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新加坡向中国游客敞开了国门,免签入境。去那里观光的中国游客日益增多,仅成都每天就有3-4次直达航班往返于新加坡,空中飞行5小时即可到达。十月份我和老伴得机会去了一趟,入住在新加坡东海岸一栋公寓楼内。在那里待了十二天,有感触,有见闻,虽然只是表面化的东西,也想谈谈,谈谈不一样的新加坡。
新加坡是一个岛国,岛的北面有一条狭长的海流与马来西亚隔离。岛内有平坦的地方,也有起伏的山地,山不高。新加坡没有乡村和农田,人口密度世界第二。在新加坡的市区里走走看看,除了几处壮观的人造景观,以及金融区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建筑之外,其实能让人惊叹的东西并不多。放眼看去多数地方的市景也与中国的普通城市差别不大。说真的新加坡虽然富有但并不给人奢华的感觉,它展露给人的却是朴实、祥和、有序、整洁、宁静和安全的氛围。
新加坡闹市区也熙熙攘攘,但不杂乱,不嘈杂,道路通畅。新加坡的道路靠左行驶,大小道路,未见有堵车现象。新加坡实施了拥车证制度,高额的拥车证,且有效期只有十年。此举有效地控制了私家车的大量使用,使得新加坡车辆与道路达到了较好的匹配。在繁忙的市区路口上也难见到指挥车辆、维护秩序的交警。
新加坡公共交通四通八达。已开通的地铁、轻轨线路约有10条,公交线路超过300多条,覆盖全岛。新加坡的所有公交车都属于“铃停巴士”。想上车,站台上招手示意。想下车,到站前按铃示意。如果不清楚这一点,可能出现错过车和坐过站的情况。新加坡的公交上没有语音报站,也没有屏幕显示提醒,如果不熟悉路线的话需要观看着自己的手机导航,否则你不知道车辆到了哪里。另外新加坡的公交是按路程收费,上下车均刷卡,不收现金。
新加坡的地铁没有安检,车厢内没有安全员,站台上的工作人员也很少。站台内与车厢内宁静,有的是轻松的背景音乐和到站播报,似乎没有多于的语音提醒。乘扶手电梯的人都靠左站立,右边让出快捷通道。
新加坡骑自行车的人并不多。新加坡政府鼓励绿色出行,在市区里建了很多自行车专用道。街面上没有自行车专用道的,可在人行道上骑行。新加坡也有共享单车,但投放的不多。市区内没看到有乱停乱放的共享单车,都停在划定的停车区域内。
新加坡街道上安置有行人控制按钮。行人在过马路前需要按动路边的控制按钮,等待通行指示灯变绿,否则指示灯将一直处于红灯状态。此方式有利于提高车辆通行效率。另外,在一些不宽的道路边上树立有闪烁的黄灯,那是行人优先指示灯,车辆须礼让行人。
新加坡被誉为花园城市,植被茂盛。有全部用绿植装点的楼房。新加坡通过推行屋顶绿化和立体绿化等措施提高绿化覆盖率,使其城市绿化覆盖率已经高达到70%。新加坡生态环境好,在公园的草丛中能看到悠然觅食的野鸡,在树林里还能看到缓慢爬行的大蜥蜴。
新加坡城市干净。在市区大小街道上除了能看到飘落的树叶外,很少看到纸屑等其它垃圾物。在人流多的地方所能看到的环卫工也不多,看来新加坡的卫生保洁不是靠投入大量的环卫工来实现的,而是民众文明素质高,普遍有了爱护环境、自觉维护公共卫生的意识。
新加坡最神奇的是它几乎消灭了蚊子。在那里让人感觉不到蚊子的存在。据说此国家由于地处热带地区也曾经深受蚊虫肆虐。该国通过化学和生物方法灭蚊,并出台严格法律,规定在家中如若发现有蚊虫滋生将被罚款,甚至监禁处罚。经过不懈努力,致使新加坡成为了无蚊国家。
新加坡地方小,在新加坡的几天里,其主要地标建筑、主要打卡地——鱼尾狮、乌节路、牛车水、小印度,以及金沙海湾、圣淘沙岛、国家植物园等这些吸引游客的地方我都去了。在新加坡转悠的几天里,确实是映入眼帘的没有不顺眼的地方,所感受到的也没有让人不舒服的地方,值得称赞的地方不少。
小小新加坡,却拥有全球名列第二、亚洲第一的机场——樟宜机场,它共有4个航站楼。樟宜机场也被誉为世界最佳机场,出入境通关非常快捷。机场安检也特殊,分散在各个登机口。其机场内的人造瀑布景观更是十分壮观,每位来新加坡的游客都会前去观赏。
新加坡是个多民族多文化融合的国家,其通用语言为英语,马来语,华语和泰米尔语等四种。虽然新加坡华人占比很大,但第一官方语言却是英语。几乎所有新加坡人都能说英语,也使得它成为国际化程度非常高的国家。在新加坡人中有很多会说中文普通话,特别是一些服务岗位都有会中文的人员,很多街道、店铺也都有中文招牌,所以说,普通中国人在新加坡生活不会有太大的语言障碍。
新加坡领土面积小,寸土寸金。它很能填海造地,建国以来它大力填海造地,硬是让国土面积增加了20%之多,如今已达到700多平方公里。通过造地建设了他们的工业区,建造了他们的货运码头,修建了大量的经济适用房。我所住的东海岸一大片地也是通过填海造出来的。据说新加坡还在不断的实施他们的填海计划。
新加坡实现了居者有其屋。新加坡的住宅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公寓小区,属商品房。公寓居住者为本国高收入家庭和外籍人士。公寓小区内有游泳池、健身房等配套设施,小区实施物业封闭管理。另一种是组屋,是由政府修建的经济适用房,只出售或租赁给本国中低收入家庭。现如今约80%的新加坡人居住在政府组屋内。
新加坡还有个特别之处,就是很多新加坡民众都不在家做饭,而是在外面用餐。新加坡的住宅密集区和办公楼、商业楼宇间开设有很多餐饮店。新加坡人把饮食摊位集中的地方,统称为食阁。它很像如今国内高校食堂,品种丰富。国家对食阁有补贴和优惠政策,且食阁不收服务费,所以在食阁用餐便宜。需注意的是,在食阁用餐后,食客须自己将餐具收捡至指定位置,据说如果不这样做将会被罚款。我在新加坡的那些天,除了早餐外,其它时候都是在餐馆或食阁吃饭,也去品尝到了多个网红店的特色美食。
新加坡似乎一切都不错,只是天气有点热。因为它处于赤道线上,它没有四季,长年白天最高气温在31-33度之间,夜晚最低温度保持在25-27度之间,所以天气热是客观的。但是,新加坡的热却没有达到中国很多地方夏季热的程度。成都每年会有一个多月的温度超过新加坡的温度。新加坡使用吊顶风扇很普遍,家庭爱用,许多公共空间也装吊顶风扇。其实在新加坡多数时候有风扇吹着即可获得凉爽。
新加坡雨水多。我在的那些天,三天两头有雨,多数是阵雨。雨后地面很难看到积水,说明地面排水很通畅。也没有听说新加坡有暴雨成灾的情况,说明其修建的地下排水工程过的了关。新加坡街道上建有很多遮雨的地方,每座行人天桥上都有雨篷。雨篷同时也起到遮挡阳光的作用。所以新加坡本地人出门带雨伞和太阳伞的人并不多。
新加坡的好应该不只仅限于表面。除了优越的、稳定的、安全的生活环境外,普遍有较高的收入水平,且有完善的健康保障体系,以及良好的社会教育系统,使其成为全球公认的高幸福感国家。可以说我国所提出的二十四个字核心价值观,在他们那里已经较完美实现。如此,这些年来新加坡也一直是中国富人主要移居地之一。
提到新加坡,不能忽略它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影响。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曾于1978年访问新加坡。他看到新加坡的发展成就后触动很大,他提出中国要向新加坡学习,要借鉴新加坡成功经验。也是从那时起我们不再称新加坡为美帝的走狗了,中国很多地方陆续建了新加坡工业园,新加坡也一度成为中国的领导干部学习考察的基地。新加坡人崇敬邓小平,他们在其核心区内立了一尊邓小平塑像来纪念他,把他看作是时代伟人。
通过新加坡的发展实例是不是可以告诉我们,不同国家,不同制度,不同政党,也能增添人类文明的辉煌。资源匮乏,几乎所有生活用品都要依赖进口,甚至连淡水都要引进的国家,只要政府执政为民、廉政务实,也是能够让这个国家变得富强,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国家不论大小,小国家同样可以荣获自豪,可以在世界之林中发光出彩,也可以成为治国理政的好典范。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著有一本书,论述了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关系,不知道是否将新加坡作为案列写入了书中?
新加坡是个新兴小国,它自古不是一个国家,是附属,是别人的领地,为什么没有周边国家向它提出主权要求、领土要求呢?新加坡发展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就,为什么没有国家对它虎视眈眈,有要吞并它的企图呢?
新加坡之行结束了,我附着了对新加坡的良好印象,同时也产生了点带疑惑的胡思乱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