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了解幼儿同伴交往特点,研究者深入幼儿所在的班级,详细记录其交往过程的语言和动作等。这一研究方法属于()。
A.访谈法B.实验法C.观察法D.作品分析法
【答案】C。解析:观察法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征的方法。
2.通过分析幼儿的手工,绘画等去了解幼儿的心理,这种研究方法被成为()
【答案】D。解析: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幼儿的作品(如手工、图画等),去了解幼儿心理的方法。对幼儿作品的分析最好是结合观察和实验进行。
3.采用间接的方式向幼儿的父母,教师等提出问题,收集资料,而后进行分析,得出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结论,这种方法是()。
A.观察法B.调查法C.测验法D.实验法
【答案】B。解析:调查访问法是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儿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儿童的心理表现。
二、知识讲解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征的方法。观察法是研究幼儿心理的最基本的方法。
(二)实验法
实验法是根据研究目的,改变和控制幼儿的活动条件,以引起其心理活动有规律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
1.实验室实验法
(1)含义
实验室实验法是在有特殊装备的实验室内,利用专门的仪器设备进行心理研究的一种方法。广泛应用于对出生几个月的幼儿进行研究。
(2)优缺点
①优点:能够严格控制条件,可以重复进行,可以通过特定的一起探测一些不易观察到的情况,取得有价值的科学资料。
②缺点:幼儿在实验室环境内产生不自然的心理状态,由此导致所得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
2.自然实验法
(1)涵义
自然实验法,是在幼儿的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等正常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控制某些条件,来引起并研究幼儿心理变化的方法。
①优点:使儿童在实验过程中心理状态比较自然,而研究者又可以控制儿童心理产生的条件,既与观察法接近,又是实验方法,兼有二者的优点。
②缺点:由于强调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实验,难免出现各种不易控制的因素。
3.教育心理实验法
教育心理实验法是自然实验法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把学前儿童心理的研究和教育过程结合起来的一种方法。其重点在于比较不同的教育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揭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潜能,从而为教育改革服务。
(三)测验法
测验法是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测验也可以是有关个性方面的,称为“人格测验”。人格测验实际上是一种问卷。
②缺点:测验所得往往只是测试完成任务的结果,不能说明达到结果的过程;测验只是作量的分析,缺乏质的研究;测验题目很难同时适用于不同生活背景的各种儿童,等等。
(四)调查访问法
调查访问法是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儿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儿童的心理表现。
(五)问卷法
问卷法可以说是把调查问题标准化。运用问卷法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所问对象主要是与学前儿童有关的成人,即请被调查者按拟定的问卷表作书面回答。
(六)谈话法
谈话法是通过和幼儿交谈,以研究他们的各种心理活动的方法。谈话的形式可以是自由的,但内容要围绕研究者的目的展开。谈话者应有充足的理论准备、明确的目的以及熟练的谈话技巧。
(七)作品分析法
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幼儿的作品(如手工、图画等),去了解幼儿心理的方法。对幼儿作品的分析最好是结合观察和实验进行。
三、备考指导
学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在考试中更多的是以客观题的方式出现,主要表现在选择题、判断题和填空题上,考察考生对于研究方法概念的了解,掌握每种研究方法的特点,清楚每种研究方法的优缺点。所以,大家在备考期间,首先要明确每一种研究方法的概念,尤其是概念中最核心的思想,然后了解研究方法使用的优缺点,最后将研究方法进行横向比较,特别是对于存在相似性的研究方法要做对比记忆,这样才能在考试当中,轻松应对有关研究方法知识的考题。
现将几种常见的研究方法进行整理分析,通过对比找到每种研究方法的特点。
1.观察法和自然实验法
2.实验室实验法和教育心理实验法
共性:皆属于实验法,都是通过有计划的控制条件,并利用条件引起幼儿变化,从而揭示规律。
区别:(1)地点:实验室实验法是在实验室中进行,教育心理实验法是在实际教学情境中;(2)条件:实验室实验法是要在实验室的严格控制中,并且要借助专门的实验仪器去引起和记录幼儿的心理想象并进行研究。教育心理实验法不需要借助专门的实验仪器,而是把学前儿童心理的研究和教育过程结合起来。
心理学-教育行动研究法考点梳理
一、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
1.以解决问题,改进实践为目的
【关键词】实践性
行动研究最早起源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美国,开始兴起于社会学和心理学领域。勒温被认为是行动研究的开创者。勒温明确提出社会科学的研究思路,即:研究课题来自实际工作者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共同参与完成,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和改善社会行为为目的。
2.研究与行动相结合
【关键词】研究与行动一体化
行动研究的过程是研究进行的过程同时也是行动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之后,并不能立即停下手中的工作直接去解决问题,还是要继续进行教学工作,进行研究工作去解决问题也不能停下。因此,教师在实践中是将行动与研究合二为一,研究与行动的一体化。
3.以“共同合作”的方式进行,扬长避短
【关键词】研究者与教师共同合作
从行动研究的主体来看,具体来说包括“教师、学生、校长、家长和其他社会成员”。而从行动研究的迄今为主的发展历史看,基本的群体是教师,而合作者除了提到的这些社会成员外,不能忽视的还有“走进教育实践”的各类专业的教育研究者。行动研究虽是以教育实践者——教师为研究主体,但是,并不排斥外部专业研究工作者的介入,有时还要主动与研究者联系,寻求他们的专业支持。行动研究要求教师运用理论,系统的反思自己的实践,要求研究者深入实际、从实际中发现问题。并直接参与从计划到评价实际工作的过程,与教师一起研究他们面临的问题。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实践工作者在选择专业研究者时,要考虑双方教育价值的基本取向是否一致。
4.行动研究具有一个不断展开的螺旋过程
【关键词】螺旋上升
教育行动研究通过“计划——行动(实施计划)——观察(系统的)——反思”达到“重新计划——进一步实施计划——进一步观察和进一步反思”,从行动研究的框架中可见第一个循环完了之后进入第二个循环,但是这种循环并不是机械的封闭式循环,而是随着循环的深入,研究的成果也愈发加精深,伴随着行动与研究的一体化研究成果并非是直线上升,而是构成了一个不断上升的螺旋过程。
二、教育行动研究的步骤
1.确定研究课题:发现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选定研究主题,并对研究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诊断与肯定。
2.拟定研究计划:明确课题研究的总目标。并围绕总目标涉及研究的方法、程序、监控手段等。
3.实施行动研究:收集资料、拟定并实施有效的教育措施。
4.进行评价总结:汇总资料、做好观察记录,根据各种信息反馈认真修正心动计划,再实施新一轮行动研究,直至实现研究总目标。
练一练
【单选题】下列有关教育行动研究法的观点,错位的是()
A.教育行动研究是以解决问题,改进实践为目的
B.教育行动研究注重研究与行动相结合
C.教育行动研究强调以“共同合作”的方式进行,扬长避短
D.教育行动研究是一个直线上升的过程
【答案】D。解析:教育行动研究是一个不断展开的螺旋式的过程,而非直线上升。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