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务工的1名缅籍女子,回国见恋人惨死酒店,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缅甸中文君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日前,在新加坡务工的1名缅籍女子,在未告知家人的情况下返回缅甸,与恋人在仰光莱达雅一家酒店约会后惨遭杀害,同时,黄金首饰、钱、手机等被抢走。
据悉,这名年轻女子1月5日返回缅甸,之后被发现在酒店的房间内惨遭杀害。
年轻女子的朋友称,她回缅甸的事情,她的父母家人不知情,她去世后,她的父母才知道她回国了。酒店的监控录像显示,她1月5日与恋人一同进入酒店,1月6日,她的恋人独自1人离开酒店。1月7日,她被发现在酒店的房间内惨死,身上有12处刀伤。她在新加坡打工攒下来的新币,以及黄金首饰、手机等都不见了。
据了解,年轻女子是伊洛瓦底省额布多镇滚歪村人,而她的恋人是马圭省沙林镇散格列村人。
另一名知情人士称,她乘坐1月5日早上8点的航班返回缅甸,在仰光莱达雅一家酒店被杀。目前嫌犯还没有落网。她和男友于2019年相识,在新加坡一同工作的同事都劝她不要回国,但她执意回国与恋人见面。悲剧发生前,她也曾在假期时回国与恋人见面。
“姐姐,我不想努力了。”近几年我们总能在网上看到这句摆烂的调侃,而到了有个小伙儿这儿,直接变成了“奶奶,我不想努力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说到底,就是一个贪心不足蛇吞象的故事,只不过最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罢了。
故事的男主人公叫杨寅,从小是家里的独生子,爷爷疼姥姥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然而然也就养成了好吃懒做的习惯。
杨寅的父母是双职工,家庭条件向来还可以,对杨寅也没有过高的要求,只希望他快乐成长就好,殊不知,宽松过头的教育也为他的人生埋下了隐隐的雷线。
高中毕业后,由于分数不够,父母到处找人托关系才把他送进了杭州一个职业学校,想到以后可以游山玩水,他便欣然选择了旅游管理专业。
毕业后,他如愿进入了一家旅游公司工作,平时开朗健谈,经常请人吃饭,虽然业绩平平,但和领导关系处的也算不错。
某个机缘巧合之下,杨寅遇见了他一见钟情的女孩,她叫翁彦丹,是个温柔娴静的杭州姑娘,两人情投意合,毕业两年之后他们便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两个年轻人在杭州一起打拼,小日子过得也算红火,虽然挣得不多,但日常的开销还是可以满足的,偶尔两边的父母也会支持一些。
结婚后的杨寅事业也更上一层楼,人脉的积累和业务水平的提高让他的业绩越来越好,家里还先后多了一双可爱的儿女。
事业有成,儿女双全,家庭幸福。
在外人眼里,这大概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男人了吧,可生活总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当家方知油盐贵,除了一家几口的日常开销,偶尔孝敬双方父母,时不时的应酬和随份子,杨寅发现处处都要花钱,手里的钱总是捂不热就没了。
生活还要继续,男人嘛,多一点担当,毕竟睁开眼一家子几张嘴就要吃饭,杨寅的生活就像往常一样,咬咬牙还是能过好的。
可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一场同学聚会突然打破了昔日的宁静。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眼看着同学有的买车买房,有的已经小有成就,看看自己还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职员,每天为生活发愁,杨寅的心里隐隐地自卑着。
年少轻狂时,总以为不管做什么,只要拼尽全力就可以成为行业翘楚,年薪百万,风光无限,长大后,才发现那都是电视里瞎编的。
和大部分人一样,杨寅也好想一夜暴富,跻身福布斯排行榜前列,这样就可以扬眉吐气,衣锦还乡,成为别人眼里的“人上人”。
但天上又不会掉馅儿饼,怎么才能快速地拥有巨额财富呢?有句话说得好,这个世界上来钱快的路子都被写进了刑法里,但红了眼的人哪儿还会在乎这个?
一个偶然的机会,杨寅听同事唠嗑儿,发现旅游圈的消费者早就被划分成了三六九等,只要掌握上等的客户资源,抱上大腿,一夜暴富不是梦。
这些话被杨寅深深地记在了心里,好巧不巧,不久后的一次游客资源分配中,到手的资源正好就是他心心念念的富婆群体,这次他暗下决心,不成功,便成仁。
故事的女主人公叫钟庆春,2006年,她手上经营着一家连锁餐厅,身价上亿,住着豪华大别墅,但她却时常坐在院落里,呆呆地看着远方流眼泪。
原来,她穷的只剩钱了,这不是凡尔赛,她只剩自己一个人了。
年轻的时候,钟庆春是一名物理治疗师,由于工作的原因认识了她后来的先生,由于专业相近,他们总是有聊不完的话题,两个人的心也在慢慢地靠近。
她的先生家境优渥,是家里的独子,待人也温厚真诚,两人生活很甜蜜,但唯一的缺憾是没有孩子,这也是钟庆春一直以来的心病。
2005年,她的先生去世了,挥一挥衣袖,给她留下了巨额财产,其中有大量现金,各种字画文玩,加上一栋豪宅,折合人民币3亿多元。
爱人走了,钟庆春的心被撕碎了一块,再好的工匠也补不好,因为那是两人缝在一起的生命,无数个漫漫长夜,不敢想象她是怎么熬过来的。
孤独于她,如冬夜刺骨的海水般涌来。
所幸,钟庆春还有一个亲密的老朋友,她的名字叫张碧珍。
张碧珍看着钟庆春一天天消沉下去,非常心疼她,于是提议两人一起去北京旅行,看看风景顺便整理一下心情,钟庆春也很想有所改变,就欣然答应了。
一个想出去散散心,一个是导游,两位主人公的命运就这样交织在了一起。
起初,最先认识杨寅的是张碧珍,在一次杭州的旅行途中,杨寅的专业与贴心深深地打动了这个爱旅行的老太太,毕竟谁能拒绝一个亲人般的导游呢?
回到新加坡之后,两人也保持着友好的交流,杨寅时不时真诚的关心和问候也让张碧珍对这个年轻人的信任一点点升温。
这次北京之旅,张碧珍第一个想起的就是杨寅。
就这样,79岁的钟庆春和32岁的杨寅在北京相遇了。
北京之旅,一路上无微不至的照顾让钟庆春对这个满脸真诚的小伙子也产生了不少好感,而杨寅细心地发现,钟庆春膝下并无儿女。
他意识到,机会来了。
有句话说得好——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为了让自己的殷勤更加合理,他编织了一个近乎完美的谎言,可以说是正中钟庆春的下怀。
杨寅说,自己是农村的孩子,爸爸很早就去世了,妈妈不幸得了癌症,家里还有两个姐姐,为了让自己上学都早早地出去打工了。
毕业后他终于可以孝敬自己的母亲了,但母亲却在这个时候去世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说到这里,还像模像样地流下了眼泪。
这让谁看了不得叹口气,何况是一个极度渴望亲情的孤寡老人呢?
听了他的遭遇,钟庆春以为自己和这孩子也算“同是天涯沦落人”了。
钟庆春说,孩子,以后有困难你来找我。
旅途结束后,几人各自踏上了回家的路。
然而,“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才正式拉开序幕。
北京之旅让钟庆春的精神好了很多,美好的风景与温暖的陪伴让她分外想念。
从这儿起,她便决定经常出去走走,再加上有了可以信赖的熟人,钟庆春觉得她的心没有那么空了,当然,她的选择是那个身世可怜的年轻人。
出于对这个孩子的喜欢,每次旅行她都会给杨寅上万的小费,甚至在他过生日的时候,还给他发了50万的红包。
这些昂贵的心意足以让一个善良的人感恩戴德,但在杨寅这个别有用心的人眼里,原来50万对老太太来说,只是九牛一毛啊,他的野心也由此膨胀开来。
2009年,钟庆春已经82岁了,侄女墨翠玲虽然时不时地前来看望,但转身离开后无人察觉的失落还是在她心里蔓延开来,这种偶尔的温暖更让人空前的孤独。
杨寅当然一直惦记着这个“大客户”,老人寂寥日常里少有的嘘寒问暖让她逐渐产生了些许依赖——要是这孩子能来新加坡就好了,吃住开销我都包了。
这样的想法一经提出便得到了杨寅热烈的回应,他巴不得马上来到他的ATM机旁呢,说走就走,跟妻子坦白了他的想法之后,妻子竟也鬼迷心窍地同意了。
杨寅来到了新加坡之后,整个人孙子上身,不,那简直比亲孙子还亲。就问你,你给自己的奶奶剪过脚趾甲吗有时候儿女都未必做到的事情,杨寅做到了。
他被盛情地迎进豪华别墅,老太太还给他配备了专属的司机和佣人,杨寅也是事无巨细地照顾起了老人的起居,无微不至的关心给了她前所未有的温暖。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假如我不曾见过光明。
此时的钟庆春,已经完全离不开这个年轻人了,她甚至认他当了干孙子,不出意外的话,遗产多少也会给他一些。
看到这里,你一定和我一样,心里有个大大的问号。老太太难道不怕被骗钱吗?就这样引狼入室,还贸然认亲?
以她的阅历,担心是必然的,风险评估的算盘不知道打了几百遍,但比起钱,她更需要爱,她不想再一个人孤零零地呆在空荡荡的大房子里了,她不要。
她要长久的、安心的陪伴。
恰恰这个时候,杨寅来了,什么骗不骗的,管他呢。
为了留住他,钟庆春甚至帮他申请了永久居住证。
故事如果到这里,也许结局还算完美,但这段关系里,早已掺杂了无数的虚情假意,两人注定在亲情与欲望的迷雾中渐行渐远。
一天,墨翠玲像往常一样来看望钟庆春,发现杨寅竟然像这个家的主人一样大摇大摆地坐在沙发上,而旁边的老太太则呆呆地坐着,简直像个外人。
墨翠玲的心里感觉有些不对劲,碍于情面,她说想老太太了,准备把老太太接回去住两天,杨寅也没什么好说的,就让她们走了。
终于等到和老太太单独相处的时机,墨翠玲略带担心地说道,我感觉这个人不太对劲,您可要小心一点,钟庆春却反过来维护起了杨寅,她相信他是个好孩子。
钟庆春永远想不到,那个笑容暖心、动作温柔的孩子,买通了她的佣人,精心地往她的三餐里面掺进了毒药,她先生生前最爱的字画,也被一幅幅赝品替代。
她的大脑开始加速萎缩,每天都有些神志不清。
杨寅也愈发大胆,他谎称妻子与两个孩子是到新加坡寻找丈夫的朋友,希望让他们过来暂住,善良的老人当然顺着他欣然同意了。
等老太太撒手人寰,他就可以占山为王了。
但纸永远是包不住火的,钟庆春每况愈下的身体和时常呆滞的神情还是引起了张碧珍的怀疑,老朋友的身体一向还是不错的,这里面肯定有什么蹊跷。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杨寅的狼子野心彻底暴露在阳光之下。
张碧珍赶紧联系了墨翠玲,两人经过多方求证之后,向新加坡法院提起了诉讼,希望他们能够尽快介入调查,终于,杨寅多年的罪行浮出了水面。
2016年,新加坡警方以诈骗、侵占财产的罪名起诉了杨寅。
过多方调查与证据核实,最终法院宣布判处杨寅11年有期徒刑,并明令禁止他进入新加坡境内。
最后,钟庆春老人的身体在不断的调养下也在逐渐好转,但对于杨寅的所作所为,她只字未提,是不想提,还是不忍提,我们不得而知。
那些美好的回忆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我想她也不太清楚,至少她真心地心疼过这个孩子,至于这场闹剧,只能说她干杯,他随意。
现实生活中,多少老人宁愿被骗也想多听听温柔的话语,也想要片刻的陪伴。
他们前半生身经百战,到头来也只想做个幸福的傻瓜。多说无益,常回家看看吧。
关于杨寅,希望这11年的青春学费,能让他学会脚踏实地地生活。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做个好人。
谈到中国最会经商的群体,潮汕人一定算得上其中的佼佼者。
早在清朝时期,潮商便与晋商、徽商并称为中国三大商帮,上世纪初更是被泰国国王誉为“东方犹太人”。
这里涌现出了一大批商界巨头,我们熟知的李嘉诚、黄光裕、马化腾等,祖籍都是潮汕。
不过,在众多优秀的潮商中,有一个人却显得非常低调。
他就是吴清亮。
2021年,吴清亮以1420亿元财富,登上新加坡首富宝座,很多人从这时开始,才注意到了这位“默默无闻”的低调富豪。
出身微末,他是真正的白手起家,一生可谓坎坷之极,却硬是凭着一身闯劲儿,将一手烂牌打成了王炸。
吴清亮虽然不太“出名”,他家的产品却是家喻户晓,几乎遍布了中国的大街小巷,那就是立邦漆。
其实,在生产立邦漆之前,吴清亮还有个不太好听的名号:“臭漆王”。
这简单的三个字,道尽了穷人创业的艰难和辛酸。
吴清亮的父母都是广东潮州市浮洋镇大吴村人,上世纪20年代,祖国大地战火纷飞,父亲吴松昌为了讨生活,在吴清亮出生前便远下南洋,到新加坡打工赚钱。
母亲李秀英怀着身孕,在老家独自拉扯着两个女儿。
然而,让她没想到的是,丈夫这一去就是大半年,不仅没能给家里寄回补贴,人也杳无音信,连是死是活都不知道。
为了找寻吴松昌,李秀英跟亲戚借来路费,挺着8个月的大肚子,领着两个女儿,踏上了远赴新加坡的货轮。
一路的艰难可想而知,在同乡的帮助下,李秀英最终找到了丈夫。
她这才知道,丈夫住在一个残破不堪的贫民窟里,每天的工作是在码头做苦力,辛辛苦苦却赚不到几个钱,只能勉强维持生活。
夫妻二人打算回老家,可他们连回家的路费都凑不够,迫不得已,只好在贫民窟里挤了下来。
两个月后,李秀英产下了一个男婴,这就是吴清亮。
孩子的诞生给这穷苦的一家人带来了短暂的欢乐,夫妻二人每天更加卖力地工作,生活渐渐有了些起色。
吴清亮自幼聪明勤奋,他学习刻苦,在当地一所潮汕人捐建的学校里读完了小学,但由于经济困难,他读完初中一年级就辍学了,开始打零工补贴家用。
他和亲戚们一起织渔网、卖渔网,靠着手脚勤快,几年下来,攒下了一笔钱。
他虽然人穷,但志向却不短,立志要干一番大事业,带家人过上好日子。
1945年,18岁的吴清亮拿出所有积蓄,和朋友建起了一家小型汽水厂,专门生产碳酸饮料。
只可惜,由于缺乏经验,汽水厂只干了一年便倒闭了,手里的钱也赔了个精光。
吴清亮沮丧极了。
父母没有埋怨他,而是告诉他:做生意哪有不失败的?要是这么容易成功,岂不是人人都成了企业家?
父母的话给了吴清亮试错的勇气,他振作起来,重新找了份工作,在一家五金商贸行做销售,卖起了油漆。
也正是这个决定,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吴清亮没怎么上过学,也正因如此,他对知识非常渴望,珍惜任何学习的机会。
虽然工作稳定、收入不菲,但吴清亮并不满足于此,在他看来,要想出人头地,还得创业。
他的机会很快到来。
当时,新加坡是英国的殖民地,二战结束后,英国军方开始低价拍卖战余物资,其中有一大批废旧油漆。
这些油漆普遍放置了4年以上,早已过了保质期,不仅沉淀、凝结,析出的乳液也早已变质发臭。
吴清亮凭借独到的眼光,近乎孤注一掷,将所有的积蓄都拿出来,大量购入了这些油漆。
当时的人们纷纷嘲笑,认为吴清亮花大价钱买了一堆破烂,嘲笑他是个“臭漆王”。
但很快,吴清亮就打了他们的脸。
多年来储备的油漆知识,在这一刻派上了用场,吴清亮开了一家小作坊,将这些废旧油漆的填料分离出来,二次调配加工,竟变废为宝,调配出的油漆虽然卖相上比新油漆差着一些,但完全不影响使用。
他给这些二手油漆贴上了自己的品牌——鸽牌油漆。
战后恢复期,大多数人并没有多少钱,鸽牌油漆价格便宜,竟成了抢手货,在市场上获得了极大的畅销。
与此同时,吴清亮抓住机会,扩大生产规模,从各地大量收购废旧油漆,调配后进行售卖,由此积累下了原始资本。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吴清亮“臭漆王”的名号渐渐传响。
这个带点嘲讽意味的名号,让吴清亮心里并不喜欢,他意识到,倒腾二手油漆并非长久之计,只有以更好的技术,生产出更优质的产品,才能让企业做大做强。
于是,吴清亮为自己请了化学老师,还专程跑到丹麦去进修油漆知识,尽可能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1962年,日本排名第一的油漆公司——日本涂料控股株式会社为了开拓东南亚市场,计划在新加坡设立工厂。
此时的吴清亮掌握着新加坡相当大的市场,他既懂技术,又懂营销,无疑成了日涂公司进军东南亚的最佳合作伙伴。
双方由此合作,在新加坡合资成立“立时集团”,吴清亮持股60%,日涂公司持股40%。
强强联合,他们有工厂、有技术、有品牌、有资本,立时集团迎来飞速发展,以新加坡为核心,迅速向周边的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地扩张,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到了70年代,立时集团已成为亚洲顶尖的涂料公司,吴清亮的财富也急剧膨胀。
1990年,新加坡与中国建交,吴清亮受“建立邦交”四字启发,将涂料品牌定为“立邦”,开始到中国投资办厂。
不过,那时中国的经济刚刚起步,一般人家粉刷墙面用的都是白水泥、白石灰,对涂料并不了解,这让吴清亮遭遇了不小的困难,大笔资金投到内地,最后却落了个血本无归。
但他并不气馁,反而越发执着。在他看来,既然大多数人还不了解涂料,那恰恰说明涂料未来的市场前景广阔。
他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变卖了东南亚的几家分公司,将资金不断注入中国市场。
此后,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们消费升级,对涂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立邦涂料凭借着前期的布局,销量水涨船高,渐渐成了家喻户晓的品牌。
与此同时,吴清亮也在世界范围内完成了多次并购,一步步跻身世界涂料巨头之列,成了名副其实的“亚洲漆王”。
吴清亮虽然出生在新加坡,但父母都说中国话,周边的亲戚也大多是潮汕人,这让他骨子里对中国有着深深的认同感,始终不忘自己根在中国。
所以,在商业上获得成功的同时,他也从未忘记回馈家乡。
早在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吴清亮便为老家大吴村捐赠12万元,用于大吴小学的扩建。
90年代,又捐资1200万元,建造了一所中学,起名“松昌中学”,用以纪念父亲吴松昌。
为了帮家乡脱贫致富,吴清亮先后捐资修建了4座桥梁,又捐建发电站、水厂、环乡公路等,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为了纪念母亲,他在大吴村投资建设秀英亭、秀英园、秀英小学、秀英医院——当年那个怀着身孕、领着两个女儿闯南洋的硬妇形象,由此开始让更多人知晓,成了无数人心中崇敬的巾帼豪杰。
据统计,30多年来,吴清亮往返家乡数十次,为家乡累计捐赠人民币3000多万元,大到学校、医院,小到排污沟、卫生水厕,一笔笔全都用在了实处。
在吴清亮和一众爱国侨商的回馈下,大吴村各项建设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多年来,海内外乡亲和外国友人前往参观者络绎不绝,就连新加坡前总统黄金辉,都曾亲临大吴村观光考察。
如今的吴清亮已是95岁高龄,早已功成身退,开始享受生活。
他手中掌握的集团股份,足以支撑他在全球富豪榜上占据一席之位。
据2022年最新公布的福布斯亿万富豪榜,吴清亮以121亿美元财富,位列全球第154位。
他懂得赚钱,更懂得花钱,热衷于收集游艇,时常坐着他的豪华游艇,到巴厘岛钓鱼、吹海风,也喜欢到各地品尝美食。
从贫民窟走出,他前半生摸爬滚打,饱尝人生艰辛,凭借顽强的拼搏和不懈的努力,为自己赢得了后半生的财富和地位。
同时,他又以对故乡的无私奉献,为父母赢下了流芳百世的名声。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吴清亮的经历,是一代伟大潮商的缩影,充满着催人奋进的斗志和力量。文/牧龙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