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动力疗法—让癌症患者活的更有尊严
一、原理和技术
光动力疗法是一种药械联用技术,其作用原理是利用激光的光化学反应,通过特定波长的激光激活肿瘤组织内选择性滞留的光敏剂,与肿瘤组织内的氧发生作用,产生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及一些自由基,通过氧化作用破坏肿瘤细胞结构,从而导致肿瘤细胞凋亡或死亡。PDT的作用机制大体可分为:单态氧作用、血管栓塞和免疫效应等。光敏剂、激光和氧是肿瘤光动力疗法的三大要素。到目前为止,光敏剂在恶性肿瘤中特异性富集的原理尚未明确。现有两种假说,一是肿瘤组织中极低密度脂蛋白比较丰富,二是肿瘤组织淋巴回流异常所致。
二、适应证及副作用
三、PDT优势在实体瘤治疗中的体现及临床意义
PDT最大的优势在于美容和保留重要器官功能。在美容方面光动力治疗跟其他微创治疗手段优势明显,比如体表尤其是头面部的皮肤癌、口腔癌、女性的外阴癌、男性阴茎癌等。保留器官功能则较多,比如牙龈癌、舌癌、喉癌、官颈癌、脑肿瘤、直肠癌、肛门癌等。对于头颈部肿瘤PDT可使肿瘤患者免于大手术和面容被毁的可能,对于直肠癌和肛门癌则有可能使患者免于变成“造口人”,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皮肤肿瘤和癌前病变皮肤肿瘤传统治疗方法如手术治疗容易造成患者面容、结构和功能等不同程度的损伤,放射治疗又会引起难以预料的并发症,有时会形成非常顽固的恶性溃疡无法处理,皮肤肿瘤对化疗又不太敏感,因此发展局部微创或无创治疗成为研究热点。由于PDT体表给药和体表照光方便可行,临床疗效确切,而且具有保存器官及容貌的优点,患者易于接受,特别对头面部、会阴部等特殊部位组织结构的保护和美容效果是传统治疗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因此PDT在美容和保留器官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其他治疗手段。因为PDT的有效杀伤深度只有5~7mm,因此对于超过7mm的皮肤肿瘤常规的体表外涂给药,很难达到根治目的,需要系统给光敏剂,必要时还需要做组织间PDT。另外对口腔癌以及女性外阴癌和男性阴茎癌也有美容和保留功能的效果。
喉癌的治疗以手术和放射治疗为主,但副作用较大,手术副作用往往会影响患者的喉功能,如导致发音、呼吸、吞咽功能等会遭到不同程度破坏,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显示PDT治疗喉癌的短期疗效确切,对保留喉功能有独特的优势,避免手术切除和放疗并发症的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PDT治疗喉癌疗效确切,但是对于癌灶较大的患者,因为治疗区域过大,往往会出现治疗部位疼痛和治疗区域水肿需要做气管切开等。
舌癌和牙龈癌舌癌是最常见的口腔恶性肿瘤,首选手术切除和放射治疗,但手术治疗后常引起舌功能缺失,放射治疗亦有患者耐受性差异及有可能导致舌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PDT与手术及放疗相比,副作用小,无严重并发症,患者易于接受,早期舌癌PDT能够保留语言和吞咽功能。尤其是口底癌,手术范围大且要破坏下颌骨,患者有破相的可能。如果能够在影像引导下(CT/MR/超声)的组织间PDT治疗,有可能达到手术根治的效果,且PDT重复性好,1个月后即可再次治疗,一旦疗效不佳再考虑手术补救。同样牙龈癌也属于口腔恶性肿瘤,常规手术治疗多要切除部分下颌骨,手术创伤大,光动力治疗能够最大限度避免手术创伤,保留患者下颌骨等重要器官的功能,使患者免于手术和容貌改变的可能。
脑胶质瘤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呈浸润性生长,术中难以将肿瘤完全切除,术后复发率高,目前术后常规放化疗都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由于胶质瘤复发多局限于原发部位或附近,因而局部杀灭术后残留胶质瘤细胞是预防或延缓肿瘤复发的关键。光动力荧光诊断指导手术可以很好解决胶质瘤细胞术后残留复发的问题,如果再加上PDT,则能更好地控制这个问题。保留功能对脑肿瘤至关重要。
多国资料显示体表PDT可用于治疗女性外阴和宫颈癌前病变,如宫颈上皮内瘤病变(CIN)、外阴Bowens病(原位鳞状细胞癌)等以及HPV感染。对于CIN患者手术治疗可能导致患者不育,韩国韩世俊等用PHOTOFRIN/PDT治疗育龄期宫颈CIN或宫颈癌患者,不仅肿瘤被治愈,且80%以上的患者都成功生育,这充分体现PDT在妇科肿瘤中的地位。我们也做过部分早期宫颈癌患者PDT疗效确切。
对于距离肛门5cm以内的直肠癌以及肛门癌,临床常规治疗手段就是手术根治肿瘤,并在腹部造瘘,患者即使根治肿瘤但是终生都是“造口人”,生存质量明显下降。如果用PDT先行治疗,一个疗程不能根治,可以用
两个疗程,不行的话再考虑造瘘,这样可能使很多患者免于变成造瘘人的可能。
光动力治疗有肿瘤选择性,且具有美容和保留器官功能的优势,对于头面部皮肤肿瘤、口腔癌、女性的外阴癌、男性阴茎癌、牙龈癌、舌癌、喉癌、宫颈癌、脑肿瘤、直肠癌、肛门癌等尤为突出。一旦PDT被作为常规治疗应用于临床,将使以上肿瘤患者明显受益。PDT肿瘤选择性好,能保护器官功能与美容效果;光动力疗法一让癌症患者活得更有尊严。
参考文献
1.Kaleta-RichterM.,Kawczyk-KrupkaA.,AebisherD.,Bartusik-AebisherD.,CzubaZ.,CielarG.Thecapabilityandpotentialofnewformsofpersonalizedcoloncancertreatment:ImmunotherapyandPhotodynamicTherapy.PhotodiagnosisPhotodyn.Ther.2019;25:253–258.doi:10.1016/j.pdpdt.2019.01.004.
2.KrupkaM.,Bartusik-AebisherD.,StrzelczykN.,LatosM.,SierońA.,CielarG.,AebisherD.,CzarneckaM.,Kawczyk-KrupkaA.,LatosW.Theroleofautofluorescence,photodynamicdiagnosisandPhotodynamictherapyinmalignanttumorsoftheduodenum.PhotodiagnosisPhotodyn.Ther.2020;32:101981.doi:10.1016/j.pdpdt.2020.101981.
3.OlekM.,KasperskiJ.,SkabaD.,WienchR.,CielarG.,Kawczyk-KrupkaA.Photodynamictherapyforthetreatmentoforalsquamouscarcinoma-Clinicalimplicationsresultingfrominvitroresearch.PhotodiagnosisPhotodyn.Ther.2019;27:255–267.doi:10.1016/j.pdpdt.2019.06.012.
4.GómezC.,AbellánR.,PalmaJ.C.Efficacyofphotodynamictherapyvsultrasonicscalerforpreventinggingivalinflammationandwhitespotlesionsduringorthodontictreatment.PhotodiagnosisPhotodyn.Ther.2018;24:377–383.doi:10.1016/j.pdpdt.2018.1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