳大利亚、芬兰、德国、法国、文莱、新加坡、中国、印度尼西亚、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上海东海学院经管学院下设《报关与国际货运》、《会计》、《会计(税务筹划方向)》、《采购与供应管理》、《物流管理》、《国际航运业务管理》等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800余人。
学院面向全体学生设立了“学生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奖学金发放面达22.5%;
设立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上海市政府奖学金;获得校内外各项奖励和荣誉的学生还将获得学校不同程度的奖励。
家庭困难的学生经申请符合条件者,可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岗位、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等。印刷技术专业设立“印工奖”。
学院设有帮困基金及勤工助学指导中心,建立特困生档案,负责指导特困生参加勤工俭学活动。
东海学院为护理系专门建设了实训中心东海医院。并加强国际化办学,聘请外籍教师授课,以强化基础英语和护理专业英语的学习,以适应上海医疗卫生事业日益对外开放的需要。面向社区面向基层,强化老年护理学和社区护理学课程,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控制慢性疾病、预防保健的社区护理和保健。
学院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二十一世纪为立校之本。坚持“规模适中、独具特色、严谨规范、质量一流”的办学方针,
学院结合入学教育、颁发奖学金、邀请校外专家教授和社会知名人士来院做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和思想、情操与爱国主义方面的教育。
1、电视节目制作专业
2、电视节目制作专业摄影摄像方向
1、商务网络技术方向
2、车载信息系统方向
【主修课程】:这个方向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国内需要完成:使用JSP开发企业级WEB应用程序、使用Flex开发富客户端应用程序、使用C#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使用ADONET开发三层架构应用程序、使用ASPNET开发企业级应用、使用管理和查询数据、使用Photoshop&Flash设计程序界面、使用HTML语言开发商业站点、使用Ajax开发企业级应用、汽车信息系统管理等课程。
【主修课程】:本专业在国内三年内需完成3DMAX、photoshop平面设计、动画运动规律、矢量图形、动画造型设计、分镜头台本设计、平面动画制作、MAYA动画、摄录像技术、影视编辑艺术、影视特效处理、综合视频合成、动画短片制作、数码摄影、网页设计与制作等课程。
2011年开始,商贸学院将扩大招生规模,在国际商务专业的平台上搭建国际贸易、国际营销、商务英语、商务日语、商务秘书等5个专业方向。其教学规模和教学水平都将有更加明显的提高。
办学至今,学院已为社会输送万余名毕业生,学院的特色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和手动能力,为学生谋职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右图为学院近年就业率统计略缩图,点击可查看原图。
金融系是东海学院为适应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对金融人才的大量需求而新建立的一个系科。2008年10月学院进行系科调整,从经济系和管理系中抽调教师和干部,成立金融系。金融系规划下设系办公室、国际金融学教研室、投资学教研室、保险学教研室、模拟银行实训室以及学生工作管理组等6个部门。
金融系现有专兼职教师17人,形成了知识、年龄结构比较合理的教学梯队。教师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9人,助教2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13人。
为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东海学院还为金融系投巨资新建一所配合专业教学供学生实习的仿真模拟商业银行。
学院设有继续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推行“一张文凭,多种证书”制度,强化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经过多年运行已形成与社会行业需求相互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和专业调整机制。
学院拥有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其中,高级职称(含“双师型”)教师近75%,兼职教师主要来自于交大、东华、海事、上大等知名高校。以资深教授为主体的教学督导,强化了教学管理机制。
学院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成为上海市教育高地建设项目;“书籍装帧”、“外贸英语”两门课成为上海市精品课程,“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又给予学生以丰富的生产实际知识和岗位职业本领。
十八年来,东海学院已为社会输送万余名毕业生,每年就业率在95%以上,2007年12月20日统计2007届毕业生就业率96.06%。2010年毕业生总就业率更是达到了97.36%。
1999年7月被教育部批准为具有颁发国家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全中国民办专科排行第二十五、上海民办专科排行前三。
学院实际建筑面积逾12万平方米。校内建有6个实训中心、下设73个实验室与实训室。图书馆有纸质藏书40余万册,电子图书15.1万册。拥有U型综合教学楼、宿舍楼、学生公寓、食堂、浴室、足球场、田径场、500多台微型机机房(8个)、阅览大厅、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剧场、形体训练房(4个)、画室(8个)等配套设施,并为所有宿舍配备了空调和网线,为教学、学习生活和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并在校外和多家企业合作设有多个实训中心,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院周边3~5公里区域内,有两个成熟的卫星城区-闵行江川路街道和吴泾镇,生活方便、交通便捷。
1993年上海东海学院(专修)创建。
1999年上海东海学院(专修)升格民办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
2003年民办上海东海学院更名为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校训:自尊自强,认真求真
办学宗旨:诚信育人为本,严谨治学为基
办学特色:依法治校,学生为本,严格管理出成效;以德治教,人格为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教育理念:理论重基础、实用;实践重技术、技能;教学重质量、创
新;人才重能力、素质。
教学思路:一张文凭、多种证书,注重职业技能培训和实际工作技能
党务部门:党委办公室,学生工作部。行政部门:院长办公室,教务处,人事处,招生办,财务处,就业指导中心,图书馆,后勤保障部。
教学院系:经管学院,商贸学院,艺术学院,机电学院,航空运输系,信息工程系,金融系,护理系,基础教学部,社会科学部,继续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群众团体:团委,工会。
东海学院设有多个完善的实训基地。
如东海银行,东海医院,东海海关,东海集装箱港,东海机电工程实训中心,金融实训中心,航运实训中心等,学校亦开设上海教育超市及书报亭,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学院拥有完善的学生关怀措施,并设立了学生工作部,是学校党委、行政下设的管理学生的职能机构,承担着学校全体学生思想教育、学生行为管理、就业指导、团学、社团活动、学生帮困资助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
工作细致且全面,使学生有一个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继续教育学院为东海学院旗下的二级学院,成立于2002年。与其他院系不同,东海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施行的是成人专科本科教育及自学考试教育。学院院长项家祥教授兼任继续教育学院院长。
继续教育学院认真贯彻上海市教委有关成人教育的政策,紧贴市场需求,面向校内学生和社会从业人员开展各类培训。
2007年,经过上海市自考委的批准,成为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单位,并于2007年开始了招生工作。
2007年以来,经过上海市自学考试办公室批准,东海学院为校内学生开展自考专升本辅导班,先后开设有《会计》、《国际贸易》、《艺术设计》、《采购与供应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为广大学生提供了获取本科文凭的机会。
2009年5月,经过上海市教育评估院评估,我院成为上海市首批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合格单位。
2007年12月,上海市教委批准我院成立“成人教育学院”,举办成人高等专科学历教育。
2008年,上海市教委同意我院成人高等专科《会计》、《物流管理》、《报关与国际货运》三个专业备案。同年10月,我院“成人教育学院”更名为“继续教育学院”。
2009年11月,市教委又批准了我院我院成人高等教育《机电一体化技术》、《商务日语》、《环境艺术设计》三个专业备案
申请。至此,东海学院成人高等教育专业达到六个。
2010年,教委下达我院成招生计划120名,经过努力,实际招生成教大专学生167名,超过计划47名。
2011年,学院新增《汽车运用与维修》和《国际商务》两个专业,成招招生专业达到八个。
继续教育学院成人教育推行“学历加技能”的培养模式,每个专业都有计划安排多种证书培训考试,使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取得多种技能证书,为学生就业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夏征农,(1904.01.31~2008.10.04)江西省丰城市人。夏光庭(夏远)40世孙。金陵大学肄业。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新四军军政治部部部长、中共苏中四地委宣传部部长、苏中公学校长、苏中建设大学副校长、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部长。
1994年任上海师范大学数学系主任。
1996年4月任上海师范大学校长助理,同年11月任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
先后担任中国仿真学会理事,中国计算数学学会理事,上海工业与计算数学会理事。
2011年担任上海民办高等教育协会副会长。
项家祥教授1990年到1991年先后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化学工程系和莫那什大学计算机系访问研究,用DAE方程的数值方法进行化工过程控制的研究,对BDF方法和一般线性多步法的数值稳定性进行最优化比较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项家祥教授长期从事本科与研究生教育,1993年被教育部和人事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赵佩琪教授,(1943.12-)江苏吴县人。1967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医疗系,中共党员,心内科专业,教授。
1988年起历任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人事处长,副院长,常务副院长。1997年起任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
2000年10月任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党委书记。
2005年7月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医学院党委书记,分管统战、工会、妇联,主持医学院党委工作。
撰有“灯盏细辛对犬急性心肌缺血时AT-III活性,TPA和PAI的影响”,“申报领先专业成功的要素初探”等论文数十篇。
航空运输系师资队伍优良。主要教学领导由一个教授四个副教授五个双师型教师组成,保证了航空运输系办学的质量。
18年前,眼瞅着年轻人上大学难,上海市4位老教授自掏腰包,办
近日,在上海市闵行区紫竹高科技园区,记者见到了这所富有传奇色彩的学校和它的孕育者。
“教书匠”动脑筋办大学
气派的图文信息中心大楼、教学楼、学生公寓,36间计算机房、1202台计算机、19间语音教室和多媒体教室、6个实训中心、68个实验实习实训室、大型田径运动场、10多个篮球、排球、网球场,还有实验小剧场、形体训练房、体育专用场馆、多功能报告厅等,这些都凝结着办学者18年的心血。
东海学院的创始者并非企业老板,也非民间财团,而是4位分别来自上海交大、原中纺大、原上海海运学院(上海海事大学)的4位高等教育界学者——曹助我、姜至本、陶钧、李重华,四人都是教数学的。“教书匠”怎么会想到“折腾”一所大学出来呢?事情还得从上世纪90年代说起。
当时,曹助我、姜至本、陶钧、李重华均为上海高校工科数学协作组的成员,四人相识多年,曹助我当时担任组长。“每年,我们各学科组都要开交流会,开会时,我们就开玩笑说,如果能集合这些协作组的力量办个大学,肯定出类拔萃。”曹助我说,可是,当时政策不允许,办学校的事只能说说而已。
1992年的夏天,上海高校工科协作组在淀山湖开年会。第二天,上海市高教局高教处的领导给曹助我带来一个好消息:“老曹,以前办大学不可能,现在国家高等教育的招生计划将要大幅增加,你们的时机到了。”
曹助我赶紧和姜至本、陶钧、李重华商量,四人一致决定,一生不仅要做一个好教师,还要让更多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于是,他们立即向市有关部门打报告,我们要办大学!
自掏腰包20万元起家
当时,四位老教师都已是50岁上下的人了,在各自的学校里都已是资深教授。
马路边摆地摊招生
学校是批下来了,可是学生上哪去招呢?刚刚报批成功的东海学院在学生中毫无知名度。
1993年8月,四位教授在光明中学借了两张课桌、四个凳子,在校门口马路边摆摊子招生。陶钧还跑到浙江义乌和金华等地办招生咨询会,并亲自到火车站接学生来校。最终,东海学院第一年招了88名学生,分为国际贸易、会计两个专业。学校没有自己的校舍,曹助我通过学生的关系,在浦东沈家弄路河运学校内借了校舍组织教学。
“那时,女生住在医药卫生学校的宿舍里,晚上下课后,我们轮流值班,护送女生回宿舍。”李重华说。那时候,这位校董上班骑的是自行车,从徐家汇骑到外滩,然后摆渡到浦东,再骑到沈家弄。
在建校最初的四年里,东海学院的师生们先后搬了五次家。
请名教授兼职授课
东海学院最初由上海市老领导胡立教担任名誉院长,由上海市老领导、著名学者、教育家夏征农担任院长。“复旦一开始也是民办的,学校不一定要高楼大厦,关键是要有大师才行。”夏老勉励这些办学者。
1994年,学校的学生数增加到250名。1995年东海学院获得参加国家学历文凭考试资格。95级、96级500多名学生参加国家学历文凭考试,平均通过率为85.2%,名列上海民办高校之首。
这时,光靠租借的校舍,已经无法满足东海学院发展的需要。四位创始者下定决心再苦再累也要将东海学院自己的校舍建起来。他们四处筹款,终于说动了银行,成为首家获得银行贷款的民办高校。那时,已处花甲之年的创办人,集教学、管理、施工于一身,终于在1998年初,在闵行区虹梅南路6001号建起了一期工程占地46亩、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的新校园,成为上海市第一家拥有自己校园的民办大学。
1999年7月,东海学院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为具有颁发国家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校,纳入国家招生计划,更名为“民办东海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4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民办东海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将进一步开展产学合作、地域合作、校际合作,还将首次尝试开展国际合作,让学生走出去,把国际课程请进来,让专科学生也尝到“双文凭”的甜头。
《中国青年报》、《新民晚报》、《文汇报》、上海电视台、东方电视台、教育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多次报导过东海学院的办学业绩;
99年下半年,东海学院被载入“共和国辉煌五十年上海篇”。几年来中国民办大学100强均榜上有名。
2011年4月我院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并在4月11日举行的上海市精神文明表彰大会上,作为唯一高校代表上台领奖。
荣获2009-2010年“推荐民办高校健康科学发展先进党组织”称号、上海市‘两新’组织‘五好’党组织、上海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国家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