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昆士兰精神健康研究中心的几位研究员在2023年12月2日出版的《精神分裂症通报》(SchizophreniaBulletin)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发现养猫的人患精神疾病的概率比不养猫的人高两倍以上。这里所说的养猫人包括猫的主人、常去撸猫的朋友,以及所有曾经被猫咬(抓)伤过的人,涵盖范围还是很广的。
猫与精神疾病之间的联系早在1995年的一项研究中就已被发现,当时那篇论文的作者认为原因在于养猫的人很容易感染弓形虫(Toxoplasmagondii)。这是一种以猫科动物为终宿主的寄生虫,当它感染其他中间宿主(比如人)后会入侵后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其行为。
图|视觉中国
澳大利亚是一块被发现得较晚的大陆,有猫的历史并不长,人口密度也很低,本地鸟类很可能还没有学会适应猫的存在。那么美国的情况又怎样呢?据统计,美国的猫每年要吃掉24亿只鸟,间接导致今天的美国鸟类总数比1970年下降了29%。
根据这篇论文的统计,在这2000多个物种当中有将近一半是鸟,占已知鸟类物种总数的9%;其次是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分别占已知物种总数的4%和6%。另外,猫的食谱中还包括很多昆虫,比如蝴蝶、蛾子和蜻蜓。加起来一共有347个物种属于濒危动物,包括帝王蝶和绿海龟(猫吃幼龟)等。
论文作者指出,大部分杀戮都是流浪猫造成的,而这些流浪猫大都是从家里跑出去的,再也无法重新变成家庭宠物了。曾经有不少动物保护组织呼吁将这些流浪猫抓起来做绝育手术,然后再放归自然,但论文作者认为,除非对全球所有的流浪猫进行大规模持续的高强度绝育处理,否则对减少流浪猫的数量起不到任何效果,因为很多爱猫人士会经常喂养流浪猫,另有很多猫主人不忍心把猫关在家里,这两种行为会导致流浪猫的数量持续增加。
作者建议各国政府修改政策,将流浪猫当作入侵物种来管理。另外,作者呼吁全球爱猫人士不要放养,而是坚决把猫关在家里。一只关在家里的宠物猫不但不会去抓野生动物,还有可能控制家里的老鼠,对保护地球生态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