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低碳环保的建议模板(10篇)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关于低碳环保的建议,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调查对象与形式

本次调查以粤北地区8所城乡中学九年级、高一和高二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有2所省、市重点中学,2所区重点中学和4所普通乡镇中学,调查对象有较好的代表性。本次调查主要以现场问卷和网络问卷为主,个别交谈采访为辅。现场调查向中学领导和教师发放问卷41份,全部回收;向九年级学生发放问卷190份,回收有效问卷187份。向高一、高二的学生发放问卷198份,回收有效问卷193份。网络调查回收中学领导和教师问卷64份,学生问卷121份。此调查在不记名的方式下由师生独立完成,不对调查对象作任何提示,只要求他们实事求是回答,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2.调查内容与结果

调查内容与结果见表1、表2。

3.调查结果分析

3.1中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从表2可知,购买衣服时首选化纤的只有10.7%,说明如今的中学生大都比较享受生活。选购食品和用品包装时首选简易包装的只占22.1%,说明大多数学生比较注重外表,具体到自己践行低碳生活时缺乏行动。还有13.8%的学生从没使用过淘米水等近天然清洁剂;主动将生活废弃物分类处理的也只占50.9%;从不使用一次性杯子和餐具的只占14.6%;循环利用处理派发传单的只占37.7%;每次都能随手关灯、电脑、水龙头等的只占46.4%;经常对用过的水进行二次利用的只占53.4%;在生活中重复使用塑料袋等再生资源的也只占59.3%,所有这些都说明当今的中学生对低碳生活的具体践行还远远不够,在化学教学中增加低碳环保生活知识,特别是具体落实到如何从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践行低碳生活的教育还任重道远。

3.2中学化学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4.几点建议

4.1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建议

4.2对中学化学教师的建议

引言

在参阅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课题组在东北、华北、西北和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进行实地调研,并通过网络集中对南部地区的城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赴秦皇岛市居民社区开展关于“低碳生活知识”的宣讲活动。此次调研主要以各大城市常住居民作为调研对象,遵循随机抽样原则,共发放问卷500份,有效回收406份,有效率81.2%。本文基于上述社会调查,从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现状中寻找不符合低碳要求的行为习惯,分析现存问题,并提出建立低碳生活模式的合理化建议。

一、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现状

对中国居民生活消费现状,课题组从居民对低碳知识的衣物购置情况,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住房装修和家电使用情况和出行情况四个方面进行调查。

(一)中国居民衣物购置情况

(二)中国居民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

对城市居民日常饮食结构的调查显示,约有82.3%的受访者以肉类为主要食物,其余17.7%的受访者以素食为主;对反季蔬果的选择总体上比较理性,54.4%的受访者偶尔购买,18.5%从未购买,但仍有27.1%的受访者经常购买。另外,对城市居民饮食方面的消费习惯的调查显示,在家烹饪的受访者占总体的32.3%,其余67.7%的受访者均为“外食族”,而其中58.6%的人选择外出就餐,9.1%的人选择叫外卖。调查显示,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的城市家庭每月都会有外出就餐消费,表1反映了城市家庭外出就餐的消费情况。此外,在餐具选择方面,62.2%的受访者出门就餐选择使用消毒餐具,7.8%自带餐具,但仍有30%的受访者使用一次性餐具。

表1城市家庭外出就餐的消费情况

(三)中国居民住房装修和家电使用情况

(四)中国居民出行情况

二、低碳视角下城市居民生活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现状的调查,课题组发现其中有许多不符合低碳要求的行为习惯,主要问题如下:

1.中国居民对于不同衣物面料制造、洗涤过程的碳排放量②不了解。对牛仔面料的衣物购买量很大,而对麻类面料③的衣物很少购买。

2.中国居民的饮食结构不合理,外出就餐人数比例较大。第一,饮食结构以烹饪过程中碳排放量较高的肉食为主;第二,仍存在经常购买反季蔬果的情况,而反季蔬果的种植及运输过程中碳排放量均高于应季蔬果,经常食用反季蔬果也不利于身体健康;第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就餐,而这大大增加了碳排放量;第四,仍有30%的受访者使用一次性筷子。

3.中国居民对环保装修材料和节能家电的了解度及购买量不足,多数人不能做到基本的节电行为。第一,环保装修材料进入市场已多年,但中国城市居民的采购量并不高,甚至有人根本不知道环保装修材料;第二,大多数居民对于如何合理低碳地使用家电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同时存在许多浪费现象,例如53.2%的受访者在关闭台式电脑后没有关闭显示屏,63%的人的电脑不使用时没有启用睡眠模式,44.7%的受访者不能做到将不用的充电器从插座上拔下,16%的受访者不能做到随手关灯这些基本的节电行为。

4.中国居民选择步行、公共交通出行的人数较少,私家车购买行为不够理性。从各种出行方式选择的人数比较来看,几乎没有人选择步行的方式出门,同时,课题组对城市居民私家车拥有量的调查中显示,城市中私家车拥有量在不断且快速上升,越来越多的车辆上路带来更严重的空气污染和交通问题,如道路拥挤,停车困难等。调查还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不少家庭在初次购车时会选择小排量汽车,而在选购第二辆汽车时汽车的等级往往高于第一辆汽车,更多的考虑中等以上排量的汽车。

三、城市居民生活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造成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消费中不低碳的行为习惯的原因主要有居民自身、市场、政府和媒体三个方面。

1.居民自身对低碳知识了解不深,自主环保意识较差。调查显示,80.6%的受访者是从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了解到“低碳生活”一词的,但51.3%的受访者表示对“低碳生活”的具体概念不是很了解,54.6%的受访者不知道什么是低碳消费。另外,81.6%的受访者愿意为环保事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提供机会,72.4%的受访者愿意参加植树等环保活动。但是,实际上仅有60.8%的人有过参加环保行动的经历。而受访者中仅有4%是经常开展或参加环保活动的,且所参加的环保行动多为学校,或是工作单位强制要求的,自主环保行为较少。

2.市场上环保产品价格较高,商家对其宣传力度不够。环保产品价格的居高不下,使多数消费者望而却步,调查显示,89.8%的受访者在购买日常用品时可能会选择节能环保的产品,而其中52.3%的被调查者会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来决定是否购买。另外,环保产品的影响力及商家推销力度不够,消费者不能清楚地了解到其突出性能和其节能效果带来的长远利益。

四、城市居民低碳生活模式的建议

城市人口的能源消费大约是农村人口的3.5~4倍,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问题,中国更应该发展低碳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节能减排,尽可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建立低碳城市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立起城市居民低碳生活的模式,基于上述分析,课题组提出以下建立低碳生活模式的建议:

2.开发价格较低的节能环保产品,加大对环保产品的宣传,尤其是对环保产品带来的长远利益重点介绍。居民不购买环保产品主要是受经济条件限制,而多数环保产品价格虽然高于普通产品,但其节能效果带来的经济效应远远高于其与普通产品的差价,必须让消费者认识到这一点。

4.政府方面:第一,对环保产品进行价格补贴,如减少环保产品消费税、增值税,指定环保产品为部分“家电下乡”专门产品,对生产环保产品的厂商提供资金支持;第二,各单位提供植树等公共环保活动,培养居民环保意识,而对个人的自主的环保行为,当地政府应大力提倡并给予奖励,这样才能将城市居民的环保激情释放出来,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第三,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第四,保障公共交通速度,并加强监管力度,调查中不少城市都有设置公交车专用车道,但对其“专用性”的保障情况并不尽如人意,此外,北京在奥运期间实行单双号行车对交通问题的解决效果显著,建议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城市的中心区域实行单双号行车。

我们每个人的衣食住行都与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关,如果绝大多数人的生活都能采取低碳的适度消费的方式,那么“低碳经济”是有可能实现的。可见构建低碳城市,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责,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我们希望通过此次社会调查实践,让居民真正了解低碳的概念,掌握低碳生活的常识,体会低碳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进而从衣食住行每个方面努力做到低碳生活,为构建低碳城市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4).

[2]赵一平,孙启宏,段宁.中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响应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2006,(3).

一、概况

二、废旧衣物回收再利用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1、调查目的:本项目针对大学生废旧衣服的处理方法及对废旧衣物对环境污染的认知等问题做了调查。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废旧衣物回收再利用的实现与倡导大学生低碳生活的理念。

2调查过程:本项目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于2011年10-12月在绍各大高校投放问卷300余份,回收有效问卷246份。此外还通过网络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87份。全部有效问卷共433份。

3、调查结果:通过调查结果发现这方面研究尚处于萌芽阶段,但一些潜在的问题已逐渐浮出水面,相对比较典型的问题表现如下:

(1)缺乏政策保障:环境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旧衣物的回收再利用工作不仅要提升民众意识,官方的支持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明确政策保障将有利于回收工作的开展。

(2)回收渠道有限:目前我国的回收渠道非常有限,缺乏专业回收机构。而一些发达国家的回收渠道则多样化,包括通过各种慈善机构上门回收等,全民普及,使废旧衣物的回收再利用形成一种风尚。建立多种回收渠道是开展废旧衣物回收再利用的基础。

(3)民众观念落后:目前国民大多数观念落后,旧衣物再循环意识较薄弱,导致废旧衣物多半是被扔掉而不是用于回收或捐赠。

三、废旧衣物回收再利用的实施建议

根据实际情况与现有条件,我们没有办法去改变市场上衣服设计的面料,也没有办法阻止快时尚的流通,但是我们可以对低碳的倡导改变人们的生活模式和消费理念。通过项目实践,针对废旧衣物循环再利用方法,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材料的循环再利用:任何衣物都是由一种或多种可认知的面料构成的,衣物被废旧之后,其构成衣物面料的材料本身的性状并没有发生改变。可以通过政府部门明确政策保障,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积极推进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鼓励并推动企业开展旧衣物回收再利用。

2、功能的循环再设计:功能的循环再设计就是指在发挥服装原有的功能的基础上,运用它的造型对其进行再设计,发展出多样组合方式的变化,并构成可以适应各种形态的多样化的产品。在大多数废弃服装中,它的口袋、腰头等部分都可以拿来利用。通过将艺术造型方法和创新的思想运用在这些废弃的衣物上,重新定位它们的使用功能,利用拼接、打破、解构等手段赋予它们新的形态,为这些废弃纺织品带来二次生命。

3、道德情感的循环再利用:世界各地尚有大面积的贫困地区与贫困人员,需要全社会去帮助,与其衣物废弃后直接丢弃或掩埋还会对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不如捐助给需要帮助的人。而废旧衣物回收再利用恰好解决了他们的烦恼,既能助人为乐又为环保事业做贡献,两全其美。这里就需要制定针对旧衣物回收再利用评价体系,设立规范的废旧衣物回收机构与回收渠道及健康的运行机制。

四、结语

让淘汰的废旧衣物重新实现利用价值,不仅仅是实践了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更是助人为乐的爱心体现。当然这也需要全社会形成氛围,只有大家都参与进来,才能使这项环保的事业持续开展下去,有效第减少可再生资源的浪费,进一步促进我国走向低碳环保的资源节约型社会道路。

照明电器产业是指电光源、照明灯具和灯用电器附件及其他照明器具产品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上虞市是国内照明电器行业起步较早的区域之一,目前上虞市照明电器产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但在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时代要求逐渐转变的情况下,日益凸显出如整体产业经济效益较低、企业管理模式相对落后等一系列问题。

一、居民低碳消费现状

居民低碳消费现状,可以说是通过是照明行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引导与参考。在对上虞市城镇居民关于照明电器使用倾向的调查中,考察了“低碳消费”在民众生活中的践行现状。

二、照明行业发展现状及其转型趋势

1.上虞市照明行业发展存在问题

第一,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但外向依存度相对较高。从统计数据来看,上虞市照明电器产业的出货值占比达到了28.1%,可见其过于依赖国际市场,国际市场的波动和外贸政策的调整都会对行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

2.上虞市照明行业发展面临新形势

2.1打好节能高效的牌抓住LED这支潜力股

2.2环保淘汰含汞灯品牌选拔占主流

现有灯具中不少含有对人体有害物质,特别是含有大量汞的传统节能灯,其废弃后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由此,生产推广“低汞”、“微汞”节能灯即是一个技术难题又是一种存在巨大市场潜力的商品。再者,消费者在选择灯具时,品牌效应的重要性日趋显现。而上虞市照明企业主要以制造为主,创造为辅。打造自主品牌,由运营向品牌自主发展可以说是上虞市产业转型必须迈向的一条道路。

三、对策及建议

1.处处节能:居民低碳生活的建议

作为能源消费中最零散的消费群体,居民能源消费有着不可统一的现实,要想在这一方面实现节能,主要在于居民从自身做起,让低碳生活的理念深入生活的行动,这样才能积少成多,实现节能的新要求。对此政府也要不断的进行宣传和教育,提供各种节能的方式,让居民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节能生活新模式。

2.迈向“后节能时代”:企业低碳发展的建议

企业作为灯具生产的源头,材料的选择绝对是环保的最重要的要求。在“节能环保”时代的今天,照明灯管的微汞、低汞是生产的最核心环保标准,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做好废旧灯管的回收工作,更要努力搭建创新平台,在政府的协助下,加强企业自主创新的研发能力,也要做好LED进一步推广,打造好后节能时代的绿色照明。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上虞市照明行业所面临的产业转型之路,虽然仍充满崎岖坎坷,但只要以国家政策为指导,以人民需求为目标,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定能实现真正的突破,为社会节能减排贡献一份沉甸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翁茂源.浙江照明电器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浙江统计,2009,07:4-6.

[2]郁聪,康艳兵.“中国绿色照明工程”实施――“十一五”回顾与“十二五”规划建议[J].建设科技,2010,14:14-17.

[3]韩瑜.低碳照明:我国城市照明发展的必然趋势[J].科技信息,2010,23:478+448.

[4]沙之杰.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中国节能减排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5]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04:153-160.

春节已日渐临近,由此进入了燃放烟花爆竹的高峰期,建议大家不要购买烟花或少购买,越少越好!实在钱多可以做做公益事业。

去年的空气状况是什么样大家都很清楚。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伦敦发生过一场很严重的雾霾天气,那次导致几千人中毒死亡,大家都不希望中国也变成这样。从身边小事做起,杜绝丁达尔效应!

一、不燃放、少燃放烟花爆竹。

让我们从少购买一串鞭炮、少燃放一枚礼炮做起,减轻空气污染程度,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积极营造文明、安全、宜居环境。

二、选择低碳环保的喜庆方式。

建议选择电子爆竹、喜庆音乐、鲜花等新颖、安全的喜庆方式;在享受烟花爆竹带来的喜悦时,尽量减少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

让我们从少购买一串鞭炮、少燃放一枚礼炮做起,积极营造文明、安全、宜居环境,不燃放或少燃放烟花爆竹,以减轻空气污染,。让我们共同爱护环境、保护环境,过一个清新、环保、舒适的低碳春节。

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倡议书二

皋兰县公安局向全县居民发出如下强烈倡议:

一、让文明新俗代替陈规旧习,坚决不燃放各类烟花爆竹,特别是大型烟花爆竹。可用电子爆竹、喜庆音乐、窗花鲜花等为节日增添喜庆氛围。

二、让文明新风降低雾霾指数,创建低碳环保的城市环境。严格遵守《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

三、严禁在下列场所和区域燃放烟花爆竹:

(一)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文物保护单位及周围100米区域;

(二)政府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幼儿园、学校、敬老院及周围100米区域;

(三)汽车站、公共停车场、铁路沿线安全保护区等;

(四)加油站、加气站、液化气站、油库、仓库等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储存场所及周围100米区域内;

(五)输变电设施安全保护区内;

(六)山林、苗圃、公园、旅游景点等重大防火区及周围100米区域内;

(七)县政府规定的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区域。

四、让全县人民群众共同行动起来,自觉抵制燃放烟花爆竹,共建宁静优美、美丽和谐新家园。

专家说,这次的新名录,类似于产品核对标准,取消出口退税将遏制“双高”产品的生产、消费和出口,推动企业采用环境友好工艺并加大环境保护专用设备投资,达到以环境保护倒逼技术升级、优化经济结构的目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第一,对生产企业来说,是一次环保和产品出口的博弈。我国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可达到13%,大型出口商需依赖出口退税政策来获得与国外企业同等的竞争条件。大规模产品出口公司的天平更倾向于出口退税,因为这关系到企业成本问题。企业面临抉择时,会通过加大环保设备投入来避免被取消出口退税的资格。

一、大连国内游客低碳旅游感知与消费行为分析

(一)游客对低碳旅游认知程度

通过调查发现,只有5%的来连国内游客非常了解低碳旅游,74%的游客对低碳旅游略知一二,21%的游客没听说过“低碳旅游”这个名词,这说明大连国内游客对于低碳旅游的认知度还不是很高,大部分游客对低碳旅游不太了解。

(二)游客对低碳旅游影响旅游质量的态度

当被问及“您认为低碳旅游会影响您的正常旅途生活吗?或者说降低您的旅游体验质量吗?”52%的来连国内游客认为,低碳旅游不会影响他们的正常旅途生活或旅游体验的质量,有37%的被调查者的回答是“不确定”,只有11%的回答的是“会”,这说明大多数人还是认可低碳旅游的,可以接受这种绿色环保的旅游方式。

(三)游客对低碳旅游必要性的态度

在对“您认为目前倡导的低碳旅游是否有必要时”问题的回答中,有81%的被调查者认为是有必要的,有15%的认为“无所谓”,只有4%的人认为是没有必要的,这也和上述的低碳旅游能否降低旅游质量的问题形成了呼应。由此可见,人们对待低碳旅游这种新兴的旅游方式的态度还是能够接受的。

(四)游客对低碳旅游的推荐程度

(五)游客出行交通工具的选择

33.4%的被调查者出行会选择火车,其次是公共汽车,约占22.3%,选择飞机和私家车的次之,选择徒步的约占8.9%,选择自行车者占4%。据有关资料显示,自行车和徒步应该是零二氧化碳气体排放的首选,如果是本地游最好选择这两种。公共汽车和火车是大部分人选择的旅行方式,这相对于私家车和飞机,由于其乘坐的人数较多,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相对是比较小的。。

(六)游客入住酒店时对于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态度

关于“在旅游入住酒店时是否会使用酒店提供的一次性用品”问题的回答,选择“会使用”的游客占64%,有23%的被调查者表示不会使用酒店提供的一次性用品,另有13%的人会建议酒店不提供一次性用品。由此可见,人们出行入住酒店大多情况下还是会选择酒店提供的一次性用品,这可能是因为方便,大多数人没有考虑到低碳环保的层次。而有些人不使用酒店的一次性用品,可能是考虑到卫生消毒方面的问题。更少数的人建议酒店不提供一次性用品,是上升到更高的层次,这些人自己不但了解和支持低碳,而且还能够建议酒店服务低碳化,他们对待低碳旅游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

(七)游客出游最喜欢的烹调方式

众所周知,煎炸烧烤食品都是用食用油制成的,而食用油在加热时会产生大量的气体排放,污染环境,必然不是低碳的烹调方式,而比较环保低碳的烹调方式就是蒸煮和涮汤类的了,这样既能保证营养,也是支持低碳的一种表现。37%的被调查者表示在出游时喜欢蒸煮的烹调方式,选择煎炒和烧烤的人也分别占28%和20%,有15%的被调查者选择涮汤。可见多数游客比较热衷于蒸煮、涮汤一类的烹调方式,这有利于低碳旅游发展。而选择煎炒、烧烤的人所占比例也不小,这可以说是最高碳的一种饮食方式了,是不应该提倡的,尽管这和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

(八)游客旅游购物时购物袋的选择

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出行购物时会倾向于选择商家提供的购物袋,这部分人群所占比重是74%,而自备购物袋的人只占26%。这主要是因为人们追求方便。但是,众所周知,塑料的原料主要来自不可再生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塑料袋被使用后,当做垃圾回收是一种非常难以降解的材料,更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环境,不利于低碳环保。

二、大连国内游客低碳旅游感知与消费存在的问题

(一)游客对低碳旅游的认知度不是很高

在被调查的游客中,大多是中青年,而且总体的文化水平不是很低,但在问卷的统计结果中,我们发现游客对于低碳旅游的了解并不是很全面,很多游客并不能正确回答低碳旅游的概念。调查结果显示,对低碳旅游“非常了解”的人仅占5%,“略知一二”的人占74%,其中能正确回答低碳旅游概念的国内游客更是寥寥无几,只有13%。由此可见,不管是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或者政府对于低碳旅游的宣传力度还远远不够。

(二)游客对低碳旅游的态度与行为偏差较大

调查结果显示,对“低碳会不会影响旅游质量”的回答,多数人认为低碳不会降低旅游质量,有些游客甚至会倡导并且向周围人推荐低碳旅游。但是,从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来看,真正能践行低碳的人仅占少数。在选择交通工具时,多数人还是会选择传统的、适合自己的方式,大多不会考虑低碳;在住宿方面,多数人还是会考虑自己的方便而选择使用酒店提供的一次性用品;购物时,多数人会选择商家提供的购物袋。

(三)游客比较偏好传统的旅游方式

从调查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到,游客虽然很希望发展低碳旅游,但是他们仍然认为低碳旅游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旅游体验的质量,这说明游客还是相当注重旅途过程中的舒适程度,选择自己熟悉并习惯了的旅游方式。比如,多数游客在旅途中喜欢吃烧烤、喜欢开私家车等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较高的旅游方式。

三、针对大连国内游客低碳旅游消费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旅游行政管理层面――宣传鼓励,监督指导

政府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大低碳旅游的宣传力度,在旅游行业推行循环经济,制定低碳标准,鼓励开发低碳旅游产品;倡导低碳消费,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宣传、引导旅游者选择低碳化旅游方式,促使每一个旅者从自身做起,培养低碳消费理念,提高节能减排意识,了解低碳旅游的内涵与意义。例如,每年5月20日是“全球低碳日”,可以组织大型活动开展低碳旅游宣传,通过举办徒步大会、低碳旅游博览会,扩大低碳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旅游企业层面――科学规划,节能减排

首先,旅游开发商应当加快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实现旅游产品由大尺度线状的传统观光型向小尺度点状的休闲度假型转变,减少交通工具的使用量,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第二,旅行社应当科学合理地设计旅游线路,在让游客安全达到旅游目的地的前提下,开发碳排放量最低的旅游线路。此外,旅行社还应当把环保节能型酒店作为游客住宿的首选,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旅游景区(点)优先纳入低碳旅游项目和线路中。第三,旅游景区应当严格控制或禁止环保不达标的机动车辆进入景区,提供环保型内部交通工具。同时,景区还应控制好环境承载量,特别是在旅游旺季,应当预约和限制客流。第四,旅游酒店应当积极实施绿色饭店行业标准,扭转奢华之风,突出酒店方便、舒适的低碳环保主题。

(三)旅游者层面――理性消费,健康环保

如果旅游目的地较远,旅游者应尽量选择火车、公共汽车、轮船等比较低碳的交通工具,倘若必须选择飞机,尽量选择直达的航班,这样可以减少换乘航班造成的过多气体的排放;如果旅游目的地较近,比如本地游,尽量选择自行车或者徒步这样零排放的交通方式。出游时,旅游者应带好牙刷、拖鞋、毛巾,以减少酒店一次性用品的使用,这不仅能减少碳排放量,而且有助于养成健康卫生的好习惯。同时,在饮食的选择上,尽量选择素食为主,少吃烧烤等。

总之,旅游者、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作为旅游活动的主体、载体、介体,构成了旅游业的产业链条,应有机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中国旅游业低碳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力.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J].社会科学家,2009,(2).

[2]魏小安.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N].中国旅游报,2009-12-01.

1.研究背景和目的

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环境形势越来越严峻,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增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因此,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可持续的“低碳”是非常迫切的。所谓低碳生活(low-carbonlife),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大学时代是培养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低碳教育、体验,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思维方式,对未来的人生态度、人生目的、人生价值的选择举足轻重。低碳生活,对大学生来说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习惯。高校低碳校园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培养大学生个人低碳行为,则成为建设低碳校园最核心的一个方面,也是最终的目的之一。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大学生低碳生活的认知度以及实践情况,针对大学生在低碳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引导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低碳理念和生活方式。

2.大学生低碳行为的现状

课题采用自编的《大学生低碳行为问卷调查》,对南昌地区几所高校的150名大学生通过网络及问卷的方式进行了调查。本次共发出160份问卷,调查的四个学校和各占40份,收回150份,有效问卷145份,纸质120份,网络问卷25份。问卷的有效率为93.75%。在受访者中,26.8%是大学一年级学生,20.2%是大学二年级学生,30.4%是大学三年级学生,22.6%是大学四年级学生。本次问卷调查设计中涉及了“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知情况”、“大学生的日常低碳行为”、“低碳生活的意愿调查”、“对低碳生活的建议”4个方面。在对问卷调查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知水平比较低,日常行为习惯有待改进,参与低碳意愿不够强烈等问题。

2.1大学生对低碳的认知水平尚浅

虽然有73.1%的学生认为应该倡导并开始低碳生活,但是只有20.7%的学生熟悉低碳生活,有一定了解的学生占24.8%,其余的仅仅为听说过低碳生活。由此可见,真正了解低碳知识的学生并不多,增强大学生低碳意识迫在眉睫。

2.2大学生的日常低碳行为有待改进

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更多地考虑自身的方便和生活习惯。在宿舍里,仅有15.2%的学生会对使用过的水进行二次利用,同时能做到随手关灯、避免电器待机的学生仅仅只是一小部分。此外,大多数学生比较喜欢使用一次性餐具,经常使用的占学生总数的39.3%,而且在就餐的时候往往是剩余饭菜多,将近有一半的学生会浪费粮食。在购物方面上,有75.2%的学生从来都不会自带购物袋,同时在挑选所需商品时大多数学生不会考虑是否节能环保。

2.3大学生对低碳行为参与的意愿不够强烈

虽然有72.4%的学生会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关于低碳环保的活动,但是有一半的学生在日常生活随心所欲,不顾生态成本,有23.5%的学生消费理念虚荣,追求奢侈。说明大学生有低碳意识,但是从意识转化为行动确有一定的距离。

3.大学生低碳意识淡薄原因分析

根据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知、行为和参与意愿等调查来看,造成大学生低碳意识淡薄的原因来自各个方面。主要包括大学生自身、学校、家庭和社会这四个方面。

3.1影响大学生低碳意识薄弱的主观因素在于大学生自身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部分学生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个人的生活习惯比较随意,在平时的消费过程中慢慢的形成了不良的消费理念和习惯,比如“一次性消费”、“过度消费”和“奢侈性消费”等,这些理念伴随的是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3.2影响大学生低碳意识不足的客观因素主要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这三个方面

4.大学生低碳行为的改进对策

低碳概念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瞩目的焦点,低碳生活理念教育是环境教育转向理念教育的之后的一次进步,大学生的低碳行为教育尤为重要,针对以上调查结果所分析的原因,提出以下对策来加以改进。

4.1提高自我低碳意识,加强自我约束能力

低碳行为的养成关键在个人。养成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和环保理念,绝不破坏低碳行为,绝不姑息无视及破坏低碳行为者,坚决倡导低碳生活,是每个大学生该有的共同意识。学会站在他人角度上想问题,而不是一味的自我为中心,日常生活中要以身作则,加强自我低碳意识,约束自我行动。合理利用水资源;随手关灯,节约用电;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逛街自带购物袋;外出时尽量以步代车或是搭乘公交车;消费时注意购买节能型产品,时刻为低碳生活贡献一份力量。

4.2完善教学体系,实现同校同责

4.3充实家庭教育,培养全家低碳

学生家长应注意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与培养,增强孩子的环境道德意识和社会公德心。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向孩子灌输低碳出行的同时,还要提高自己的环境道德意识,在家庭出行时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和一次性塑料袋,尽量选择国内低碳旅游地等,加深孩子对“低碳”的认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4制定法律法规,加大社会宣传

思想决定行动,有了低碳环保的意识,自然而然,就会有日常的低碳行为,为地球降温,是每个身为地球儿女的职责。作为当今21世纪的大学生,更应成为地球母亲的保卫者,从自我做起,从校园做起,为校园低碳,更为社会低碳、全球低碳平添一己之力。

[1]赵梦柳.碳补偿人人有责[J].科学健身(健尚),2011(4).

第二,无法做到节能减排,就不能完成科学成长。我有一个很好的建议,就是每年一次“节电日”改成每季度一次。这样一来,一年就有四次“节电日”。并不是说要刻意地通过这几次节电来达到节能的目的,而是通过增加这样的活动,让更多的人具备这种理念。据了解,一年一度的节电日当天,就拿今年来说吧,山西太原机电响应“地球一小时”节电45万度,与去年相比,今年山西市参与“地球一小时”的单位多,参与范围广,这就说明了民众意识得到了提升。从全世界范围看,“地球一小时”活动是民间公益组织举办的活动,目的是鼓励企业、单位和个人,在不影响工作或正常运作的情况下,参与熄灯活动。“我们倡导低碳环保理念,希望通过短暂的黑暗,唤醒更多人的节能意识。”我想,这才是最重要的。

THE END
1.安全燃放烟花爆竹展板安全燃放烟花爆竹展板图片红动中国素材网提供124个安全燃放烟花爆竹展板、安全燃放烟花爆竹展板图片、安全燃放烟花爆竹展板素材、安全燃放烟花爆竹展板模板下载,包含了psd、ai、png,jpg、cdr等格式安全燃放烟花爆竹展板,更多精品安全燃放烟花爆竹展板下载,就来红动中国,最后更新于2024-11-12 09https://so.redocn.com/zhanban/b0b2c8abc8bcb7c5d1ccbba8b1acd6f1d5b9b0e5.htm
2.安全工作汇报材料(通用27篇)学校通过出黑板报宣传有关法律知识、聘请法制副校长作有关法律知识专题讲座等活动,从而使广大师生提高了知法、用法、学法、护法的自觉性。 8、学校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每周一国旗下讲话,安全问题是重点内容,每学期开学初,安排一次以安全防范教育为主题的班队会,结合有关安全制度和上级文件精神,组织学生认真学习...https://www.pxwst.com/a/192347.html
1.安全燃放烟花爆竹手抄报专题模板我图网安全燃放烟花爆竹手抄报专题为您整理了293个原创高质量安全燃放烟花爆竹手抄报图片素材供您在线下载,PSD/JPG/PNG格式安全燃放烟花爆竹手抄报模板下载、高清安全燃放烟花爆竹手抄报图片大全等,下载图片素材就上我图网。https://so.ooopic.com/sousuo/32701830/
2.火警无情演练先行黑板报黑板报图片火警无情演练先行黑板报 火警无情演练先行黑板报(1) 火警无情演练先行黑板报(2) 火警无情演练先行黑板报(3) 火警无情演练先行黑板报(4) 火警无情演练先行黑板报(5) 火警无情演练先行黑板报(6)https://mip.kengdie.com/tupian/278959.html
3.禁燃禁放烟花爆竹倡议书新风尚二、从现在做起,做不燃放烟花爆竹的践行者。进入新时代、崇尚新风尚,坚持“告别陋习,崇尚文明”,自觉遵守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有关规定。大力营造文明、守法、低碳、绿色、环保的生活新风尚,尽己之力守护丹凤的蓝天白云,让个人的幸福感以绿色文明的方式普惠到周边人。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H0K94D70553TANT.html
4.烟花爆竹的黑板报黑板报图片大全禁放烟花的黑板报 禁燃主题黑板报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2020年度第二期黑板报 写美篇 节日期间燃放烟花爆竹是一项传统民俗 幼儿园黑板报烟花爆竹 拒绝燃放烟花黑板报黑板报图片大全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黑板报的版面设计图 关于烟花之夜的黑板报版面设计图礼炮声声 远离烟花爆竹的黑板报 黑板报图片素材 出版了《禁燃烟花爆竹...https://www.puchedu.cn/heibanbao/760729.html
5.卫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的工作方案10、教体局:做好师生对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微信群、电子屏、黑板报、宣传单等形式,开展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宣传活动,加强对中小学生和幼儿的禁止燃放宣传教育,使广大中小学生和幼儿自觉遵守规定,不购买、不燃放烟花爆竹。 11、房产中心:宣传告知所有工程工地的开发企业,奠基、封顶及庆典活动时禁止...https://www.weihui.gov.cn/portal/zfxxgk/zc/qtwj/wzb/2023/4/a25e33a263dc465f97db41015b59ce8f.htm
6.禁止烟放烟花爆竹的横幅标语烟花爆竹限放宣传标语11-24 禁止烟花爆竹黑板报内容10-24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倡议书11-25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宣传标语01-25 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承诺书范文11-26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承诺书范文800字11-23 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作文(通用7篇)01-25 2022春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倡议书01-18 ...https://www.oh100.com/a/202301/5909679.html
7.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实施方案(15篇)同时鼓励群众积极举报非法销售、储存、运输和违规燃放烟花爆竹等违法违规行为,拓展监管渠道,提高监管成效,最大限度发挥部门合力,确保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实施方案2 根据国务院《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和中共xx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关于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提高城市文明水平的意见》、《...https://m.ruiwen.com/shishifangan/6926888.html
8.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活动总结(11篇)为进一步加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宣传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少城市环境污染,规范城市管理,根据《铜梁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规定》,近日,东城街道广泛开展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宣传活动。 街道应急办及各社区,通过拉挂横幅、张贴《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燃放烟花爆竹管理的通告》《关于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行为...https://www.jy135.com/huodongzongjie/1045865.html
9.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工作总结1月26日,街道综治办组织辖区社会单位和社区居委会在金紫门大厦门前举办了"燃放烟花爆竹集中宣传日活动"。据统计,20xx年安全燃放烟花爆竹工作期间,共张贴<<通告>>300余份、发放宣传资料28000余份、悬挂横幅32幅、张贴禁放、限放标志300余张、制作限放区告示牌7块、出黑板报18块、简报5期、出动流动宣传车一辆。https://www.yjbys.com/zongjie/gerenzongjie/1587606.html
10.2023年小学禁止烟花爆竹工作总结(通用15篇)中心学校将有关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通告和通知转发到全乡各学校,要求各校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各学校向每位学生发放并组织学习《鹿邑县教育系统关于禁燃禁放烟花爆竹和孔明灯及“小手拉大手”的一封信》,通过宣传条幅、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宣传教育阵地,使学生了解燃放烟花爆竹对大气环境和自身安全的危害。学校...https://www.wenshubang.com/gongzuozongjie/2880767.html
11.信都公安分局多措并举全力开展烟花爆竹禁燃禁放宣传信都分局将进一步加大对违法存储、销售、燃放烟花爆竹查处力度,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以“严防严打”的理念,不断提升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整治力度;同时,将联合居委会、村委会采用黑板报、大喇叭等形式,继续开展烟花爆竹禁燃禁放宣传活动,进一步强化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让“禁燃烟花爆竹,呵护碧水蓝天”成为社会共识。 https://m.thepaper.cn/wap/resource/jsp/newsDetail_forward_10392285
12.烟花爆竹安全宣传(精选12篇)17、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安全生产的需要,是文明城市创建的需要,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呼声! 18、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 19、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创造宁静、安全、清新的生活环境! 20、自觉遵守禁放规定,文明欢度新春佳节! 篇2:烟花爆竹安全宣传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f5b6zef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