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新闻消息,每每穿过喧闹的夜市,处于职业焦虑期与倦怠期的小段,在和女朋友谈论职业上升空间话题时,永远以“要不就回老家摆地摊儿,你卖烤冷面我卖烤面筋”大笑收尾。
小段虽然没有真正行动,但近两年兴起的夜市经济、后备箱集市等新型业态,却仿佛打开了许多年轻人的任督二脉,他们摩拳擦掌闯进了“地摊江湖”,用亚克力板荧光招牌,后备箱里的音响,带着条纹的顶篷、缠着彩灯的小推车、丰富多样的卖品,把以往土味的地摊装点成了颇具“调性”的光影集市。
低门槛让摆摊成为年轻人改变生活轨迹的一种尝试,使人可以短暂摆脱“职场”“内卷”这些现实焦虑;摆摊似乎也成为了一种过渡,能让暂时从职场中抽离的年轻人有安身之处,它本身也有着浪漫因子。
最高日赚5000元,计划全国巡回烧烤
为了提升竞争力,唛唛爸先后进行了几次后备箱摊子的改造升级,烧烤肉品也选择从大超市里进行购买。“烧烤这个品类其实受众很广,你只要品质好味道好,摆摊的时候就会有很多人来买,很多家长看着干净卫生,也会带小朋友来买“。他笑称,不少小朋友第一次吃烧烤就是出自他手,他要争取做成小孩子们的童年味道。
找工作之余开始卖美甲,副业让她更有安全感
说干就干,星星从朋友那里批发了同为女孩子喜欢的穿戴甲产品,带上家里的小推车,就开始练摊了,“成本加起来也就百元左右”。准备出摊前,星星难免有些紧张,头一天就在脑子里模拟着各种销售的场景,不过第一天就给了她很大的惊喜,“我摊子还没摆好就有很多小姐姐围了上来,大家一起试戴,讨论喜欢的样式和花式,出摊1小时就收入了425元,这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在从2月上旬到3月初的半个多月,星星用以往的职业经验在流动摆摊中迅速摸索出了一些规律。“摆摊的不确定因素有很多,譬如天气、城市活动、运气等。选择摆摊地点之前,一定要先清楚明白自己的目标客源,根据客源去思考合适的摆摊地点。”
出摊大半个月,星星认为自己收获到了很多,“虽然每天只出摊几个小时,但最高峰营业额达到540元,低峰期也有260元左右,白天除了面试之外可以看看书,晚上出摊有收入。”
等找到称心的全职工作之后,我也希望把摆摊坚持下来,有副业的确会让人更有安全感”,星星说。
货物批量积压,被现实当头一击
“以前看别人摆摊觉得不赚钱,到摆摊以后觉得能赚到钱,再到现在只能感慨哪有那么容易赚钱。”从开始到放弃,小噻累计投入进货的近9000元成本还有一半未回本,看着家里积压的一堆货物,她只想尽快处理掉。
多种声音交杂之下,有人黯然退场,也有人不断进场,已经获取收益的人,则在考虑长远的发展。
作为曾经电商公司的老板,唛唛爸为自己的烧烤进行了品牌注册,未来希望借助势头开发出线上产品。而星星,也不再只把摆摊当作自己人生历程中的一个小小的过渡,而是将其当作一个可以增加依靠的副业,希望能通过线上线下共同发力,把摊子持续完善,做到更好。
“摆摊后我变得外向了,打破了过往的常规,也发现了自己新的可能性,所以也想告诉有着同样想法的年轻人,想做的话就不要害怕。我的心得是准备的东西越简单,就越能让自己行动起来,与其找不到工作每天焦虑,不如先做好这些小事,开始‘轻创业’。”星星说。
从各种声音中看出,摆摊或许不是一项可以长久经营的事业,但或许能让两点一线的年轻人,在漫漫人生的路程中多一种可能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