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注,即批语和注释。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根据个人的阅读体验,写出自己的感悟或质疑,这既是一种阅读鉴赏,也是一种智慧的启迪。那么小学生语文阅读时如何做批注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小学生语文阅读时如何做批注
一、做好指导――让学生掌握批注的方法
1、感悟式批注。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文质兼美,意蕴丰富,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经历,调动生活体验,对引起感情共鸣,有所感受的词句进行批注,从而升华对文本的感悟。
2、赏析式批注。赏析式批注,主要是根据学生的阅读经验、生活积累,对文本的关键词句、修辞手法、写作方法进行鉴赏,从而不断提高感受、体验、评价能力的过程。笔者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把赏析式批注粗略的分为一下两种:
4、图画式批注。图画式批注,主要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文本内容通过图画的方式进行的阅读批注。
5、提问式批注。学生在读书时,难免会遇到阅读障碍,并由此产生疑问和困惑。所谓“学贵有疑”有了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针对课题或重点词句提问并且标在书上,就是运用较多的提问式批注。
二、抓好落实――把关批注的每一个环节
1、课前预习,自由批注。
(2)划出自己印象深或有感触的词句,把阅读的感受批注下来。
(3)用简洁的语言将课文的主要内容批注在课题的空白处。
(5)围绕课文内容,提出一个值得在课堂上一起探讨的问题,批注在课文的结尾处。
这些批注是教师获取教学内容的重要素材,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时的批注,就可以了解学生学情,从而采取有详有略、重点突出的教学方式,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课堂教学,主题批注。
课堂上进行的主题性批注是对学生预习时所作批注的一种完善、提升,是学生和文本深入对话的重要过程,也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必要过程,更学生自我提升阅读能力的重要过程。
3、讨论交流,展示成果。
采用小组、全班交流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在课堂上交流、展示自己批注成果的机会,对学生阅读能力、思想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4、课后巩固,升华批注。
在学完一课之后,学生对同一篇课文的理解会加深,无论是情感、认识还是思想都会比初读时有所提高和升华。在此时,进行阅读的批注,学生会觉得豁然开朗,初读时的不解和疑惑全都解开了,又是一种全新的感受。学完课文后的批注,一方面可以对原有的批注进行修正、补充、巩固和提高,另一方面又可以检验学习效果,提高阅读能力。
三、循序渐进――把握各年段批注的侧重点
小学语文阅读怎么做批注
1、规定批注符号,由易入难,循序渐进
2、明确批注的内容,采用多种方法
2.1抓住重点词语,多种方法写批注。理解句子,理解课文内容要从词语入手,在课堂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写批注从词语入手,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或关键词语旁写下自己的理解、注释,在注释的时候教给学生几种方法,如联系上下文法、拆字法等。还可根据金钥匙中的近义词替代法去感悟词语的准确性,如在《美丽的集邮册》中“惊叹”与“惊奇”对比,“着魔”与“入迷”对比,更突出惊叹与着魔用词更准确,更能表达作者的感情。
2.2.1重视有特点的句子的品读,感悟其表达作用。
2.2.2抓重点句或中心句,领会其深刻含义。很多时候,对于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较难理解。因此,在预习时让学生画出这些句子,在课堂上通过自己的思考、体悟后在句子旁写上其含义。
2.2.3重视文本中对人物描写的词句品读,感受人物的独特形象。在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中对人物描写的语言文字,我常常让学生认真品读,从人物的行为、动作、神态、语言与外貌描写中,让学生细细感受人物的品质,并能及时把自己的见解写下来。
2.2.4学会质疑,养成随时写下自己的疑问的习惯。“读书贵在疑”对于在阅读中碰到的不懂的句子,我鼓励学生做上记号,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疑问。通过不断地练习,渐渐的,很多同学能从一开始浮光掠影的简单提问渐渐深入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说明同学们通过批注提问,对课文的理解力渐渐加深了。
3、交流评价,感悟飞扬,让水波相荡成涟漪
只有批注不注重交流,仍按教师设计的思路去学习,学生的思路将会狭窄,视野将不够开阔。只有交流而没有评价,学生的感悟也得不到提升。因此,学生学会批注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有感情地诵读,并给予评价,让他们在交流评价中感悟飞扬。
小学生语文在阅读时做批注的方法
一、学会符号――打好批注的根基
要想做到有效批注,首先要掌握基本的批注符号,并明白这些基本符号表达的含意。教师可建议学生用铅笔作记号,这样在合作交流后,便于修改。
二、教给方法――做好批注的引领
学生手中的文本都是编者精挑细选出来的,其中不乏名家名篇。每一篇文本所涉及的字、词、句、段、篇非常值得学生去欣赏、借鉴。但到底该怎样去批注,对于初学批注的学生还是个难题。如果教师在此不注意教给学生方法,进行示范引领,长此以往,许多学生的批注能力就会得不到提高,批注也会流于形式。因此,指导学生抓准批注点、教给其方法,并进行示范引领是十分重要和必需的。
(一)抓准批注点
一篇文本,它的批注点不外乎是它的重点、难点、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作特点等。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批注的最初阶段,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白拿到一篇文本后,该从哪里切入进行批注,而不是茫然地无从下手。
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科书围绕主题设计单元,在每个单元的前面都有阅读提示,提示了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和学习任务。每篇课文后面的思考题同样也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这些来进行自己的批注,这样,学生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组课文的阅读提示:“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认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父母之爱的。”这段阅读提示很明确地给读者指出了本单元的学习主题:父母之爱;学习任务:把握主要内容、抓住描写外貌、语言和动作的语句体会父母之爱,并学习这种写法。教师就可以据此让学生预习的时候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提前批注,为课上的对话做好充分的准备。
再如课后思考题,以《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为例,课文后第2题:“读下面的句子,联系课文和有关资料,说说从加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第3题:“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的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些思考题很清楚、明确地为教师、学生指出了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提出了有深度的思考题,学生同样可以据此思考并进行批注。
(二)教给方法
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掌握以下几种批注方法:
1、注释式批注。是指学生在预习的时候,疏通障碍,将从工具书或参考书上得到的一些资料批注在书上。如,一些词语、课文中人物的背景资料等。
3、质疑式批注。学生在预习、课中甚至学完本课后针对文本提出的各方面的问题。如,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一篇文本,可以从课题、课文的词句、课文的写作特点等方面进行质疑。如,《圆明园的毁灭》有的学生批注:“毁灭”只有一段啊重点写的是辉煌啊!为什么题目还叫“圆明园的毁灭”啊
4、抒情式批注。是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得到启迪、受到教育而有所收获的语言文字。抒情式批注是学生心灵入情入境、与文本产生共振的真情流露。如,对人教版五年级上《慈母情深》中母亲动作的一系列描写:“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有的学生批注“母亲如此辛苦,如此劳碌,还一点儿没犹豫掏出钱给孩子买书,真是慈母情深啊!”又如,对《永生的眼睛》作抒情式批注:“是啊!琳达的父亲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副角膜,更重要的是一颗为他人幸福着想、为帮助他人而感到快乐和骄傲的心啊!”
(三)示范引领
学生有了批注的“抓手”之后,教师应该进行示范引领,让学生从最初的模仿批注开始。如,《翠鸟》一课中,“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起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这一段话需要引导学生体会翠鸟动作真快!
教师示范引领时,可先将“疾”字圈画出来,在旁边批注上“好快呀!”,然后投影示范,让学生明白这就是“批注”,就是将自己读书的感受和体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然后,再让学生认真研读这段话,圈画其他能表现出翠鸟动作之快的词句,用批注的方式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同样,在指导过程中,如果发现某个学生的批注非常精彩,应及时展示,让其他学生欣赏、借鉴,起到引领作用。
三、抓好落实――把关批注的每一个环节
为了保证课前批注有效,教师首先要指点学生本课可从哪些地方进行批注,然后再采取小组合作预习、小组比赛、我是批注小能手等活动,激发学生批注的兴趣,慢慢帮助学生养成课前批注的好习惯。
四、循序渐进――定准学段批注的侧重点
小学生语文批注阅读方法初探
一、由简到繁,写符号批注开始
二、由浅入深,从多方面,多角度写文字批注
读书批注是随意、自由的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体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实现生本对话,我们要重视。这种对话是由于学生的性格、兴趣或能力不同,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真实体现。学生在与文本对话开始写文字批注时,肯定会遇到困难,教师不能没有具体的要求,否则学生就会无所适从。教师必须从多方面,多角度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写好文字批注,让阅读能力差的学生从点滴做起,不断进步,让阅读能力好的学生得到训练,阅读水平不断提高。根据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相应的批注要求:
(3)从议论的角度看问题。我们的语文老师在设计教案时,喜欢设计较多的问题,按图索骥,逐一从学生的口中得出结论。老师忽略了语文课不同于其它科目,不允许格式化、公式化。问题先入为主侵占了学生本来自由的精神世界,通过固定模式,指定的路径要求学生进行阅读,这种阅读的结果只有一种,那就是教师预期的阅读效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文字批注的三个具体要求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当然这些要求并不是固定的,它们有发展与创新的空间,教师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灵活多变,因材施教,调配出具体要求,因时制宜、因人而异的增加、补充一些新的批注要求。这样文字批注才拥有了新的活力,拥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引导与升华,加强对批注的评价
学生读读想想、想想写写是读书批注的中心内容,他们经过苦思冥想,刻苦努力写下的批注内容希望得到认同,得到理解,得到客观的评价。教师对学生读书批注的引导与升华,合时适当的评价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指引学生向阅读的更高层次奋进。
学生在写读书批注时,教师必须巡视指导,与学生交流,做到心中有数。一句由衷的赞美,一句恰到好处的评析,甚至只是一个表示赞同的点头,将会成为学生继续努力写读书批注的动力。只有保持这种动力,读书批注才会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随机点出学生读出自己的批注,有目的、有意识的点出写得好的或者有议论价值的读书批注,师生点评。不少学生,刚开始写读书批注时,总有点盲目性。从模仿中渐渐学会独立写批注,成为学生最初的训练方式,由此一些学生的精彩的读书批注将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
教师引导孩子多角度多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是好的,语文教学长期的“多样性”“模糊性”“独特性”会给学生不良的影响,学生不假思索、无根据地、任意地、不负责任地去写读书批注会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新的误解,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表面上获得了阅读的自由,实际上却是放任自流。教师的引导与升华,是归纳与概括,方法与导向的过程,是实现教师导向功能的重要环节,是师本、师生对话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