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我国农业科研单位以鹿茸、角、心、鞭、血、骨、皮、肉、胎、尾、筋等为主要原料,研究开发出了系列精深加工鹿产品——鹿茸血酒、鹿鞭精、鹿茸茶、鹿茸口服液、鹿茸口香糖、鹿茸口嚼片、鹿茸鹿肉香肠、鹿心保心片、鹿心胶囊,鹿鞭精、斑龙胶制品、鹿骨补钙壮骨粉、鹿骨香酥片、鹿筋骨酒、鹿尾鞭酒、鹿茸人参酒、鹿茸五味子酒、鹿血果味酒、鹿肉强力饮料、鹿血五味子饮料、鹿茸枸杞酒等新产品,以鹿骨、鹿皮为主要原料研制了鹿皮胶,用鹿角研制生产出了抗乳腺增生和乳腺炎的针剂,用鹿骨研制生产出了抗风湿和类风湿针剂。我们在此也希望这些系列产品能够早日走入市场造福大众。
(三)鹿产品销售
由于我国鹿产品成本高,国际市场还很难占领,所以主要还是销往国内。目前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0%-90%,大部分用作中草药原料和民间保健品等其余用于产品加工;10%-20%的鹿茸,通过上海、香港、深圳销往东南亚各国。另外,以整枝鹿茸为主,直接出口到韩国。在销售环节上个体经营占主导地位,目前我国鹿产品经销户约1500家,其中双阳300家,目前上海城煌庙中药市场经营鹿产品业户约200多家、凯旋路中药批发市场200多家;深圳老街中药市场30多家、梅林市场20几家,安徽的中药大市场是全国规模最大的药材批发市场,另外在广州也都有同样的参茸产品专业市场。
目前在国际市场上鹿业渐成全球性产业,世界鹿业的主产品是鹿茸和鹿肉。鹿茸的传统消费对象是东方人,其国际贸易中心在香港,最大消费市场是韩国,其次是中国、日本、东南亚市场。目前虽然群雄逐“鹿”,但国际鹿茸市场主要还是新西兰、前苏联和中国三个出口大国之间的竞争。原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郑兴涛等专家认为,这“三强”各有所长,其优势和竞争能力如下:
新西兰在电围栏驯养方式和驯养规模,鹿肉和鹿副产品的生产,以及在疾病方面的研究水平居明显优势;俄罗斯在驯养马鹿和驯鹿方面已形成规模,其马鹿养殖业的集约化生产、半散放饲养方式、生产有统一管理规划、统一的饲养标准及先进的鹿茸加工设备和加工规程等方面独占鳌头;中国在梅花鹿饲养及花鹿茸的数量、规模和品质,梅花鹿和马鹿的育种、杂交,营养成份的研究等方面,居国际领先水平。
鹿茸市场战犹酣,新老养鹿国都对我国构成威胁。我国养鹿总量不超过70万只,而新西兰、澳大利亚两国养鹿都超过200万只,新西兰鹿茸已占领韩国鹿茸市场的60%以上。俄罗斯驯鹿茸年产量达几十吨,其产地价格仅相当于每公斤人民币400多元,只有我国梅花鹿三等茸价格的七分之一至八分之一,颇具竞争力。受韩国鹿茸进口多元化影响,我国鹿茸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一统天下”已成南柯一梦,能保证“三分天下有其一”就算万幸了。目前,鹿茸最大消费市场韩国每年进口优质鹿茸多达百余吨(其中马鹿茸占七成以上),是我国主要的进攻方向。日本、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等国主要进口花鹿茸,每年需求量约30吨,我国销售占10-20吨。另外,国内制药和保健行业以及福建、浙江、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对鹿茸片的需求,每年可“消化”40吨左右中低档花鹿茸(也含少量马鹿茸)。
(四)鹿业科研成果
我国前些年养鹿业科研队伍实力雄厚,技术水平先进,科研工作走在世界前列,研究成果较多。如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梅花鹿驯化放养技术,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另外还取得马鹿杂交、双阳梅花鹿、西丰梅花鹿、长白山梅花鹿、清原品种系马鹿选育等多项重大科研成果,但近几年随着国有体制改革,各界在科研投入方面相对减少,成果也不明显。
二、目前我国鹿业经济存在的问题
(二)鹿产品保健理论不够充分。鹿一身都是宝的论述在“本草纲目”、古代医术等材料中都有论述,但是真正鹿茸的医学原理在哪里,却很难有人说的清楚,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各种粉、剂、口服液等效果也都不是太明显。
(三)由于国际鹿产品市场价格下滑影响到国内市场,近三年来我国鹿业走入了一个“低谷”,养鹿不挣钱成为普遍现象,各养殖企业及业户,面对现状,不知何去何从,缺少经营发展信心。2004-2005两年,当年仔公鹿由原来的3000元以上最低降至800元,仔母鹿也由原来4300元左右降至1200元,今年的活体鹿市场更是养殖户伤心,当年普通小鹿竟然出现400-600的超低价格,好在今年鹿茸的价格没有太大变化,目前广大养殖户均存在抛售心里。
原中国农科院特产所所长廉浩哲认为,一只鹿年饲养需成本与养牛差不了太多,而前几年养鹿利润奇高,相差悬殊,这种状况是不正常的,也不会长久,他告诫养鹿业不要追求暴利。特产所动物研究室主任佟人也指出,特种经济动物的养殖只有其市场价格同其所故有的价值相符,这种动物才是适销对路、具有开发前景的。价值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茸鹿业发展中最终起着决定性作用。“物极则必反”,前几年鹿茸高价是扭曲和不正常的,不会长久,所以鹿茸价格下跌应是正常的。但随着人们对鹿产品保健功效认知的逐步提高,鹿产品深加工企业的逐步发展,鹿产品的需求量也随之逐年提高,鹿产品价格上涨也是一种必然。
(四)缺少深加工产品,鹿产品不能得到进一步转化,消费水平受到制约问题突出。我国虽然开发鹿茸及副产品历史悠久,但在市场上没有一个真正叫得响的鹿业深加工产品,多年来在鹿产品加工上层次太低,开发远远不够。通过走访了解多个城市的参茸店,都发现鹿产品除鹿茸、鹿鞭、鹿尾之外,就是寥寥几种茸片,也只是加工方法不同,如厚茸片、薄茸片、带血茸片、不带血茸片。鹿产品深加工上停留在一个粗浅的阶段,成型的产品少,转化的产品少,人们消费自主性上不来,是影响国内市场的主要原因。在走访上海、苏州、深圳等市场之后了解到,目前最有能力消费鹿产品的城市对鹿产品的还都是一种神秘之感,他们在市场上看到的还都是硬邦邦的鹿茸、鹿鞭、鹿尾等产品,他们知道是好东西,但他们不会去买这种不熟悉更不知道怎么用的东西!就是有朋友送到他们手上的时候他们也多会珍藏起来!笔者认为产品转化至关重要,市场呼唤把这些好东西转化成让消费者一看就懂,一用就说好的产品。比如:鹿汤料、鹿茸茶等等。
(五)缺少科研成果。目前在鹿业科研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重应用轻理论,重生产轻实践;二是经费少,立项难,研究条件差;三是研究人员缺乏,年轻的科研人员队伍不稳定;四是还存在一些研究空白点,鹿茸及鹿副产品的药理、药化研究也亟待深入;五是近几年国家科研机构在蓄牧业的投入资金相对分散,没有进行鹿业专门课题进行研究,成果只停留在原有水平,并且这些原有成果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不能拿入经营中来。致使目前业内人士缺乏资金,无本搞科研上深加工项目,外界资本拥有者对此行业缺乏了解,不愿在此行业冒风险进行投资。
(六)鹿优质率有下降的趋势。国有鹿场退出后,原大型国有鹿场的科研机构相继关闭,没有了专家进行科学养殖和优质选育,更高品质或适合市场需求(肉用鹿)的鹿种不能出现,同时原有的优质鹿被分散到养殖户手中,各养殖户缺少长远打算和科学配种方法,使鹿优质率逐年下降,虽然鹿存栏在每年都有所增加,但其中劣质鹿居多。
(七)养殖户消息封閟,还不能灵活掌握运用网络等形式去掌握市场流通形势和去做市场。我在04年自己创办了“中国鹿网”,更多的了解到了网络对产业经济的积极促进作用,它可以让广大经营者足不出户的了解全球鹿业经济同时把自己的产品销售到全球,但目前还只是极少数人能够认识到这一点。
(八)观念落后,缺乏发展意识。笔者对吉林双阳鹿乡走访了解到,原有的一些养殖和经营户通过前几年鹿业景气的时期挣到了些钱,并有少数者有了很好的资本积累,这部分经营者中大部分是当地农民,思想相对保守,存在小富即安思维,缺少做大做强意识,同时为蝇头小利有时会互相损毁、互相拆台,很难形成地区合力。
(九)政府宏观调控、行业协会力量薄弱。由于市场经济的推行,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相对减弱,缺乏积极引导,全国养鹿业目前基本上处于自发和无序状态,缺少总体规模和制约机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象养鹿业这种高投入高产出又高风险的特产业,不应完全由市场调节,应有一定的计划性和宏观调控措施。我了解到有大部分鹿业界人士呼吁,作为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重中之重”的养鹿业,国家应给予充分和高度重视。各地方成立的鹿业协会缺少政府的参与,大多也都是会员少、力量单、作用小。
(十)国际市场竞争激烈。新西兰、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的鹿产品对国际市场形成强烈竞争,鹿茸价格给国内造成很大冲击,我国鹿茸很难在国际市场立足。据了解,国外大都以围栏放牧方式养鹿,科学化管理和集约化生产水平都很高,其生产成本比我国低得多,而且还以生产鹿肉等多项经营为主。他们即使低价出售鹿茸,仍可获得较高的利润。新西兰赤鹿茸的生产成本只相当于我国马鹿茸价格的三分之一,销售价也只相当于国产茸价的一半,其外观质量和我国马鹿茸差不太多,在我国市场很有竞争力。所以外国鹿茸大量涌入我国市场,势必对我国鹿业带来严重压力。
三、我国鹿业经济的发展思路及方向
(一)振兴茸鹿业,科研是关键。
(二)发挥政府作用,积极引导企业走入良性、诚信、可持续发展轨道。
1、鼓励扶持一批有前景有发展的企业,帮助他们解决行业发展的瓶茎问题,建立科研机构,研制新产品,打造自主创新品牌,带动整个行业发展。
2、鼓励创办行业协会,利用行业协会组织广大养殖加工销售业户统一思想、统一观念,打造诚信,形成区域合力。与时俱进,组织创新。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组织程度,形成从养殖、加工、营销。配套服务(饲料、防疫治病)到科技创新集团公司;推行现代化企业管理,全面提高整体竞争实力,登上国际鹿业经济快车。
4、养鹿集中地区创办鹿业大市场,公开产品质量标准,公开产品价格,让广大客户放心消费。
5、经常性组办行业展会,把新产品及时推广出来。
(三)开拓国际市场,普及电子商务,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和信息手段,加强品牌宣传。构建国际营销网络;与国际通用市场游戏规则接轨,诚信服务,以质取胜;建成国际鹿特产品商贸城,三年上网业户50%,五年上网业户100%。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工具及时学习掌握了解发布行业信息,形成全局意识,把目光放到世界经济大潮中去。
(四)建立企业信誉机制,打造诚信品牌,增强消费者消费信心。广泛宣传鹿产品的保健功效,让全世界消费者享受到鹿对人类的保健作用。建立和完善养鹿专业服务体系,如成立养鹿专业协会、联合会、鹿业集团等组织,赋予相应的权力,制定养鹿业主副产品统一的质量标准,强化行业管理,实行对企业及其产品的监督检查,向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特别是推进饲养和加工新技术,以提高鹿茸、鹿肉产量和质量,降低成本。同时各地要以合作取代恶性竞争,积极同国外鹿业同行合作交流,提高自身素质。
(五)培育优质高产新鹿种,同时节约养殖成本,达到提高产量降低成本的目的,增强国际竞争力。建立起国际性鹿种繁育和养殖基地。加强人工授精等先进技术的推广。
(六)精深加工,系列开发,打造名优品牌。大力招商引资,吸纳资金、技术、人才、创建鹿品牌和加工企业团块,实现就地加工转化增值,打造国际化鹿品牌。要茸肉兼用,产品深加工。多年以来,我国养鹿的目的主要为产茸,而鹿茸在国际市场一直是处于卖原料状态。专家指出,今后我国应调整鹿业发展方向,变单一茸用为茸肉兼用,以缓解市场鹿茸价格变化所带来的损失,并适应国际上对鹿产品的多种需求。与此同时,要进行鹿产品系列开发和深加工,延长鹿的产业链,提高鹿业经济效益。鹿肉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又是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质肉类,深受我国南方各城市欢迎,国际市场也供不应求。实行肉茸并重不仅可降低鹿茸成本,而且有较强的应变和竞争能力,我国应在维护鹿茸出口声誉的同时,积极开发鹿肉生产,发展鹿肉出口贸易。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鹿肉的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
(七)共同发展鹿产品市场,扩大用户群。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鹿产品消费市场。同行业之间要广泛交流,加大国内鹿产品宣传力度,让人们充分认识鹿产品,了解鹿产品,消费鹿产品