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经常会听到人说要积阴德,特别是老人,喜欢用这话来劝人行善。
所谓阴德,是指做好事不留名,不被人知道。阴德是隐藏的德行,与阳善的公开行善是相反的。
佛学上说: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由此可见,阴德比阳善更具有无量功德福报。
不论你信不信佛,生而为人,应该要多积阴德,不要去做有损阴德的事。
那么,究竟有哪些事情是有损阴德的呢?
一位高僧的告诫:这3件事有损阴德,你最好不要去做——
01
不孝顺父母
高僧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生而为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那连畜生都不如啊!
孝顺父母,关爱老人,是为人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但在生活中,我们有些人往往忽视了父母的存在。
高僧指出,对父母的孝顺与,关爱,不仅要说在嘴里、挂在心上,还必须伸出一双温暖的手!
有一位老人在他的遗嘱中这样说道:“在我孤单寂寞而又苍凉的晚年,有我的学生陪伴,我感到万分荣幸。即便儿子很爱他的父亲,时刻地说在嘴里,并且把老人家挂在心上,然而却从未伸出手来,这真爱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没有了立足之地,这无异于假爱。恰恰相反,有一位学生一心一意、实实在在帮了我许多年,从来没有过一句怨言,即便他对我的感情是假的,我却认为这应该算是真爱。”
对于这种言词,老人会平静地回答说:这些我都知道,我又不是傻子!在爱的面前,谁都不是傻子。
不久,老人去世之后,他的代理律师宣读了老人留下的遗嘱。在遗嘱之中,老人将过半的收藏都赠给了这位陪伴着他的学生。
高僧说:对父母的爱的表达方式有许多种,可以用口来表白,也可以用心去挂念。然而,即使说得再好、想得再多,如果不能落实到行动上,这种爱也只能是海市蜃楼而已。
可以这样说:在所有感情中,没有哪种情感能与父母之爱相提并论,这种情,深似海、重如山。如果有一天,我们发现子欲养而亲不在,这何尝不是一个幸福家庭最大的无奈和遗憾呢?
02
获取不义之财
高僧说:世间上所有的金钱都不是我们的,佛经说是水、火、官府、盗贼、败家子是五家共有的,金钱要用自己的,聚敛钱财更要取之有法。
俗话说得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高僧告诉世人,如果人一旦取了不义之财,无疑和官府勒索,与盗贼抢劫无异。
一天晚上,小偷来到良宽禅师的茅屋行窃,结果没发现一件值钱的东西。正在小偷东找西找的时候,禅师从外面回来,撞了个正着。
禅师和气地对小偷说:“你既然来了,也不能让你空手而归。我就把我身上的这件衣服送给你吧。”
说完,他就脱下衣服,交给小偷。小偷不知所措,只得灰溜溜地拿着衣服走了。
天亮时,禅师发现那件衣服被叠得整整齐齐地放在茅屋前的石台上。原来,小偷半夜里又把衣服给送回来了。
也许这个世界上没有不爱财的人,尤其是当一个人穷困潦倒的时候,对金钱的渴望就会更加强烈。如何获取财富,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方式和手段,有正当的,有不正当的,有合法的,有不合法的。所以佛说:“如法求财,不以非法。”
高僧告诫芸芸众生:取有道之财,方能给人安全感,光明磊落,坦坦荡荡,心地无私地活着。
03
以伤害去面对伤害
高僧说:害人之心不可有,害人终害己”。所以,我们绝不能有害人之心,我们想的应该是如何才能帮别人多一点。能够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四十二章经》上说:有人闻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骂佛,佛默不对。骂止,问曰:子以礼从人,其人不纳,礼归子乎?对曰:归矣。佛言:今子骂我,我今不纳,子自持祸归子身矣。犹响应声,影之随形,终无免离,慎勿为恶。
高僧指出:人不是生活在桃花源般的纯净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难免磕磕碰碰、发生摩擦,此时人的心灵便会受到伤害。现代社会人际关系日趋紧密、广泛,也日趋复杂、微妙,你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得罪了谁,冒犯了谁,甚至你并未得罪或冒犯别人,人与人之间也会发生误会。
面对伤害,是心情忧郁、闷闷不乐、愤愤不平呢,还是大度一些,宽容对方呢?其实最明智的度是:宽容、理让、与人为善。
你想过没有,以伤害去面对伤害会有什么后果呢?只会把关系弄得更糟糕,使自己更被动,使敌对情绪更强烈。
伤害是把双刃刀,我们用伤害反击别人,却也使自己伤得很重。用宽容去面对那些故意的伤害,就像我们用微笑去面对赞美一样。
切记:与人交往,千万不要想着去危害别人。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
朋友,不论你信不信佛,生而为人,都应该要多积阴德。而对于“不孝顺父母、获取不义之财、以伤害去面对伤害”这样有损阴德的事情就千万不要去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