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4月12日消息(记者舒晶晶)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继去年成功招募了近50名志愿者后,从昨天(4月11日)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再次公开招募志愿者。志愿者将分批进驻可可西里著名的索南达杰保护站和五道梁保护站开展保护环境和藏羚羊的志愿服务工作。
从南端的唐古拉山脉到北部的昆仑山脉之间的广袤地域,被称为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这里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气候寒冷、空气稀薄,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一半,由于自然环境恶劣,一直以来被称为“人类生存的禁区”。
环境恶劣,条件艰苦,没有任何报酬,但是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仍然鼓舞着一些志愿者投身到可可西里,投身到对藏羚羊的保护工作中。
几年前,澳大利亚大堡礁以百万年薪招聘看护员,游水、看景就赚钱,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美差”。相比之下,可可西里的志愿工作不仅没钱赚,工作环境更不及大堡礁的万一。
电影《可可西里》不仅展示了那块神秘的无人区壮观的景象,也讲述了一段壮烈的保护藏羚羊行动的真实故事。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志愿者办公室主任王海林介绍,这次招募的志愿者的工作重点在野生动物救助和生态保护宣传上。
王海林:现在人才匮乏,志愿者作为补充,开展环保活动,工作人员都是少数民族,语言沟通欠佳,志愿者必须是大学以上学历,接触沟通能力比较容易。
可可西里保护区一共有5个保护站,这次志愿者参与的是索南达杰保护站和五道梁保护站。其中,五道梁保护站位于青藏铁路可可西里通道,在藏羚羊迁徙产子期间,这里的工作就是保护藏羚羊不受人类打扰,顺利繁衍后代。
王海林:青藏铁路有个可可西里通道,藏羚羊迁徙的重要通道。迁徙期间必须重点管护,顺利通过铁路和公路,一个是防止盗猎,一个是防止体质弱的母羊被过往车辆撞到。
索南达杰保护站是可可西里最有名的保护站,因为这里有展厅和小藏羚羊,很多游客慕名来此。因此王海林介绍,在这里志愿服务的工作内容就集中在宣传方面。
王海林:索南达杰是比较知名的保护站,每年通过青藏线进入的游客必过的观光基地。那里有个救护中心,有小藏羚羊,游客都希望看一看,是宣传的好平台,通过志愿者的优势对游客进行讲解,进行环保教育。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800―5500米左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无人区”自然保护区。高寒缺氧,自然条件恶劣。常年生活在可可西里的王海林说,到这里志愿服务,不能仅凭一腔热血,要考虑自己的身体能否承受。
王海林:女性优于男性,矮个子比高个子更适应,瘦的更适应,十年来的经验来看应该是这样。因为这里海拔最低都是4500,所以到了可可西里必须要克服高寒、缺氧、寂寞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