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做好牲畜口蹄疫防控工作,确保我区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1.2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造成的损失,并保障应急人员的安全。
分级负责。根据其严重性、可控性、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分级设定和启动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和指挥权限。
依法规范。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依法实施应急预案。
摘要:在我国的猪牛养殖中,口蹄疫是最常见的传染性疫病之一,这种疫病对猪牛今后发育的影响是非常不利的,导致的结果就是猪牛很晚才能出栏,因此对于养殖这些猪牛的养殖户,其经济损失是非常大的。基于此,本文就口蹄疫在猪牛养殖中的防治进行了研究,一方面阐述了猪牛患口蹄疫时的症状;另一方面阐述了防控猪牛口蹄疫病的措施分析。
关键词:口蹄疫;猪牛养殖;症状;措施
口蹄疫主要在偶蹄动物身上发生,如猪、牛等,发病率非常高,也很容易受到感染,养殖户在猪牛养殖时都将很多猪牛圈养在一起,一旦其中某一头猪牛感染了口蹄疫,而养殖户又没有及时进行防控,这样口蹄疫很容易就在这些生活在一起的猪牛身上扩散,不利于猪牛的健康成长,口蹄疫主要存在于猪牛的排泄物以及患病后溃烂的水泡中,如果患病是在妊娠期间,并且没有进行及时救治,那么乳汁中就会含有该种病毒,会传染给幼崽,这将不利于幼崽今后的成长,严重时会导致幼崽死亡。所以,必须要对口蹄疫病进行有效防控。
1猪牛患口蹄疫时的症状
2防控猪牛口蹄疫病的措施分析
今天是:2006年3月2日星期四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关键词】口蹄疫流行
口蹄疫(footandmouthdisease,FMD)作为人畜共患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流行。在国际贸易日趋繁荣、物资交流和旅游活动日益便捷的情况下,许多国家都有可能再度遭到口蹄疫的侵袭。口蹄疫严重危害畜牧业的发展,给牧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也可使对外贸易和旅游业遭受惨重损失。全世界每年由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达数百亿美元,口蹄疫的暴发已经影响到国际关系、国家声誉和经济发展,在某些流行过程中病毒还可发生变异,也给防控和消灭口蹄疫带来困难。进一步了解其病毒的本质和流行规律、病源及传播方式、临床表现及防制措施等对该病的控制有着现实意义。本文对其国内外的研究做一综述,为口蹄疫的防治工作提供基础依据。
1口蹄疫流行状况
口蹄疫俗称口疮、蹄溃、鹅口疮。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国际兽疫局(OIE)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国际动物卫生法典中将其列为18种A类家畜传染病之首。该病以病毒为载体,传播速度快,途径广,易感畜几乎100%发病,死亡率虽然只有2%~3%,但除动物死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外,患病期间和患病后其肉、奶产量下降及种用价值丧失也可造成较大损失。口蹄疫于1514年首次在意大利发现,之后时有暴发流行,且多在冬春季节,夏季很少。最近几年,口蹄疫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甚广,欧、亚、非和南美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成为口蹄疫的重灾区〔1〕。1999年全世界有近40个国家和地区发生了口蹄疫。2000年韩、俄、蒙、日、南非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均发生口蹄疫。2001年,口蹄疫在英国卷土重来,并在欧洲广泛蔓延,给英国造成约90亿英镑的经济损失。我国是口蹄疫的老疫区,建国前的半个世纪口蹄疫总的流行情况是农区少发,牧区多发,没有停止过,有时是大流行。建国后口蹄疫曾发生4次大流行。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口蹄疫暴发流行的危险性也相应增加。
2病原和传播方式
本文作者:孙全煜工作单位:临夏州农业学校
存在的问题
解决方法
镇、场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
冬季是牲畜口蹄疫疫情高发季节,近期国外部分地区口蹄疫疫情不断发生,而且呈现扩大和蔓延趋势,疫情形势十分严峻。为进一步加强我区牲畜口蹄疫防治工作,巩固成果,确保疫情稳定,我办决定从即日起至2009年4月底为全市防五戒严期。在此期间,镇场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要提高认识,严密组织,认真做好如下工作。
一、强化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要提高对牲畜口蹄疫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牲畜口蹄疫防治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区政府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的总体要求,成立由政府主管领导负责、有关成员单位参加的牲畜口蹄疫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口蹄疫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布置、监督检查和考核验收工作。指挥部各成员要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今冬明春口蹄疫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不发生口蹄疫疫情。
二、加强组织,提高免疫密度。
疫苗免疫注射是当前预防工作中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镇场要做好疫情普查,掌握免疫状况,认真组织口蹄疫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免疫密度确保到达100%。要求镇场对防疫员开展疫苗保管、免疫操作、消毒常识等内容的技术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技术要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实施免疫,确保免疫接种安全,并做好登记造册,认真填写“动物免疫档案”,做到记录完整、内容清晰、溯源有据。同时本着“早、快、严、小”的原则,开展疑似疫情处置的技术培训工作,把可能发生的疫情危害减少到最小。
2018年,我市严格按照全省无疫区建设要求进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无疫区及免疫无口蹄疫区缓冲区稳健运行,根据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维持运行总体目标要求,切实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完成情况
(一)安排部署情况
下发了《关于做好2018年春季动物防疫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做好2018年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召开了部署会议。
(二)防疫开展情况
根据省市的部署,经过认真组织筹备,全市分别组织召开了春季秋季防疫动员大会,同时市疫控中心向全市各乡镇发放所需疫苗及防疫物资,积极组织安排春秋季动物集中免疫工作。
各村委会:
为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扑灭牲畜口蹄疫、家禽禽流感疫情,确保全镇禽畜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实施<动物防疫法>办法》,制定本规定。
一、应急指挥系统
镇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统一负责辖区内的牲畜口蹄疫、家禽禽流感应急防防控工作。指挥部由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政委、指挥长,副镇长任副指挥长,成员由政府有关部门同志组成。指挥部办公室设在镇为民服务中心,具体负责收集和分析预测疫情所需的资金和物资,按照指挥部的决策,组织、协调、监督各村组、各部门落实本预案,提出疫情应急防控措施建议等日常工作。
二、疫情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牲畜口蹄疫、禽流感等疑似疫情,应及时向镇政府或县动物防疫监督所报告。镇动物防疫指挥部在接到疫情报告后,六小时内应立即派员到现场进行调查和临床诊断,对确认为疑似的,应立即向县储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及县人民政府报告,并在12个小时以内将情况报到上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
为有效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情,实现“力争不发生,确保不扩散”的防控目标,确保我县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方针,认真落实动物防疫双轨目标责任制,以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为重点,做好“四个强化”(即:强化免疫、强化监测、强化消毒、强化监督),狠抓综合防控措施的落实,实现“两个确保”即确保秋季动物防疫工作取得圆满成效,确保“力争不发生、确保不扩散”防控目标的实现。
二、任务目标
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免疫密度达到100%,群体有效免疫保护率达到80%以上;猪瘟、鸡新城疫免疫密度饲养场达到100%,散养户达到95%以上,群体有效免疫保护率达到80%以上;牲畜免疫耳标佩带率、免疫证持证率、防疫档案建档率均达到100%。饲养场动物产地检疫率、定点屠宰检疫率均达到100%,散养动物产地检疫率达到95%以上。
三、保障措施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预防为主、防检监结合”的原则,以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为重点,兼顾做好布病、狂犬病、炭疽、猪流感等其他主要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不断完善技术服务体系,提高疫情预警、预报、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理能力。狠抓强制免疫、疫情监测、检疫监督等综合防控措施,确保重大动物疫病有效防控,确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曹妃甸论坛期间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二、工作目标
㈠疫情控制目标。加大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情控制,力争无疫情,确保有疫不扩散。
㈡免疫密度目标。高致病性禽流感,对所有家禽实行强制免疫,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疫家禽免疫密度达到100%,存栏家禽的免疫抗体合格率保持在70%以上。口蹄疫,对所有生猪进行O型口蹄疫强制免疫,对所有牛、羊等进行O型-亚洲I型口蹄疫强制免疫,所有奶牛进行A型口蹄疫强制免疫,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动物免疫密度达到100%,存栏家畜的有效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对所有生猪使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进行免疫,重点加强母猪配种前和仔猪断奶前的免疫,免疫密度达到100%。猪瘟、鸡新城疫,对所有猪、鸡分别实施猪瘟、鸡新城疫的全面免疫,应免动物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布病、狂犬病等其他主要动物疫病,对漏免、新进、新生和群体免疫合格率达不到要求的家畜及时实施布病补免工作;对所有犬实施强制免疫,免疫密度达到100%;对近3年之内曾发生过炭疽疫情的镇易感牲畜进行免疫,做到应免尽免。
㈢疫病监测目标。按照《2009年*市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免疫方案》和《2009年*市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要求执行,并按时完成任务。加强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的抗体监测。加大布病、结核病监测力度,对检出阳性或疑似阳性的,按照有关政策和规定程序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