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观念冲突导致的舆情风险通常具有以下几个共性:
l非观念持有者,很可能在初次听到该类观点时感觉“无所谓”,或在听到某一方观点时直接接受该方观点。这让舆情风险的识别难度大大增加。
l观念分歧明显:不同群体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存在显著差异,导致激烈讨论甚至对抗。
l情感投入强烈:各方对自身立场的情感投入极高,这种情感驱动的行为和言论容易在社交媒体上迅速扩散并发酵,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
l网络平台的放大效应:社交网络的放大效应使争议话题迅速传播,并可能出现观点极端化的小群体。
以下章节将具体探讨几类典型的观念冲突及其带来的舆情风险,包括流浪猫狗处理、食用狗肉争议和端午节祝福语选择等。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探讨在政府工作中如何识别和应对隐性舆情风险,促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稳定。
·喂养与关怀派:一部分公众基于爱心和动物福利考虑,倾向于喂养流浪猫狗,认为这是展现人性温暖和社会文明的体现。他们通过个人或组织形式,自发投喂、收容,甚至倡导建立流浪动物庇护所。同时可能存在部分宠物用品/服务供应商为获取利益而推动这方面的话题散播。
·生态与安全忧虑派:另一部分公众担忧流浪动物过度繁殖会破坏生态平衡,携带并传播疾病,以及在某些情况下对人造成伤害,主张采取更为严格的管理措施,如绝育控制数量、鼓励领养代替购买、不能放归野外,并在确实威胁到人类安全时考虑人道扑杀。
这两类人群都是从善意出发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但却因结论冲突而形成对抗局面,在互联网平台的算法加持下已经形成了部分具有极端观点、或有组织性的群体,导致该类问题的舆情风险大大增加。
下面我们按不同公职工作分类讨论其舆情风险。
公共服务
常见风险场景
不当措施
正确应对
公共安全工作
社区中流浪狗威胁儿童安全而引发报警,居民要求处理这些流浪狗。
过度强调保护流浪动物,采取拖延措施,导致居民对流浪狗安全问题的担忧加剧,引发不满。
简单粗暴地大规模扑杀流浪狗,特别是部分血腥场景被拍摄在互联网上传播。
环境保护工作
流浪猫狗大量繁殖,影响当地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环保人士要求采取措施控制其数量。
采取极端的控制措施,如大规模扑杀,忽视动物保护团体和公众的意见,引发动物保护人士的不满。
过度强调流浪动物保护,忽视其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导致生态环境保护支持者的不满。
采取科学的控制措施,如绝育、领养等,减少流浪动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动物保护组织和环保组织合作,制定综合治理方案。宣传部门应加强对流浪动物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宣传,引导公众参与科学管理。
宣传工作
在宣传中偏向某一观点,如过度强调流浪动物对环境的危害或过度宣传保护小动物的重要性,忽视另一部分公众的意见。
片面宣传保护流浪动物,忽视流浪动物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安全的影响,导致环保和公共安全支持者的不满。
片面宣传流浪动物的危害,忽视其保护和善待的重要性,导致动物保护支持者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