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个思维误区(上)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01.10广东

1、幸存者偏差——为什么我们应该造访失败者墓园

胜利被弄得比失败更加明显。失败者不会写书,也不会为自己的失败做讲座。

常常我们会对我们成功的可能性过度乐观。成为一个摇滚明星,成为一个知名作家的概率很小很小。创业公司顺利成为上市大公司的概率也很小很小。

当我们是成功者团队中成员时,这个效应更加危险。即使成功主要是因为巧合,你也会找到一些因素作为你们成功的原因。

2、泳将身材错觉——哈佛让你更聪明吗

游泳运动员身材很好。于是相比其它运动,有人选择了游泳运动,想改善身材。但是游泳并不能让人身材变好。

身材好,是成为游泳运动员的因素,而不是结果。

许多人在哈佛学习。所以哈佛就是一所好学校吗?其实我们不知道。很有可能仅仅是严格的入学生源筛选。

MBA会提升你未来的收入?虽然统计数据有差异,但可能跟MBA本身根本没有关系。

幸福的人容易满足,也常常告诫我们要知足。实际研究指出,有些人天生就是乐观,尝试变得知足幸福,跟尝试长得更高,没有多大差异。

当被鼓励为一些事情奋斗时,要注意别落入泳将身材错觉。照照镜子,对自己诚实一点。

3、聚类错觉——为什么云朵中会看出形状?

有人从录音机背景音中听到超自然声音,有人从咬了一口的面包中看到圣母或耶稣。

你会在云朵中,石头纹路中看到什么东西吗?

人类的大脑主要工作就是寻找模式和规则。如果没有,它就创造一个。

有人炒股、买彩票,从中也去找规律。即使开始几期满足规律,但后面终归是随机的。

人们总是想从随机中找出点规律来。我们很难接受有些事情就是随机发生的。

二战时候,德军因自动火箭精度很低而随机轰炸英国。英国人却从炮声中,总结出规律,下次炮击会在哪里。

当我们发现什么规律的时候,多怀疑,先考虑是纯巧合。当完全符合时,找个数学家,统计上验证一下。

4、社会认同效应——如果五千万人都做了愚蠢的事,它还是愚蠢的

个体会感觉,当自己与其他人行为一致时,自己的行为就是正确的。

越多人表现出某个行为,这种行为也就越被认为合适的。

社会认同效应是泡沫和股票市场恐慌后面的魔鬼。

一些心理学实验证明,单独完成绝不会出错,但在前面几个托故意出错时,会有1/3可能跟随出错。

喜剧和talkshow利用了这一点,在笑点处插入笑声,引导观众笑。

当宣传说某产品被最广泛应用时,要特别小心。产品并不是买得最多而最好。

5、沉没成本谬论——为什么应该忘掉过去

“我们已经投资了这么多,已经努力了这么久。如果现在停止,就白费了”

“这段关系我已经投入这么多精力,直接放弃是错的。”

美国持续投入越战,也是因为这个。“我们已经牺牲了这么多,现在放弃就是个错误。”

理性的思考,需要忘掉过去。不管你已经投资了多少,只有你对未来成本和收益的评估是关键的。

6、互惠心理——拒绝免费饮料

人们有极大的不舒服,当欠别人东西的时候。

需要NGO和慈善机构都是“先给予后索取”的策略。

即使已经知道这个效应,要丢掉免费的东西,也很不容易。

潜在的客户邀请你参加活动。一个月后,到了安排订单了;不想欠着别人,就退让,给那个新朋友一个订单。

这也算是一个古老技巧了。原始社会,当自己猎到食物的时候,会让整个群体共享,这样在自己猎不到食物的时候,有人可以免于饥饿。

互惠心理,是个好的风险管理策略。如果没有互惠,也就没有经济。

但是它也有丑陋的一面:报复。从此陷入恶性循环。耶稣告诫我们要忍耐这种行为以终结它。但毫无疑问很难做到。

当超市里面有人向你提供尝尝酒、奶酪,最好拒绝,如果你不想自家冰箱充满不想要的东西。

7、证实偏差1——注意特殊案例

证实偏差是所有错觉的始祖。

当一个新信息出现时,我们倾向于让它与我们已有的理论、信仰相兼容。对于反面案例,我们很容易忽略。

这很危险,因为“事实不会因为被忽略而停止出现。”

巴菲特说:“人类最擅长做的事情是,想办法理解所有新出现的信息,让自己之前的结论仍然正确无误。”

达尔文的做法:每当出现与自己理论矛盾或例外时,非常重视,并立即记录下来。他清楚地知道,大脑很容易主动忘掉这些例外。

8、证实偏差2——谋杀最亲爱的

我们被强迫建立起关于投资、经济、事业等的信念。大部分都是假设,越模糊的地方,证实偏差就越严重。

无论你相信“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你都会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很多例证证实他们,同时你也会忽略很多反例。

宗教信仰是证实偏差的绝佳滋生地。信仰者总是找到上帝存在的证据,虽然他从来没有在大众中显现过。

商业记者更是如此。“谷歌如此成功,因为它自带创新基因。”写作者并没有考虑找反例,即挣扎要倒闭但很创新的公司,不创新但繁荣发展的公司。

自助或快速致富的书,讲更多这种故事。

互联网也是证实偏差发展的沃土。我们喜欢的网页反映着我们的价值。现在许多网站会为我们定制内容。我们无法避免地落入相同思维的圈子里,进一步加强了我们的偏见。

为了战胜证实偏差,尝试写下你的信仰,不管是世界观、投资、婚姻、健康、饮食还是事业策略,然后出发去寻找反例。

刷新跟老朋友一样的认知,很艰难但很有必要。

9、权威偏差——不要屈从于权威

心理学实验:要求实验者电击别人。实验者自己不忍心看着别人被电击。但教授示意继续后,大部分人都继续电击,一半以上都达到了最高的450V。

喜欢支配别人的CEO的公司中,雇员更容易保留自己的少数意见。

权威往往还喜欢加强自己的状态。医生和研究员喜欢白色工衣,国王戴王冠,军队戴军章。

当你准备做决定的时候,仔细想想哪些权威对你产生了影响。当你遇到的时候,尽可能去挑战他们。

10、对比效应——让你的超模朋友留在家里

我们判断一些东西美丽、昂贵、大,通过另外一些丑、便宜、小。

我们很难有绝对评判。

当我们开6万的车时,3千的皮椅也合适。

有人愿意为节省10块钱步行十分钟,但当他们穿着1000的衣服,根本就不可想象。逻辑上说,两种情况下,不应该有不同的决定。

商场的打折也是因为这个。100元打7折,比一直是70的好像更吸引人。

股票已经跌了50%了,这是很好的价值了。但其实唯一决定因素是,这个点看这支股票的价值。

我们的弱点是:无法注意到很小的逐渐的变化。

魔术师通过碰触你其他身体部位,不知不觉解下了你的手表。我们也注意不到因为通胀,我们的钱在贬值。

由于被超模轰炸,原来很漂亮的人也仅仅是一般漂亮。如果你去与对象见面,记着不要让你的超模朋友陪同。

11、可用性偏差——为什么相比于没有地图,我们更倾向于错误的地图

k开头的英语单词多,还是第三个字母是k的单词多?大部分选k开头的单词多。因为我们可以迅速想到k开头的单词,但很难想到第三个字母是k的单词。

我们通过最容易想到的例子来搭建了一个世界。

这是很可笑的,因为事物不会因为我们常常想起它而更频繁地出现。

我们头脑中也有不正确的风险地图。我们系统性地过分夸大飞机失事、谋杀的可能性。

大声的、闪亮的、突出的,我们会放大其可能性;无声的、看不见的,我们常常降低其可能性。

医生也容易陷入这个误区。他们有最喜欢的治疗方案,经常按照他们知道的方案进行尝试。如果他们遇到全新的病例,他们不会说不知道,而是给出他们最熟悉的方案去尝试。

你只需要多提起几次“因果报应”、“生命能量”、“UFO”,人们就会相信它们,都不需要是正确的。

12、变好之前会更差错觉——听到“nopainnogain”要特别注意

企业请了个顾问,顾问告诉CEO一个方案,但说变好之前会更差。

这样如果事况真的更差,那就验证了预测。如果事况直接变好了,那大家都开心。两种情况下都赢了。

如果你是一个总统,你不知道怎么去管理国家。怎么办呢?预测“前面是最艰难的一年,请国民勒紧裤腰带”

请注意,确实有时候,先变坏再改善的。比如换工作,业务重组。但一般我们可以看到迅速的改善,如果措施有效的话。里程碑应该是清楚可见的,看这些。

13、故事偏差——甚至真实故事也是谎言

两个故事:a、国王死了,王后也死了;b、国王死了,王后因为悲伤也死了。你更容易记住哪个?显然第二个。因为第二个有“意义”,而第一个是纯粹的事实描述。

人类先用故事来解释世界,在他们开始科学思考以前;预测术也比哲学更早问世。

媒体中更是充斥着这种故事偏差。

从个人故事到全球事件,我们都倾向于制成有意义的故事。但是这样曲解了事实,也降低了决策的质量。

每当你听到一个故事的时候,问问自己:谁给的故事?他的目的是什么?他想隐藏什么?

故事的真实目的是:给我们一个错误的认识,让我们冒更大的险。

14、事后聪明偏差——为什么你要记日记

没人预料到2008年金融危机,没有商业记者预见到google的优势。事后聪明让我们错觉认识自己的预判能力。

试验指出,认识到这种偏差的人犯同样多的错误。

跨过这种偏见的方法:记日记。

写下你对政治改变、事业、自己体重、股票市场的预判。然后经常去回顾自己的笔记,对比现实。

你会发现,自己是多么糟糕的预见者。

同时也不要忘记去读历史前人的笔记、日记、档案。读5年、10年前的报纸,你会发现世界是多少不可预测。

15、过分自信效应——为什么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和知识

巴赫写了多少乐曲?美国总鸡蛋生产量是多少?

试验者随便选题。选一个预计自己不超过2%错误的题。最终超过40%的比例错。

84%的法国人认为他们是好于平均的恋人。

93%的美国学生认为自己是好于平均的司机。

这种效应在男性身上更加明显。而且悲观者也同样会犯错。

总之,注意自己有高估自己的知识的倾向。对预测保持怀疑,特别是来自于砖家的。在各种计划中,支持悲观的那个。这样你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估事物。

16、司机知识——不要太认真对待新闻主播

知识有两种:真知识;司机知识:学会用来做展示的那种。

不幸的是,两者越来越难区分。

巴菲特给出了很好的规避方法。划定自己的“能力圈”。对于圈外的,你一知半解;圈内的,你凭直接都理解。然后你就停留在你的能力圈中。能力圈的大小并不重要。特别重要的是,你要知道边界在哪里。

小心司机知识。不要混淆了真正有知识的人和新闻播报员或者发言人。真正的专家清楚哪些他们不知道和那些他们知道。对于圈外的东西,他们保持安静,只是简单地说,“我不知道”;有些还带着一些骄傲。

17、控制错觉——你比你想的控制得少

球迷看球赛的时候,在电视机前大喊助威,认为他们会对球赛有影响。

我们倾向于相信我们对完全没有影响的事物产生影响。

噪声承受试验:A和B房间,B房间有一个红色按钮,不过完全没作用。B房间试验者承受力更强,因为他们认为对事况有控制按键。

洛杉矶的街头过街会有个按钮。这个按钮其实完全没有作用,只不过是为了让行人认为他可以影响交通。。。

电梯中的开关门按钮,好多也是完全没有连到控制电路的。

在开放工作区中,永远有人认为空调过冷,也有人认为过热。聪明的技术员会设计假的温度开关,节省电量的同时,降低抱怨。相当于是安慰剂。

联邦基金利率是隔夜利率,并不影响长期受益;但是股票市场会迅速反应。没人明白为什么隔夜利率会影响这么大,但是大家都相信了,所以他们就有影响了。

其他比如联邦主席的发言等等。

聚焦于那少数几个重要的你可以影响的事情吧。其它的,不要强求。

18、激励超反馈倾向——不要按小时给你的律师付费

法国殖民者在河内统治时期,为控制鼠患,通知没交一个死老鼠给政府,可以拿到一份奖励。结果许多老鼠确实被打死交给政府了,但也有很多老鼠被特意饲养起来。

好的激励系统包括意愿和激励。

银行奖励员工贷款数量,会导致很多风险贷款。

让CEO公开薪水,往往不会降低他们的薪水,只会往上推。因为没人想做最失败的CEO。

对律师、设计师、顾问、驾驶教练、会计,我们不要用小时付费,而要提前谈好整个项目的价格。

永远不要问一个理发师,自己是不是需要理发。

注意激励超反馈倾向。如果一个人或一个组织的行为让你困惑,问自己背后是什么激励。保证你90%可以找到原因。另外10%呢?是激情、愚蠢、紧张或者怨恨。

19、回归平均——医生、顾问、心理治疗的可疑效果

有个人,每当他的股票表现很差时,他跳一种雨舞。然后每次他的股票都会好转。

有个人后背疼,严重到无法走路了。他妻子就会带他去作按摩。第二天就会好转了。

回归平均:每当事情已经很糟糕时,往往会开始好转了。

有个部门经理,想激励员工精神风气,通过将3%表现最差的员工公示出来。

他发现不同次往往就是并一批人上榜了。很难说是通过上榜公示起的作用,因为有可能是正常波动。

忽视回归平均原理,可能会有毁灭性的结果,比如教师可能得出,惩罚比奖励有效的结论。

20、结果偏差——不要通过结果来评判决定

我们倾向于通过结果而不是决策过程来评判决定。

心脏外科手术的平均死亡率20%。三个医生,A,没有人死亡;B,一个人死亡;C,两个人死亡。你怎么评判他们的技能?

很多人会选A。

但是样本数太小了,得出的结论没有任何意义。

我们只能通过仔细观察手术准备、执行过程,了解这个领域的技能要求后,才能进行评判。

除非通过大样本量统计得出,三位医生的病人死亡率。

不要根据结果来评判,特别是随机性和外部因素起作用时候。

坏结局不代表坏决定。

记住为什么自己做了某个决定。你的原因是理性的和可以理解的吗?然后坚持自己的方法,即使上次因为运气没有成功。

21、选择悖论——少即是多

过度的选择摧毁生活质量。

太多选择导致内心决策无能。

试验:第一天超市推出24种口味果冻。随便尝,还带折扣。第二天,只推出六种口味。结果第二天比第一天多卖出10倍!顾客无法得出结论,最终决定不买了。

过宽的选择范围导致很差的决定。

你问年轻人,找对象什么东西是重要的?收到的回答是:智力、礼貌、善于倾听、幽默、好看等等。

但他们真选择对象会考虑什么呢?过去年轻人在一个村里,在村里一起上学的大概二十几个姑娘里面选择。对各个家庭也比较清楚。决定会考虑到上面几个主要方面。

现在互联网那么方便,无数的姑娘供选择。据研究,男性选择对象已经仅考虑一个因素:性感程度。

大量选择也导致不满足。越多选择,越不确定是不是正确选择。

你能做什么呢?仔细想好你的要求。写下你的评判标准。记住你无法做出完美的选择。所以,学会喜欢好的选择。

在无穷的选择面前,不是最好的才行,“足够好”才是最好的选择。

22、喜欢偏差——你真的喜欢我

我们越喜欢某人,就越倾向于从他那里买东西或帮助他。

销售员经常模仿潜在顾客的手势、表情、语言,还经常恭维他们。

所以如果你是销售员,让你的客户意识到你喜欢他们。如果你是顾客,要独立于销售员来评价产品,或者想象自己不喜欢这个销售。

23、禀赋效应——不要执着于物品

当我们卖某个物品时,相比买同一个物品时,我们倾向于认为它更加值钱。

我们更擅长于收集东西,相比于分散出去。这不仅解释了为什么我们让家里填满了垃圾,以及为什么邮票、手表、艺术品爱好者。

这个效应不仅对拥有物有效,对接近拥有的物品也有效。这体现在拍卖行中。

工作面试中,如果你申请一个岗位,没有回应,你都没关系。

但如果你到了最后一关,然后被拒了,失望情绪就比较严重了。理性上讲,两者并没有区别。

总之,不要执着于物品。考虑你的物品是上帝暂时给你的;它可能眨眼间就收回去了。

24、巧合——无法避免不可能事件

当评估概率的时候,我们很容易错误。当有人说“never”时候,我一般理解成比零大一些的概率。

很多不可能事件,其实是比较少发生但很可能的事件。

仔细去想想,其实我们应该惊讶的是它们居然没发生过。

25、群体思考——一致性灾难

肯尼迪政府入侵猪仔湾,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失败。但是这样一个方案被同意,并执行,是很让人惊讶的。

1、组织严密的团队会潜意识地建立错觉作为团队精神。“如果领队和团队都有信心,那运气一定会在我们这边”

2、一致同意错觉:如果其它人都是同样的观点,那其它反对意见肯定是错的。

3、每个个体都愿意是团队的一份子。表达反对意见,可能意味着被排挤。

如果你发现自己在不记名的团体中,要记住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团队不喜欢。

对默认的假设进行提问,即使你会有被排挤的风险。

如果你带领一个团队,指定某人为黑脸。他不是最受欢迎的人,但会是最重要的。

26、忽略可能性——零风险偏差

电击试验,当告诉试验者电击的概率会从100%,降至50%,20%,10%,5%,他们的焦虑水平完全没有变化;告诉他们电击的强度会降低时,焦虑会相应降低。

我们只对事件的强度,而不会对其可能性进行响应。我们缺少对概率的直觉感知。这会导致错误的决策。

1958年,美国食物法案禁止食物包含一种致癌物。表面上看很合理,但是最终导致使用更加危险的食品添加剂。而且毒药是剂量的问题,而且农村无法完全该物质,每一个农场必须像一个芯片工厂一样进行生产,成本要增加100倍。经济上讲,零风险很少有意义。

27、稀缺性错误——为什么最后的Cookie更美味?

房地产推销员,每次看到客户难以决定时,“有个伦敦医生很喜欢这套;只剩下这两套了哦”。

两组人评估同一中cookie,一组有整箱的cookie,另一组只有两个cookie。结果第二组的评价远远高于第一组。

画廊把红色的“sold”标记贴到大部分画上,使得剩下的少数作品变成需要赶紧下手的稀缺品。

缺陷性让我们无法清楚思考,评估产品和服务,只根据价格和益处来评估,而不是其将很快消失或供应紧缺。

28、忽略基础概率——当你听到啼声时,不要期待有斑马

细节的描绘让我们高估基础概率,即基础概率错觉,推理中常见错误。

医生是需要进行此项训练的职业。偏头疼,可能是因为病毒感染,或者脑肿瘤。不过病毒感染更加常见,基础概率更高,医生应该先检查病毒感染可能性,再进行肿瘤测试。

参观初创企业的展演,常常让人很兴奋,觉得这会使下一个google。而巴菲特从不投资生物企业。

MBA学生都期望成为跨国公司的决策层,但其实其可能性小于0.1%。最大的可能是停留在中级管理层。提醒他们,有助于他们度过中年危机。

29、赌徒错觉——为什么宇宙平衡力量是荒谬的?

1913年,赌场轮盘赌,球连续20次停留在黑色上。赌徒都押注下次会停留在红色上。但直到第27次,才这样,赌徒中大部分已经输光了。

整座城市的学生IQ均值为100。小样本抽样50个学生,第一个就是150。你觉得整体的平均IQ是多少?还是100?大多数人觉得会出来个50导致平均还是100。

有个数学家害怕坐飞机遇到恐怖袭击。于是他每次出行,都带个炸弹,因为飞机上有炸弹的概率很小,那么飞机有两个炸弹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硬币如果连续三次为正面,那么下次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可能性是一样的。

如果连续五十次了?很可能硬币是偏心的。。。下次仍是正面的可能性更大。

天气是很复杂的平衡的系统,会回归平均。但是有些情况下,也会有极端更加加强的情况。比如,富者愈富,贫者愈贫;某些情况下,股票也会这样。

所以仔细观察独立和非独立事件。纯独立事件只在赌场里面有。大部分事件是相互关联的。对于独立事件来说,根本没有宇宙平衡力量。

30、锚效应——为什么运气转轮让我们眩晕

林肯哪年出生?密西西比河多长?当我们猜测一些未知问题时,我们从一些已知的确定物出发进行推理。这些确定物叫锚。

不幸的是,即使不需要用锚时候,我们也会用锚,而且是不知不觉之间。

运气转轮试验:让试验者先写下身份证最后两位,然后决定愿意为一瓶红酒支付多少价格。结果随机的两位数越大,其给出的价格越高。

看房时,先给出一个随机的参考价,结果参考价越高,对房产的估值就越高。

产品中的建议零售价,也不过就是个锚。

老板跟人谈合同,总先说“上次你的竞争对手与我们完成过类似的项目,报价是5million”。然后整个谈判就从这个锚价格开始了!

31、归纳错觉——鹅之死

农民喂养一只鹅。刚开始,鹅很犹豫不安,“为什么要喂我?”几星期后,鹅的疑虑烟消云散,农民被认为是来自上帝的礼物。每一天的喂养更证实了这一点。鹅已经完全信任农夫的善举。直到圣诞节到了,农夫把鹅给杀了。

归纳错觉是指从孤立的观察得出普遍的确定结论。不单鹅,我们人类也常犯这中错误。

股票X涨了,刚开始会觉得是泡沫。但是半年了,股票X一直涨,慢慢得出结论“这支股票不会跌的!”

房价一直涨,“房价不会跌的”!

很少生病的人,就觉得自己永远不会生病。

很少犯错误的人,人们会觉得他永远不会犯错误。

我们需要记住:确定性永远都是暂时的。

人类会一直生存下去吗?认为我们存活到现在,是我们未来也会存活下去的证明,逻辑上有严重的问题。

32、厌恶损失——为什么坏的总比好的显著

损失100块钱丢掉的欢乐,比获得100块钱得到的欢乐,大得多。已经证明,损失的“重量”,相比相同程度的获得的,要重两倍。

卖家庭保险时,相比告诉人们他们可以节省多少多少钱,不如告诉他们没有这个保险的话他们将损失哪些钱。

由此也说明了为什么雇员倾向于保守,不激进。因为冒风险,做好了给他们带来的不过就是好一点的奖金,做错了他们可能就得辞职了。

大街上,让人害怕的脸会比笑脸更加突显出来。

我们无法抗拒这种效应,这是在基因里面的。对错误、威胁更加敏感,否则早在基因池里面淘汰了。

33、社会懈怠——为什么团队是懒惰的?

两匹马拉一辆车的马力小于一匹马拉时马力的两倍。人类也一样,人越多力越小。八个人拉时,每个人平均只有一个人拉时拉力的49%。

当个体的作用无法直接看到时,社会懈怠就会起作用。在划船时候可以看到,但在接力赛不会看到,因为后者的个体贡献很明显。

我们已经有精细的感知,清楚可以放松多少力气。

不但身体,精神思考也会这样。团队越大,个体参与度越低。

那么是谁说的团队的力量大于个体的力量的?可能是日本人。

30年前,日本人产品横扫全球。日本人的工厂全部是按团队协作的,在日本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在日本的经验在欧美行不通。在西方,仅当团队很小,而且有多样的专家组成的团队,才能有运行良好。

团队比个体倾向于冒更大的风险,叫做风险转移。在决定核武器使用的国防部、养老金基金策略部是非常危险的。

团队的坏处,可以通过让个体的作用尽量可见,来最小化。精英主义万岁!

34、指数增长——被一张纸为难

棋盘格与米粒的故事。一张纸对折50次有多厚?

我们对线性增长有直觉的认知,但对指数增长完全没有。因为我们的祖先不需要,他们接触的基本都是线性的。

每年,交通事故数量增长7%。其实我们根本没有感知这句话。用70来除这个年增长率,即多少年翻一番。所以7%,约为每十年翻一番。

假设你是记者,以后不要说“狗注册数每年增长10%”,要写成“狗注册数每七年翻一番。”

不过,按指数增长的东西,也不会一直这样增长下去的。总会达到一个极限的。大部分政治家、经济学家、记者会忘记这一点。

当遇到指数增长率时,不要相信自己的直觉。真正有效的是一个计算器,或者在增长率比较小时,用那个魔术数字70。

35、成功者诅咒——限制你的热情

每一次拍卖竞拍成功者,其实是一个失败者。假设竞拍价格最低和最高分别为10million与100million,那么真实的价值应该在两者之间。最高者竞拍得到了,往往就是出价太高了,除非他有关键信息其他人不知道。

ebay购物、互联网,让我们好多时候都在竞拍。当公司通过并购、收购其它公司时,成功者诅咒就在那里。按研究,超过一半的收购是损失的。

苹果的天线供应商:每一家都想成为供应商,最后拿到合同的供应商都差不多要亏钱做买卖了。

为什么会陷入成功者诅咒?1、许多事物的真实价值是不确定的;2、我们想胜过竞争者。

为了100块钱,你愿意出多少钱?赢者可以拿到100块外,但他的对手要损失之前最后的叫价。你可以去试试。

接受巴菲特的劝告:不要参与竞拍。如果你刚好在这样的行业,设置最大报价,然后砍掉20%,去补偿成功者诅咒。将这个价格写在纸上,然后决不超过这个价格。

36、基础归因错觉——永远不要问作者小说是不是自传

我们倾向于高估人的影响,而低估外界的影响,总是去找人的因素。

1800年法国军队的成功,是拿破仑的卓越领导和军事智慧。体育运动的胜利是因为队员X和教练Y。一战爆发是因为萨拉热窝大使遇刺。公司的好消息坏消息,大家都看向CEO。

小说,是不是自传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故事,是文字,是书本身。

人不是完美的,他们会不停变化。如果想真正看懂表演,请忘掉表演者。

37、错误的因果关系——为什么不应该相信Stork

越多消防员出动,火灾损失约严重。于是市长下令削减预算。

董事会越多女性,公司利润率越高。有可能仅仅是高利润率的公司更倾向于雇用女性。

格林思番期间,美国经济很好。政治家、媒体、记者们都偶像化他。但其实当时中国,低成本生产商,大量采购美国国债,起到了更大的作用。

如果家中有很多书,小孩的成绩更好。可能仅仅是受教育的家长更加重视小孩的教育。

Stork的数量与婴儿出生的数量曲线基本完全相同。

38、光圈效应——为什么有魅力的人更快地爬上事业阶梯

2000年三月,Cisco是经济界的明星,世界上最有价值公司。第二年,当其股价暴跌80%,所有的优点变成了缺点:很差的服务,很死板的策略,很糟糕的收购,企业文化,CEO。。。

而一切都没有变,仅仅是因为互联网泡沫破裂,其产品需求减少了。

单一方面的亮点迷惑了我们,让我们没法看到全局。

外表好看的人被认为更友好、诚实、聪明,在职场中也上升得更快。学校中,老师也会不自觉地给好看的学生更高的分数。

情人眼中出西施。

不要单看外表。世界级的管弦乐队通过在幕布后表演来抗拒这个效应。

39、可选路径——恭喜,你赢得了俄罗斯轮盘

轮盘手枪,只有一颗子弹。如果空枪,给你十万。你赢了,过上了想要的生活。

一个律师,每天工作十二小时,500每小时的工资,二十年了,他也攒到了十万。

但是,两者之间是有明显的区别的。你是有可能进入另一个要了你命的路径的。而律师没有,他的可选路径之间很接近,最差也就是乡村200每小时工资,纽约可能600每小时工资。。

通过一个巨大的风险获得的十万,比没有多少风险获得的十万,其价值差很远。

两个人扔硬币,决定谁请吃饭。结果,其中一人请了。另外一个其实不用多谢,他在概率上支付了一半的饭钱。

风险不是直接可见的。从局外看清楚可选路径是很困难的任务,从局内看基本是不可能的任务。你的大脑会让你相信你的成功是可以保证的,不管风险又多高。

40、预测幻觉——错误先知

过去十年数据显示:专家预测的准确度不比随机预测产生器的更高。。。

只有两种人会预测:那些不懂的,和那些不懂自己不懂的。

问题在于专家不用受到惩罚。预测对了,他们长脸了;预测错了,没有惩罚。100%赢,为啥不预测?理想来讲,应该设立“预测基金”,每当预测错了,让他们支付罚金。

每当遇到预测的时候,问两个问题:1、预测者什么动机?2、他的成功率咋样?

最合适的是:我不预测,我从来没有,以后也不会。

41、合取谬误——特定案例的骗局

当一个子集看起来比总集还大时,我们遭遇了合取谬误。

越让人印象深刻、生动、细节清楚,我们遭遇这个谬误的风险就越大。

“西雅图机场关闭了,航班都取消”比“西雅图机场因为坏天气关闭了,航班取消”,哪个可能性更大?

我们有两种思维,一种是直觉的、自动的、直接的,另外一种是知觉的、理性的、慢的、逻辑的。不幸的是,第一种会远快于第二种得出结论。

记住:在直觉层面,我们有易受细节故事影响的弱点。

如果遇到增加的条件,不管多么有眉有眼,范围只会变得更小。

42、框架效应——不是你说什么,而是你怎么说

我们的思维会受到不同表达方式的影响。

“喂,垃圾筐满了”“亲爱的,如果你去倒一下垃圾,我会给出感激”不同的方式说一个信息,会被以不同的方式理解。

作家也是自觉的框架者。只有某种方式说故事,才吸引人。

注意:不管你说什么,总有框架在里面。每一个事实,即使是从好朋友或者知名报纸来的,都受到这个影响。

43、行为偏差——为什么观察和等待是折磨

足球罚球时,守门员会选一边进行扑救。如果因为看不清而站在原地不动,看着球进去,会很尴尬。看上去活动,即使他没有什么好处。

我们的社会文化也倾向于这样。如果你做了正确的决定——等待而不作为,不会有荣誉、金牌给你的。

夜场前的吵闹,看起来要打起来了。有经验的警官不着急介入,而是等有伤亡事故出来再介入。无经验的警官直接介入,但一般会带来更糟糕的结果。

查理芒格:“我们有纪律的,不能仅仅因为不能忍耐不作为,而做出一些傻事。”

这也是来自我们祖先的。

44、不作为偏差——要么解决问题,要么你就是问题

看到一个登山者掉进山缝里,本来可以求救,但没有;将一个登山者推进山缝里。两者哪个在良心上更沉重?第一个,不作为,感觉更好受一些。

假设你是联邦药局主管,有一种药,可能害死20%的病人,但80%的病人可以完全康复。你要不要批准这种药上市?大部分人不会批准,因为害死人是很糟糕的结局。假如你认识到这是不作为偏差,你选择批准。当第一个病人死去的时候,媒体就会蜂拥而来,你就丢掉工作了。这就是我们社会的“道德扭曲”。

主动行为,即使本意是好的,会被法律制裁;拒绝采取生命救治,却是合法的。

父母会觉得不给小孩打预防疫苗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投资者和记者更能忍受没新产品的公司,相比做出差劲产品的公司。

不作为偏差,发生在状况很明晰;而行为偏差,发生在状况很不明朗时。

不作为偏差很难发觉,毕竟,作为比不作为真是容易发觉多了。

45、自助偏差——不要责怪我

我们将成功归因于自己,将失败归因于外界。

CEO年报中,如果业绩很好,是CEO的决策英明,不懈努力,企业动态合作文化;如果业绩差,原因一般是外界经济环境、政府干预、汇率变化等。

高中时,成绩好,是自己努力和聪明;不好,这次考试明显不公平。

性格测试,测试完后,随机给测试者一个分数;分数高的,认为该测试公平且透明;分数低的,认为该测试完全没意义。

为什么会这样?最简单的解释是:让人感觉良好,同时,没有什么坏处。

不过在现代社会,很可能会导致灾难。

男人和女人都高估自己对婚姻健康的贡献。

怎么规避?找那些告诉你真相的朋友或者敌人,约他喝咖啡,并问他们你的真实的长处和短处。

46.享乐适应症——当心你所愿望的

中彩票了你可以高兴多久?最好的朋友去世了你能悲伤多久?我们对自己的感情的预测能力其实不强。

改变工作的人,在三个月后基本回到原来的心情。我们努力工作,进步,可以负担更多更好的物品,但是我们并没有变得更加幸福。

跟随你的热情,即使你要付出资金。投资友谊。

47.自选偏差——不要惊讶自己的存在

高速公路上堵车了,“为什么又是我?”我是不是真这么不幸运,在银行、邮局、杂货店都要排队?就没有好运气的时候。

投票的时候,你最可能投的是胜利的那个党派;选举时,最可能你选了最大的党派。

有个朋友对于自己的存在很惊讶。其实只有活着的人可以有这样的观察。无足轻重的人往往不会怎么考虑自己的存在。

很多哲学书讨论语言的发展历程。如果语言不存在,哲学家也就不会尊崇它,实际上也就不会有哲学家了。语言的奇迹只在它存在的环境中存在。

48.联系偏差——经验可能摧毁你的判断

Kevin三次做展示,都很完美,而刚好穿了他的花点内裤,他于是认为这是他的幸运内裤。

每年,Kevin都去医生那里做检查。一般都是状态很好。一次是阑尾,很快就切除了;另一次是肿块,后来被证实不过是炎症。当然,两次都是很让人担忧的。刚好两天都很热,于是Kevin从此只要天气一热,就不舒服;再也不在天热时候去做检查。

我们的大脑是个联系机器。知识也是这样产生的。但是这样也会产生很多错误。巴普洛夫是第一个研究这个的,通过铃声唤起狗的条件反射。

49.新手运气——当事情开头很棒时,要小心了

联系偏差的一种,与过去经验的错误联系,即新手运气。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刚开始的成功,很多投资者将所有的积蓄都投进了互联网股票。但是,他们忘了,前面的赚钱与他们选股票的能力完全没有关系。当市场最终扭头狂跌时,很多人面对着如山的债务。

怎么区分新手运气与真正的天分呢?两个提醒可以注意一下:1、如果你长期比其它人优秀很多;2、越多人竞争,其中有人持续运气好的可能性越大。

THE END
1.美国男子自称经历16次转世,前世曾是埃及法老外星人,真相如何...因果报应,转世轮回 这八个字可以看成是我国宗教数千年历史的缩影。佛家脱胎于印度教,自古便有“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一说。 王重阳创立全真教后,提出了带有“三教合流”色彩的理论,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教义充分融合,逐渐演变出“天、人、禽兽、饿鬼、地狱五道轮回”之说。就连号称“不入轮回”的儒家,也讲求前世与...https://www.x86android.com/articles/37965.html
2.恒大许家印玩庞氏骗局游戏,结果上当受骗因...来自v东冬大叔v...恒大许家印玩庞氏骗局游戏,结果上当受骗因果报应惩罚,一伙骗子坏蛋害人精 @股指期货998 2023年9月28日公告许家印被抓,2024年1月8日公告:烧掉恒大几百亿人民币的前恒大足球俱乐部董事长刘永灼被抓;年薪2.05亿,十年赚走恒大15.6亿人民币的恒大前总裁夏海钧呢?刘永灼从2010年起担任恒大足球俱乐部董事长,先后引入...https://weibo.com/6403395369/NB6EE4RZk
3.关于因果报应的一点点思考当然,这里把宿命只是作为一种角度出发来思考,而不是真正以因果报应来看待。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之前看的一部电影《大块头有大智慧》。这是一部商业气息非常浓厚的电影,包括警花、和尚和武打等的元素,甚至还有点超级高手在都市的套路也用了出来。但这并不妨碍导演对于因果报应这个命题的思考。 https://www.jianshu.com/p/06f9706cbc87
1.因果报应的故事:坐花志果·果报录上(清·汪道鼎著)因果报应的故事 坐花志果·果报录 上(清·汪道鼎著) 上卷目录: 序 一、何孝子 二、万彦斋封翁二则 三、十金易命 四、余生削籍 五、吴生 六、钱文敏公残杀报 七、稳婆苦节 八、乞丐福报 九、偷儿福报 十、皂隶福报 十一、阳羡生 十二、汤封翁 十三、刘会元 十四、沈鸿飞 十五、某刑名 十六、口业 十七...http://wuming.xuefo.com/show2.asp?id=39678
2.重生后我手撕了国庆上门喂猫的白月光(温蘅乔茵)已完结为了制作一个完美的骗局,他每天都要发几张在a市的照片。“就这么定了,晚上八点,记得在机场接机哦。”我懒得和这个渣男废话:“如果看不到你的话,你...因果轮回,报应不爽。温蘅掉下去时,四楼正好在装修,搭了一个小小的平台,让她得以缓冲了一下,可能不会死,但一定断了许多骨头。而这些和我都没有关系了...https://www.qidiank.com/xiaoshuo/3528368.html
3.骗子骗人不会感觉良心不安吗可能我有点迷信吧和家人也有关系 比较相信因果报应人死后欠债太多入地狱这些 希望所有的坏人都可以有惩罚 赞 回应 飞朵 2020-10-06 15:59:47 不会,要不就不干,不会一边干一边良心不安。会想,不是我拿刀逼你给的钱,是你自己因为贪心也好什么原因自己转的钱。至于卖保健品卖假货的更不会,就算没有自己说...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96278202/
4.恆生greatprajna相信陈宝恒生和陈饶真真夫妻的因果报应很快会到来。他们的果报比丹增诺日更严重数百倍,地狱业报,求出无期啊!丹增诺日言诈众生,但从不敢诽谤佛陀师父,现世果报已是七孔流血七天七夜,成血光厉鬼,现在金刚地狱受报,丹增诺日死前的誓言,点名要找犯戒之活佛法师,跟他一样受果报!依此愿力,他得以定时出地狱找犯戒之师...https://greatprajna.wordpress.com/tag/%E6%81%86%E7%94%9F/
5.道长告诉你为什么有人说阴债是骗局风水阴债,这个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概念,一直备受争议。有人说它是道教信仰的一部分,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骗局。那么,阴债究竟是什么?它是否真的存在?为何有人说它是骗局?本文将从道教、民间信仰、因果报应等多个角度,为您揭示阴债的真相。 一、阴债的定义及起源 ...https://kanjiri.com/fs/29698.html
6.动作片电影《因果报应》完整版在线观看由维杰·西图帕提领衔主演的因果报应是一部动作片电影,于2024年在印度上映,该片对白语言是泰米尔语,因果报应详细介绍:在一个宁静的社区里,受人尊敬的中年理发师马哈拉吉与女儿乔蒂和拉克希米住在一起。当马哈拉吉向警方报案称有蒙面入侵者袭击了他并抢劫了拉克希米时,当局却拒绝了这一说法,并怀疑她所失财物的真实性。http://www.jjdfby.com/supply/71236.html
7.捐款背后有什么因果?可是现在这些大网小报小网里边都出现这种募捐,这是体现了一个和平的年代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可是也有众多的骗局的存在,要用智慧的眼光来看这些问题。另外一点,也可以跟大家讲,他写出这种捐款的项目,你看到了好心人,其实什么叫做好心人?什么叫做坏心人?其实世间的人没有好也没有坏,只是你看到了以后,你愿意去捐,...https://www.yaoshifamen.cn/h-nd-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