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阿姨的女儿读一年级。她说,自己的孩子看书、写字挺认真,就是反应有些慢,成绩一般。上周五,她的女儿回家,脖子上多了一条绿领巾,她觉得特别奇怪。仔细一问,女儿说,这是学校老师发的,班里戴绿领巾的同学将近一半。
“哥哥姐姐们都是红领巾,我觉得绿领巾不好看,可是不戴的话,老师会批评。”一个一年级的学生说,调皮、学习不好的学生就得戴绿领巾。老师要求上学、放学都不能解开,不然就在班上点名批评。
孩子们虽小,但也有自尊心。他们嘴上不说什么,但也隐隐约约觉得,戴绿领巾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不少戴绿领巾的孩子,一出校门,就赶紧把绿领巾摘下,装进书包里。
这一幕让不少家长的心里酸酸的。有些家长认为,这个规定,对孩子的心理有极大创伤。还有的家长说,学校这种做法有些奇怪:“红领巾是国旗一角,是少先队员的象征,绿领巾怎么能相提并论?”不少家长都说,学校没有征求家长意见,这个规定的出台有些欠妥。
“为激励上进,并非歧视”
“确实没想到,家长们会对绿领巾有意见。”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的冯老师说,设计绿领巾的初衷是对孩子加强教育培养。学校参考了外地一些学校的做法,也考虑到一些家长的特殊要求,并不是有意区分好学生和差学生。
冯老师解释说,一年级学生的不是全部同时加入少先队,一般分成两个学期完成。优秀上进的孩子肯定属于第一批,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属于第二批。没有戴上红领巾的孩子,回到家里会不高兴。因此,一些家长提出,希望老师能考虑其他变通方法帮助教育。
所以,学校委托制作红领巾的厂家,设计了同样大小的绿领巾。10月14日,学校组织开展了“红领巾胸前飘,阳光少年在行动”主题活动。活动根据学生意愿和班主任老师推荐,首批吸收50个少先队员,另有40个确定为“苗苗队员”,戴上了绿领巾。“苗苗队员”的寓意是用绿色来象征希望、健康成长,意在激励孩子用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加入少先队组织,并没有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
夏副校长说,作为一种教育探索,这种做法还没给上级部门汇报过。对佩戴绿领巾孩子的要求,和戴红领巾孩子的要求一样。如果有家长觉得不合适,老师可以考虑和家长协商,寻找妥善的解决办法,不给孩子造成影响。
绿领巾会让孩子自卑
对学校让小学生佩戴绿领巾的尝试,陕西省团省委副书记、少工委主任段小龙认为,这种做法违反了《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的规定,省少工委坚决反对。陕西省少工委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对少先队标志标识使用情况的清查,杜绝此类事件发生。未央区教育主管部门及少工委已经叫停“绿领巾”,责令学校,收回绿领巾并即刻召开专题家长会解释说明。
过去,在上海、北京、武汉一些地方,也曾出现过“绿领巾”,作为少先队员预备期的教育形式。但红领巾有特定含义,两者本来不是同一事物,这些做法已经被叫停。早在2004年,共青团中央已开始在全国追查“变色红领巾”。
对佩戴绿领巾可能对孩子心理上造成的影响,西安市教育学会会长许建国认为,尽管佩戴绿领巾的出发点是激励孩子成长,但红领巾、绿领巾都在校园内出现,不利于孩子对红领巾的认知与尊重。绿领巾虽不是差生的标识,但客观上已变相给孩子划分了等次,这容易让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自卑感,不利于心理健康。
据华商报、中国之声、三秦都市报
随着下课铃响起,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的小学生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排队回家。最先走出校门的是一年级学生。
最近几天来,这个队伍自然地被学生们佩戴的领巾颜色分成了两类:一半孩子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另一半孩子则戴着绿领巾。
“你学习不好,戴绿领巾,我才是真正的红领巾!”校门口,两个孩子嬉闹起来。一个戴红领巾的孩子嘲笑着另一个孩子的绿领巾。
来接佩戴绿领巾孩子的家长,表情明显多了几丝尴尬。
佩戴绿领巾,是学校的“激励”尝试。不过,对学校的这个做法,家长们并不买账。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