鲧帝尧之时,洪水滔天,尧求能治水者,皆曰:“鲧可。”尧曰:“鲧,负命毁族不可。”四岳请试之。鲧治水九年,功用不成,舜视鲧治水无状,殛之于羽山以死。注云:鲧死化为黄熊,入于羽渊。(夏本纪)鲧,是颛顼帝之子;夏禹王之父。性情顽戾,相貌丑恶,时人称他为梼杌,为当时四凶之一。尧帝时,洪水氾滥,横流天下,田园湮没,民不聊生,灾害惨重。尧帝急于寻求能治水者,四方诸侯之长者举荐鲧担任,尧帝说:“鲧,违逆先王教命,谤訾亲族,不宜任用。”四方诸侯之长者说道:“鲧刚僻劲悍,体粗力壮。适于承当此任,请试用之。”尧帝始命鲧治水。鲧受命后,大兴徒役,周城作九仞之堤,不用疏导而用以堵塞洪水。结果,劳民伤财,徒费九年时光不但毫无成效,洪水灾害更是惨巨。其时,舜正摄天子政事,巡守行视,见鲧治水无状,百姓遭受其殃,年年剧增。即奏知尧帝,请诛鲧以谢天下,尧帝准奏,下令将鲧处死于山东省蓬莱县东南之羽山。鲧死后其神识化为黄熊(三足鳖)入于山下之羽渊。
武丁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于冢宰。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中。(险。亦作岩。傅说版筑之处。)见武丁。曰是也。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殷本纪)武丁是殷代中兴皇帝—殷高宗。殷代自盘庚中兴后,他的弟弟小乙即位,国运又衰微,小乙崩,传位给儿子武丁,他想振兴殷朝,然而朝中没有良好的辅治官,因在父丧丁忧期间,将朝政大权委大宰,自己退藏亮阴(注一),恭敬静想复国兴邦的方法,三年不问政事。丧满,求贤之心更加恳切,日夜无间,精诚感通,一天梦上天赐一圣人,名叫说,来辅国政,心中大喜。第二天临朝,观看朝中大臣,都不合梦中所见。因此画了像,命百官到民间查访。那时,说正和一群泥水匠在筑墙,被官吏们找到了,带回宫中,武丁见了惊喜的说:“正是梦中所看到的人。”和他谈论治国安邦之道,说应答如流,果然是才能出众,见识超凡的圣人,武丁非常高兴,自此任用说为宰相,赐姓傅,称傅说,国家的大事,必定和他商议,因此国泰民安。“注一”亮阴—天子居丧之庐
武乙帝武乙。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天神不胜。乃僇辱之。为革囊盛血。仰而射之。命曰射天。后猎于河渭之间。暴雷震死。(殷本纪)殷朝自盘庚中兴以后,经过八传,由武乙继承王位。武乙荒唐狂傲,暴戾无道。臣民怨恨,但不敢表露。他甚至想和天一争长短,来炫耀自己。先命人造一偶像当作天神,以能分胜负的游戏,和天神一决胜败,派一人代表天神,结果天神不能获胜,便认为天神无能,于是用刑戮加以侮辱。又令左右用皮革作囊,装满血液,悬吊空中,自己挽弓搭箭,仰面射去,直到血流满地才罢手,自夸为射杀天神。后来武乙到黄河渭水之间打猎,突然乌云密布,雷电交作,终遭暴雷震击而死。武乙在位不过四年而已。
周宣王宣王。杀杜伯而无辜。后三年。宣王会诸侯田于圃。日中。杜伯起于道左。衣朱衣冠。操朱弓矢。射宣王。中心折脊而死。又国语云。杜伯射王于鄗。(周本纪注)宣王,是厉王的儿子,名靖。初年承继厉王衰弱朝政,立志改革,任用贤臣,恢复文武成康的盛世,可称为明君。可惜晚年,偶闻童谣,不听忠谏,妄杀无辜上大夫杜伯。过了三年,宣王大会诸侯于东郊旷野游猎,到了中午,罢猎回朝途中,突然见杜伯阴灵出现于道路左边,穿红衣,戴红帽,手拿挽红色弓箭,对准宣王发射,箭中心脏,一声惨叫,跌在马下,折断脊骨而死。又国语记载说:杜伯射杀宣王的地点是在鄗(今陕西省长安县西南)。“按”:杜伯无罪遭杀,含恨而死,嗔恚积于神识,为求报复,化为厉鬼索命。这是历史上最早的怨鬼报仇因果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