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仍有部分人群对超声波抱着一种惧怕、恐慌的心态,日常不愿去了解,更不愿去接触。将“超声波对人体有害”这八个字深深刻入脑海。当得知身边的人要进行常规超声检查或其他具备超声波原理的排测项目时,反应多会比较激烈。其实这样的想法早该淘汰掉了。如果想要真正了解超声波,请务必看完此篇科普,希望能让你对超声波有所改观。
什么是超声波?
超声波属于波长较短的一种机械波,其频率高于20000Hz。在空气中所产生的波长普遍短于2cm。而且,超声波的传播机制必须依靠介质进行,且无法留存与真空环境之中。与空气中传播的距离相比,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距离会相对更远一些,但又因其产生的波长长度短,因此在空气中则极易出现损耗,容易呈散射状消失,大不如听声及次声波传得远。不过也正因波长较短,因此它所具备的方向性更好,穿透能力也更强,更易于获得较为集中的声能,因此对碎石、清洗、杀菌消毒等医疗工作。因此,超声波不仅在医学领域中常见,工业上更是将其广泛投入应用。
超声波治病机理是什么?
1.机械效应
超声在介质中前进时所产生出的效应,可引起人体多种反应表现。比如组织细胞内的物资,会在超声的细微影响下,使细胞旋转、细胞浆流动、摩擦,从而产生一定的细胞按摩作用。这是因为超声波治疗独有的特性,可以有效改变人体细胞膜的通透性,还能在刺激细胞半透膜的过程中,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细胞缺血、氧的状态、加速血液及淋巴循环、改变蛋白合成率等。最终致使细胞内部结构发生有益变化,让人体坚硬的结缔组织变得松软并具有一定的可延伸性。
因此,结合超声波的机械作用,可增强机体渗透、提高代谢、软化组织、促进血液循环、刺激细胞功能及神经系统,从而得到独特且高效的临床治疗意义。
2.物理效应
(1)触变作用:超声能帮人体的肌肉和肌腱起到一定的软化作用,以及治疗一些与缺水有关的病理问题。比如肌腱、关节、韧带退行性病变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变。
(2)弥散作用:超声波不仅可以提高生物膜的通透性,还能使细胞膜对钾,钙离子的通透性发生较为明显的改变。以便于增强生物膜的弥散过程,加快代谢、促进物质交换、改善组织营养。
(3)空化作用:超声波在液体介质中进行传播时会产生声压。当所产生的的负声压超过液体内聚力时,液体中出现细小的空腔组织,即为空化现象。此类形成不仅能使细胞内钙水平出现增高,还能将细胞功能进行改变。
(4)消炎、修复分子及细胞:结合超声的治疗特性,可时体内组织的pH数值向碱性方向发展。还能有效缓解患者炎症时伴有的局部性酸中毒反应。同时,超声可能会影响整体血流量,从而产生一些至炎作用,同时抑制并起到一定的抗炎作用。不仅能促进血管生成,还能有效抑制或促进损伤修复和愈合过程,从而达到清理、激活、修复受损细胞组织的过程。
(5)聚合作用与解聚作用:水分子聚合的具体流程,是将多个属性相同或相似的分子,合成一个比较大的分子过程。而大分子解聚则是将大分子转为小分子的过程。如此便可使关节内多生水解酶和原酶的活性增加。
总而言之,小剂量超声波减轻神经存在的炎症反应,进一步促进神经损伤愈合,减轻疼痛;
还可以改善患者眼部循环问题,针对眼内出血、玻璃体浑浊、视网膜炎、外伤性白内障等问题有着较好的疗效;
小剂量超声波可以进行多次透射,同步促进患者的骨骼生长及骨痂形成;对组织出现损伤的创口同样具有刺激结缔组织增长的作用,特别对于部分浓缩纤维组织,最终效果更为显著;
超声波还可有效提升皮肤血管的通透性,让皮肤增加汗腺分泌,促进皮肤排泄,同时增强真皮的再生能力。
具备超声波特性的医疗设备有哪些?
超声波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其中所具备超声波特性的设备有:B型超声诊断设备、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诊断设备、M型脉冲反射式超声诊断设备、医用超声雾化器、医用超声测量水听器、超声多普勒胎儿心率仪、超声多普勒胎儿监护仪、超声洁牙设备、医用超生诊断仪、超声妊娠检查仪等。数量之多,效益之广,可见超声波在医疗领域内的重要性及优越性。
如上述所言,超声波不仅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反而可以为部分局部存在病变的患者进行合理且有效治疗,还能实时检测孕产妇腹腔内胎儿的具体状态,为医学界带来了无限可能。因此,大家不必对超声波感到害怕,更不应该对其加以抵触。当身体出现问题,需要超声波进行检查或治疗时,请大家将心放宽,只管遵照医生的建议去做,为自己的身体健康负起“真正”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