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李西·新甲旦真:建议立法严惩弃养宠物
不分东西南北,只知上下左右
图为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阿坝州金川县佛教协会会长、昌都寺主持活佛李西·新甲旦真。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北京5月26日电(贺劭清单鹏安源)“有人无所顾忌地虐待、虐杀猫狗,拍成视频上传到网上,极大地挑战社会公序良俗。”今年是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阿坝州金川县佛教协会会长、昌都寺主持活佛李西·新甲旦真第三次参加全国两会。会上他与另外29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交了一份近2万字的关于制定《伴侣动物保护和管理法》的议案。
在新甲旦真看来,通过立法加强对伴侣动物的管理和保护,不仅能减少社会道德滑坡现象,还能够解决潜在的公共卫生风险。“例如在藏区,给犬类接种疫苗的意识并不普及,而包虫病就与此有关。”新甲旦真表示。据了解,犬只是包虫病的最终宿主。与携带包虫病的犬类亲密接触或饮用被此类犬的粪便污染过的饮用水,容易导致人类感染。
如今,在街头游走的流浪狗群体是不可忽视的狂犬病隐患。由于缺少专门立法,犬类收容制度难以建立,民间救助活动也步履维艰;宠物遗弃愈发普遍,流浪动物数量有增无减;加之犬类强制免疫制度执行不到位,种种因素导致狂犬病成为潜伏在人们身边的风险。“无论是从防疫角度,还是从保护与管理角度,都亟待专门制定一部有关伴侣动物保护和管理的法律。”新甲旦真表示。
此外,新甲旦真还主张从源头上控制流浪动物的产生,建立救助体系。“源头控制包括严格规范猫、犬繁殖经营,严禁私自繁殖和买卖,严惩遗弃行为。”对于已经产生的流浪动物,他建议开展政府与民间机构合作,不仅鼓励动物保护组织和志愿者参与保护和管理,还需要村委会、居委会、街道和高校等社区或组织配合救助和管理流浪动物。
“随着生活达到小康,如何对待动物,是全民素质的一种体现。”新甲旦真表示,新时代动物立法的意义,不仅在于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生态平衡,更在于引导文明、重塑国民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