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在即!老班主任想告诉家长的5句话,句句在理,对孩子成长很重要!

孩子的教育需要家长和老师相互理解,共同努力,新学期来到,又将开始新的学习征程,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发展,家长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一位资深的老班主任有话说。

01

比起成绩更重要的是习惯

先抓习惯,再抓成绩

很多家长疑惑,为什么给孩子报了这么多补习班,自己在孩子的培养上也没少下功夫,怎么孩子的成绩就是不如其他孩子好,不如其他孩子优秀?

说到底,孩子的一切差距都是习惯的差距,要想提高孩子的成绩,要想培养孩子的性格,先从习惯下手。

培养孩子的习惯,主要是靠家长发力。

小到孩子的写字阅读,听课学习,大到孩子的为人处世,先让孩子养成好习惯,有了好习惯,好成绩自然水到渠成。

培养习惯,就像走路一样,发现走的路线不对,及时调整到对的轨道上去,久而久之,一条小路就踩出来了。

02

老师的批评,不是针对学生

而是另一种爱的表达

很多家长一听到孩子被老师批评了,就以为孩子被老师针对了,一听到孩子被老师惩罚了,就以为孩子被老师体罚了。

其实,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关心的是孩子为什么被批评了,被惩罚了。

也许是孩子上课不用心,也许是孩子作业没完成,也许是孩子违反了学校的纪律。

教育从来不只是和风细雨,若老师面对孩子只有和蔼可亲的面孔,那么孩子敬畏之心从何而来?

孩子没有敬畏之心,又怎会明白哪些是不该做的错事,哪些是不能碰的底线。正是因为老师对孩子是用心的,期待孩子更好,才会扮黑脸批评孩子。

所以,当孩子被老师批评了,家长应该先弄清楚孩子犯了什么错被批评了,然后再配合老师督促孩子积极改正错误,而不是不管不顾地去问责老师。

老师不是神仙,受了委屈会难过,无辜被指责也会寒心,你这样的作为,今后哪个老师还敢再管你的孩子呢?

玉不琢,不成器,老师的批评都是希望孩子能变得更好,也希望家长能明白老师的一片苦心。

03

教育若只靠老师,

那真的是耽误孩子了

我们老师在开学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老师,我的孩子就拜托给您了!”

作为一个老师,我实在是愧不敢当。

老师没有三头六臂,更不是万能的,面对一个班几十个同学,老师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有些事情,老师真的做不来。

很多家长以为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交到老师手上,孩子的教育就能撒手不管了,我只能说,那些家长真的是太高看老师了。

老师给不了孩子好习惯,老师给不了孩子独一无二的陪伴,老师给不了孩子好的品性,更给不了孩子幸福感......

作为老师,我们最主要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不可能围着一个孩子打转,细心雕琢。

家长才是孩子永远不能缺席的教育者,也只有家长能给孩子独一无二的教育和影响。

家庭教育更是教育的基础,是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孩子整个成长过程中最坚实的后盾。

04

千万不要以各种理由给孩子买手机

现在,孩子接触手机的年龄越来越小,很多小学的孩子就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手机。

不管学校再怎么三令五申不要给孩子买手机,很多家长依然置若罔闻,甚至埋怨学校不通情理。

在此,我想告诉各位家长,不要以各种理由给孩子买手机,不管是奖励孩子也好,方便联络也好,甚至纯粹是为了让孩子高兴也好,千万不要给孩子买手机!

喜欢玩手机的孩子,习惯了手机带来的轻松愉悦的信息,对知识学习感到枯噪乏味,学习成绩下降。

受到指责后更需要在手机网络里找到慰藉,形成恶性循环之后,孩子逐渐丧失求知欲,产生厌学情绪。

孩子玩手机危害多多,但是这种现象却是屡禁不止,归根到底是家长和孩子共同造成的,希望家长别给孩子买手机,更希望家长能够以身作则,别总当着孩子的面玩手机,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05

不为难老师,不打扰教育

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支持

家校关系,一直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最容易产生矛盾的一点。

当老师这么多年,各色各样的家长也见了很多。

有对孩子娇生惯养的家长,见不得孩子受一点委屈,有在孩子的教育上有自己看法的家长,于是总是不愿和老师配合,也有明事理的家长,能支持老师的教育工作。

当然,对于老师来说,最喜欢的就是最后一种家长。

教育应该是一种安静的支持关系。

老师和家长各司其职,老师负责学校教育,家长负责家庭教育,互不打扰,但又彼此支持。

这样,孩子就能在学校得到最好的知识教育,也能在家庭得到最好的人格教育,从而茁壮成长。

教育最大的灾难就是家校之间的不配合,甚至家长和老师互相敌对,老师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在这样的关系下,处在中间的孩子是最遭殃的。

教育不是争夺主动权,更不应该变成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拉锯战,教育需要的不是家长的责怪和质疑,而是安静的支持。

只有家长和老师互相支持,彼此协作,才能真正推动孩子进步与成长。

老师是跟孩子没有血缘关系,却又是除了父母外最关心孩子,最希望孩子优秀的人。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老师和家长始终应该互相支持,这样才能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成长的土壤。

THE END
1.新型冠状病毒个人防疫指南若因物资短缺,以上全都买不到,使用一次性纸巾或干净的普通布口罩遮住口鼻,至少能挡住大颗的唾沫,也能减少脏手触摸口鼻,比什么都不用要好。 若有类似感冒症状,请不要佩戴有呼吸阀的口罩,这样无法防止将自己呼出的飞沫传给他人。但若无症状,有无呼吸阀的口罩,都具有同样的防护作用。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469612015124554
2.为什么说一定要给孩子买手机?育儿家庭教育新闻 体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教育 时尚 科技 财经 娱乐 更多 无障碍 关怀版 登录 视频加载失败,可以 刷新 试试 00:00/00:00 推荐 已经到底了 为什么说一定要给孩子买手机?育儿 家庭教育拳击那点事 发布于:江西省 2022.11.28 00:00 分享到 热门视频 已经到底了 ...https://www.sohu.com/a/610898414_100114195
1.真心建议家长,一定要给青春期的孩子买手机所以,还是给孩子买手机吧,让孩子学会自由掌控,自己把握,这也是在锻炼孩子的能力。 在我的训练营里,也会拿出好几节课程,详细讲述孩子玩手机的问题,不但给出理论,还会给出方法,如果你在为孩子沉迷手机而苦恼,一定要来学习。 针对青春期父母关心的问题,我建了一个青春期教育交流群,如果你也想抱团成长,欢迎加入~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1220/18/81853134_1108230636.shtml
2.孩子在手机偷看“不良网站”,会留下这些痕迹,家长们亲测就知道许多手机在浏览网站的时候都会留下视频或是图片的缓存文件,家长们通过手机中的缓存文件也可以看到孩子有没有偷看不良网站内容。 怎样保护孩子远离“不安全内容” 1)给孩子买儿童专用手机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专门给孩子使用的手机,都是符合孩子的需求去设置的功能。 https://k.sina.cn/article_7013988660_1a210f9340200164g5.html
3....又有几名学生跳楼,致家长:请不要再以各种名义给孩子配手机了!随着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成年人离不开手机。 而如今,手机却给孩子的世界蒙上了灰色的阴影。 一个初中生沉迷手机游戏,被爸爸抢过手机扔下高楼,他当即跟着手机跳了下去,坠楼身亡。 海口市一名大一学生整天抱着手机玩游戏,被妈妈批评后,从14楼纵身跳下,落地身亡。 https://www.cuiping.gov.cn/zwgk/zdlyxxgk/shgysy/jyty/202211/t20221122_1793496.html
4.“钱不是在手机里吗?”移动支付下孩子对钱没概念,财商教育得跟上...“有次在游乐场,他看上一个风车,卖38元,用手机一查,电商平台同款只要12元。我就告诉他,选择网购的话,这些钱可以买更多东西。”最终,东东在网上挑了两个不同花色的风车,又挑了个栩栩如生的恐龙模型。“尝到了甜头,就知道以后买东西前要货比三家。其实,教孩子比价并不是真缺这点钱,而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https://www.workercn.cn/c/2023-08-14/7945309.shtml
5.孩子坚持阅读的好处爸妈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书籍。 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经常给孩子买很多书,但孩子很少看书,原因就在于没有选对书籍。 有个例子是这样的:爸爸认为孩子不喜欢阅读只喜欢玩游戏。 但是,有一回朋友送给孩子一套丁丁历险记,大版的漫画,孩子非常喜欢而且反复读了好多遍,最后慢慢开始喜欢上阅读了...https://www.wenshubang.com/shenghuo/421858.html
6.8岁小孩买i6手机,小孩购买i6手机的行为有效吗14岁的孩子,在商场自己购买了价值1699元的手机。这个交易是否有效可否取消? 咨询 91人阅读 我在淘宝一家企业老店,购买了一部iPhone8plus国行黑色手机256G我在淘宝一家企业老店,购买了一部iPhone8plus国行黑色手机256G,并且购买之前明确告诉商家要的是国行手机,而且商家手机描述国行手区产品,可是收到货后在苹果官...https://m.66law.cn/laws/140314.aspx
7.父母该不该给孩子买手机?让孩子疏远手机的诀窍只需一句话!“妈妈,给我买部手机吧,班里同学都买了手机”“我想买手机用来学习”……不少家长都会遇到孩子对电子产品产生需求的情况。那么,父母该不该给孩子配置手机。最好的做法是 能不买尽量不买,如果要买,一定要让孩子明确买手机的目的,并且让孩子自己证明有自控力才行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911/11/c2795032.html
8.要收心,先收手——机有言在先的阻止,让孩子觉得不甘心,那就让孩子发泄一会儿,哭一会儿。孩子发泄情绪,有时候不是坏事,我们要一分为二地判断。有时候孩子发泄情绪,是在和自己做斗争,家长允许孩子在安全的前提下适度发泄情绪,反而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四、合理监管 要不要给孩子买手机?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144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