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符畅实习生温泽广通讯员温翘羽冯嘉盈
就在几日前,“璞育”特殊艺术家工作室在广州举行启动仪式,该工作室是广东省廖冰兄人文艺术基金会旗下的特殊需要人士公益艺术就业项目,旨在通过培养自闭症等特殊需要人群艺术潜能,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此次仪式上,工作室与8位特殊艺术家签约,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星星的孩子”,记者采访了其中两位,倾听他们的故事。
为特殊人群提供艺术就业道路
“璞育”特殊艺术家工作室的名字,来自广州已故残疾人艺术家陈元璞,他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阿璞”。
阿璞从小有智力障碍,成年后又饱受精神分裂症与下肢瘫痪的折磨,但是他“听声画形”的天赋为他开启了艺术的大门。
1985年,如今的广州市少年宫常务副主任,当时只是一名普通教师的关小蕾破格收下阿璞,阿璞因此成为广州市少年宫首位特殊儿童学生,后又成为广州市少年宫首位特殊人士美术教师。
阿璞一生以音乐为灵感创作了4000多幅画作,“璞育”特殊艺术家工作室的一部分资金就来自于其画作的拍卖收入。廖冰兄则是阿璞的老师和忘年交。
早在2020年,“璞育”艺术家成长计划专项资金就已设立,用于支持特殊青少年艺术发展,但运营过程中,问题也暴露出来:特殊需要群体从少年宫毕业后,往往面临就业难题,一方面是难以融入社会,另一方面是如果进入普通岗位工作,或许他们的艺术基础会渐渐荒废,很难再继续进行艺术创作。
廖冰兄的家属廖一柱告诉记者,“我们不希望就这样浪费他们的艺术天赋,这是工作室成立的初衷。”
幸运的是,工作室获得了社会多方爱心力量的支持。廖一柱表示,这些支持的意义不仅是资助善款,更体现了社会对特殊艺术家的接纳。“他们收藏并展示特殊艺术家的画作,也是对作品价值的认可。”
当天,工作室共签约8位特殊艺术家。廖一柱坦言,想要让他们的作品像阿璞一样被社会欣赏,创造自己的价值,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普通人要成为艺术家已经很难了,更何况是特殊人群。艺术是没办法复制的,我们也必须正视他们的障碍,所以工作室将不断探索下去。”他说。
倪卓君:成为画狗狗的“专家”
“璞育”特殊艺术家工作室的墙上,挂着几幅有关小狗的油画,它们水汪汪的眼睛正注视着每一位参观者。这些可爱又生动的画作均出自特殊艺术家倪卓君之手。采访当天,卓君正举着自己刚刚完成的画作向妈妈展示,露出灿烂的笑容。卓君妈妈说,卓君会成为“狗狗画家”,完全是出于机缘巧合。
卓君是一名“星星的孩子”。2014年,彼时的卓君有严重的语言障碍,连“绘画”的概念都没有,在一位老师的引荐下,卓君成为广州市少年宫特殊艺术工作室成员之一。
语言、方向、数字,这些对常人而言很简单的技能,却成为卓君需要克服的巨大障碍。为了帮助她进步,少年宫的老师每天让卓君去买早餐,过程中,卓君渐渐融入社会。
第二年的世界自闭症日,卓君在少年宫的组织下去北京参加活动,但她却并不开心,因为就在上个月,陪伴她多年的小狗离世了。当时的带队老师正好是关小蕾,她又正好带着自己的狗狗。
“就是在那节列车上,她第一次画了一幅小狗。”卓君妈妈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机展示她当时拍摄的照片,卓君一个人坐在素净的窗边,手中握着蜡笔。
“她不敢画自己的狗,所以画了老师的狗。”那时,卓君画画的技法还相当稚嫩,但画中,小狗下垂的双眼与愁郁的氛围,让人能够与作画的卓君心灵相通。从此,画画便成为卓君表达内心的窗口。
对于未来,卓君妈妈表达了和廖一柱相似的期待:“我希望不再只有出于同情的支持,而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欣赏。”曾有人用2000元订购了卓君的两幅画,卓君妈妈说那是她最为卓君感到高兴的时刻。
如今的卓君已经十分开朗健谈,还获得了一份在超市的工作。最近她开始尝试画猫,虎年到了,她也画了老虎。谈及未来想要做什么,卓君笑了起来:“我想要画美女,但是我好怕画出来像一只小狗。”
王皓:从喜欢的事情中找到快乐
王皓画画的过程和工作室中的其他人有些不同,他起稿时喜欢从某个小物件开始,再慢慢填满整个画面,并且很少用橡皮。老师说王皓的画看似没有章法,但他一眼就能抓住画的解构。“而且他就算是临摹一幅画,画着画着也会变成自己的风格。”王皓妈妈说。
1998年,5岁的王皓便加入了刚成立不久的广州市少年宫特殊儿童美术教育班,当时的助教就是阿璞,20年前自闭症教育资源还非常稀缺,这个美术班对王皓的父母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在这个特殊的课堂里,关小蕾等老师们引导这些不善言语的孩子们用色彩画笔认识世界,与外界沟通。如今王皓妈妈回想起来,正是那时的学习在王皓的心中种下了艺术的种子。
除了少年宫外,王皓也在幼儿园上学,父母希望他能够和普通孩子一同接受教育,日后过上正常的生活,但由于王皓的特殊性,他在幼儿园的行为不受控制,曾多次跑到园长的办公室里像在少年宫的课堂里一样撕报纸画画被投诉。
担心被幼儿园劝退,焦躁又无助的父母希望能够控制住王皓的行为,因此放弃了少年宫的课堂。即便如此,王皓接受普通教育的过程也并不顺利。老师告诉王皓的父母,他的听课效率只有同学的十分之一,王皓妈妈同样担心他会在学校受欺负。
2015年,王皓职中毕业,在一次公益活动中了解到少年宫开办特殊艺术家工作室,便重新回到少年宫。工作室里的王皓让妈妈非常惊喜:他变得主动起来,不需要旁人的督促就会去画画,当年教过他的关老师还一见面就叫出了王皓的名字。
“这个环境能够包容他,他做的也是自己爱做的事情,而且我发现所有的孩子都很快乐,我作为母亲也觉得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最快乐的就是这几年。”王皓妈妈说。
去年12月,王皓从少年宫特殊艺术家工作室毕业,正好衔接上了“璞育”特殊艺术家工作室的开办,引导他们向艺术就业过渡,但工作室对王皓的意义不止于此,它还是干预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王皓妈妈坦言,自闭症孩子的病情很容易反复,意外变故和挫折很可能让之前的努力白费。因此,她非常感谢“璞育”特殊艺术家工作室这个平台。
王皓妈妈和卓君妈妈对未来有着共同的期许,希望孩子的作品即使没有“特殊艺术家”的标签,也可以受到他人的喜爱。
她说:“他们这些孩子遇到喜欢做的事情就会非常开心、执着地去做。非常感谢廖冰兄人文基金会、老师和热心人士的支持和帮助,这些无私的帮助让我们看见了希望,无论这条路多长,我们都会带着孩子走下去。”
《四海》带火南澳岛
广汽三菱阿图柯正式上市最高续航520公里
5万人抢4瓶“i茅台”被指做秀
祝贺!李洁军、林蓝、魏葆华获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