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九月十日即事》
2、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九日》
3、茱萸房重雨霏微,去国逢秋此恨稀。目极暂登台上望,心遥长向梦中归。《九日雨中》
4、重阳阻雨独衔杯,移得山家菊未开。《重阳阻雨》
5、重阳未到已登临,探得黄花且独斟。《丁巳重阳》
6、重阳秋雁未衔芦,始觉他乡节候殊。旅馆但知闻蟋蟀,邮童不解献茱萸。《重阳日寄上饶李明府》
7、重阳不忍上高楼,寒菊年年照暮秋。《重阳感怀》
8、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9、云木疏黄秋满川,茱萸风里一尊前。《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10、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11、玉烛降寒露,我皇歌古风。重阳德泽展,万国欢娱同。《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
12、有恨头还白,无情菊自黄。一为州司马,三见岁重阳。《九日醉吟》
13、一为重阳上古台,乱时谁见菊花开。《重阳日有作》
14、一岁重阳至,羁游在异乡。登高思旧友,满目是穷荒。《旅中过重阳》
15、野人多病门长掩,荒圃重阳菊自开。《重阳日寄浙东诸从事》
16、炎节在重九,物华新雨余。清秋黄叶下,菊散金潭初。《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群官》
17、蟋蟀催寒服,茱萸滴露房。《重阳夜集兰陵居与宣上人联句》
18、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九日登山》
19、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九月九日玄》
20、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沉醉东风》
21、蜀王望蜀旧台前,九日分明见一川。《九月九日望蜀台》
22、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九日登巴台》
23、是菊花开日,当君乘兴秋。风前孟嘉帽,月下庾公楼。《九月九日李苏州东楼宴》
24、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九日》
25、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采桑子·重阳》
26、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采桑子重阳》
27、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九日登高》
28、偶遇闰秋重九日,东篱独酌一陶然。《闰九月九日独饮》
29、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30、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重阳席上赋》
31、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九日》
32、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
33、令节晓澄霁,四郊烟霭空。天清白露洁,菊散黄金丛。《重阳日即事》
34、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九月十日即事》
35、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九日登玄武山旅眺》
36、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蜀中九日》
37、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38、净境重阳节,仙游万乘来。插萸登鹫岭,把菊坐蜂台。《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39、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九日作》
40、节过重阳菊委尘,江边病起杖扶身。《重阳日寄韦舍人》
41、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九月九日》
42、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醉花荫》
43、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九日》
44、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九日齐山登》
45、高唯北望,菊助可□明。《浙上重阳》
46、风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九月九日刘十八东堂集》
47、翡翠巢低岩桂小,茱萸房湿露香浓。《重阳东观席上赠侍郎张固》
4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
关于重阳节的现代诗歌
《九月重阳》作者:笑狂
九月重阳
思乡的丝带缠绕在枝头
黄叶的叹息里
是梦的惆怅
登高望远
夕阳一脸的忧伤
大雁的呜咽
把秋虫的琴弦弹响
千里的故土
白发染霜的爹娘
在菊花的笑颜里
都演变成泪的疯狂
《喜庆重阳节》作者:诗文
九九重阳,
岁岁安康。
衣食住行,
美好憧憬。
养老保障,
医卡闪光。
娱乐欢畅,
长寿福享。
儿女孝敬,
共祝吉祥。
佳节喜庆,
万民欢腾。
《重阳情思》作者:遥遥长安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有幸登高红山上。
心旷神怡,
天阔地广,
一身清风一身爽。
天上人间,
各在一方,
蓝天白云尽遥望。
款款眷恋,
柔柔寸肠,
亲情依旧日月长!
《岁岁重阳》作者:夕阳红123
一日夜凉一日深。
悠悠思绪扰离人。
阵阵秋风催叶落;
场场秋霜断花魂!
岁岁重阳今又至,
苒物华休待冬临。
寒蝉自知终归去;
声声哀叫透烟深!
《重阳登山记》作者:大漠清风
秋风落叶凉初透
情动高山
南山山头
落叶满目尽是
凄凉中
感受古道西风
沧桑诉情怀
风中望影人影瘦
望道松柏
依旧翠蒙蒙
九九双节
再现重阳日
今朝思绪南飞雁
南山畔
多少多情人
一曲高歌
诉尽心中孤独
关于九九重阳节的长篇朗读诗词
父爱如山,母爱是河
——献给九九重阳节(朗诵诗)珍尔
假如有人问我:
世界上的山是哪一座
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
父亲的爱,就像山峰,
比喜马拉雅更伟岸,
比珠穆拉玛更巍峨!
世界上最长的河是什么
我会满怀深情地告诉他,
母亲的爱,就像大河,
比黄河长江更长久,
千年流淌博大的爱,万世唱着甜美的歌。
啊,父爱如山,母爱是河,
没有亲爱的父母,世上哪里会有你和我
是父亲,用大山的信念、石头的刚毅
塑造出我们韧性的筋脉、坚硬的骨骼;
是母亲,用似水的柔情、博爱的胸怀,
输送给我们鲜红的血液、情感的火热。
世上的七尺男儿啊,莫要为自己的英俊和伟岸而骄傲,
别忘记,当初躺在襁褓中的你,
嗷嗷待哺,多像一只瘦弱的小猫;
是母亲,用雪白的乳汁喂养了你,
是父亲,用咸涩的汗水浇灌了你,
今天的参天大树,昨天都曾是弱小的幼苗。
世上的漂亮女子啊,莫要为自己的年轻貌美而炫耀,
别忘记,当初蹒跚学步的你,
多像一只丑小鸭,走起路来晃晃摇摇。
是母亲,为你梳小辮,给你缝裙子,让你像花蝴蝶一样飘啊飘;
是父亲,让你当马骑,为你讲故事,将挂着泪珠的小丫头逗得咯咯笑……
没有父母的心血滋润,哪有鲜花的开放,青春的自豪
所以,亲爱的朋友们啊,
无论我们今天是尊贵还是卑贱,职务是低还是高,
在父母的眼里,我们永远都是他们身上的肉、心上的宝;
不管我们今天是穷还是富,挣钱是多还是少,
只有父母对我们的爱永不会改变,
亲情的泉水流不尽啊,就像大海的滚滚波涛!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最应当感恩的人首先是父母,
一个连父母也不爱的人,怎么可能将国家报效
看一个人良心有没有,先看他对父母好不好;
品一个人人品正不正,不在于他口吐莲花唱高调;
孝顺父母,就是人世间一面神奇的镜子
能照出人心冷暖,是卑贱,还是崇高……
岁月无情啊,我们的父母在一天天变老
那满头的银发,是时光的霜雪在飘舞,
那脸上的皱纹,留下岁月的脚印一道道……
儿女养大了,一个个成了远走高飞的鸟,
只留下年迈的父母陪伴着寂寞,
天天盼儿女回家,有时还会絮絮叨叨……
请不要嫌弃他们吧,
就像当年父母不嫌弃你的顽皮和弱小;
请不要以工作忙碌为理由,
莫让心中留下遗憾,尽孝也要趁早。
工作哪有忙完的时候
送上一颗孝心,
胜过给他们一座金山银山;
几句贴心问候,
胜过无数灵丹妙药;
揉揉背,捏捏肩,在父亲的心头洒满阳光;
扫扫地,洗洗碗,让母亲的脸上溢满欢笑。
孝顺,是儿女送给父母的礼物;
孝顺,是公民对社会的回报;
孝顺是美德,平凡而又伟大,
假如能做到,生活就会和谐美好;
孝顺,是人生的接力棒,只要你做出榜样,
你的儿孙,将来也会一代一代传承仿效……
啊,让我们歌唱父亲,
让父爱的山峰,在我们心中耸立得更高、更高……
啊,让我们热爱母亲,
让母爱的长河,在中华大地代代流淌,荡起甜美的波涛……
让我们祝福天下所有的父母,健康长寿,快乐幸福,
让我们祝福中华民族的未来,更加灿烂,更加美好!
关于重阳节的诗词赏读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九月九日眺山川,
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
万里同悲鸿雁天。
作者:卢照邻(632年-695年),唐代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
译文:九月九日登高眺望山川,归心思归烟雾积聚不散。在异乡共同喝着花酒,看见鸿雁天上南来,离家万里之客一同悲伤。
简析:与王勃诗同席而作。人意北归,鸿雁偏又南飞,不正加重人们的情感祈福的花酒正用来浇愁。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望故乡)
他席他乡送客杯。(身处他乡,设席送朋友离开,举杯之际,分外愁)
人情已厌南中苦,(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
鸿雁那从北地来(我想北归不得,鸿雁,你为何还要南来)
作者:王勃(649~676年),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秋登兰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面对北山岭上白云起伏霏霏,我这隐者自己能把欢欣品味。)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我试着登上高山是为了遥望,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忧愁每每是薄暮引发的情绪,兴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围。)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走过沙滩坐在渡口憩息歇累。)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远看天边的树林活象是荠菜,俯视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弯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什么时候你能载酒到这里来,重阳佳节咱们开怀畅饮共醉。)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作者:孟浩然(公元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
作品译文:老朋友准备好了丰盛饭食,邀请我到他的农舍做客。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子,村子四周青山横斜。打开窗子面对着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欢饮,谈论着今年庄稼的长势。等到九月初九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来与你品酒看菊花。
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译文:昨天刚登上龙山宴饮,今天又在这里举起了酒杯。菊花为何这样受苦,遭到两个重阳的采折之罪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屈原之后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引我在异乡做客人的时候,每遇到佳节良辰时总会思念起家乡。虽然我人在他乡,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阳节,故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我想当他们在佩戴茱萸时,会发现少了我一人不在。
作者: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历尽了苦难后双鬓已长满了白发,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
重阳节的习俗的诗句
重阳节是古代重要的节日,“重阳”源出《易经》,该书称九为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阳相重,故名“重阳”,又称“重九”。屈原《远游》中就有“集重阳入帝宫兮”的诗句,这表明重阳节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而到唐、宋,重阳节插茱萸、登高、赏菊、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习俗已经很盛行,这也是诗人们在咏重阳诗作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下面我们介绍一些有关重阳节习俗的诗词。
另外古代还在重阳节后一日举行宴赏,号称“小重阳”。李白有《九月十日即事》诗云:“作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意思是说,昨天初九登高已结束,今天是小重阳,又要举杯宴饮。菊花怎么这样苦,连遭这两个重阳的采摘。
插茱萸是古代重阳节的又一趣俗。据《续齐谐记》记载:“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登高”、“插茱萸”在古人看来可以避邪消灾,故九月九日一定为之。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重阳登高插茱萸的风俗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诗云:“明年会此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孟浩然有诗:“茱萸正少佩,折取寄情亲”。朱放的《九日与杨凝、崔淑期登江上山会,有故不得往,因赠之》中的“那得更将头上发,学他年少手茱萸”等,都是描述古代重阳插茱萸的习俗。
饮菊花酒,也是古人过重阳节的习俗。李白高歌,“携壶酌流觞,赛菊泛寒荣”,白居易邀请,“待到菊花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杜甫低吟“伊昔黄花酒,如今白发翁”,卢照邻则感叹,“他乡共酌菊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等等,可谓情景交融,情趣盎然。
吃重阳糕也是古代不少地方的风俗,“糕”谐音为“高”,以求步步高升之意。清道光年间诗人杨静亭写的《都门杂咏》中有《论糕》诗一首,诗云:“中秋才过又重阳,又见花糕各处忙。面夹双层多枣栗,当筵题句傲刘郎。”将当时京城重阳做糕、食糕的盛况描绘得淋漓尽致。
重阳节赏菊的诗句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
【唐】白行简
降虏意何如,穷荒九月初。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对酒情无极,开缄思有余。感时空寂寞,怀旧几踌躇。雁尽平沙迥,烟销大漠虚。登台南望处,掩泪对双鱼。
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阳宴集作
【唐】独孤及
万峰苍翠色,双溪清浅流。已符东山趣,况值江南秋。白露天地肃,黄花门馆幽。山公惜美景,肯为芳樽留。五马照池塘,繁弦催献酬。临风孟嘉帽,乘兴李膺舟。骋望傲千古,当歌遗四愁。岂令永和人,独擅山阴游。
重阳日有作
【唐】杜荀鹤
一为重阳上古台,乱时谁见菊花开。偷撏白发真堪笑,牢锁黄金实可哀。是个少年皆老去,争知荒冢不荣来。
大家拍手高声唱,日未沈山且莫回。
重阳
【唐】高适
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百年将半仕三已,五亩就荒天一涯。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欹斜。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重阳日酬李观
【唐】皇甫冉
不见白衣来送酒,但令黄菊自开花。愁看日晚良辰过,步步行寻陶令家。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唐】李嘉佑
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
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
【唐】李群玉
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荆州一见桓宣武,为趁悲秋入帝乡。
重阳日赐宴曲江亭,赋六韵诗用清字
【唐】李适
早衣对庭燎,躬化勤意诚。时此万机暇,适与佳节并。曲池洁寒流,芳菊舒金英。乾坤爽气满,台殿秋光清。朝野庆年丰,高会多欢声。永怀无荒戒,良士同斯情。
重阳日即事
令节晓澄霁,四郊烟霭空。天清白露洁,菊散黄金丛。寡德荷天贶,顺时休百工。岂怀歌钟乐,思为君臣同。至化在亭育,相成资始终。未知康衢咏,所仰惟年丰。
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群官
炎节在重九,物华新雨余。清秋黄叶下,菊散金潭初。万实行就稔,百工欣所如。欢心畅遐迩,殊俗同车书。至化自敦睦,佳辰宜宴胥。锵锵间丝生,济济罗簪裾。此乐匪足耽,此诚期永孚。
重阳夜集兰陵居与宣上人联句
【唐】李益
蟋蟀催寒服,茱萸滴露房。酒巡明烛刻,篱菊暗寻芳。[李益]
新月和秋露,繁星混夜霜。登高今夕事,九九是天长。[广宣]
奉陪裴相公重阳日游安乐池亭
【唐】李郢
绛霄轻霭翊三台,稽阮襟怀管乐才。莲沼昔为王俭府,菊篱今作孟嘉杯。宁知北阙元勋在,却引东山旧客来。自笑吐茵还酩酊,日斜空从绛衣回。
重阳日寄浙东诸从事
野人多病门长掩,荒圃重阳菊自开。愁里又闻清笛怨,望中难见白衣来。元瑜正及从军乐,甯戚谁怜叩角哀。红旆纷纷碧江暮,知君醉下望乡台。
重阳感怀
【唐】刘兼
重阳不忍上高楼,寒菊年年照暮秋。万叠故山云总隔,两行乡泪血和流。黄茅莽莽连边郡,红叶纷纷落钓舟。归计未成年渐老,茱萸羞戴雪霜头。载花乘酒上高山,四望秋空八极宽。蜀国江山存不得,刘家豚犬取何难。张仪旧壁苍苔厚,葛亮荒祠古木寒。独对斜阳更惆怅,锦江东注似波澜。
重阳日寄上饶李明府
【唐】刘商
重阳秋雁未衔芦,始觉他乡节候殊。旅馆但知闻蟋蟀,邮童不解献茱萸。陶潜何处登高醉,倦客停桡一事无。来岁公田多种黍,莫教黄菊笑杨朱。
重阳东观席上赠侍郎张固
【唐】卢顺之
渡江旌旆动鱼龙,令节开筵上碧峰。翡翠巢低岩桂小,茱萸房湿露香浓。白云郊外无尘事,黄菊筵中尽醉容。好是谢公高兴处,夕阳归骑出疏松。
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
【唐】武元衡
玉烛降寒露,我皇歌古风。重阳德泽展,万国欢娱同。绮陌拥行骑,香尘凝晓空。神都自蔼蔼,佳气助葱葱。律吕阴阳畅,景光天地通。徒然被鸿霈,无以报玄功。
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六韵
【唐】权德舆
嘉节在阳数,至欢朝野同。恩随千钟洽,庆属五稼丰。时菊洗露华,秋池涵霁空。金丝响仙乐,剑舄罗宗公。天道光下济,睿词敷大中。多惭击壤曲,何以答尧聪。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代: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篇一】1、题门惆怅,堕履牵萦,数幽期难准。——吴文英《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2、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3、画楼洗净鸳鸯瓦,彩绳半湿秋千架。
春节马上到了,关于春节的诗词怎么写?经典春节关于春节经典的诗词【三篇】最经典的春节诗词【三篇】春节关于春节的诗词【三篇】描写春节的诗词【三篇】祝福春节祝福春节诗词【三篇】春节祝福诗词【三篇】选读春节选读春节诗词【三篇】春...
1、除夜【唐】白居易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2、除夜【唐】曹松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明朝遥捧酒,先合祝尧君。
1.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苏轼《守岁》2.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叶颙《已酉新正》3.天上风云庆会时——陈献章《元旦试笔(选一)》4.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文天祥《除夜》5.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篇一】1.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2.元日(玉楼春)(毛滂)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元日朝》——(北宋)梅尧臣万国诸侯振玉珂,踏云朝会雪初过。欲闻凤管天边度,数听鸡人楼上歌。放仗旌旗方偃亚,回头宫阙更嵯峨。谬陪王属曾何补,泛泛渐同上下波。《元日玉楼春》——(宋)毛滂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