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跟骨骨折围手术期患者疼痛影响的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研究对象
选择20xx年3月-20xx年9月我院足踩外科符合纳入标准的行跟骨骨折切复内固定术的患者。
(二)研究标准
1、纳入标准
①符合急性单侧跟骨骨折诊断标准且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
②年龄含18岁,却0岁;
③文化程度为小学W上;
④手术方式均为腰麻下行外侧扩大型L切口,钢板螺丝巧内固定术;
⑤肝肾功能正常;
⑧患者无严重视力及听力障碍;
⑦本人自愿参与研究,签订知情同意书。
2、排除标准
①有智力及意识障碍;
②身体其他任何部位有活动性感染;
③陈旧性骨折;
④有严重器质性功能障碍;
⑤合并有糖尿病或痛风;
⑥有严重视力及听力障碍。
3、退出标准
①研究对象自愿退出;
②突发病情变化终止研究者;
⑨术中麻醉方式和手术方式改变者。
二、研究方法
(一)干预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4例跟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运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入院宣教、术前护理、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康复指导等。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FTS护理模式,
(二)评价方法
(三)伦理要求
1.取得医院伦理会的同意,与研巧对象签订知情同意书;
2.在研究过程中,患者要求退出,无条件同意患者的耍求;
3.本研究对象的所有资料对外保密。
三、分析与讨论
目的是请专家帮助判断所选的研究问题是否有研究价值,研究方法是否可行,科研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判断课题研究实施的前瞻性计划和依据,并监督和保证课题研究质量。科研课题开题报告应注重如下问题,以掌握其技巧,使护理科研活动顺利开展。
拟定课题名称要准确、规范,字斟句酌。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对象交代清楚,必要时可以把研究方法写出来;所用的词语、句型要科学、规范,似是而非的词语、口号式或结论式的句型不能用。课题名称必须体现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质,实验性研究要反映其基本要求,如处理因素和受试对象等。
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需深入
总之,护理科研课题的立项研究是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基础,开题报告是保证和提高护理科研课题研究质量的重要环节,对课题研究起到定位作用,对护理人员科研能力的培养更具有现实意义。
一、设计(报告)研究意义
肾脏是重要的排泄器官,如果肾脏功能完全丧失,导致体内代谢物积聚过多或排出过多,使体内的正常功能受到损害。近年来已有很多患者接受了同种异体肾脏移植手术,这给了很多慢性肾功能衰竭带来了希望。但是肾脏移植最容易出现严重的排斥反应,采取药物治疗等方法进行护理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肾脏移植术后的成功率。
二、设计(报告)主要研究的内容、预期目标
(一)主要内容
总结肾脏移植术后的临床护理体会。针对患者具体病情专人护理、输氧、病情观察、休息与体位、并发症的的护理及预防、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
(二)预期目标
及时准确了解病人病情变化,以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对患者进行对患者进行最终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三、设计(报告)的研究重点
(一)研究重点
肾脏移植术后的病情观察内容及综合护理措施。
(二)研究难点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以及患者口服用药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设计(报告)研究步骤(进度安排)
①XX年11月选题
②XX年12月科研设计(含任务书与开题报告)
③XX年12月查阅与收集整理资料
④XX年1月~2月报告写作、完成初稿
⑤XX年3月~4月反复修改后定稿、打印装订报告
⑥XX年4月准备答辩、现场或网上答辩
五、指导教师意见(是否同意开题,如不同意开题应写出意见)
一、题目(标题、文题)
l.概括:即用简短的文字囊括全文内容,体现全文精髓,使人一看就能对全文含义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引人入胜,便于记忆。
2.准确:用词应符合医学词语规范,准确表达论文的特定内容,实事求是地反映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做到文要切题,题要得体,防止题大文小或用过时词语,例如“肺癌护理”,肺癌治疗可用多种手段,如果此文是关于肺癌化疗期间预防化疗药物反应的护理,用此命题就显得题目过大,不够具体和准确。又如乙肝表面抗原在国际文献检索中已普遍用hbsag表示,再用“澳抗”就不够适宜。
5.基本格式:文题应居中书写,一般不设副文题,确有必要设时可用破折号与主题分开,亦应居中书写。长标题需回行时应注意词或词组的完整,并居中书写,使之匀称美观。
二、署名
1.单位署名:单位一般指作者从事本文工作时的单位。单位署名应标明所在省市的全称,便于编辑、读者与作者进行联系。单位署名的数量一般不超3个,署名位置应居文题之下,作者署名之前,居中书写,并与作者署名之间留空一格。单位名称前还应标明邮政编码。
三、内容提要
1.提要内容应扼要概括地说明本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宗旨和解决的问题)、基本步骤和方法(研究对象、研究途径、实验范围、分析方法等)、主要发现(重要数据及其统计学意义)和结论(关键的论点)以及经验教训和应用价值。着重说明研究工作的创新和发现,将研究中最具特色的内容和最独到之处反映出来。
2.写提要不宜列表、附图或引用文献。一般不分段落,内容能独立成章,文字一般以100—200字为宜(占全文的5%)。一般性护理科技文稿,如工作经验总结、个案报告、短篇的报道等一般不写提要。写提要后文末不再写小结。
3.提要应置于署名之下,正文之前,书写时与正方相区别,“提要”二字顶格书写,留空一格后接提要内容。
护理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医学检验和检验医学的名称
医学检验(临床检验)(clinieallaboratorytech-nology)是将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脱落物等标本,通过目视观察、理学、化学、仪器或分子生物学方法,并强调对检验全过程(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实行严密质量管理措施以确保检验质量;从而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实验资料。临床医师根据检验结果或数据,结合他所采集的详细完整病史;系统周密的体格检查,及上述实验的资料,再加上在不同病因选择下其他辅助检查如x线、心电图、超声波、同位素、内窥镜等一系列检查结果,进行科学思维及逻辑性分析,对预防保健、疾病诊断、治疗、科研积累等提供客观依据,这就是诊断学(diagnosis)。通过实验方法达到诊断目的,即称实验诊断(laboratorydiagnosis)。
近年来,随着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等发展,医学检验实现了四化即全实验室自动化(totallaboratoryautomationtla)试剂多样化、检查方法标准化、床边检查快速化,促使医学检验朝着高理论、高科技、高水平方向发展。因此,目前全球将检验与诊断结合即“检验医学”(laboratorymedicine)。这是一门以生物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等多专业为基础,面向临床各科的多学科结合的应用学科(欧、美、日不少检验医学含有临床病理(clinicalpathalogy)甚至成立临床化学、临床微生物学研究所)。除有技术人员参加外,还包括一定数量化学、毒理、微生物及临床医师共同参与检验技术、质量管理、开发新项目、开展科研活动等工作。由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如信息学、微机的广泛应用使各学科间关系紧密,学科间相互交叉渗透,产生不少新的学科如免疫血液学、免疫化学素。1985年建立的新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用来识别各种病原体的基因,鉴定遗传病、衰老、肿瘤等多发常见病的基因,近年来由于基因芯片(dnachip)的技术兴起可在1cm2芯片上同时检测数个到上百万个基因,因此我们深信检验医学在今后必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2、临床医学与实验医学关系紧密
临床医学的发展与实验医学的飞速前进密不可分,以临床医学与生物学三大工程(基因、细胞、蛋白质)为例,如dna合成技术,基因表达调控技术,各种电泳技术,细胞和器官培养技术,dna、rna提取技术,层析技术等都是21世纪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的聚焦。例如神经生物学迅猛发展,在生物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领域中,正在崛起的认识科学和行为科学,对精神世界进行研究成为可能,这对于人类思维发展有着无比深远的影响。又如基因技术不仅在遗传病、产前诊断、肿瘤、老年疾病等看到光辉前景,在这些疾病的预防、病程观察及治疗发挥作用,正常基因得以表达,从而使有缺陷的基因错误信息能够获得纠正,使细胞、器官功能恢复正常。通过上述,临床医学面向21世纪发展将对实验医学有更高的要求。
3、加强医学检验实验人员学习临床知识,接触病人
不看书,不上网就掌握不了新理论、新技术。此外,实践、实验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老年人尿检中注意到由于肾功能减退,尿沉渣成分有其特点,即所谓亚临床症状。南通医学院实验室人员中科主任、专业组长,主管技师以上人员每周安排1~2次去临床查房,学习临床知识;听取临床对检验结果可靠性的评价;解释医生疑问;将临床对实验室建议及时反馈给各实验室工作者及时改进工作。他们参加临床查房68次,应临床要求参加检验结果讨论共15次,对临床医师提出与患者临床表现明显不符的主要为血钾测定,还有胆红素测定、内生肌酐与临床不符。在意见中有近1/3为误解,如标本操作不当,护士直接从输液皮管抽血等及时得到纠正。检验对医师提出的意见做到当天调查、核实,并责任到人,以最快的速度改进,对医师提出建议暂时做不到的当面解释求得谅解和支持。丹阳人民医院还对检验与临床建立联系报告单制度,对不符的标本请临床医师写出具体意见,件件有专业人核查落实。此外,查阅可靠参考书对不常用的医学检验参考值和异常结果向临床解释等。这些对改善检验与临床的关系,提高工作人员责任心,提高检验质量都是很有益的。
4、医师到实验室主动与检验人员对话是加强沟通的积极措施
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传递和反应进程,以求思想达成分歧和感情的迟滞。
护患沟通:就是护士效劳对象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互相作用的进程。
护理任务:是以维护和促进安康、加重苦楚、进步生命质量为目的、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为人民群众安康提供效劳的任务。
研讨背景
随着全体护理形式的推行,国际有材料标明,99.45%的患者希望护理人员与其停止交流沟通,但是88.30%临床护士对沟通方式根本不理解,对沟通目的内容办法等也知之甚少。颜霞等[1],临床上80%的护理纠纷是由于沟通不良或沟通妨碍招致的;30%的护士不晓得或不完全晓得如何依据不同的心情采用不同的沟通技巧;83.3%的护士对沟通方式根本不理解;33.3%的护士以为对患者及家眷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应不加理会。有研讨发现,77.78%的患者希望每天与护士交谈1次。这两组数据中不好看出,目前护士的沟通才能与患者的沟通要求还远远不相顺应,相当一局部护理人员缺乏沟通的理念、知识和技巧。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肉体生活文明水平的不时进步,患者的价值观念、安康认识维权认识日益加强,对护理质量的希冀值越来越高,护患矛盾日趋
趋突出,加剧,护患纠纷的发作呈逐渐上升趋向[2],这种景象众所周知,有目共睹,这不只使患者(家眷)感到不称心,也严重困扰着广阔医护人员,障碍医学进一步开展。新的医学形式要求我们护理人员要走进患者,走进他们的生活,这就需求沟通,沟通既可肃清曲解与抵触,也可促进调和与密切[3]。在理想生活中,我们发现许多医疗纠纷的发作均与护患沟通妨碍有着间接或许直接的关系,而真正属于护理过失或护理事故的纠纷却微乎甚微。
因而,良好的护患关系对进步护理任务质量,预防护理纠纷的发作可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1、护患沟通的目的
目前,我国护患纠纷的发作呈上升趋向,成为以后社会矛盾的热点和难点[4]。在临床护理任务中,真正属于护理过失或护理事故的纠纷微乎其微,许多纠纷发作与沟通妨碍有着间接或直接的关系。20xx年1月~20xx年1月,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对全国326所医院停止了多项选择式的问卷调查,后果显示,由医患沟通不畅惹起的医疗纠纷发作率高达98.4%,在“医院外部要素”选项中,选择“由于医务人员效劳态度不好”引发纠纷的占49.5%[5]。由此可见,增强沟通,增加医疗纠纷是国际外共同的目的。
2、人员装备:
与病人停止无效的沟通,需求少量的人力资源,护理人力不够时,护理人员关于根本的医治和护理,都需求一种高节拍任务流程才干完成,没有工夫与病人停止充沛交流、沟通。目前,我国护士队伍严重缺编,供不应求,皮
均匀千人护士比例为1,而世界大少数国度千人护士比例为5以上,世界大少数国度,一个医生配2~3名护士,而我国医护比例为1∶0.6[6]1。而在爱尔兰,每个病区内护士与病床的比例为(1.0~1.5)∶1,在ICU护士与病床的比例为(3~4)∶1。护士由注册护士、执照护士及护士助理组成,遇有紧急状况则需求调动活动护士,这一局部护士次要来自于中介机构[7]。我国护理人员缺乏的现状,招致护理人员在临床任务中没有足够的工夫和精神与病人停止沟通。3知识零碎
3护患沟通的目的
在我国,病人主动的依从医生和护士的决策,医护人员对病人也仅限于根本的医治和护理,与病人沟通时仅限于满足医学需求的医学交流,较少思索其心思和社会、肉体、文明等各方面的需求。
在国外,护士紧紧围绕病人的需求,运用护理顺序零碎地护理病人,从生理、心思、社会、肉体及文明等各方面对病人施行全体护理;协助病人最大水平
地到达生理与心思、社会的均衡和顺应;护士的角色已不只是病人的照顾者,更是病人的教育者、征询者和安康管理者;病人有权参与对其医治和护理方案的决策等。
综上所述,我国的护患沟通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缺陷,护患沟通方式比拟陈腐,疏忽了患者心思素质等方面的看法。
本研讨旨在综合剖析国际外护患沟通研讨的现状和后人经历的根底上,研讨新的护患沟通方式,为临床护理任务提供根据,增加医疗纠纷,培育片面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吴玉霞,张士化,吴宏霞,等.从护理管理上防备护患纠纷[J].适用护理杂志,20xx,9:74.
[2]卢仲毅.从医患关系现状看医患沟通在医学持续教育中的必要性[J].重庆医学,20xx,3(4):385386.
[3]赵长云,范宇莹。谈非言语性沟通在护患关系中的使用[J].适用护理杂志,20xx,18(6):73
[4]张秀云,王庆珍.参照法律法规施行护理管理[J].护理学杂志,20xx,15(9):551.
[5]李承水,安秀玲,马素贞.增强护患沟通增加医疗纠纷的领会[J].齐鲁护理杂志,20xx,11(1):7576.
[6]黄人健.温故知新——瞻望20xx年的护理事业[J].中华护理杂志,20xx,42(1):5.
[7]吴爱丽,车爱红.爱尔兰医院护理见闻[J].护理研讨,20xx,21(1):89.
[8]胡国萍.护理人员护患沟通办法调查及对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xx,17:238239.
[9]DebraNestelandTanyaTierney,Roleplayformedicalstudentslearningaboutcommunication:Guidelinesformaximisingbenefits[J].BMCMedEduc,20xx,7:3.
【摘要】目的:对计划生育手术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对其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xx年5月-20xx年6月收治的324例计划生育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其心理特点,并给予护理干预,探讨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计划生育手术均顺利完成。结论:全面了解计划生育手术患者的心理特点,并给予一定的临床护理干预,具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心理特点;护理干预;计划生育手术
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人口的控制越来严格,计划生育是一项实现人口控制的有效措施,具有重要的作用。计划生育手术主要包括人工流产术、节育器放置与取出术、中期妊娠引产术和输卵管结扎术。患者实施手术,很可能会导致疼痛并引发一定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直接的影响。我院对324例计划生育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其心理特点,并给予临床护理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整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324例病例均为我院20xx年5月-20xx年6月收治的自愿接受计划生育手术患者,年龄为24-46岁,平均年龄为35岁,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可知:
(1)学历:18例为小学;160例为初中;146例为高中及以上;
(2)生育情况:73例为未生育,141例生育孩子为1个,110例生育孩子为2个及以上
(3)手术类型:158例实施宫内节育器放置与取出术,9例实施输卵管结扎术;134例实施人工流产术,23例实施中期妊娠引产术。所有患者计划生育手术均顺利完成。
2计划生育手术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
2.1术前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
2.1.1抵触特点及其护理干预
一些计划生育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前,会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并且会引发恐惧,不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会对手术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的术前护理干预工作,详细向患者讲解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患者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义务。
2.1.2恐惧特点及其护理干预
2.2术中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
部分计划生育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面对陌生的环境,加上受到手术室气味的刺激,在听见手术器械的声音后,会产生恐惧感,临床表现主要为心率加快、言语增多和面色苍白等。出现这种情况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感觉进行询问,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及时向患者解释,并对患者进行安慰,指导患者深呼吸,以平定心绪。护理人员在做各项准备操作时,应该让患者注意保暖,尽量减少患者的暴露,保护患者的隐私。同时,医护人员应保证轻柔动作,减少刺激声响。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可紧握患者的手,向患者传递温暖和支持,如出现紧急情况,应保持冷静,迅速反应,并给予患者心理支持,保证患者可安全度过手术期。
2.3术后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
3总结
计划生育手术是我国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的一项主要方法,对妇女来说是并非是机体疾患的需要,因此心理上对计划生育手术比较敏感。在实施计划生育手术前、中、后都会产生一定的心理情绪,对手术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根据患者心理特点,对其实施护理干预,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熟练掌握各项手术步骤,保持亲切和蔼的态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慰,消除患者不良情绪,以促进患患者的早日康复。
研究目的:
1、了解社会养老机构中老年人的需要满足现状。
3、了解成都市硬件设施较好的养老院供需基本情况。
研究意义:
1、为政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社会养老机构的服务提供依据
联合国在1928年通过并在全世界实施的“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指出:为年长者提供健康照顾,在此基础上寻求社会养老机构和家庭之间的适当平衡,国家和社会为弥补21世纪家庭养老的不足,提供更为合理、有效的养老方式和养老条件,并在政策和制度上提供有利的保障[1]。在老年人健康照顾方面,我国政府主导作用不明显,主要表现在推广社会养老意识方面的力度不够[3]。因此,通过对养老院老年人需求的调查研究,为政府对老年公寓开发商的政策、法律、方向做引导,以及对于老年公寓的服务质量做相应的规定和监督提供相应依据,同时也可以促进政府加强社会养老的推广和宣传,使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稳固发展。
2、为社会养老机构改进和提高服务质量进而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提供依据
我国的社会养老机构发展较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缺乏行业标准,普遍雇佣的是一些文化素质偏低的临时工或是一些下岗女工。这些服务人员并未经过专业培训,只是完成喂饭、送水等生活服务,无法考虑和满足老年人的心理、社会等方面的需求。为了进一步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推动养老事业的发展,有必要进行本研究,为养老机构改进和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依据。
3、为提高到养老院进行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的大学生的服务质量提供依据及指导
4、有利于拓展老年护理理论
国内外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
关于国外老年人需求满足状况,有人运用Z~R需求框架模型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人们普遍把经济需求放在第一位,其次是身体健康需求及居住环境需求、活动需求、心理健康需求以及自我发展的需求。Barbara等人使用生存质量量表(SF~36)对马萨诸塞州的门诊老年病人进行了社会服务需求调查,结果表明有生理功能需求的有49.48%,情感角色需求54.50%,缓解疼痛需求54.46%,心理健康需求65.74%,社会功能需求63.6%,保持一般健康需求的有52.50%,保持生命活力需求46.10%。
关于我国养老机构老年人需求状况,台湾有学者对养老机构内居住的残疾老年人未满足的护理照顾需求做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约有4.8%的需求未得到满足,这些需求主要有全范围关节活动、梳洗、营养教育、运输、信息等需求,影响这些需求未满足的因素主要有老年人的年龄、受教育水平以及健康照顾者的知识水平。1991年由中国老龄问题研究中心组织的“中国老年供养体系调查”,1994~1996年由华东师大等组织的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和香港地区进行的城市老年社会服务的调查与研究等多类研究,但这些调查和研究大多偏重于老年人的经济保障、医疗保障方面,专门针对养老机构老年人需求的调查较少。
3、发展趋势
因此,有必要通过了解成都市养老院老年人的需求情况及成都市养老院情况,为政府和养老机构改善养老院服务、限度满足成都市养老院老年人需求提供相应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