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暑假,医院门诊总会有这样一群小朋友:
很显然,他们都是刚刚割完包皮的“小患者”。
甚至还有父亲和孩子一起来的,这也闹出过不少笑话。
比如……“暑期割包皮,第二根半价”
但你要是问这些父母,为什么要带孩子来割包皮,大多数的回答都是:
我家孩子JJ有点小,听说割完,JJ会再次发育;
小手术而已,割了也有助于未来的夫妻生活。
听到这些回答,晨妈只能扶额表示无奈。
实际上,只要是手术,都是存在一定风险的;
更何况,孩子究竟需不需要割包皮,还真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想割就割”。
哪几种情况下,孩子真的需要割包皮;
割包皮的最佳年龄是几岁;
割完包皮后如何正确护理。
“割包皮”这事,其实也有从众心理。
更有甚者,认为割了包皮,孩子的就能长得更大。
晨妈必须要澄清一下:并不是每个男孩都必须割包皮,而且大小和包皮长短没有啥关系。
其次,究竟要不要割,得因人而异。
毕竟包皮相当于丁丁的“天然保护伞”,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不能说割就割。
那么丁丁出现哪种情况,需要割呢?
一般来说,当孩子到了3~6岁,如果包皮还不能正常翻起,且勃起时出现疼痛的情况,这就属于病理性包茎,需要进行手术。
说到这,给大家科普2个概念——包茎&包皮过长。
在自然状态下,孩子的包皮都会盖住龟头。
这时用手往下撸包皮,龟头无法露出,则属于包茎;
反之,用手往下撸包皮,龟头可以露出,则属于包皮过长。
大多数男孩在发育过程中,包皮和阴茎头之间的距离会逐渐拉宽,而后“丁丁”会逐渐生长,包茎的情况也会慢慢好转。
因此,3岁以内生理性包茎的男孩,如果没有出现包皮感染、排尿困难等症状,其实都可以等一等,不必急着带去“割以永治”。
但当孩子3~6岁时,如果情况没有好转,甚至出现勃起疼痛,那就需要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必要时做个割包皮手术了。
如果不及时割掉包皮,在丁丁这个位置,就很容易发生细菌感染,还会引起膀胱炎、前列腺炎症等。
假如孩子真的需要割包皮,5~10岁是比较合适的年龄段。
从生理角度来说,这个阶段孩子对于做手术有一定的配合度,通常“局麻”就可以完成。
看到这,有的父母可能会担心:
如果在这个年龄段让孩子做手术,那么“麻醉”是否会对孩子的脑部发育造成影响?
其实大可不必担心。
不管是局部麻醉还是全身麻醉,只要是规范管理下的麻醉,不仅不会对智力造成影响,而且增加了孩子做手术时的舒适度,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至于手术方式以及优缺点,晨妈已经帮大家整理在表格里啦~
不同手术方式的区别
操作简单
术后疼痛较轻
病理性包茎
以及对外观有极高要求的儿童可选择
术后护理难度较大
包皮切割
缝合器式切除
手术操作简单
术后好护理
此时也可以给予适当奖励,让孩子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也更有助于伤口恢复哦~
除此之外,咱们还可以做好这几件事:
丁丁的发育和很多因素有关,除跟基因有关之外,跟肥胖程度、身体整体发育情况也有关系。
但跟外面这层包皮的关系确实不大。
目前也没有证据证明,割了包皮会让孩子的丁丁长得更大。
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根据孩子包皮的具体情况,去医院经过专业诊断,再决定要不要给孩子来这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