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年轻人喜欢吹自己的头发,就是下嘴唇包在上嘴唇上面,从嘴里吹出一口气,吹额前长长的刘海儿,显出一种桀骜不驯的意思。但这种行为只是他们自己认为很潇洒,而在外人看来,却有点冒傻气的意思,甚至有着自恋的异嗯意味。和年轻人吹头发正好相反,小狗会转着圈咬自己尾巴,以为尾巴不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小狗没有自恋的心态,甚至没有主体意识,而人有自恋的心态,有主体意识,而这种主体意识却不是那么可靠。
年轻人受到鼓动之后,产生一定的情绪,就要释放这种情绪,即便挣钱不多,也要攒钱做头发,攒钱购买昂贵的电子产品等等,甚至透支消费。很多年轻人背负了房贷、车贷,就是在资本的鼓动下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却要背负一辈子债务,生活不得自由。当大部分年轻人都被资本鼓动与怂恿的时候,很多资本倡导的消费项目就会成为流行的消费项目。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人们都是在家里让亲戚或朋友帮忙理发,而进理发馆的只有城里人,花费并不高。到了现在,进理发馆的有很多农村人,花费并不低。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要到理发馆里做头发,有的女人花费好几千块钱做头发,认为做了头发之后就会增强魅力,人也变得漂亮了。而在资本的鼓动下,颜值这个词成为时尚的词,靠颜值吃饭的职业也出现了。年轻的小伙要活出个性,做了头发之后,染了色,留下长长的刘海儿,没事就吹刘海儿,有点古惑仔的意思,显出桀骜不驯的风格。他们似乎有了主体人格,知道自己要活成什么样,但这种知道只是被资本影响之后的知道,而不是真的知道。
年轻人被资本深深影响,要顺着资本设计的道路消费,甚至活得比较个性化,其实就是有些心理变态,自恋到一定的程度,而且自大,不能被别人招惹,一旦别人招惹他们,哪怕只是言语上冒犯了一点,他们就会火冒三丈,拳脚相加,甚至群起而攻之。越是这样,他们就越觉得自己很厉害,好像适应了社会丛林法则,却完全失去了自我。本应该在青春年华多做一些事,多挣一点钱,但他们却在街面上混,有的甚至成了混混儿,成了地痞流氓。自恋的极端就是自大,自大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失去自我。他们会控制自己的地盘,不允许别人骚扰,甚至要逼迫商家交钱。除非被公安机关打压,才会有所收敛,甚至转向了地下灰色产业,却不在明面上活动了。他们失去了自我,也失去了个人的主体意识,只是在形而下的世界生活,精神世界却一片荒芜。小狗咬自己的尾巴,不知道尾巴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证明小狗完全没有自我意识。即便让小狗照镜子,小狗也不知道镜子里的那只狗是自己,而是会跑到镜子后面找那只狗决斗,或者找那只狗亲昵一番。
小狗整天无忧无虑,在主人的带领下生活,把主人一家子都看成狗,把主人的家看成自己的家,当然也就忠于主人,忠于自己的家了。那些吹头发的年轻人似乎也失去了主体意识,会寻找自己的主人,也会忠于主人,忠于自己的职业,已经完全失去了自我,而他们所认为的自我并不是真实的自我,而是一种自己认识中偏颇的自我。如此来看,吹头发的自恋的年轻人似乎并不比小狗高级多少,甚至有时候还会伤害别人的利益,为害一方。他们应该摆脱资本的影响,不要按照资本设计的道路去消费,而应该趁着年轻走正道,多挣一点钱,少消费,少标榜自我,要为他人和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而所谓的颜值和自我个性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人民的利益,是社会的进步。把自己融入其中,就会获得人生伟大的意义,也会树立伟大的人格,进而成为伟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