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消费力不如狗”在今年双十一再度上演。
成年男性消费力排在宠物之后,是一个流传多年的消费梗。今年双十一期间,《江西晨报》一篇“男性消费力不如狗”的报道再度引发争议。
11月12日,天猫国际宠物和京东超市宠物业务纷纷发布了双十一大促全周期的销售战报数据,战况激烈。
天猫国际宠物战报显示,本届双十一全周期内,171个进口品牌及79个海外店铺成交额同比呈双倍速增长。达人直播成交同比增长110%+;店铺自播成交同比增长70%+;宠物健康品类同比增长80%+。
京东也不甘落后,京东超市宠物业务双十一全周期百万单品同比增长超37%,成交翻倍店铺数量同比增长超56%。京东宠物直播间品类成交额同比超140%,店播数量同比增长189%,成交额同比增长325%。
在近年来双十一消费氛围遇冷的情况下,宠物消费仍在保持高速增长。
“不生孩子,养宠物”,这与当下年轻人的婚恋观不无关系,晚婚晚育成为普遍现象,导致中国新生儿数量连年下降。
公开数据显示,自2015年开始,中国新生儿数量开始走下坡路,在2022年直接跌破1000万大关。今年上半年数据出来后,有专家还表示,2024年上半年新生儿数量只有433万,全年可能都超不过900万。
一边是持续下滑的生育意愿,另一边,则是国人转向宠物寻求情感慰藉和精神寄托。越来越多未走进婚姻的年轻人,开始寻找“养娃平替”,花销不高、外表可爱、不会像熊孩子一样惹人生气的猫猫狗狗们成了最好的选择。
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同为东亚国家,早在2022年,日本宠物数量就已经几乎是4岁以下婴幼儿数量的4倍了。而人口只有5000万的韩国人也已经养了超过1400万只宠物,韩国社会甚至为此创造了一个新词,名为“petfam”,即pet(宠物)和family(家人)的合成词,把宠物当成孩子的平替,把对孩子的渴望和热爱寄托在宠物身上。
不光爱养,年轻人还十分舍得为宠物花钱。今年天猫国际宠物双十一战报指出,有近90万铲屎大军在天猫国际宠物买买买。其中,90后及00后用户占比超8成,上海、北京、杭州、深圳、广州铲屎官规模位列前五。
这届年轻人不舍得养孩子,却舍得为宠物花钱,他们意图通过养猫狗来获得“养娃”般的情感体验。
02宠物“替代”孩子已成常态
不仅涵姐自己,就连涵姐的家人也把萝莉当作孩子来爱护。如今涵姐虽然遇到了自己的爱情,但她表示,即使未来有了孩子,也丝毫不会影响到自己对萝莉的爱,在她眼里,萝莉就是她的孩子。
95后的陈兰和男朋友是丁克大军的成员,两个人都不喜欢孩子,“最起码现在不想要孩子,养宠物挺好的,比小孩子乖又可爱,花费也不多,剩下的钱过二人世界比养孩子幸福多了。”
在越来越多的80、90、00后眼里,宠物代替孩子已经成为常态。
03宠物赛道仍有新故事
宠物经济的爆发为国内宠物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量,这个双十一,不少宠物品牌迎来大幅增长。天猫国际披露了双十一宠物高增长品牌类目榜,其中TOP类目分别是:猫零食湿粮包/餐盒(增长700%+)、猫/狗美容护理工具(增长400%+)、猫狗美容护理用品(五官清洁)(增长390%+)、猫狗药品(增长200%+)。同时,高增速百万以上品牌分别是:DIAMONDCARE(增长560%+)、爱沃克(增长480%+)、大宠爱(增长400%+)、小李子(增长280%+)、维倍思(增长270%+)。
除了稳定发挥的国外宠物品牌渴望、爱肯拿、百利高之外,国内品牌也越来越受欢迎,比如猫狗粮品牌皇家、麦富迪;猫砂品牌许翠花、pidan;宠物智能用品小佩、米家等等。越来越多的国产宠物品牌成为“铲屎官”们的选择。
宠物地位的转变为宠物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增量市场,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食品、洗美、医疗,越来越多的新商机涌现。
比如宠物沟通师,近年来,社交平台上涌现出一批声称能与宠物沟通的博主,只需要几十块到上百块就能知道自家毛孩子在想什么,甚至与它沟通,深得一众铲屎官喜爱。陈兰就曾为自家猫咪购买过这种服务,不过她也表示,“干这一行的骗子太多了,有真能看懂的,但来骗钱的居多,我上过当之后再也不信这些了。”
陈兰还为自己的猫咪请过上门喂养,每到过年过节,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回老家,势必会产生宠物的喂养问题,也催生出了上门喂养师这个职业。“干这一行真的纯靠良心和责任,上门喂养师如果收了钱不负责,你也没有办法。”陈兰深有体会。
宠物侦探也是新兴职业。以前,宠物丢了就丢了,主人也不会太在意,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宠物的存在,帮助寻找宠物的宠物侦探也应运而生。
除此以外,还衍生出宠物针灸师、宠物殡葬、宠物摄影、宠物减肥、宠物学校等新岗位、新行业。不过,这些行业刚刚起步等待规模化,也缺少相应的市场监管。
成熟的宠物市场培育出成熟品牌,日本头部宠物品牌尤妮佳集团2023年财报数据显示,宠物业务营收为约1394.4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6.5亿元),中国本土头部品牌乖宝宠物2023年营收则为27.45亿元人民币,不足前者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