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校园法治教育,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近日,监利市汪桥镇初级中学诚邀汪桥镇派出所法制教育专家李万吉警官为同学们带来了以《增强学生法制意识营造校园安全环境》为主题的安全与法治教育讲座、其中包含“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防校园欺凌防性侵”、“反诈禁毒”等内容,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
01.为什么要守法
为什么要守法?
为了更好的追求自由,自由来自于对规则(规范)的遵守
法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
简单来说,法就是告诉人们:哪些可以做、哪些必须做、哪些禁止做,法具有惩罚性。
《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收养法》《刑法》《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等
0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什么是未成年人?
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未成年人是相对于成年人而言的,以生理年龄作为界定未成年人的标准,通常以户口簿记载的出生日期为准,按公历计算。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10岁、14岁、16岁、18岁分别具有的法律意义。(法律概念:刑事责任年龄是指对违法行为负刑事责任的年龄范围。)
什么是犯罪?
我国刑法作了明确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简单的说,犯罪就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比如盗窃、抢劫、杀人等就是一种犯罪行为,会受判刑、抓进监狱的严重处罚。
(一)旷课、夜不归宿;(二)携带管制刀具;(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七)观看、收听、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九)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认真听讲做笔记的同学们
03.预防校园欺凌和防性侵害
什么是欺凌?哪些行为算的上是欺凌呢?
1.肢体欺凌:殴打、脚踢、掌掴、抓咬、推撞、拉扯等侵犯身体或者恐吓威胁的行为。
2.语言欺凌:以辱骂、讥讽、嘲弄、挖苦、起侮辱性绰号等方式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
3.社交欺凌:恶意排斥、恐吓、威胁、逼迫、孤立他人,影响他人参加学校活动或者社会交往。
4.网络欺凌:通过网络或者其他信息传播方式诽谤他人、散布谣言或诋毁他人、恶意传播他人隐私。
如何预防校园欺凌呢?应做到“3不”
一、不做受害者
1.不携带较多的钱和手机等贵重物品,不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
2.前往厕所、楼道拐角或者学校附近巷子等校园欺凌多发地时,尽量结伴而行。
3.与同学友好相处,宽容、理性、平和解决矛盾,不采用过激方式。
4.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平时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以便在危险的时刻保护自己。
二、不做欺凌者
故意殴打他人、暴力侮辱他人、暴力索取他人财物、故意非法伤害他人的行为有可能构成我国刑法中的寻衅滋事罪、强制侮辱罪、抢劫罪、故意伤害罪等。
三、不做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
1.拒绝煽风点火,拒绝成为欺凌者的“帮凶”。
2.拒绝当事不关己的旁观者,适当对被欺凌者表达同情和关心。
3.在能力范围内施以援手,帮助被欺凌者。
4.及时向老师、家长报告,甚至报警。
什么是性侵害?
儿童性侵害是指施害者通过暴力、欺骗、物质诱惑等方式,引诱胁迫儿童与其发生性接触,或在性方面造成对儿童的伤害行为。儿童性侵害有多种形式,包括身体接触和非身体接触。受害者不仅仅是女孩,也包括男孩。
如何让孩子远离性侵害?
1.教会孩子如何辨别坏人
2.教孩子认识隐私部位
3.建立孩子危机意识
4.告诉孩子如何面对威胁
5.多留心观察孩子
04.反诈禁毒护安全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学生对反电信诈骗的深入理解和抵御毒品侵害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李万吉警官用各种贴近生活的实例为我们进行了通俗易懂的阐述。
电信诈骗
从电信诈骗的定义、常见的诈骗手法及防范措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介绍。为了精准预防师生群体遭遇电诈,李万吉警官为学生们细致剖析了近期各地高发的电诈类型和本地高校发生的真实案例,生动形象地解析了网络兼职刷单类、冒充客服类、虚假网络贷款类、网络游戏虚假交易类、冒充公检法类等诈骗类型的作案手法。
反诈预警专号是多少”“遭遇疑似假冒客服来电该怎么办?”“你还知道有哪些电诈类型?”为了检验学生们的听课效果,民警对重要知识点进行提问,调节讲座氛围的同时增强了讲座的互动性。
随后,现场师生还一起观看了李万吉警官精心准备的禁毒知识短片,了解了预防毒品知识、禁毒法律法规,以及毒品的种类、特征,并通过鲜活的案例认识到毒品对个人、家庭、学校产生的严重危害性,增强了远离毒品,拒绝毒品的禁毒意识。同学们表示毒品是人类的公敌,拒绝毒品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将坚持与毒品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争当禁毒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